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想要绝地翻盘,唯有从源头入手(1 / 1)

加入書籤

“长孙冲?”

听见长孙冲这个名字,段瓒不禁愣了一下,但不过片刻,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他不是傻子,柴令武的能想到的事情,他同样能想到,何况,这是陛下的决定,也不是他能置喙的。

柴令武同样没在这个话题上多说。

他的任务,就是拱卫宫禁,其他的事情,与他无关。

两人沉默等待了一会儿,见三千玄甲军将士已经列阵整装完毕,便立即带着三千大军自玄武门入了皇宫,并迅速将宫中各个制高点与交通要道控制在手里。

尤其是举办李渊丧事的大安宫,更是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无他,大唐如今的中枢首脑,几乎都聚集在大安宫内,但凡有人存了点什么坏心思,便是一波团灭的下场。

因此,柴令武不敢丝毫放松警惕。

同样,城外的长孙冲也是一样的想法,他不仅控制了长安各处城门,更是将军中斥候放出去了长安三十里。

除此之外,更是连李世民的影子卫,都为他所控,专司监视各大世家在长安的据点。

可以说,如今的长安城与大唐皇宫,是真正意义上的针插不进,水泼不透。

而随着李渊驾崩的消息迅速传遍大唐全境,整个大唐,连带着周边的藩属国,也都迅速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只是这巨大的悲痛,有几分真情实意,那就很难说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长安城内,李渊的丧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按照规矩,帝王驾崩,最少需要停灵四十九天。

而李渊身为大唐的开国皇帝,这个时间只会更久。

因此,当群臣翻遍史书,定下李渊的庙号与谥号之时,贞观九年的秋天,也悄然之间消逝不见。

时间来到十月份,天空上飘起了零碎的雪花。

今日,是太史局钦定的大吉之日,也是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下葬之日。

整个长安,早早的清空了所有街道。

自长安城去往三原县献陵之中的官道上,也是早早的用黄沙垫了道,用清水洗了尘。

正午时分,太武皇帝的棺椁自朱雀门出了皇宫,顺着朱雀大街自明德门出城,又绕回到三原县方向。

李氏宗亲扶灵,李世民和柴绍亲自抬棺,百官自发相送。

长长的送灵队伍绵延十数里,一眼望去,尽是人山人海。

而人山人海之中,有两处方阵格外紧张。

一处是与前方开道的玄甲军方阵,另一处,则是负责护卫棺椁与百官的左领军卫大军。

道路前方,柴令武甲胄不离身,手臂上系着白绫,面无表情的带着玄甲军开道。

段瓒纵马与柴令武并肩,面上带着浓浓的愁绪。

因为今天这样的日子,在他看来,实在算不得好。

寒冷的气候尚在其次,关键在于今天还下雪了,雪天之中的视线可算不得好。

纵然长孙冲已经派人将去往献陵的道路清理干净,但谁也不敢保证,这一路上就是百分百的安全。

毕竟,世上想要李世民这个皇帝死的人,实在太多了。

“这雪是越下越大了,要不然咱们先把斥候放出去?”

思虑良久,他转头看着柴令武问道。

柴令武闻言,不禁下意识抬头看天,这才发现出城时的绒毛小雪不知何时已经成了鹅毛大雪。

原本还算清晰的视线,也受到大雪的阻碍,让人看不清前面的道路具体什么情况。

他沉吟一瞬,问道:“长孙冲没有派出斥候开路吗?”

段瓒愣了一下,随即小声道:“右领军卫与咱们,始终不是一个统属,这样的天气,小心点总是没有大错的。”

听出段瓒的言外之意,柴令武不禁再次陷入了沉思。

良久,他点点头:“也好,这些日子,各大世家和诸国的探子可都没有闲着,他们要动手的话,今日便是最好的机会。”

段瓒轻轻颔首,转头对着亲卫吩咐几声。

随后,便见段瓒的亲卫带着几骑脱离军阵,率先朝着三原县赶去。

目送斥候走远,段瓒收回目光,也不再多言。

如柴令武所言,若世家和那些别国探子要动手,今日,便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但同样,这也是柴令武和段瓒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一网打尽的好机会。

李渊停灵的这些日子,他们已经察觉到了好几拨人准备潜入皇宫。

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一直都在假装没有发现对方。

今日既是李渊入陵之日,那这些不怀好意之人,也该去地下伺候太上皇去了。

段瓒如是想着,队伍也在缓缓前行。

盛大的礼乐声盖过了人群哭丧的声音,群臣或真心,或假意的抹着泪水。

唯有李世民一脸沧桑憔悴,双眼通红,眼窝深陷,是发自内心的悲伤。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长安距离献陵足有百余里的路程,一日时间,肯定是赶不到的。

因此,工部的匠人早已在半路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灵棚,用来放李渊的棺椁,同时也旨在让百官们遮蔽风雨。

只是,百官们有这样的待遇,护送棺椁的大军护卫和各家部曲就没这么好命了。

他们只能在灵棚外将就一晚,甚至连营帐都不能搭建。

否则便是心不诚,大不敬。

而柴令武作为李渊唯二的外孙子,更是要以身作则,一夜不眠的为其守夜。

很快,天色便彻底黑了下来。

柴令武带着玄甲军于灵堂之外设好了简易的拒马之类的东西,便带上段瓒准备巡视大营。

出了玄甲军军阵,却是正好遇上了迎头赶来的长孙冲。

长孙冲同样是一身甲胄,臂系白绫。

看见柴令武,他不由沉声开口:“咱俩聊聊?”

柴令武一愣:“聊什么?”

长孙冲没有回答,而是挥手斥退了亲卫,缓缓走到一处火把映照不到的角落里。

柴令武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独自跟了上去。

“什么事?”

柴令武走到长孙冲身旁站定,问道。

长孙冲回过头来,沉吟片刻,反问道:“潜入皇宫那几波人手,你注意到了吧?”

听见这话,柴令武不由挑了挑眉。

但转瞬之间,他便反应过来,惊愕道:“那是你故意放进去的人?”

长孙冲没否认,也没肯定。

但柴令武已经确定,那是长孙冲故意放进去的,毕竟长孙冲手握右领军卫,没道理他能察觉到的事情,长孙冲察觉不到。

他皱起眉头,问道:“你的目的是什么?”

长孙冲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再次陷入沉思。

片刻后,才沉声道:“世家已经没有谋反的余地了,他们针对隋炀帝的手段,对陛下已经没了用处。”

柴令武微微蹙起眉头,没有说话。

长孙冲也不再卖关子,接着说道:“如今,世家想要翻盘,唯有从源头下手。”

柴令武反问道:“所以你的意思是,世家会派出人手,在半路上截杀陛下?”

“我不确定!”

长孙冲摇摇头,却是没有把话说死。

他迟疑道:“自去年陛下亲率大军胁迫世家之后,世家便衰弱到了极致,一些世家投向了朝廷,也有一些世家选择蛰伏。我不确定他们有没有胆子对陛下动手,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若我是他们,必定不甘就此沉沦。”

柴令武没有说话,但长孙冲要表达的意思,他已经明白了。

自去年朝廷彻底向世家露出獠牙之后,世家想要依靠煽动百姓造反,以此来要挟朝廷这条路,便已经走不通了。

因为,朝廷手里掌控的力量,已经远远超出世家的想象。

尤其是火炮的出现,更是狠狠给他们泼上了一盆冷水。

再者,百姓们也不都是傻子。

没有人会在真的活不下去之前,甘愿给别人当枪使。

所以,世家现在想要翻盘,继续让门阀政治持续下去,唯一的选择,便是从源头上根本性的解决掉李世民这个雄才大略的帝王。

但想要解决李世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且不说平日里李世民高居深宫,他们根本见不到李世民。

就算李世民出宫之时,身边的护卫也是层层叠叠,根本不会有任何可趁之机。

因此,这一次李渊去世,对他们来说,应该算得上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毕竟,李渊的棺椁入陵,李世民肯定是要相送的。

这一路上,一百多里的距离,纵然李世民将大军绑在腰带上,也不可能保证百分百安全,就算发生点什么意外,也是很合理的。

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意外从哪里来。

柴令武心思电转,随即转头看向长孙冲问道:“你叫我过来,应该不单单是为了告诉我世家会在太上皇出殡的时候刺杀陛下那么简单吧?”

长孙冲闻言,脸上顿时浮现一抹微笑。

他轻轻颔首,淡淡道:“我现在可以确定,送葬的队伍里没有世家的刺客,但太上皇的陵寝里有没有,便不敢保证了。”

听闻此言,柴令武的眉头霎时皱成了川字形。

长孙冲接着说道:“修建献陵的工匠,尽数是由工部召集,我不好明着插手排查,我希望你能先带着玄甲军赶去献陵布防,以备不测。”

“我带着玄甲军先走?”

听见长孙冲的提议,柴令武眉头顿时皱得更紧。

因为,这明显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你长孙冲不好去大肆排查修筑献陵的工匠,难道他就能了?

更别说玄甲军乃是李世民的亲卫,主要的任务就是护卫李世民的安危。

玄甲军率先离去,若是能查出什么还好,要是查不出来,一个擅离职守的罪名肯定是跑不了的。

柴令武忍不住反问道:“你为何不分出一部份人手,先去献陵布防,你难道不知道玄甲军乃天子亲兵?”

长孙冲点点头,笑道:“正是因为玄甲军乃是天子亲兵,我才要你带着玄甲军先走。”

“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柴令武下意识就想出声反驳,但话才说到一半,又瞬间噤了声。

“你......”

他神色愕然,忍不住朝长孙冲投去一个愕然的眼神。

长孙冲面含微笑,再次点头。

柴令武陷入了沉默,良久,他喃喃道:“玩这么大,搞不好要弄巧成拙啊。”

长孙冲摇摇头,淡淡道:“你是太上皇的亲外孙,由你去检查陵寝,没人能挑出什么错处,再者,我手上也不止右领军卫一支力量。”

柴令武挑了挑眉,想到一直未曾露面的影子卫,心里突然有了几分底气。

他摩挲着下巴,问道:“功劳怎么分?”

长孙冲道:“一人一半!”

“成交!”

柴令武果断点头。

他承认,长孙冲这次玩得确实挺大。

毕竟拿皇帝做诱饵这种事情,古往今来也就只有吕不韦干过。

但功劳这种东西,没有人会嫌多。

这次若能趁机将世家的触手都清洗干净,那想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世家都将无力再给朝廷添什么乱子。

再者,他没记错的话,长孙冲放进皇宫的几波人里面,似乎还有别国的探子。

如今大唐正是虚弱之时,一些阿猫阿狗,难免会生出旁的心思。

趁机敲打一下,也说得过去。

两人迅速达成一致后,柴令武也不继续浪费时间,带上刚刚扎下营来的玄甲军便再次启程。

他朝前走了一段路之后,还特意停下来等候了两刻钟的时间。

直到两刻钟过去,也依旧没有人追上来勒令他回师,他便知晓,李世民也是同意长孙冲的算计的。

既然李世民这个当事人都同意了,柴令武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当即继续带着队伍冒雪行军。

天明时分,献陵巨大的封土堆映入了众人眼帘。

献陵,也是大唐极少数不是开山为陵,而是堆土成陵的陵墓。

如今陵墓之中,已经葬下了太穆皇后窦氏的尸骨,只等李渊驾崩之后入陵与之合葬,便会放下断龙石,彻底隔绝陵墓内外。

柴令武带着玄甲军进入陵园范围之内,三千玄甲军便迅速散开,不由分说的将陵园之中的工匠驱赶到了外围。

“你是何人,凭什么驱赶我等?”

有工部的官员反应过来,冲上来想要找柴令武理论。

但柴令武只是转过头,朝他露出一抹杀意,那官员便立即住了嘴。

因为,官员认出了柴令武身上所穿的甲胄,乃是陛下曾经穿过的旧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