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三百步外,三箭射掉敌军帅旗?这还是人吗?(1 / 1)

加入書籤

薛仁贵的勇猛,引得众人纷纷侧目,更引来了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的夸赞。

但战场上的薛仁贵,则是顾不上那么多,也没心思去管那么多。

因为,随着他不断的深入敌营,他能感觉到,他的速度已经慢了下来。

这种慢,不是因为杀敌的效率降低了,而是那种像是被沼泽黏住了一样的慢。

他想提速,但眼前的敌人一片又一片,一眼望不到边。

纵然他武艺再高,可面对如此泥沼一般的场景,也是有些吃力起来。

同一时间,跟在他身后的数百名轻骑将士也察觉到了不对劲。

“弟兄们,杀上去,夺了那高延寿贼子的帅旗!”

“后面的人跟上,跟上,不要怕!”

“将军,末将为你掠阵。”

有人高声呼喊,为同伴打气,有人厉声下令,加快了速度,也有人杀到最前面,与薛仁贵并肩。

但薛仁贵很清楚,他必须要做出改变了。

否则,即便是他能支撑,他胯下的战马也会因为体力不支而倒下。

万幸的是,他有随身携带震天雷的习惯。

这个习惯,是他在营州跟随柴令武作战时留下的。

因此,连带着他麾下的将士,也都被他下了严令,冲阵之时必须带上震天雷。

顷刻间,他拿定了主意,厉声喝道:“传令,变阵,收起刀枪,用震天雷!”

几乎是在他下达完命令的瞬间,他手心也多出一颗震天雷。

他毫不犹豫的拉下拉环,将震天雷扔进了眼前密集的敌人之中。

“轰隆~”

一道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敌我双方的耳边炸响。

而震天雷带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随着滚滚浓烟冒出,原本还不断朝这支唐军挤压过来的敌军陡然停顿了一瞬。

而也就是在这一瞬间,薛仁贵麾下数百轻骑也瞬间完成了变阵。

紧接着,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随着隆隆声响传遍战场,所有看见薛仁贵表现之人,也都忍不住高声为他喝彩。

李世民更是哈哈大笑,忍不住夸赞道:“好,此子当真有勇有谋,假以时日,我大唐又当多出一个帅才。”

这一次,李世民对薛仁贵的夸奖从猛将变成了帅才。

可见薛仁贵临阵变阵这的表现,确确实实变进了他的心里。

毕竟,深入敌营,那就是泥牛入沼。

想要变阵,非得是智勇双全之人不能做到。

甚至,就连站在大纛下面观战的高延寿,若非是双方正在生死相搏,都恨不得给薛仁贵叫声好。

但很可惜,他不能叫。

因为,薛仁贵已经快要杀到他的近前了。

于是,他急忙召集亲卫,命护纛手扛起大纛,转身就要朝地势更高的高慧真部逃去。

但薛仁贵本就是为他的而来,又怎会轻易放跑高延寿呢?

“不要节省震天雷,给我扔,炸出一条路来!”

薛仁贵厉喝一声,双手齐齐开动,两个震天雷就被他朝高延寿大纛所在的方向扔去。

“轰隆,轰隆,轰隆~”

紧接着,便是一阵榴弹雨从天而降,直接在众人眼前炸出一片真空地带。

“不必管侧翼的敌人,随我冲!”

薛礼当机立断,纵马直奔不断向山坡上移动的高延寿大纛追了过去。

“杀啊!”

数百名轻骑齐声喊杀,纵马追上薛仁贵的脚步。

前方,高延寿亡魂大冒,没想到这支仅有数百人的唐军竟然真能杀穿他数万人的大营。

太可怕了,这太可怕了!

他急忙厉声喝道:“跑,快跑,不对,给高慧真发信号,让他立即派人来接应本帅。”

但现在的大营,早已乱成一团。

纵然他的亲卫队还没有乱,也无法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将他的命令传到高慧真的大营。

万幸的是,高慧真的大营地势更高,能轻易的看见山下发生的事情。

因此,哪怕高延寿的命令传不出去,高慧真还是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正确的应对。

他派出了上千人的亲卫营,顺着山坡冲了下去,接应高延寿的大纛。

没错,是接应高延寿的大纛,而不是接应高延寿。

总之一句话,高延寿可以死,但帅旗不能倒。

否则,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杀!”

上千人居高临下的俯冲,散发出来的威势,足以令人胆寒。

但高延寿不惊反喜,心中更是陡然涌现出一股逃出生天的喜悦。

“哈哈哈哈,天佑我高延寿,天佑我高延寿啊。”

他狂笑起来,心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还好,还好高慧真不是傻子,不然他今日,恐怕还真得被那勇猛的唐军小将活擒不可。

同时,薛仁贵等人也看见了那突然朝他们冲过来的上千精锐。

眼见即将到手的高延寿大纛,突然又被山坡上冲下来的高句丽骑兵围住,不少唐军将士顿时忍不住懊恼至极。

“该死,就差那么一点点了,不到三百步的距离。”

“娘的,这高延寿怎么这么能跑,白瞎了几千颗震天雷。”

“冲上去,和他们拼了,彼其娘之,今日非活擒高延寿那厮不可!”

唐军阵型之中,不少将士纷纷破口大骂。

明明只剩下几百米的距离,高延寿和他的帅旗就能到手,偏偏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真他娘的操蛋。

只不过,相比众唐军将士的懊恼,此刻的薛仁贵,却是前所未有的平静。

他死死的盯着那杆距离他只有三百步的帅旗,心中不断计算着风向和角度。

然后,他突然动了。

只见他肩膀一抖,手上的复合弓便到了手心。

众人还未反应过来,三支箭矢,已经化作三道流光,直奔敌军帅旗而去。

“嗡~”

然后,上一秒还在狂笑的高延寿,顿时就像是见了鬼一样,整个人瞬间怔在原地。

因为,旗杆上的帅旗,突然坠落到了他眼前。

紧接着,一众高句丽士卒也傻眼了,他们的帅旗呢,为什么眨个眼的功夫,就只剩下一杆旗杆了?

甚至别说高句丽的士卒懵了,就连薛仁贵身后的唐军也都懵逼了。

三百步,三箭射下敌军帅旗???

这还是人吗?

不对,这是人能做到的事情吗?

项羽复生,吕布在世,恐怕也不过如此了吧?

可现在,这种只存在于传说之中的箭术,竟然就这么出现在了他们眼前?

“弟兄们,随我杀,活擒高延寿,活剐高慧真!”

薛仁贵顾不上其他,见敌方帅旗已落,当即一马当先的冲了上去。

众唐军浑身一个激灵,回过神来。

顿时就嗷嗷怪叫着跟着冲了上去。

他们太激动了,真的太激动了,他们的将军,简直不是人,是神。

三百步开外,三箭射掉敌军帅旗,这样的举动,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同一时间,回过神来的高延寿则是彻底陷入了绝望。

因为,帅旗没了,本就混乱的大营,必定如无头苍蝇一般,开始持续的大溃败。

事实也正如他所猜想的那般。

随着帅旗的坠落,无数还在厮杀之中高句丽士卒,便瞬间失去了主心骨。

“大帅死了,逃啊!”

“大帅死了,快跑。”

“大帅都死了,我们还打什么,投降了!”

“别杀我,我投降,投降了!”

顷刻之间,数万人的大营兵败如山倒,无数的高句丽士卒四散而逃,也有无数的高句丽士卒跪地投降。

至于高延寿,则是已经满脸绝望的瘫倒下去,没了半分准备逃走的意思。

反正,葬送了数万大军,他就算逃走,也是被渊盖苏文千刀万剐的下场。

倒不如降了唐军,起码还能捡回一条性命。

而护在他周围的高句丽士卒,见高延寿都已经放弃了抵抗,面面相觑一阵后,也放下了武器。

最终,高延寿成功被薛仁贵活擒。

他哈哈大笑几声,将高延寿绑在旗杆上,带着数百名唐军将士,大摇大摆的下了山,回到了营地之中。

至于高慧真部的残兵,连高延寿的主力都败了,高慧真也就不足为惧了。

事实也是如此。

当他扛着被绑在旗杆上的高延寿回到营地之时,高慧真也率领残部下了山,向李道宗献上了兵符玺印,正式请降。

至此,高句丽作为底牌的十五万大军,也正式折戟沉沙,败于唐军之手。

“哈哈哈哈~”

大营之中,大胜而归的李世民笑声响彻天际。

他亲自上前,为投降的高延寿与高慧真二人松绑。

面对李世民的宽仁,两人羞愧至极,还不等李世民开口,便主动提出,愿去安市城下,劝降安市城守军。

对此,李世民也是欣然应允。

只不过,现在天色已晚,劝降之事也不着急。

相比之下,还是犒赏全军最为重要。

毕竟,这次唐军总共出动的军队,也就只有七万人不到,余下五万人,依旧在安市城下与杨万春对峙。

以七万人主动进攻,并在短短一天之内,击败两倍于己方的敌军。

如此大胜,自然要好好庆祝。

所以,李世民大手一挥,便直接下达了连开三日庆功宴的命令。

大营之中,灯火通明,数万将士载歌载舞。

而要说其中最大的功臣,则非薛仁贵莫属。

仅带三百余人,便冲进数万人的敌阵,最终更是三箭射掉敌军帅旗,活擒地方主将。

这样的功劳,说是东征高句丽第一功也不为过。

毕竟,截至目前为止,大唐进入高句丽境内之后所经历的战事规模,还没有一场能与今日相比。

至于战果,更是远远不及今日。

因此,薛仁贵今夜,可谓是成了真正的明星人物。

不仅是一众老将纷纷拉着薛仁贵灌酒,就连李世民都亲自上前,拍着他的肩膀,直夸他是秦琼第二。

不远处,柴令武和高侃,裴行俭三人相对而坐。

望着薛仁贵风光的样子,裴行俭颇有些酸溜溜地开口道:“今日一战过后,薛兄算是彻底迈入名将的行列了。”

听见裴行俭这话,高侃也是忍不住心头有些羡慕。

想他们三人,当初都是跟着柴令武一块儿在营州崭露头角的。

但东征征到现在,薛仁贵已然大放异彩,而他们两人的战绩却是平平。

要说不羡慕,那肯定是假的。

柴令武静静的啃着一块羊排,听着两人言语之中的羡慕质疑,不由得笑了笑。

随即,他笑着摇头道:“薛礼年长你们几岁,比你们先出名几年,也是正常的,何况你二人的武艺,比起薛礼确实差了不止一筹。”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所以,你二人若想达成薛礼的成就,乃至于后来者居上,光靠武艺,肯定是没希望的了,最终还是得靠脑子,靠智慧。”

听见柴令武说他们二人武艺差了薛礼不止一筹,高侃与裴行俭心中顿时有些不忿。

可认真思量一下,两人也没法反驳。

毕竟,柴令武说的是事实。

他们三人之中,薛礼的个人武艺,的确是断层式领先。

甚至别说在他们三人之中,薛礼的武艺,就算放眼整个大唐,恐怕也唯有当初的威震天下的秦琼秦叔宝能稳胜他一头。

至于其他人,如尉迟恭,程咬金,苏定方等猛将,只怕都不敢断言能压着薛仁贵打。

没办法,这就是天赋。

说起来,高侃也算是军中少见的猛将了。

他当年在营州创下的率二十骑袭营夺粮的记录,至今仍为营州百姓传唱。

高侃与二十勇士之名,更是几乎成为了营州的一张名片。

但事实就是,他若真和薛仁贵硬拼,在双方都用全力的情况下,他撑不过半个时辰,就会惨败。

就算再加上裴行俭,两人也就勉强能和薛仁贵战个平手。

或许再加个柴令武,三人能占据一丝上风,但想要取胜,只怕也很难。

一想到薛礼那变态的武艺和力量,两人就忍不住齐齐叹了口气。

听见两人的叹气声,柴令武本能的想要安慰。

但话到嘴边,还是又咽了回去。

裴行俭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已经过了需要他安慰的时候。

早点让他感受一下现实的残酷,也是一件好事。

再者,裴行俭将来的成就,也未必就会比薛礼要弱,总归还是得许多年后,才能盖棺定论。

且随他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