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全家福(1 / 1)

加入書籤

一晚无话,第二天,苏风和肖启东准备再去面粉食堂的时候,却被李师傅叫停。

“柯老板发话了,你们俩不用再去做麻酱烧饼了。可以尝试着做一些其他的菜肴,红案白案都可以自由发挥。”

苏风明白,这就是想让自己再漏出点东西,看看自己身上到底还有没有创新点。

正好,昨天拿了一百万的报酬,确实也有点不好意思,正好创新一道菜吧。

也算是回报柯老板昨日的慷慨了。

一旁的组内四人表情复杂起来,尤其是潘孔孟,那个羡慕嫉妒恨呐。

但厨师就是靠实力说话的人,你的菜品都没人问,自然也就没有资格上桌了。

相比较白案,红案的厨房可就大了多了。

苏风和肖启东在这里倒是看到了不少熟人。

顾英卓、庞飞鹏、陈衍生都在这里。

他们也听说了苏风的事迹,此刻看到苏风到了这里来,都各个竖起了大拇指。

这就是实力,不服不行。

柯小甜也蹦蹦跳跳的走了过来。

“哎呦,这不是苏风大厨师么,昨天听说赚了不少钱啊。”

“这不是给你家也添了道秘方啊,以后不愁没生意了。”肖启东立刻反讽道。

“我不管,你今天做什么菜?我反正是跟定你了,就想看看,顺便学学。”

柯小甜算是打定了主意了,不论苏风做什么,自己都要跟着看看。

“我也不知道我做什么,这样吧,就随便蒙一个,现在酒店的食材还没送到。第一批送到的食材,我就当材料。”

两人的对话,倒是直接让其他人也兴奋起来,第一批食材来的什么就做什么,这得多大的能耐才能说出这句话呀。

“行,这可是你说的,我这就去门前蹲着去。”

柯小甜兴匆匆的过去蹲着了。

大饭店的送菜时间,一般都在七点多左右。不过,这两天节假日,送货的时间往后推了很多。

终于,半个小时后,一个穿着连体衣的人,直接走了进来。

“鱼获海鲜,赶紧签单子了······哎呀妈嘞,恁这是干啥呢,都瞪着眼看着。”

“海鲜!”众人瞪着眼睛看着,终于得到了答案,但很快又开始有些纳闷起来,纷纷看苏风怎么做。

因为凡是涉及到海鲜类的菜,大都是比较难做的,比如说鲁菜里面的冲烧海参还有闽菜的佛跳墙,就算是粤菜的白灼,也是比较复杂的。

苏风愣了一下,但很快笑了。虽然海鲜烹饪菜肴比较麻烦,但也不是不可以,面粉加上海鲜,还有高汤,就能够做出一样非常经典的菜——全家福。

全家福”这道菜名寓意吉祥,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的期许,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

相传,金石学家、民族英雄王懿荣乔迁之日,众多乡亲带着海参、鲍鱼等食材前来祝贺,以感谢他造福桑梓。

王懿荣决定设宴招待,他亲自下厨,将这些食材与猪肚、木耳等烩在一起,加入高汤精心烹制。

这道菜上桌后,汤清色亮,食材色彩搭配和谐,内容丰富。王懿荣高兴地说:“借乔迁之事,能同乡亲们一聚,敬第一道菜,就叫它全家福吧。”

从此,这道菜便在胶东地区流传开来,成为乔迁、婚庆、寿辰等重要场合宴会的头菜,寄托着人们对团圆喜庆、幸福美满的美好向往。

“全家福”最大的特点便是配料丰富多样,食材的选择极为讲究。

一般来说,常选用海参、鲍鱼、鱿鱼、虾仁、贝丁等海产品,它们不仅带来浓郁的海味,还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同时,会搭配鸡脯肉、火腿等提供醇厚肉香。蔬菜方面,青菜、胡萝卜、银耳、黑木耳、杏鲍菇等也是常见之选,既增添了菜品的色彩层次,又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像烟台当地制作的“全家福”,还会突出地域特色,选用当地新鲜优质的特产,如渤海湾特产活海参,其肉质紧实、口感弹牙,为菜品增色不少。

制作方法相对来说,就是很简单了:将海参去内脏,洗净后放入加有葱段、姜片、酒的滚水中焯一下,取出斜切段,以去除其腥味;鲍鱼切片;鱿鱼切交叉花纹再切成块状;鸡脯肉切片,加入适量酱油、水拌匀,待水被鸡肉吸收后,再加淀粉和匀,腌10分钟左右,让鸡肉更嫩滑;火腿、冬笋、香菇等切成片;鲜虾剪去须洗净;木耳泡发后切丝备用。

鲁菜有清汤和奶汤之分,“全家福”通常采用奶汤制作。先将母鸡、猪肉、猪蹄、猪骨、火腿等鲜味浓重、胶质丰富的食材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中火,以较猛的火力使汤始终处于沸腾状态,将原料的精华尽皆炖入汤中,使汤色变得乳白。

这奶汤是“全家福”的灵魂所在,有着浓郁的肉鲜和浓稠的质感。烹饪烩制:砂锅加油烧热,加入奶汤、葱、姜汁、精盐、味精、白胡椒粉等调料烧开。

先放入不容易熟的食材,如海参、鲍鱼等,炖煮一会儿后,再依次加入鸡脯肉、虾仁、火腿、香菇、青菜等其他配料一同炖煮。

过程中食材的鲜味相互交融,使奶汤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蔬菜、菌菇、海鲜等多层味道,鲜味更浓郁、深邃、多元。

最后,加水淀粉勾芡,让汤汁更加浓稠,稍烧一会儿后即可出锅装盘。

在新时代,鲁菜“全家福”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一方面,在食材选用上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食材,还会根据季节和地域特色,引入新的食材,如北方首创特产银耳,为菜品带来新的口感和营养。

另一方面,在烹饪方式和调味上也有创新。例如,将“全家福”与“八仙文化”融合,使用藏红花秘制高汤,在菜品文化、技艺、食材、味汁等方面进行百变创新。

同时,为了符合现代人低油、低糖、低脂的饮食理念,厨师们也在尝试减少盐、油、糖的用量,采用更健康的烹饪方式,让这道传统名菜在保留经典风味的同时,更贴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继续在中华美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