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空手套白狼的手段!(1 / 1)

加入書籤

听见李承乾的反问,柴令武顿时被噎了一下。

他摸索着下巴,沉吟道:“这个事儿吧,它有些复杂,我很难跟你解释,总之你听我的准没错。”

李承乾的脸色有些拧巴,这种没头没尾的事情。

他......真的很难相信啊。

只是,想到柴令武以前的判断似乎也没出过错,一时间,他心里又有些惴惴不安起来。

他伸长脖子,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个,你说今年和明年我不能骑马,那是不是意味着后年就没问题了?”

“这个嘛......”

柴令武愣了一下,随后陷入了沉思。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的李承乾摔断腿,貌似就是长孙皇后去世前后的事情。

不过,如今因为他的到来,已经改变了许多历史大事件。

现在他反倒不敢笃定了。

万一有了孙思邈的调养,长孙能比历史上多活几年也说不定呢?

迟疑一瞬,他斟酌着开口道:“这恐怕得明年才知道。”

“明年才知道?”

李承乾小脸皱成一团,只觉得柴令武越说越离谱了。

刚才还说今年和明年不能骑马,现在又说后年能不能骑马得明年才知道。

这算什么事儿?

柴令武轻轻颔首:“如果明年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的话,那大概率就没事了,反之,则很难说。”

“发生大事?”

李承乾脸皮止不住地抽抽,他觉得,或许得请太史局的李淳风来给柴令武画两道符水喝一下......

柴令武却是没把话说得太明白。

因为现在的历史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他也不敢保证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总之,一切都得等到明年才知晓。

如果明年长孙没去世的话,那李承乾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事情。

毕竟,长孙的能力,毋庸置疑,不至于连自己的儿子都护不住。

只是这样的话,他没办法明说。

总不能告诉李承乾,他知道长孙的寿数吧?

这种事情,他也不敢说。

李承乾被柴令武突如其来的告诫搞得一头雾水,可见柴令武实在说得认真,也不好拂了柴令武的好意。

只得硬着头皮保证道:“放心吧,孤大多数时候都待在皇宫里读书习政,本身也鲜少有出宫的机会,大不了以后孤要出宫时,都坐步辇就是了,反正孤也不是父皇那样的马上天子。”

听见李承乾的保证,柴令武终于稍稍心安。

他放开李承乾,顺手替他抚平衣领,一本正经道:“行,记住你今天说的话,否则别怪我背叛你,去支持青雀上位。”

听见柴令武如此赤裸裸的威胁,李承乾忍不住又是脸皮一抽。

但......他还真不敢怀疑柴令武这句话的真实性。

多年相处下来,他太了解柴令武的性子了。

这家伙的性子,也就只有父皇和母后能压得住,他这个太子在他面前,还真就没有什么牌面。

他甚至都怀疑,他俩要不是表兄弟,或者说要不是父皇是这厮的亲舅舅,他都敢直接篡位。

毕竟,这家伙对皇家,实在是没什么敬畏之心。

“记住了!”

柴令武忍不住再次指着他的鼻子告诫一声。

“记住了。”

李承乾点点头,整个人都有些无奈,好在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答应也就答应了。

正如他所言,他基本上都是一直待在宫里。

平日里靠步行,基本上就能满足出行要求。

了不起就是去一下柴家和长孙家联络一下姑父和舅父的感情,步辇也完全够用了。

“行,那我就先走了。”

柴令武终于彻底满意,转身便准备出宫回家。

李承乾没有挽留,目送柴令武的背影远去。

随着柴令武的背影消失在视线尽头,他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来人!”

他面无表情的对着偏殿唤了一声。

“吱呀~”

偏殿大门被人推开,一名面色阴贽的老太监快步走到李承乾跟前,躬身道:“殿下!”

李承乾眯起眸子,脑海中回味着柴令武方才所言。

良久之后,他吐出一口浊气,轻声道:“传令下去,即日起,遣散东宫之中所有马奴。”

老太监愣了一下,阴贽的脸上浮现一抹愕然。

但又很快消散,躬身应了是,随即问道:“敢问殿下,遣散马奴之后,东宫之中豢养的战马如何处理?”

李承乾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脑海翻涌,心思电转。

多年相处,他不认为柴令武会无的放矢。

他既然说东宫的马会出问题,那东宫的马就肯定会出问题。

只是,世上从来就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如果真有人想要对他出手的话,也未必就会只挑着战马动手。

思及此,他果断道:“将东宫豢养的战马分成三批,一批送给父皇和母后,一批送给孤的那些弟妹,最后一批......送给太子三卫的将士吧,就说是孤赏赐给他们的。”

听见李承乾竟然要把东宫豢养的好马全都送出去,老太监顿时又是一愣。

他迟疑道:“殿下,东宫的战马都是您费心搜罗的上好良驹,您当真一匹都不留?”

“不留!”

李承乾摇摇头,说得很果断。

他的性格,确实不似父皇那般刚烈,但决定好的事情,也不会朝令夕改。

何况,他将东宫的战马全送出去,也不仅仅只是送马那么简单,这是一种预警,也是一种示弱。

预警很好解释,如果是内部的人要害他,比如是某些有志于夺嫡的皇子。

那么通过这个举动,他便可以告诉他们,他已经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让他们好自为之。

而示弱嘛,就是做给李世民看的了。

他知道有人要害他,但他也不知道是谁,那就只能寻求父母的庇护了。

毕竟老子保护儿子,天经地义。

老太监意识不到这一层,只是觉得有些惋惜。

东宫的战马虽然不多,但每一匹都是真正的宝马,为了那些战马,这些年东宫耗费的财力不下万钱。

如今却要就这么送出去,一匹都不留,连他这个当奴婢的,都觉得有些肉疼。

但李承乾发了话,他也不敢反驳,只得下去办事。

......

......

柴令武自是不知道李承乾因为他的一番话,竟然连马都不养了。

回家休息一夜之后,他便马不停蹄的上了赵国公府的大门。

经过去年一事后,长孙无忌现在除了保留一个司空的身份之外,其他的官职都已经被褫夺。

因此,这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长孙无忌一直都闲赋在家。

当然,所谓的闲赋,只是外人看来。

事实上,长孙家这两年的活跃度,比之先前长孙无忌在朝时,只高不少。

先是长孙冲领右领军将军,成为了军中实权大将,其次是长孙家的一干子弟,都被安排到了各部门担任要职。

比如柴令武以前的“好朋友”长孙涣,如今便入职了户部,并且已经做到了员外郎的位置上。

可以说,长孙无忌以一己之力,换来了家中二代子弟的光明前程。

并且,长孙无忌虽然闲赋在家,但手里真正的实权,可一样都没被收走。

其中最重要,也是柴令武创办书院必要渠道的大唐日报,如今便还掌控在长孙无忌的手里。

此外,还有去年大放异彩的都水监,同样也还在他的掌控之下。

面对柴令武的突然造访,长孙无忌倒也不感觉到意外。

毕竟如今柴令武与长孙冲已然成了盟友和利益共同体。

既然是盟友,那就是自己人,他身为长辈,提供一些便利合情合理。

何况,长孙也对他早已有过交代。

入了赵国公府后,柴令武当即毫不犹豫的道明了自己的来意,并成功从长孙无忌手里取得了都水监的控制权。

紧接着,柴令武又向长孙无忌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请求。

便是希望长孙无忌能在报纸上刊登出大唐即将筹备建设大唐皇家大学堂之事。

对于陛下准备筹建大学堂之事,长孙无忌也是早有耳闻。

因此,倒也没怎么多想,便将此事一口应下。

前来赵国公府的两个目的都已经达到,柴令武也不在赵国公府多留。

起身辞别长孙无忌之后,便出了赵国公府,来到西市的一处民居,接受了都水监的指挥权。

都水监,顾名思义,便是都管大唐一应水利事物。

当然,那是都水监之前的职能。

如今的都水监,真正的职能是走访民间,暗访天下官员不法事。

接手了都水监之后,柴令武也总算开始干起了正事,将都水监的一部份探子放到了皇宫周边。

另一部份探子,则是尽数藏入暗中,开始顺藤摸瓜的去搜罗世家大族安插在大唐各处城池的据点。

随着都水监和影子卫的双重发力,很快,表面上还算平静的大唐便再一次暗流涌动起来。

只不过,这一次的厮杀,是在暗处,并未像李世民对世家开战那样,直接让整个大唐都陷入了停滞。

就算偶有百姓目睹屠杀之事,官府也会很快给出合理的解释。

就在这样的暗流涌动之下,贞观九年悄然而过,时间来到贞观十年初春。

数月的时间过去,暗中的较量还在继续。

损失惨重的世家,也被影子卫和都水监的围追堵截惹火了,开始集火与都水监还有影子卫对抗。

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几乎是拼了个两败俱伤。

消失日久的李世民,不得不站住来,提前结束了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没办法,这种事情不能做到明面上,朝廷能动用的力量有限。

反观世家,则可以源源不断的投入人力物力,继续与影子卫和都水监僵持下去。

好在尽管最后双方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但世家在各处的据点和触手,也基本上被拔了个干净。

至少,莫名其妙就来一场刺杀的事情,往后应该会大大减小,也算勉强达到了李世民的战略目的。

而就在大唐暗流涌动这段时间,关于大唐准备筹建一所规模前所未有的大学堂的消息,也通过报纸,传递到了大唐的每一座城池之中。

一时间,无数的寒门士子振奋不已。

更有心急者,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前来大学堂就读。

因为,大唐日报不仅刊登了朝廷准备投入百万贯银钱修建学堂的消息,更将一应师资力量也都刊登了出去。

战功赫赫的霍国公柴绍,名满天下的大儒颜师古,有关西孔子美誉的孔颖达,纵横家传人唐俭,道门大真人孙思邈......光是这些名字,就配得上恐怖如斯四个字。

更别说,报纸上还明晃晃的写着,大学堂建好之后,将会由当今陛下亲自出任大学堂校长一职。

可以说,一旦能进入大学堂就读,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子门生,权力,财富,名望,要什么就有什么。

这不比去苦哈哈的走科举的路子要强太多了?

而随着消息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学堂三个字,也很快成为了民间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论是免费入学和提供吃住的条件,亦或者是天子门生的名声,乃至于学业优者还有大量奖学金供给,都足够所有人津津乐道。

许多距离长安近的百姓,更是意动不已,恨不得马上就把自家的熊孩子送到书院去读书。

就算将来不能做官,能读书识字也是好的啊。

万一祖坟冒青烟了呢?

而就在大学堂的消息霸榜热搜日久之时,另外一条重磅消息也悄然来袭。

大唐营州水泥厂,向大学堂捐赠了三百万石水泥,用于书院学舍的建造。

三百万石水泥,这个数字一经登报,便砸得天下人晕头转向。

虽说经过这两年的普及,官府已经在开始大规模使用水泥来硬化露面和做一些基建。

但许多百姓对于水泥这种新事物,依旧非常陌生。

可即便再怎么陌生,三百万石这个数字,还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

一时间,无数的百姓纷纷开始打探水泥的作用。

当越来越多的百姓知道水泥的用处之后,水泥的销量也是噌噌噌的往上涨。

这可馋坏了许多做建材生意,尤其是砖木生意的大商人。

更有头脑转得快的商人,已经在和官府接头,打听捐赠渠道的事情,准备学习一下水泥厂的成功经验。

毕竟这年头,消息渠道单一的令人发指。

想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在做什么买卖,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虽说商人们还可以去花大价钱购买报纸上的广告位。

但报纸的广告位贵得令人发指不说,还很难买得到,基本上都被世家大族的买卖给垄断,光是排队,都得排上一年半载。

如果给大学堂捐赠物料就能上报纸的话,那他们也可以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