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李泰入主武德殿!(1 / 1)
女子如此上道,柴令武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当然,这样的事情,他肯定不能一口答应下来,还得再试探一番才行。
他左右打量一眼,确定没有其他人注意到这里后,朝女子压低声音询问道:“你去大唐了,那你家公主怎么办?”
听出柴令武的言外之意,女子立即应声道:“奴婢今日是偷跑出来的,只要我去大唐的消息传进宫里,公主便不会有事。”
“倒是个思路清晰的,还知道扯虎皮当大旗。”
听闻女子此言,柴令武不禁在心里暗暗称赞了一句。
而女子说完之后,就再次朝柴令武盈盈下拜道:“还请上使垂怜。”
柴令武轻轻颔首,转头对着程怀默吩咐道:“既如此,怀默,便由你带人走一趟吧,我给你二十人,配置一人三马,务必星夜兼程,将这位姑娘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长安,顺便,将我和西域诸国合作卖酒的消息,也告知陛下。”
“好!”
程怀默没意见,此刻,他已经完全领会了柴令武的用意。
大唐正愁没有合适的机会掌控西域呢,这下有了公主这个名头,正是天赐良机。
“去吧!”
柴令武并不打算耽搁时间,对着程怀默催促了一声。
程怀默点点头,给了女子一个跟上的眼神,随即阔步进了院子里开始点人。
高昌至长安直线距离超过六千里,即便是快马日行六百里,也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这一来一回,便需要一个月,需得立即启程。
不然,万一麹文泰丧心病狂,直接暗中弄死常乐公主,那就没意义了。
当然,麹文泰未必有那个胆子,但有备无患嘛,毕竟机会难得。
很快,程怀默从人群中挑出了二十人,六十匹马。
他率先翻身上马,随即朝女子问道:“会骑马吗?”
女子脸上浮现一抹赧颜,轻轻摇头道:“奴婢只骑过游春马,没骑过战马。”
闻言,程怀默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
但沉吟一瞬,还是朝女子招手道:“如此,你与我同乘一骑,路上边走边学吧。”
女子贝齿轻咬下唇,转头看了柴令武一眼。
柴令武颔首道:“速去!”
女子下定决心,对着柴令武露出一个感激的表情,抓住程怀默的手上了战马。
程怀默也不多说,双腿轻敲马腹,控制着战马如闪电般跃出。
“驾驾驾~”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后,二十骑便奔出城池,迅速消失不见。
“二郎,怀默都回去了,咱们什么时候回长安?”
目送程怀默带着女子走远,尉迟宝琪凑到柴令武身旁,有些艳羡地问了一声。
从去年到今年,他们已经离开长安一年多了,虽说一路走来也算收获颇丰,但他想家了也是真的。
不止是他,军中一干将士,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些思乡心切了。
听见尉迟宝琪的问题,柴令武收回目光,在心里盘算了一阵。
随即轻轻摇头,淡淡道:“再等几天吧,咱们杀了突厥人和吐蕃人,总要看看突厥人和吐蕃人的反应。”
“行吧!”
柴令武不准备走,尉迟宝琪也不好坚持。
几名纨绔今日累了一天,此刻也没有继续熬下去的精神,纷纷告辞离去。
柴令武也回到房间,一边在脑海中复盘自长安出发前往吐蕃,再从吐蕃到西域后发生的所有事情,一边酝酿睡意。
.......
.......
与此同时,高昌王宫之内,刚刚准备下榻的麹文泰,忽然收到了一个令他血压飙升的消息。
“你再说一遍,到底怎么回事?”
他袒胸露乳,坐在床榻上,双目赤红,恶狠狠地瞪着眼前的暗卫。
暗卫被麹文泰的样子吓了一跳,急忙重复道:“回......回禀王上,就是......就是方才负责监视大唐使者的暗卫来报,说是......说是唐使忽然派出二十骑带着一女子出城往东而去,那女子.......像是,像是王后宫里之人。”
“该死,该死,该死!!!”
听见暗卫重复的消息,麹文泰终于忍不住勃然大怒,一拳锤在床沿上,大骂了三句该死。
暗卫被吓到了,急忙小声问道:“王......王上,可要属下派人,将.......将出城的唐使追回来?”
“追?”
麹文泰怒目圆睁,咆哮道:“怎么追,你去追还是我去追?你想让本王因为一个贱婢得罪整个大唐吗?”
暗卫缩了缩脖子,没敢继续说话。
麹文泰无能狂怒一阵,猛地转头对着暗卫怒声道:“摆驾王后宫。”
暗卫愣了一下,神色浮现些许不解。
王上与王后,不是已经不和很久了吗,怎么突然大半夜的要去见王后?
不过疑惑归疑惑,麹文泰的命令,也不是他一个暗卫能质疑的,急忙领命转身去准备仪仗。
麹文泰目送暗卫出门,则是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能坐稳一国之主的位置,还能将高昌从一个小国发展成丝路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并在突厥,吐蕃,中原等强大帝国的夹缝之间生存下来,麹文泰当然不是傻子。
他很清楚,一切的结症,还是在王后身上。
只要他能说服王后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那么,即便是大唐来人,也拿他无可奈何。
毕竟,夫妻之间,哪有不磕磕碰碰吵吵闹闹的。
大唐管得再宽,难道还能管到他和王后的夫妻生活?
反之,若王后铁了心与他撕破脸皮,他即便能追回一次报信的信使,也不可能追回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只要大唐一日还认王后是大唐公主,那么这件事情,大唐便早晚会知道。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想办法向大唐隐瞒此事。
而是要在天可汗陛下派出的人到来之前,修复好与王后的关系。
只是可恨他筹谋多年,眼看即将功成之际,却又功亏一篑。
甚至不得不迫于压力,去讨好一个被他打压多年的原配妻子,还真是,令人恼火啊。
“王上,仪仗备好了!”
麹文泰正暗自恼怒之时,暗卫也去而复返。
听见暗卫的声音,麹文泰急忙收拾好情绪,大步流星的出了寝宫朝后宫而去。
......
......
高昌生变之时,大唐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自去年李世民扶持魏王李泰与李承乾争斗,时至今日,已一年有余。
而这一年时间,李氏兄弟的争斗,也臻至白热化的程度。
两人从朝堂政绩争到民间声望,从各自设立学士府著书立传出谋划策争到争相拉拢民间士子培养人才。
甚至东宫和魏王府中豢养的狗在街上相遇了,也要互相狂吠几声。
而这一年多的争斗,也终于让世人,乃至于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相信了这兄弟二人是在拿命争储。
而不是在作秀,不是在糊弄天下人。
至于两人争斗的结果,勉强可以算得上是互有输赢,但总的来说,还是李承乾占据上风。
毕竟,李承乾终究当了那么多年的太子,在朝野内外都享有盛名。
而李泰尽管有李世民在背后支持,但根基始终还是太浅。
尤其是硬实力,和李承乾还是没法比。
李承乾身为太子,不仅可以合法的拥有兵权,还能名正言顺的扩大东宫的力量。
特别是太子三卫和东宫六率,更是真正意义上与李承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反观李泰,尽管也组建了王府卫队,但其卫队尽是新人,战斗力一般不说,人数上也没办法过量扩充。
谁让他始终是个王呢,纵然李世民有心偏袒,也需要考虑到朝野内外的反应。
为此,李世民便只好在其他方面,对李泰进行支持。
比如让李泰搬进武德殿。
是的,李泰最终还是走上了历史的老路,搬进了武德殿中居住。
武德殿,是整个宫城体系之中,仅次于太极殿与两仪殿的第三座宫殿,因其处在太极宫与东宫之间,位于太极殿以东,又别称“东殿”。
前隋时期,文帝曾在此废太子杨勇。
高祖李渊建元武德之后,便将其设立为丞相府。
而武德殿的具体职能,则是用于举办大射典礼、宴迎蕃使等国家礼仪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德殿在大唐的政治地位,甚至比东宫还要高出半头。
今日,是李泰搬进武德殿的第二日。
从昨天他搬进武德殿开始,整个大唐的朝野内外,便全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之中。
甚至,就连往日里那些跳得欢实的言官,今日也都安静无比。
须知往日里但凡李泰有什么出格之处,那些言官都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弹劾的。
可现在,面对李泰住进了武德殿这样的出格之事,他们却是集体沉默了,竟是罕见的无一人出言反对。
就......像极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要知道这种文武百官集体失声的情况,即便是在当初的陛下和隐太子建成争储之时,都未曾出现过。
由此,也可看出如今大唐的政坛,究竟已经畸形到了什么程度。
夜半时分,长安还有许多人没睡,连续两日的寂静,让所有人心里都生出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他们总觉得,长安要出什么大事。
东宫之内,李承乾也没睡。
今夜,他的东宫,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魏王李泰,这个在白日里,与他针锋相对的亲弟弟,在夜半时分,通过武德殿和东宫之间的暗道,出现在了东宫显德殿。
此时,距离两人上一次私下见面,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
李泰刚刚从暗道中冒头,便顿时激动道:“太子大兄,我住进武德殿了,我真的住进武德殿了。”
听见李泰激动的声音,李承乾则显得很是淡定。
他轻轻颔首,淡淡道:“这是好事儿。”
李泰小鸡啄米般点头,迫不及待地问道:“我的人今天都已经安排到了武德殿中,咱们什么时候动手?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见母后了。”
看着李泰激动的样子,李承乾嘴角也不由得勾起一抹笑容。
他指了指旁边的凳子,示意李泰坐下,随即沉吟道:“咱们现在的力量,还无法抵抗宫城禁卫,更无法护着母后全身而退。”
一听这话,上一秒还激动无比的李泰顿时就急了:“咋还不行呢,我都住进武德殿了,距离太极宫就一墙之隔,而且我手上现在也有六百人,加上你的东宫六率,那就是两千多人,咋还不行呢。”
“你先别急,等我说完!”
李承乾嗔怪地瞪了李泰一眼,没好气道。
李泰心焦不已,但闻言,还是耐着性子道:“行,你说。”
李承乾点点头,摩挲着下巴道:“你手上那六百人,都是些新兵蛋子,真到关键时候,未必能靠得住,所以,咱们还得想法子将这六百人逐步替换掉,换成真正的敢战之士。”
“替换?”
李泰愣了一下,诧异道:“怎么替换,用谁替换,咱们手里还有可以用的人吗?”
李承乾闻言,不由得挑了挑眉,笑问道:“你难道忘了二表兄?”
“二表兄?”
李泰有些不解:“二表兄现在还在西域呢,他能有什么办法?”
“二表兄的确还在西域,但他的那几个弟子,可都是真正的名将种子。”
李承乾摇摇头,也不卖关子,直接道出自己的打算:“所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我们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人数多少.......而且两千多人的目标,也太明显了。”
李泰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不等李泰说完,李承乾便轻轻颔首:“六百人,已经够用了,关键是需要几个能掌控全局的勇士,二表兄那几个弟子,正合适。”
李泰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当初玄武门之变,父皇也仅仅只是用了八百人罢了,而且那还是在宫外。
现在他手上有六百个名额,且距离太极宫仅有一墙之隔,六百人完全够用。
再者,他们也不是真的要做什么大逆不道之事,也不宜将动静搞得太大。
思及此,他重重点头:“可以。”
但他刚刚应下,便又想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他皱眉问道:“二表兄那几个弟子,的确合适,可是咱们要干的毕竟是犯忌讳的事情,他们能帮咱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