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万军丛中斩将夺旗?吾乃薛礼是也!(1 / 1)

加入書籤

“隐蔽,快隐蔽.......”

安市城城墙之上,杨万春满脸焦急地来回奔跑,不断地重复着让众人隐蔽的命令。

安市城中,杨万春的亲卫亦是纵马疾驰,不断将杨万春的命令传达到城池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大将军让大家隐蔽的消息口口相传,传遍全城,数架热气球,也终于晃晃悠悠的飞到了城池上空。

只不过,就算有着杨万春的严令,仍是有不少人好奇地从掩体之下探出头朝天上看去。

准备看看唐军这种奇怪的大球,是怎么攻城的?

对于这些自己找死的人,杨万春一时间也顾不过来,因为此刻,他还没有找到掩体。

“大将军,属下们护送您回城主府躲避!”

亲卫们传完命令冲上城头,就要护送杨万春回城主府,但最终为杨万春拒绝。

他仰头望着从山头上飞过来的热气球,喃喃道:“来不及了!”

而几乎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飞到安市城上空的热气球上,也有了动作。

看着唐军从热气球上扔下来的东西,杨万春顿时有些绝望的闭上眼睛。

难道,就算他掌控着五万高句丽国中最精锐的大军,却依旧守不住这座安市城吗?

唐军这种鬼东西,到底是什么原理?

只是出乎他预料的,记忆之中那种从热气球上扔下来的爆炸声,却是迟迟没有传来。

“怎么回事?”

他有些疑惑地睁开眼睛,抬头望去,然后,便看见了纷纷扬扬的纸张从天上纷纷扬扬地洒落。

“这时?”

还不待他疑惑,一张晃晃悠悠纸已经落在了他面前。

他下意识伸出手接住纸张,朝上面的字迹看去。

但只是打眼一看,他就瞬间脸色大变,因为纸张上赫然写着“援军已败,速速投降”八个大字。

“不好,这是敌人的攻心之计,尔等速速带人收集从天上洒落的纸张,不得让此消息流入军中!”

他瞬间看破了唐军的意图,虽然他不明白,唐军明明有从天上进攻的能力,为何还要和他玩这一手攻心之计?

但他还是急忙对着亲卫们下达了收集纸张的命令。

只是,他的命令是下达了,他的亲卫们,却是没有人动弹。

“你们.......”

他愕然,看向一群亲卫。

却见亲卫统领一脸苦涩,摇头道:“来不及了。”

“什么?”

杨万春懵了一下,但紧接着,一张脸就瞬间唰的一下变得寡白。

因为,纷纷扬扬的纸张,已经撒遍了全城,甚至已经有不少将士探出头来,开始看纸上写的内容。

杨万春深吸口气,急忙转变思路,吩咐道:“传令下去,马上召集大军,命各级将官安抚军心,告诉将士们,这不过是唐军的攻心之计,高延寿与高慧真二位将军,麾下足有十五万人马,不可能败。”

事到如今,杨万春也知道,想截获这些纸张,已然不可能。

没办法,数量太多了。

他现在唯一的办法,便是命各级将官迅速安抚将士们的情绪,毕竟这种事情,堵不如疏。

亲卫们回过神来,急忙再次领命而去。

但即便杨万春的反应已经够快,城中依旧开始人心浮动起来。

不少捡到了纸张的高句丽士卒,心中惊疑不定,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他们不能确定消息的真实性,毕竟,他们也看不到城外的战况如何。

但唐军既然能用这种手段将消息送进城池里,岂不是意味着唐军也能从天上攻入城中?

而唐军既然能从天上攻进城中,那这个消息是真是假,还重要吗?

貌似,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引以为傲的安市城,已经拦不住唐军的脚步。

一时间,不少人的情绪都开始消极起来。

军中甚至已经有了与其负隅顽抗,还不如直接打开城门投降,还能保住性命的声音。

毕竟,地上的敌人,他们能拦住。但天上的敌人,他们要怎么拦?

因为热气球,因为一个假消息,安市城瞬间人心浮动。

没错,这几乎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

万幸的是,杨万春的反应也够快,许多将士还没反应过来,耳边便听到了擂鼓聚军的声音。

听见集合的鼓声,不少将士总算心里消极,但仍是下意识的朝集合的校场上开始集合。

与此同时,杨万春也来到了校场上的点将台。

望着逐渐聚集的大军,他神色阴沉如水,但仍是打算出声安抚大军。

只不过,天上的声音来得比他更快。

还不等他说出什么安抚之语,天上的热气球上忽地传来几道喊话:“城中之人听好了,高慧真,高延寿麾下大军已为我大唐所败,尔等速速献城投降,方可保性命勿忧。”

天上的声音传来的瞬间,原本嘈杂无比的校场上,几乎是再一瞬间就变得寂静无声。

众人齐齐抬头看去,这才发现唐军的热气球在撒完纸张之后,竟是没有飞走,而是悬停在了城池上空。

有视力极佳之人,更是能看到大球下方的竹筐边缘,正有唐军士卒手里拿着一个唢呐状的大喇叭。

他们听见的喊话声,正是从那个大喇叭里传来。

“城中之人听着,你们的援军已经败了,速速献城投降,可保全家性命,大唐仁慈,不愿行杀伐之事,尔等切莫自误。”

又是一道喊话声传来,杨万春再也坐不住了。

他深吸口气,胸腔蓄力,对着全军大吼道:“将士们,这是唐军的攻心之计,大家千万不要上当,城外炮火声未停,这就说明高延寿与高慧真二位将军依旧在与唐军作战,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说完,他厉声喝道:“全军听令,捂住耳朵,毁去纸张,隔绝唐人一言一语。”

听见杨万春的喊话,不少高句丽士卒顿时照做。

因为城外的炮火声,的确还未停下。

但也有不少人面露迟疑之色。

城外的炮火声如此密集,两位高将军麾下的大军,真的能挡住凶恶的唐军吗?

“城外援军已败,尔等切莫自误,速速献城投降!”

天上的喊话还在继续,杨万春的声音也在与之对抗。

但尴尬的是,被他作为二高还在抵抗的唐军佐证的炮火声,突然停了。

是的,城外那连天的炮火声,突然停了。

刹那间,原本已经被安抚下来的高句丽守军,再次骚动起来。

“炮火声停了,难道是二位高将军已经落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二位高将军手里,足足有十五万大军,他们怎么可能会败?”

“就是,这绝对不可能,你们别忘了,唐军的人数,只有十万出头。”

“但是,唐军那种威力巨大的火器,也不是血肉之躯能挡住的啊。”

顷刻间,校场上传出了震天的议论声。

不少人心生惊惧,即便还未正是与唐军交战,但心中已然有了投降之意。

当然,更多的人,则是选择相信了杨万春。

因为他们实在不能接受,十五万大军会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败在唐军之手。

要知道,那可是十五万大军,整整是安市城守军的三倍。

怎么可能败得那么快?

只不过,不管城中守军什么心情,人心浮动,却也成了定局。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纵然大多数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唐军的攻心之计。

但只要有一小部分信了,那这一小部分人,就会成为那蚕食大堤的蚂蚁。

他们的负面能量,会化作无形的力量,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

点将台上,杨万春望着下方窃窃私语的将士们,神色阴沉得像是要滴出水来。

此时此刻,纵然是他,也没了什么手段。

唐军实在太狡猾了,像是每一步都算好了一样,他上一秒让众人隐蔽,下一秒,唐军就把火器换成了纸。

上一刻,他还在用城外炮火声未停来激励士卒,下一秒,城外的炮火声就停了,这完完全全就是照着他的脸薅。

他很清楚,就算他现在在说什么,只怕将士们也不会信了。

心思电转间,他又惊又怒。

但他知道,越是这个时候,他越是不能失去理智。

不然,要是连他这个主将都乱了心智,那么安市城,也就真的完了。

他深吸口气,压下心中怒火,对着亲卫吩咐道:“传令下去,所有回营之后,不得谈论今日之事,违者军法处置,行了,都散了吧!”

亲卫们面面相觑,随即忍不住齐齐叹了口气。

主要是,唐军今日的动作,实在是折腾得他们有些心累。

而随着解散的鼓声传遍全城,城中将士逐渐散去,城池上空的唐军热气球,也停止了喊话,并重新动弹起来,朝唐军大营飞去。

反正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再停下去,燃料可就要用尽了。

他们虽然不乏为国献身的勇气,却也不想被直接摔死。

随着热气球降落,安市城中的事情也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安市城南方十里的茫茫群山之中,唐军与高延寿,高慧真麾下十五万大军的战斗,也抵达了白热化的程度。

经过唐军的一轮饱和式轰炸,高句丽援军刚刚建立起来的营寨,赫然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残垣断壁之中,处处冒着浓烟与火光,处处躺着横七竖八的尸体。

四路唐军合围冲阵,直接与敌军进行白刃战,不断的挤压高句丽援军的阵型。

而高丽援军本就被火炮炸了个晕头转向,此刻再遇见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如虎如狼的唐军,哪怕是人数数倍于唐军,一样被打得节节败退。

“守住,给本将守住!”

“传讯前锋军,不许退,给我死战!”

“传令下去,凡有士卒不战而退者,斩!”

营帐中心位置,巨大的帅纛之下,高延寿居高临下的望着层层退进的唐军,脸上满是惊惧之色。

他不断的朝传令兵下达一道又一道的命令。

要求一线作战的将官与士卒死战不退,不许再让唐军挤压阵型。

但不管他如何下令,如何威胁,也不能起到半分作用。

因为高句丽大军的编制,早就已经被唐军的饱和式轰炸打乱了。

将兵之间失去了联系,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许多高句丽士卒,甚至已经惊慌到分不清东西南北,分不清敌人是谁。

所以,高延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己方的营地被唐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蚕食,己方的阵营被唐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挤压。

而就在高延寿绝望之时,他对面的山上,李世民则是一脸舒坦之色。

因为这一战,顺利得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甚至,在他的军旅生涯之中打过的这种规模的战争,今日这一战,是有史以来他打得最顺利的一次。

敌军十五万大军,几乎连一成的实力都没发挥出来,就被他挤到了一片山坡之上。

须知,大规模兵团作战,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一块又一块的阵地。

这些阵地,就像是棋盘上的格子,一旦自己的格子被敌方占领,那己方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无限制压缩。

最终,被围死在棋盘的边边角角。

虽说能打出这样的战果,主要还是得归功于火炮和热气球打散了敌军的编制。

但正如当日李世民和柴令武论功时所说,再好的东西,再好的人,也需要有人去用,也需要有人会用。

所以,看着眼前的战场,李世民心中依旧是一阵舒爽。

将这种规模的仗打到这种程度,只怕是李靖亲自上场指挥,也不过如此了吧?

而就在李世民看着战场,心里正得意这是他的杰作之时。

战场中间的薛仁贵,又带给了他一个不小的惊喜。

只见薛仁贵一袭白衣白甲,宛如战神降世,只带着数百轻骑,便像是一柄坠子一般,狠狠的插进了敌军的营地之中。

并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在敌阵之中撕开一个口子,直奔这敌军大纛而去。

望着这一幕,李世民顿时忍不住惊呼出声:“这小子,难道还能万军丛中斩将夺旗不成?”

而且,不仅是观战的李世民被薛仁贵的勇猛震惊到了。

就连正在领兵冲杀的几位大将军,看见薛礼只带着几百人,就冒险深入敌阵,也是被吓了一跳。

但紧接着,便忍不住激动起来。

因为,他们貌似能见证一位自大唐立国以来,继秦琼秦叔宝之后,又一位拿到先登陷阵,斩将夺旗四大军功的猛将诞生。

“哈哈哈哈,这小子,好生勇猛,颇有老夫当年的风范,不错,真不错。”

尤其以勇猛出名的苏定方,更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因为薛礼的勇猛,让他想起了多年前,他只率领二百轻骑,便冲进了阴山大营的场景。

那时的他,也是如薛仁贵今日这般,勇猛无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