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大唐的下一代帝王,必须是守成之君!(1 / 1)

加入書籤

望着李泰忧心忡忡的样子,李承乾忽然呵呵笑了起来。

李泰不解地看着李承乾:“怎么了大兄,你笑什么?”

李承乾笑罢,脸上浮现志在必得的表情。

反问道:“你以为,二表兄以往每次出远门,都要带上他那小弟子,偏偏这次远去吐蕃和西域不带?”

“这......是为何?”

李泰小肥脸上浮现一抹不解之色,仍是有些不太明白李承乾要表达什么。

李承乾摇摇头,神色莫名有些唏嘘起来,却是没有说话。

李泰茫然一瞬,迎上李承乾脸上的唏嘘之色,心脏忽然跳动了一下。

紧接着,脸色忽然变得有些难看起来,喃喃道:“二表兄,在防我?”

见李泰变了脸色,李承乾依旧没有细细解释。

但他的表情,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李泰见状,神色更加难看,忍不住呢喃道:“也是,当今大唐,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二表兄乃是万世不移的太子党?他不放心你,也是应该的。”

李承乾点点头,答非所问道:“你若是上头,便是防你,你要是不上头,那就是咱们的杀手锏。”

李泰陷入了沉默,虽说他一直都知道,柴令武向来是太子的坚定支持者。

可现在听见李承乾所言,他还是有些难受。

同样都是表兄弟,论亲疏远近,大家都是一样的,他好歹也是数次被父皇称赞为李氏麒麟儿的魏王殿下,难道就没有一丁点值得期待的地方吗?

李承乾像是看穿了李泰的想法,嘴角不由勾起一抹弧度。

随即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淡然出声道:“你想知道二表兄为何不遗余力的支持我,又一直防备你吗?”

李泰愣了一下,迟疑道:“因为你是太子,是长子?”

“不!”

李承乾摇摇头,否认了李泰的答案。

李泰不解:“那是为何?”

李承乾意味深长道:“因为二表兄觉得,你的性格......太要强了。”

“太要强?”

李泰眼中浮现茫然之色,旋即勃然大怒:“娘的,这他娘的什么狗屁理由?”

李承乾道:“简单来说,大唐历经皇祖父与父皇两任帝王开疆拓土,疆域已经大到了以大唐现在的人口结构无法消化的程度,所以,大唐下一代帝王,必须是守成之君。”

听见这话,李泰不禁又是一愣。

紧接着,身体突然垮了下来,一脸泄气道:“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是二表兄不待见我呢。”

李承乾晒然一笑,摇头道:“怎么可能,你见过二表兄何时对咱们兄弟姐妹有过厚此薄彼之时?”

顿了顿,李承乾接着解释道:“二表兄虽然嘴毒了一些,但每次年节时分,送往你和长乐,兕子,城阳府上的礼物,永远都要比东宫多上一分。这其实就是他对你们的补偿。”

“这......”

李泰想了想,有心想要反驳一下。

但仔细思考一番之后,顿时又有些泄气,因为他发现,好像还真是这样。

柴令武固然嘴上不饶人,但对待他们这些兄弟姐妹,出手也是真的大方。

许多时候,他送出去的节礼年礼,柴令武往往都是翻两倍三倍的还回来。

反之,对于东宫,除了实际掌控在母后手里的两门买卖之外,柴令武还真没往东宫送过太多的礼物。

“他之所以支持我,也不过是因为我最合适,仅此而已。倘若哪天我昏庸了,或是突然变得激进了,你信不信他转头就会支持其他人上位?”

见李泰陷入了思考,李承乾再一次做出解释。

听见这话,李泰倒是没再反驳。

他毕竟不是傻子。

相反,他很聪明,不然也不会数次被李世民夸赞为李家麒麟儿,甚至被李世民选为磨练李承乾的磨刀石。

对于自己的性格,他也是有清晰的了解的。

甚至他现在就能笃定,倘若他真的能上位,他绝对不会甘心只做一个守成之君。

尤其是在以非长子身份上位的情况下,他绝对会通过不断开疆拓土,不断发动战争,以此来证明他的能力,证明父皇没有选错人。

要强,激进,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一言蔽之,若是让他做皇帝,最好的结局,可能也就是成为第二个汉武帝,而若是结局差一点,成为杨广也不是没可能。

“呼~”

想明白一切之后,李泰顿时忍不住长长的吐出一口气。

随即有些垂头丧气地嘟囔道:“我明白了。”

李承乾闻言,脸上再次浮现一抹笑容,眼中也不禁露出一抹欣慰之色。

李泰能想明白这些事情,他同样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开心。

因为,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他是真不愿走上父皇的老路。

兄弟相残,放在史书上,就是轻飘飘的四个字。

但作为玄武门事变的亲历者,没人比他更清楚其中包含了多少血泪与痛楚。

他永远记得,父皇登基那日,散朝之后,独自对着大伯的牌位痛哭流涕忏悔的模样。

那种痛彻心扉的样子,他光是偷偷的看着,胸口就已经钻心的疼,更别说去亲身经历。

而且,母后也不会允许他们兄弟生死相向的。

“行吧,既然大兄你已经有了主意,那我就先回去准备了,不过我才刚搬进武德殿,想要彻底掌控武德殿,可能还需要几天时间才行。”

李泰想明白了一切,也不再多言。

李承乾淡淡道:“无妨,半年都等了,也不在乎这几日了,你先回去吧。”

“好!”

李泰不再多言,返身进了密道。

送走李泰,李承乾的目光不自觉投向了太极宫深处,忍不住喃喃自语道:“快了母后,再等孩儿几天,孩儿和青雀,不会让您失望的.......”

......

......

夏秋交替至极的交河城外风景极美。

郁郁葱葱的胡杨林微微泛起黄色,夏日之时咆哮奔腾的计式水也都变得温柔缱倦起来。

波光粼粼的大河之上,倒映着水天一色。

碧绿的丝绦之畔,柴令武靠在一根极具异域色彩的躺椅上,手中鱼竿一上一下,引诱着水中鱼儿。

很奇怪,大漠深处也有鱼,而且长得还很大。

“哗啦~”

突然,水中传来哗啦的声响,一条尺余长的大鱼,就这么扑腾在水面之上,顺着柴令武的鱼线摆动而摆动。

“上钩了上钩了!”

尉迟宝琪咋咋呼呼的声音传来,与之一同而来的,还有一个巨大的抄网。

随着鱼儿入网,尉迟宝琪顿时眉开眼笑:“不错不错,这条鱼够大,够咱们今晚吃了。”

听见尉迟宝琪的屁话,柴令武顿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吐槽道:“还吃呢,他们都玩疯了,哪还有心思吃饭啊。”

听见柴令武的吐槽,尉迟宝琪愣了一下,随即也是苦笑不已。

这几日,柴令武给所有人都放了假,一行人便拿着从路上抢来的金银财宝开始享乐之旅。

尤其是尉迟家二傻还有程家二傻和三傻,更是已经乐得不知道大唐为何物。

每日里,都要召集好几个貌美的胡姬与之荒唐玩乐。

偏偏这是他们的私生活,哪怕柴令武和尉迟宝琪年长一些,也不好去管。

尉迟宝琪将鱼儿放进木桶里,叹息道:“再让他们玩下去只怕是连家都不想回了,二郎,咱们到底什么时候回大唐啊?”

听见尉迟宝琪的问题,柴令武不由得在脑海中开始盘算时间。

今日是程怀默护送宇文氏贴身婢女东去大唐的第五日,就算按照每日四百里的路程,他们也该过了西州,正朝着玉门关靠近。

西域这边,一些距离高昌国比较近的国家,也将建设酒场的原始资金给送了过来。

思及此,他果断道:“明日吧,明日便启程回大唐。”

听见柴令武总算决定要回大唐了,尉迟宝琪险些就热泪盈眶了。

一年多了,离开大唐整整一年多。

总算,总算可以回家了吗?

他立即起身道:“好,我现在就去把大家伙召回来,咱们收拾一下,明日启程回大唐。”

见尉迟宝琪如此急切,柴令武也没了钓鱼的心思,起身收了鱼竿,与尉迟宝琪一块儿回到城中。

尉迟宝琪去召集人手,柴令武则命亲卫进高昌王宫,告知麹文泰,他准备明日回国。

时间来到傍晚,得知了柴令武准备回国的消息的麹文泰,再次设下宴席,给大唐使节送别。

只不过整场宴席,麹文泰都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柴令武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但也没有多话。

安安心心吃完在高昌国的最后一顿饭,便于次日一早,带着纨绔们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回顾他这一趟吐蕃与西域之行,也算得上是收获良多。

不仅摸清了吐蕃高原上的风土人情和道路,还用利益将西域诸国绑上了大唐的战车。

有了这些收获,回到大唐之后,他对李世民,便也算有了交代。

交河城外,绿洲边缘。

麹文泰带着高昌满朝文武,送出了柴令武三十里距离。

宇文氏也罕见的以王妃的身份,出现在了人群之中。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国主,公主殿下,请回吧!”

柴令武纵马回头,对着站在绿洲边缘上的麹文泰和宇文氏挥挥手。

几名纨绔跟在柴令武身旁,回望身后的交河城,脸上颇有些念念不舍之意。

这几日,他们是真玩开心了。

比在长安的时候,都还要开心。

毕竟在长安,他们还需要遵守最基本的规格和道德,但在交河城,那就是真的无所顾忌。

关键是那些胡姬,身段柔软,花样百出,每次都能让他们欲罢不能,恨不得夜夜笙歌。

纨绔们又是正值年轻力壮之时,哪里能舍得下这样的温柔乡啊。

“真可惜,下次来高昌,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了!”

程怀弼舔了舔嘴唇,有些惋惜地摇摇头。

程怀亮和尉迟宝琳闻言,也是颇为赞同的点点头。

昨日,他们从尉迟宝琪嘴里得知柴令武准备今日回大唐的消息之后,甚至都起了买几个胡姬带着在路上解闷的心思。

可惜,尉迟宝琪用拳头,打散了他们购买胡姬的心思。

“行了,走吧!”

柴令武懒得听纨绔们的屁话,拨转码头,踏上了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

八百将士,两千匹马,上百辆马车,便是此行返回大唐的全部人马。

浩浩荡荡的唐军队伍,堪称神鬼辟易。

一路上的商队也好,马匪沙盗也好,看见这支队伍无不远远的避开,生怕冲撞了唐军,惹来大唐的雷霆之怒。

好在,柴令武也不是什么张扬的人。

旁人不惹他,他更不会去没事找事,因此这一路上走得还算顺畅。

第一日,众人顺着大河畔,走出了上百里路程。

第二日,众人便开始脱离大河,朝西州方向开始进发。

西州,是大唐距离高昌和西突厥最近的一个州,距离高昌仅千二百里路程,距离西突厥的操场更是不到千里。

同时,西也是大唐嵌入西北的一颗钉子。

中原势弱之时,西州便是西北边疆抵御外族最重要的根据地。

中原强势之时,西州便成了大唐蚕食西域的桥头堡。

由此可见,西州的战略地位,于大唐而言,是何其重要。

柴令武带着大部队,自然不可能像程怀默一样,两三日便狂奔到西州。

自脱离计式水开始,到西州城外,柴令武一共用了十日时间。

而这十日时间之内,前方的程怀默,则是已经带着二十骑快马入了大散关,并一刻不停的朝着长安奔去。

就在程怀默带着宇文氏的婢女星夜兼程时,长安城内,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也终将抵达尾声。

这是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傍晚。

天上下着绵绵的秋雨,丝丝凉意沁人心脾。

皇城御道之上,还有刚刚下朝的朝官撑伞结伴而行,朝官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日朝会之上太子与魏王的争端。

一切看起来与过往的半年没什么不同。

但与太极宫仅仅一墙之隔的武德殿里,却是已经弥漫起了一丝凝重的氛围。

李泰,裴行俭,薛仁贵,高侃四人相对而坐,昏暗的烛光照得四人的脸庞明灭不定。

“吱呀~”

忽然,一道微不可察的吱呀声传进了众人的耳朵,却是殿中地板突然列开了一条缝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