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1 / 1)
“之前我不就说了么,王良平哪怕来找我,我也不加入粤菜社。跟他们谈不到一块去。”梁秋生非常平静的回答道。
苏风心下了然,从王良平这么个地位的人,都能够亲自去找梁秋生谈论,那么说明梁秋生的实力是非同小可的。
其实,确实跟苏风想的一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所有的菜系,面对资源拥有的不足的时候。人力和财力就会发生冲突,最终,多方的实力就会发生不断地改变。
粤菜,四大菜系之一了。主要是广州菜(也称广府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三方组成的。
广州菜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关、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潮州菜发源于潮汕地区,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派。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
东江菜起源于广东东江一带,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据唐代《通历》记载,广州最早叫“楚庭“。秦始皇统一全国正式称为广州。由于它地处珠江三角洲,水上交通四通八达,所以很早便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代时,广州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饮食文化也比较发达。
由于广东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吕岸之一,在长期与西方国家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吸收了一些西菜烹调方法,加上外地酒菜馆在广州大批出现,促进了粤菜的形成和发展。加之广东在处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物、植物品种繁多。
清末时期,粤菜被广东商人带到上海。民国时期,粤菜在上海逐渐取得霸主地位,并赢得“国菜”的殊荣,“食在广州”的声誉便由此而起。粤菜更被广东华侨带到世界各地,成为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菜系,是中国菜在国外的代表。经典粤菜有烤乳猪、清蒸东星斑、烧鹅、白切鸡、红烧乳鸽、蜜汁叉烧、脆皮烧肉、白灼虾、干炒牛河、广东早茶、老火靓汤、罗汉斋、广式烧填鸭、豉汁蒸排骨、菠萝咕噜肉、卤鹅肝、蚝烙、芙蓉虾、沙茶牛肉、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猪肚包鸡、盆菜等等。
粤菜可选原料多,选料精细。粤菜讲究原料的季节性,“不时不吃”。吃鱼,有“春鳊秋鲤夏三犁(鲥鱼)隆冬鲈”;吃虾,“清明虾,最肥美”;吃蔬菜要挑“时菜”,是指合季节的蔬菜,如菜心为“北风起菜心最甜”。除了选原料的最佳肥美期之外,粤菜还特别注意选择原料的最佳部位。
粤菜味道讲究“清、鲜、嫩、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粤菜调味品种类繁多,遍及酸、甜、苦、辣、咸、鲜。但只用少量姜葱、蒜头做“料头”,而少用辣椒等辛辣性作料,也不会大咸大甜。
当然,这些说的都太多了,更多的是,梁秋生的潮汕菜和客家菜在广州菜面前,是受到排挤的。
倒不是说有意排挤,主要是广东菜的学徒众多,只能说是患寡而患不均了。
梁秋生有钱有实力,自然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了。自己胆子够大,做什么划不来呢。
“我就先不加入社团了,实在不行,我自己组建一个社团,粤菜社我是高攀不起了。”
梁秋生平静的说出来这些话,但是在肖启东和程趁金看来,却是胸有惊雷而面若平湖者,可拜为上将军了。
肖启东说道:“我这边京菜社倒是比较顺利的加入了,就在鲁菜社的上面,苏风,咱俩倒是顺路了,有时间上我那边坐一坐,我们那边都挺随和的。”
能不随和么,美食荒漠里开海洋馆,能有旅客才有鬼了。
虽然这些年来京菜在努力脱离鲁菜的影子,同时融入其他菜系的优点,但这一过程绝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完成的。未来半个世纪内是成不了体系了。
程趁金说道:“我们的赣菜社······我没找到······”
苏风差点没气笑,真的是什么样的情况都有了,你一个江西的,竟然不知道江西菜在哪里?这不是逗么。
最后,众人看向郑楚虹。郑楚虹耸了耸肩:“我的理由跟梁秋生的差不多。不过,我没钱没势,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郑楚虹个子并不高,但是在这小个子的体内,却蕴含着澎湃的动力。
“刚才秋生说粤菜轻重不分,难道川菜就不是这样么,川菜内部派系内斗更加严重,尤其是已经成为了头部社团的情况下,只能一味的发展来缓解内部矛盾,一旦停止下来,立刻等死。”
川菜以家常菜为主,高端菜为辅,取材多为日常百味,也不乏山珍海鲜。其特点为:“善用三椒”、“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口味多变,包含鱼香、家常、麻辣、红油、蒜泥、姜汁、陈皮、芥末、纯甜、怪味等24种口味。
川菜正常来说,也是三个派系。分别是:蓉派(上河帮)、渝派(下河帮)、盐帮派(小河帮)。
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川菜;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同时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下河帮川菜即以老川东地区达州菜、重庆菜、万州菜为代表的江湖菜。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
上河帮川菜以成都官府菜、乐山菜为核心,其特点以亲民平和,选材丰富,口味相对清淡,善用豆瓣与糖类调味,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四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