第343章 李渊驾崩,长安生变。(1 / 1)

加入書籤

自孔颖达府上回来之后,柴令武便再一次一头扎进了书房之中,开始设计大学堂的图纸。

大学堂大学堂,主要的体现就是大。

多的不必说,三四万人是怎么也需要容纳得下的。

除此之外,还有教职工生活区,也至少要能够容纳万人上下。

毕竟,哪个先生不是拖家带口的,难道来几个家眷,还要让人住外面?

总之,一切都按照后世大学的标准来。

什么体育场,演武场,图书室,蹴鞠场,都是多多益善。

反正总归都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嘛。

谁规定的读书人就是那等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弱鸡?

另外,便是还需要划出个几千亩农田,交给农学院的学子去试种培育各种粮食和蔬菜。

这个简单,到时候直接去李世民手上薅一块皇庄就行......

正当柴令武沉浸于对大学堂的规划时,皇宫之中,老迈的李渊也即将迎来他人生中的最后时刻。

他靠在床榻上,一口一口喘着粗气,胸腔像是鼓风机在鼓风。

“二郎,二郎......”

“父皇,我在,孩儿在的。”

李世民眼眶通红,坐在床边紧紧的握着李渊的双手,豆大的泪滴滚落。

一旁,长孙神色戚戚,一众宫人更是已经忍不住抽噎起来。

两名太医守候在两人身侧,亦是一脸黯然之色。

“吼吼~”

李渊叫了李世民两声,眼神越发浑浊,肉眼可见的,这位大唐的缔造者,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父皇,我在的,孩儿一直都在。”

李世民声音哽咽,眼泪已经成了断线的珠子。

李渊抓着李世民的手,喘着粗气道:“二郎,耶耶得走了,耶耶看见你母亲来接我了,还有你祖父,他们都在。耶耶真得走了。”

听见这话,李世民终于泣不成声:“阿耶,您怎忍心,您怎忍心?”

“二郎莫哭!”

听见李世民的哭声,李渊摸索着,拍上他的肩膀,摇头道:“耶耶老了,要去找你母亲团聚,但耶耶临走之前,要交代你两件事情。”

李世民闻言,更是悲痛欲绝,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他已经没有亲人,没有长辈了。

纵然父子二人曾经有过龃龉,可这么多年来,两人也早就释然。

李渊,便像是他的精神寄托。

他所做的一切,都更像是一个孩子想要向父亲证明自己,可如今,他的父亲,要走了。

许是听出了李世民哽咽声中的悲痛,李渊忽然一把捧住他的脸,喘气道:“莫哭,二郎莫哭,耶耶早就不怪你了,耶耶早就不怪你了,这些年,你做得很好,耶耶以你为荣。”

“阿耶~”

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伏在李渊的肩膀上大哭起来。

李渊老脸上浮现一抹笑意,轻轻拍打着李世民的肩膀,现在他的双眼已经看不清任何东西了。

但他能感觉到,感觉到自己儿子对他这个父亲深深的眷恋。

他一边拍打着李世民的肩膀,一边交代道:“耶耶交代你两件事情,一件是高明的太子之位,我知你对青雀宠爱得紧,但耶耶要交代你,长就是长,嫡就是嫡,不到万不得已,你千万,千万莫要生出废太子的心思。”

“孩儿,孩儿没有,孩儿没有想过要废掉承乾,孩儿没想过,阿耶,孩儿没想过。”

李世民抽噎着,断断续续的否认。

李渊点点头:“阿耶知道,阿耶就是告诉你,不到万不得已,莫要生出废太子的心思。”

言罢,他强撑着最后的精神,继续交代道:“还有第二件事情,便是,便是你那些不成器的弟弟,阿耶死后,莫要让他们回长安来给你添乱。”

李世民已经听不太清楚李渊在说什么了,只是不住的点头。

李渊脸上浮现一抹释然,脑袋搭在李世民的肩膀上,笑道:“那耶耶就走了,不能让你母亲,等急了。”

“呜~嗯~”

李世民像是感受到了什么,忽然将李渊紧紧抱住,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一旁满脸悲切的大太监见状,上前取出鹅绒,轻轻放到李渊的口鼻之间。

确定李渊已经没了呼吸之后,立即满脸哀痛地对着大殿外吼道:“太上皇,驾崩啦~”

随着大太监的话音落下,早早守在门前的李氏宗亲和李承乾等人顿时涌进了大殿。

顷刻间,大殿里便被哭声填满。

李承乾带着李世民的一群儿女冲到李渊的床边伏案大哭。

李氏的一众宗亲则是上前,准备按照原定的流程,开始准备李渊的后事。

但见李世民紧紧的搂着李渊不撒手,一时间不禁有些为难。

长孙见状,急忙擦擦眼角的泪水,上前低声劝道:“二郎,父皇已经去了,你振作一些,先把父皇的后事处理好吧。”

“是啊陛下,大行皇帝已经去了,现在正是需要您振作的时候,陛下还是莫要太过于伤怀。”

其他李氏宗亲也是急忙出声相劝,都希望李世民振作起来。

李世民双目通红,感受着怀中的李渊身体逐渐变得僵硬,纵然一颗心已经被巨大的伤痛填满,也还是止住了哭声,轻轻将李渊的尸体放回床上。

他伸手,替李渊抚平了额头上的褶皱。

随即强忍泪水,转头看着哭得伤怀的李承乾,用沙哑的声音吩咐道:“承乾,莫哭了,你和青雀,代朕去给众臣报丧吧。”

李承乾的哭声一顿,满脸不舍的看了一眼躺在床上已经没了声息的李渊,最终,还是拉着同样一脸悲痛的李泰出了大安宫,唤来宫人去城中各家勋贵家中报丧。

同时,又命值守的宫城禁卫以三人为一组,乘快马自长安为中心,从四面八方扩散,将太上皇驾崩的消息传告天下。

安排好报丧天下的人手之后,两人又迅速兵分两路,各自带着人手去霍国公府与赵国公府。

长孙氏与柴氏,作为皇家仅存的两家姻亲,需要他们亲自去。

而就在两人出宫之时,整个皇宫之中,也竖起了白色的魂幡。

魂幡随风飘荡,带着深切的悲痛之意。

各家勋贵,在得知李渊驾崩的消息之后,也立即在门前挂上了白绫,以示服丧之意。

各家家主,则是急忙朝皇宫赶去。

......

“师尊,师尊,不好啦,大事不好啦~”

县公府书房内,柴令武还在思索补充大学堂的图纸,门外忽地传来裴行俭咋咋呼呼的声音。

“砰~”

下一秒,裴行俭丝毫不顾礼数的推门而入,喘着粗气道:“师尊,不好了,太上皇,太上皇驾崩了!”

“什么?”

柴令武闻言,顿时猛地起身,满脸惊骇地转头看向裴行俭。

裴行俭急忙重复道:“宫里,宫里刚刚传来消息,太上皇驾崩了,师公,师公和大师伯已经先行赶去皇宫吊唁,让我来通知你一声,要你速速进宫。”

裴行俭语无伦次的将事情讲了一遍,便见柴令武连笔都没来得及收,起身便像是风一般冲出了房间。

他冲出书房,放眼望去,县公府已经处挂上白绫。

早早得到消息的谢知书更是已经替他召集好的亲卫。

“夫君!”

看见柴令武冲出门,她赶紧朝柴令武迎上来,顺手将马缰也递了过来。

柴令武点点头,翻身上马,带上亲卫便出了府门直奔皇宫。

此刻的长安,太上皇驾崩的消息已经是人尽皆知。

家家户户门口挂起了白绫,升起了魂幡。

皇宫之中,更是一片素缟与痛哭之声。

当柴令武来到大安宫时,宫中已尽是前来吊唁的朝臣。

李家一众宗亲,正在整理李渊的遗体。

李世民一身素衣,跪在大殿中间,其后便是柴绍这个女婿。

再然后,才是李渊那一群还未成年的儿子。

柴令武静静的站在原地,看见李渊的遗体静静的躺在棺盖之上,即将入棺覆椁,一时间也说不上来自己是个什么感觉。

他虽然一直没忘记自己的身份和来路。

但这些年,李渊对他的疼爱不是假的。

他想他应该是有些伤心的,但又好像不是那么伤心。

毕竟眼前的场景于他而言,不像是生离死别,更像是历史重演。

沉默良久,他正欲挤进人群,朝李渊的遗体而去,还未靠近,便被人拽住了袖子。

他回头,正好对上了李承乾一双已经哭得红肿的眼睛。

“承乾.......”

他张了张嘴。

李承乾拽着他,沉声道:“二表兄,你跟我来!”

柴令武有些犹豫,但李承乾却是不由分说的,将他拽离了人群,拉进了一间空旷的偏殿之中。

“怎么了承乾?”

柴令武皱眉看着一脸悲痛之色的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摇摇头,却是不说话,而是从怀中掏出一枚调兵的鱼符递到柴令武眼前。

看见鱼符的刹那,柴令武不由得一愣:“这是何意?”

“这是玄甲军的兵符,父皇让我把它交给你,说是皇祖父举行国丧这段时间,长安和皇宫的安危就靠你和长孙表兄了!”

李承乾抽噎着,将李世民的原话转达给了柴令武。

柴令武闻言,不禁又是一愣。

但只是转瞬之间,他便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

任何朝代,帝王驾崩都意味着大变。

李渊虽只是太上皇,但同样也是帝王。

并且,处理李渊后事的这段时间,李世民肯定也是无法继续处理朝政的。

因此,他需要两个绝对信任人来帮他看住家门。

而这两个人,不能是手握大军的大将军,毕竟历朝历代,武将篡权不是什么新鲜事,必须要防备。

但也不能是于朝中毫无根基的小白,不然镇不住那群骄兵悍将。

所以,李世民选择他和长孙冲,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他们两人的心不用怀疑,也有能力,压得住长安城内外那些兵。

柴令武心思电转,迅速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随后,毫不犹豫的接过了李承乾手上的兵符,问道:“玄甲军现在何处?”

李承乾也不废话,直言道:“玄武门西教场。”

“好!”

柴令武应了声好,接着问道:“长孙冲负责守卫长安是吗?”

李承乾红着眼点点头:“长孙表兄已经领右领军卫替换了长安守军。”

“行,我知道了,你替我转告舅舅一声,请他节哀。”

柴令武说罢,也不再停留,拿上兵符转身出了偏殿,直奔玄武门而去。

李承乾送走柴令武,却也没有返回大安宫,而是来到太极宫,准备替代李世民坐镇中枢。

所谓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用再走什么流程,而是早就已经成了体系的预案。

毕竟这偌大的大唐帝国,不可能因为死了一位太上皇就停止运转。

该处理的政务,还是得正常处理的。

同一时间,柴令武也拿着兵符,顺利的穿过了玄武门,来到北教场的一片空地上。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这一片空地,早在前年,就该建起一片名叫大明宫的宫殿。

但或许是因为柴令武穿越过来的蝴蝶效应,也或者是因为他加剧了大唐的发展速度,让大唐这几年都没有时间停下来去做其它事情。

因此,这个时空的大明宫,便没了踪影。

当然,这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赶紧接手兵权。

他带着亲卫,一路来到西教场。

西教场外,玄甲军大统领段瓒早已在营外等候。

看见柴令武出现,段瓒急忙迎了上来:“二郎来了?”

柴令武点点头,拿出虎符在段瓒面前晃了一圈,随即沉声道:“陛下的意思,段兄既已经明了,那废话我就不多说了,即日起,玄甲军入主皇宫,专司宫城防务与秩序,至于时间,持续至大行皇帝棺椁入陵。可有异议?”

段瓒急忙摇头,招手唤来一命亲卫,命他去召集人手入宫。

随即看向柴令武,小声问道:“二郎,咱们负责戍卫宫禁,长安城的防务,又是谁去管?”

听见段瓒的问题,柴令武脸色不禁有些复杂。

但顿了顿,他还是如实相告:“陛下将右领军卫交给了长孙冲,命其戍卫长安,与玄甲军一内一外,共同拱卫长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