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广州仔靓仔汤(1 / 1)
果然,王良平就看到苏风的摊位前,已经摆上了一块大的招牌,直接盖在了旧的招牌面前。
“好家伙,这是在狐假虎威啊。”
“我说,苏风,你小子,这是在恩将仇报吧,我昨天都给你提供素材了,你不谢谢我也就算了,怎么还在这里挖我们粤菜社的墙角啊。”
“没有啊,王社长,我就是感觉您说的非常对,广东人就是非常喜欢喝汤,我看着我这个豆浆也跟个豆汤似的,于是就变了下称呼,变成咱们粤菜风格的了。您看怎么样呀?”
“怎么样你大爷,还怎么样,怎么可能怎么样,你这就是占了我们的便宜。你还不是粤菜社的呢?”
“好的,王社长,我这就加入粤菜社好吧。”
“好个屁,现在加入晚了。”王良平涵养还是很不错的,但最近老是破防。
一次是被舞狮子的人给提了一顿,一次就是现在被苏风胡搅蛮缠。
自诩为“儒将”的王良平,这一刻也变成了愤怒的小狮子了。
“给你出了点招,都用我身上了。我告诉你,我们粤菜社虽然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你给我边玩去,去你们的鲁菜社。”
“不让在这里就不让在这里嘛,干嘛那么凶,凶老头。”
苏风轻轻地一句话直接让周围粤菜社尤其是一些女社员直接捂着嘴笑了起来。
“凶老头”正是她们私下里给王良平取的外号,没想到苏风这边歪打正着正好念出来。
王良平气的歪鼻子斜眼:“走走走,别烦我了。看见你就气得慌。”
苏风推着车直接走到了鲁菜社的摊位旁边,直接坐下。
王良平看到苏风终于离开了粤菜社的位置,长舒一口气,刚想准备坐下冷静冷静。
就看见苏风从摊位底下拿出来一个喇叭,打开后,里面传来了一段录音:
“站一站看一看喽,广州靓汤,好喝不贵。”
“我靠(‵o′)!”王良平气的一蹦三尺跳,走过去说道:“你这人,怎么还用上喇叭?咱们校园不让用这些玩意。”
“王社长,我查了,咱们学校规定也就是不得高于八十分贝,没说不让用喇叭啊。”
苏风双手一摊,无奈的表示。
王良平那个气啊。
“去,社团器材室,直接拿来咱们的喇叭,咱们也喊起来。”
不一会儿,粤菜社的各个摊位上响起来了此起彼伏的喇叭声:
“金牌腊味烧,经济实惠。”
“肠粉、虾饺、烧麦啦,趁热好吃。”
“香喷喷的煲仔饭,绝对好吃。”
数也数不清的喇叭直接带了出来,不断着吸引着往来的客人。
“五指毛桃炖鸡汤,广东第一汤。”
王良平亲自让一个粤菜社的煲汤的摊位放在了离苏风最近的摊位,并且亲自录了这么一段话。
食客们都知道,粤菜中,汤是很好的,不一会儿,就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排队。
对于这种情况,苏风倒是微微一笑,并不惊慌。
直接把喇叭拿过来,现场直接录制了一段话。
“冰茉莉豆浆,广东第二汤。”
这话一出,倒是让不少客人直接感受到新奇,一时之间,苏风忙了个不易乐乎。
王良平脸色越来越黑,最后直接受不了了。
“喂,你一个鲁菜社的摊位,为啥非得跟我们广东人过不去,赶紧改过来。”
“好的,好的。”苏风也不说一句硬话,直接就改过来了。
“冰茉莉豆浆,山东第二汤。”
这条声音一发出来,王良平直接怒了。
“山东第二汤,你们山东第一汤呢?”
“我也不知道,或许是羊汤,亦或许是撒汤吧。反正我第二没人给我争,第一就有人争了。”
如此一来,这边的广东第一汤,那边的山东第二汤,人数都开始多了起来。苏风直接销售一空。
这下子,王良平可更受不了了。
在广东汤面前卖汤,还自诩第二,这不就是粤菜社输了么。
第二天,苏风再摆摊过来的时候,确实是没多少人了。
王良平不见了,粤菜社这边都是凉茶,凉粉之类的摊位,也不宣传了。
任凭苏风怎么大喇叭咋呼,人家王良平直接就是假装听不见,只要不在这里听不见,你就气不着。
没有了粤菜社靓仔汤的陪衬,苏风这里人又下去了。
晚上基本上是没什么人的。
苏风想了下,直接把摊位,从这个地方给推走了。
“喂喂喂,这个地方,昨天你生意不是不错么,怎么今天不继续在这里摆着了?”
王怡可很是纳闷,昨天在这里看苏风和王良平相斗,还看了好大的戏,今天就没法吃瓜了。
“对方不应战了,我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好地方。”
“那边是京菜社,咱们两家关系不错,你可别捣乱啊。”
“晓得了。”
鲁菜社的地方,是在中间的十字路口往南和往东的,鲁菜社的东边靠近东门的地方,就是京菜社的地盘了。
虽然说京菜是美食荒漠,但是说到小吃,确实相当的靠谱的。
BJ的饮食,因为历史因素,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太深刻了。大致分为宫廷菜、官府菜和江湖菜,以及最后的BJ小吃。
四者关系也算是紧密相连。BJ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融合了宫廷菜、官府菜、江湖菜和市井小吃,形成了独特的“京味儿”美食体系。它们之间既有传承关系,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BJ餐饮的丰富层次。
宫廷菜是皇家御膳的精致传承。其特点就是:用料考究、工艺繁复、讲究礼仪,代表皇家饮食的最高水准。
代表菜有满汉全席(集满族与汉族菜精华,108道以上)黄焖鱼翅(谭家官府菜也受其影响)清汤燕窝(高汤吊制,极致鲜美)抓炒里脊(慈禧喜爱的“四大抓炒”之一)
宫廷菜与官府菜的关系颇为密切,当时,许多宫廷御厨在清朝灭亡后流落民间,被官府或酒楼聘用,使宫廷技艺传入官府菜(如谭家菜、厉家菜)。官府菜在宫廷菜基础上简化,更适应宴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