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花点钱买个名扬天下的机会,还是很划算的。(1 / 1)

加入書籤

长安城南四十里,秦岭北麓的翠微山间。

淙淙的溪水顺着山间流淌而下,带起霞光万丈。

山间更有猿猴飞跃,白鹤起舞,杜鹃花海招蜂引蝶,真真谓是春风习习,飞瀑流莺的好时节。

山涧之中,一队手持测绘工具,右手执笔,左手拿着图纸的匠人正在对着山下的平原指点江山。

而匠人之中为首那人,赫然便是柴令武。

“公爷,包括翠微山在内,如今咱们测绘出来的土地,已经多达三千六百余亩。这么宽的地方,别说只是建一座书院,用来建立一座新城都绰绰有余了,咱们还要继续圈地吗?”

一名匠人站在柴令武身后,有些不解地问道。

柴令武闻言,头也不抬道:“才三千多亩,还远远不够,继续测量。”

听见柴令武说出的还远远不够四个字,一群匠人们的表情都有些一言难尽。

三千多亩地,用来建立一座城池都已经完全够了。

这位公爷,到底是要建学堂,还是要建一座新城啊?

柴令武却是没有多言,只是不断的在图纸上面涂涂改改,以此查缺补漏。

三千亩地,听起来很多,但其中翠微山就占了一半还多。

虽说,翠微山也在他的规划之中,但他并不打算过于破坏翠微山的生态。

因此,至少还需要再测出两千亩土地,才能容纳得下他宏伟的大学计划。

匠人们面面相觑一阵,但想到此事有陛下的全力支持,他们也不好再继续多说什么。

一行人站在翠微山上,开始继续做起了规划。

正是众人忙碌之时,一队人马忽然脚步匆匆的上了山间,寻到了陷入沉思之中的柴令武。

“师尊,各大商号的管事都已经到了,就在山下的翠微别院等候,您这边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测算出结果?”

裴行俭在柴令武身旁停住脚步,气喘吁吁地问道。

柴令武闻言,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回道:“快了,让他们先等着。”

“等着?”

裴行俭愣了一下,面色迟疑道:“这不好吧,那些商号名义上是商号,但后面多多少少都有些背景......”

听闻此言,柴令武不由皱起眉头,问道:“他们的背景有我大吗?”

裴行俭又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扯了扯嘴角。

暗暗在心里骂道:“妈的,耍流氓嘛这不是,整个大唐,还有谁的背景能比您大?”

柴令武也不再多言,提笔在纸上写下一连串的数字,旋即转头对着为首的匠人交代了几句。

这才看向裴行俭道:“走吧!”

“这就好了?”

裴行俭有些愕然。

柴令武淡淡道:“图纸早就已经下发下去,现在计算的,无非是需要多少土地,多少原材料,他们能搞定。”

“哦哦!”

裴行俭哦了两声,赶忙转身在前面带路。

柴令武跟在他身后,两人一路下了山,朝山下小溪旁边的一处大院子走去。

裴行俭走在前面,给柴令武介绍着今日来的商号有哪些,各自又是什么背景和规模。

柴令武静静的听着,始终未曾发表什么意见。

等到两人来到院子大门外的时候,裴行俭也将今日来的商号的详细情况细细说了一遍。

“吱呀!”

两人推门而入,入目所及,尽是锦绣华服人影簇簇。

院子之中,各家商号相熟的管事,正凑在一块儿小声商谈着什么。

见柴令武进门之后,又全都默契的停下了交谈,目光全部投向进门的柴令武。

而此时的柴令武,脸上也已经挂上了客套的假笑。

非常热情的朝众人赔罪道:“哎呀呀,在下来迟,让诸位久等了,还请恕罪则个。”

望着柴令武热情的样子,一众商号的管事们脸上也是瞬间浮现欣喜的笑容,急忙行礼应声。

“公爷来了?”

“我等见过公爷。”

“公爷说得哪里话,折煞我等了!”

听着管事们七嘴八舌的问好声,柴令武脸上的笑容更深,态度也越发热情。

不热情不行啊。

因为这些人,便是他空手套白狼,能够不花一分钱,甚至还能大赚一笔,就将书院建立起来的关键。

没错,空手套白狼,这就是他不问李世民要钱,也能将书院建起来的方法。

大唐从来不缺有钱人。

每个人指甲缝里漏出了一丁点钱,便能将书院修建得非常完美。

当然,名义上说是空手套白狼,但本质上,这其实还是一种资源置换。

柴令武手里的广告资源和政治资源,是这些向来被读书人看不起的有钱人所没有的。

而商人手里的钱,也是柴令武急缺的。

因此,双方几乎算得上是一拍即合。

对于商人来说,只需要捐赠一些物资,便可以不去和那些权贵竞争报纸上的广告位,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因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背景,但相对真正的权贵来说,依旧微不足道。

而对于柴令武而言,报纸上的广告位,卖给谁都是用来赚钱的,倒不如拿来为书院赚钱。

反正,报纸是他搞出来的东西,纵然现在报纸掌控在长孙无忌手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

但没有他,也就不会有报纸的存在。

这个面子,长孙无忌和长安城里的一众权贵必须要给他。

何况柴令武也只是用这一小段时间。

等到这段时间过去,书院筹集到了足够的物资,那些广告位,依旧会回到他们手里。

对于真正的大人物来说,“人情”永远比“金钱”好用。

金钱,不过是权力的附赠品,而人情,却是权力的粘合剂。

这样的账,但凡是个人,都知道怎么算。

别院之中,双方非常热情的寒暄了一阵,柴令武将众人请到礼厅落座。

望着厅中密密麻麻的人头,柴令武率先开口道:“大家伙今日齐聚一堂,想必都已经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很清楚自己需要付出什么,既如此,某也就不说废话了,直接进入正题吧!”

柴令武这番直白的话一说出口,下方六七十人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他们今日能坐在这里,那也是费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诸多竞争对手,才获取到了给书院捐赠物资的资格。

自然,也不想听太多的废话。

若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他们想要的结果,那当然是最好的。

柴令武一句话说完,也不欲多言,转头对着裴行俭勾了勾手指。

裴行俭会意,立即将一沓早已经准备好的物资清单,和捐赠什么样的物资能获得什么样的广告位的讯息给众人发了下去。

一众商号管事拿到清单之后,便立即看了起来。

大家伙都是商人,但商人也分等级的。

有的商人是豪富,有的商人是巨富,大家的财富,并不处在同一个量级上。

因此,诉求和需求,自然也都不一样。

很快,众人便看完了清单上所有的信息,然后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了柴令武。

柴令武也不卖关子,直言道:“上面的物资,都是修建书院一期工程需要的物资,由于物资的数量不同,相应的广告位也不同,我知道,今日能来到此地的各位,都是不差钱,也不差事儿的主,咱们也就不搞什么竞争饥饿营销那一套了,大家自认自捐吧。”

听见柴令武要大家伙自认自捐,众人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一些。

因为自认自捐,放在生意场上,实则便是先将底价暴露出来,让大家伙自己去判断值不值。

这样做,或许不是最能赚钱的方式,但一定是最能省钱的方式。

许多商人在听见柴令武的话之后,已经提起笔,开始勾勒自己准备捐赠的物资和相应的广告位。

但也有人面露迟疑,问道:“敢问公爷,咱们今日来的人数众多,其中不乏业务重合的同僚,若是起了冲突,又该如何解决?”

听见有人问出业务重合的问题,柴令武倒也不意外。

毕竟,这年头能将生意做成一定规模的,旗下或多或少都不止一项产业。

很可能彼此,都有产业是相同的。

对于这样的事情,柴令武早有预案。

他淡淡道:“若是冲突者为主业与次业,便以主业者为胜,若皆是主业或皆是次业,那便以价高者得。”

听见柴令武的答案,众人皆不由得皱了皱眉,但也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报纸就那么大点,上面的广告位就那么几个,属于是稀缺资源。

既然是稀缺资源,价高一点,也可以接受。

反正,他们就还没听说过在报纸上打了广告的买卖,有过亏本的情况出现,无非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关键的关键,是要先将名气打出去。

就像前些日子的水泥,本身在许多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便已经供不应求。

而随着报纸的普及之后,销量更是一下子增加了数倍。

还是那句话,在大唐,不管你卖任何东西,都不会缺销路。

因为,这本身就是个物资匮乏的社会,哪怕大唐境内的市场饱和了,国外的商人也会将大唐的东西当成宝贝买回自己国家售卖。

怀着这样的心思,商人们出手也是阔绰起来。

尤其是那些在生意上有业务重叠的商人,更是暗中较起劲来。

你捐两倍的物资,我就捐三倍。

主打的就是一个有钱任性。

很快,众人便将自己需要的广告位和认捐的物资确定好。

裴行俭搬来一块巨大的黑板,开始统计各家捐赠的物资,以及是否有捐赠重叠的东西。

底下的商人们,心思却是瞬间紧张起来,生怕有人压过自己。

而随着裴行俭统计的数据逐渐清晰,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抢到广告位之人,自然是喜不自胜。

而没有抢到的人,则是垂足顿胸,心中不断的责问自己为何不大方一些?

但不管他们是什么心态,书院需要的物资就那么多,也不可能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裴行俭统计完毕,当即沉声宣布道:“此次书院急缺的三十四种物资已经筹集完毕,一共有二十一家商号慷慨解囊,在此,我先代替家师与天下学子谢过诸位。”

裴行俭说着,果断对着下方人群躬身一礼。

众人见状,急忙起身回礼。

裴行俭起身,接着说道:“各家捐赠的物资,只需派人运到翠微山下,自会有工部之人出面接手,至于大家认捐取得的广告位,大唐日报也会在三日之内,陆续为大家进行宣发。”

听完裴行俭的结语,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裴行俭见状,想了想,还是出声安慰道:“没有认捐到物资的诸位,也请不要灰心,此番不过是书院的一期工程建造,将来还会有第二期,第三期,届时,大家依旧可以对书院进行捐赠。”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同时,再次感谢诸位慷慨解囊,将来书院的捐赠墙上,诸位之名必将流芳千古。”

听见这话,那些没有认捐到物资的商人表情总算好看了一些。

离开别院之后,心底都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翻倍捐赠,绝不能再让旁人把机会给抢了。

哪怕亏本,也一定要把知名度先打出去。

不然,他们别说去和那些有着大背景的勋贵竞争,只怕是连同级别的同行都争不过了。

一场认捐仪式,来得快,去得也快。

至于流芳千古,把他们的名字刻在书院的捐赠墙上,他们倒是没那么大执念。

他们是商人,追逐的是利益。

千古之名,那是读书人追求的东西。

当然,如果非要刻的话,那他们也不是不能再多捐点东西,比如再把书院的建设也给承包下来,然后在书院正中心建一块大大的捐赠碑......

随着众人散去,别院也安静下来。

裴行俭拿着厚厚一沓物资捐赠清单,翻来覆去的看,原本淡然的脸上,不知何时,已经被惊喜取代。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些商人竟然这么有钱,书院一期的建造所需的物资,竟然这么容易就弄到了,跟做梦一样。”

他满脸欣喜之色,忍不住摇头晃脑。

柴令武见状,脸上也不禁露出笑容。

但仍是一派风轻云淡道:“这些物资看起来多,但实际上的成本,不会超过三十万贯,对于这些有钱没处花的商人来说,花上个一两万贯钱,买一个名扬天下的机会,还是很划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