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广东肠粉和牛杂(1 / 1)
“好嘞,风哥。”
好家伙,短短半个月不见,王大绩倒是变得圆滑了一些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的时候,苏风刚打开手机,就看到了王大绩发来的信息,抢购成功!
而且,还是最外面的一个位置,这样招呼到的游客更多。
王大绩可以啊,能够这么厉害,电脑技术够可以了。
“年底,多发工资!”
“谢谢老板!”
果然,还是圆滑了些。
来到客厅,肖启东正躺在沙发上忙着刷手机记录东西。
楚秋生也出来了看到苏风:“怎么样,预定到了么?”
“预定到了,而且位置还算不错。”
肖启东接上了一句话:“你们的是还不错,我的直接就差点没抢到,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抢购啊。”
楚秋生笑道:“让你昨天没事瞎嘚瑟,给这个说给那个说,结果人家都抢的比你快吧。”
“还说我呢,看你这样子是打算抢到了,准备卖什么呢?”
“肠粉和牛杂。”
广东肠粉和牛杂都是广东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美食,它们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
广东肠粉起源与历史:广东肠粉源于唐朝时的泷州(今广东罗定市),早在清末,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肠粉的叫卖声。相传乾隆云游江南时,受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诱惑,专门转到罗定州吃龙龛糍,并对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龙龛糍赞不绝口,将它改名为肠粉,此后,肠粉就在广东流传开了。
将优质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加入适量水调节浓稠度。把米浆均匀铺在蒸屉或布上,放入蒸笼中蒸熟,时间控制在几十秒内,以保证肠粉的嫩滑口感。蒸熟后的米皮迅速取出,卷成条状或折叠成块。淋上特制的酱油、花生油或辣椒酱,撒上葱花、芝麻等配料。
其实步骤并不复杂,就是一个薄利多销的活。
布拉肠粉:以广州西关的较为出名,肠粉浆用粘米粉、澄面、粟粉和生粉混合制成,以品尝馅料为主,口感嫩滑,馅料丰富;抽屉式肠粉:肠粉浆由纯米浆制成,以品尝肠粉的粉质和酱汁调料为主,粉质细腻,酱汁香浓;
肠粉很适合当下的江城,天气太热,根本吃不下其他的东西,北方流行凉粉,南方流行肠粉。
广东牛杂起源于广州西关,是用牛的新鲜内脏(牛肚、牛肠、牛肺、牛膀等),佐以香料熬煮而成的一道独具岭南风味的传统美食。
荔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地域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珠江码头聚集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带来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
丰富的饮食文化中,牛肉是广州人常食用的肉类,人们通过陆路水路运来整头的菜牛,在本地宰杀,在取肉之后,剩下的下水,广州人称为牛杂,聪明的广州人巧妙烹制,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广式牛杂。制作工艺:清洗处理:将牛杂反复清洗,去除杂质和异味,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或条状。
把牛杂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香料(如八角、桂皮、香叶、草果等)、酱油、盐、糖、料酒等调味料,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直到牛杂熟透入味,汤汁浓稠。
苏风想了想,问楚秋生:“哪种牛杂,我猜是湛江牛杂。”
“叮咚,答对了,不愧是十级新生,满分。”
随着时间的演变,牛杂也是随着地区的不同,变得细分起来。主要分为了广州地区的老广牛杂、茂名的化州牛杂和湛江牛杂。
广州老广牛杂:堪称浓郁醇厚的“酱香型”代表,各家秘制的酱料汤底是制胜的关键所在,有的店家会加入芝麻酱,为汤底增添一抹独特的香气;有的则凭借多种香料的精妙配比,让牛杂在长时间的炖煮中充分吸收汤汁的精华,越煮越入味。
茂名化州牛杂:以“清”为特色,牛腩与牛杂静静浸泡在清澈的高汤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本身的鲜美,食用时,老板娘熟练地用剪刀将牛杂剪成小块,铺在爽滑的河粉上,再淋上一勺香气四溢的香油,点缀些许辣椒,看似简单的搭配,却将牛杂的本真味道完美呈现,让食客们得以品尝到最纯粹的美味。
湛江牛杂:以实惠和种类繁多著称,牛杂被切成小块串成串,仅需两元一串,超高的性价比让人直呼过瘾,这里的牛杂种类丰富多样,牛小肠、牛脆骨、牛皮等在其他地方较为少见的部位,都能在这里找到,最后再淋上一圈特制的蒜蓉酱,蒜香与牛杂的香味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让人一串接一串,根本停不下来。
楚秋生做的,就是湛江牛杂了。考虑到当时的场景,老广牛杂太慢,化州牛杂太淡,只有快速出货的湛江牛杂能够适应这两天的节奏。
“你不是没有加入什么社团么,怎么开始摆摊了,给谁摆摊啊?”
“给我家的企业啊!”楚秋生回答的理所当然。
靠,忘了这货是个富二代了。
苏风和肖启东瞬间都不搭理楚秋生了,跟这家伙说话,有时候就是容易被装到。
“肖启东,你准备售卖什么东西?”
“还能是什么?BJ的糕点小吃呗,不过我还留了点心眼,顺便售卖一点酱菜。几十种款式,就算是那些过往的客人,也能够驻足观看购买。”
“糕点和酱菜?我说肖启东,你就不能卖一点火热的。”
“我告诉你们,就周六周天的那个火热天气,绝对能够热爆,你一个富二代,守在牛杂锅前,热憨你。”
“哦,没事,公司里面有人售卖,我看着。”
“我靠,跟你没什么话聊。”
苏风问道:“BJ的糕点种类应该挺全的吧,你能顾得来嘛?”
“我也有帮手,嘿嘿。”
当苏风和楚秋生以为还会有几个妹子的时候,肖启东回答道:“我重金聘请了郑楚虹和程趁金给我帮忙,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