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谁主长安(1 / 1)

加入書籤

光大五年(571年)八月二十五。

长安城西北角,故周宫城。

此地昔时由西魏、北周,经营两代的繁荣宫阙,已然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破败的残砖断瓦,和滚滚浓烟。

一个面上沾了许多灰迹的军汉自废墟中穿出,朝着正往废墟行来的(三品)安北将军萧摩诃与(六品)记室参军乐运,行了一礼,而后道。

“禀将军,伪周大冢宰宇文神举闻我军入城,大焚长安宫室。”

“宫人皆言其投火自焚,我等按迹寻之,已得一焦尸。”

萧摩诃面色复杂,冲那军汉点了点头,道。

“引我二人见之。”

军汉受命,引二人于瓦砾间绕了几圈之后,在一片平阔的废墟之前停下了脚步。

此地早已聚了不少陈军士卒,见萧摩诃二人到来,皆来参见。

其中领头一个小将,进前奉上一块沾着焦糊污渍的佩玉,对萧摩诃道。

“将军,宫人已验此人身份,确系宇文神举无疑。”

萧摩诃接过那佩玉,递至乐运眼前,问询道。

“承业兄可识此物?”

乐运父祖皆仕南朝,梁末,西魏破江陵时,乐运年十五,被魏军裹挟,迁入长安。

入长安后,他为人作了好些年的帮佣之事,才替被周人充作奴仆的亲眷赎了身。

后来,闻听江南兴科举之政,他本想举家南归,孰料陈周交战经年,事遂不成。

而后,周主宇文邕上位,延揽民间人才,他因孝行被举,充了北周谏官,数年之间,确与宇文神举有过几次交集。

是以,萧摩诃手中之物,他的确识得,便即答道。

“禀将军,此物确为神举所佩。”

“闻神举爱此玉,昼夜不离身。”

“此为宇文神举尸,当无疑也。”

“为抚关中人心,将军宜厚葬之。”

萧摩诃看着眼前这个长他两岁的中年文士,收了那宝玉入怀,理了理心中思绪,才道。

“承业兄以为,我等此来为争关中?”

乐运有些诧异,他是二月随宇文邕南征恭州时被俘降陈的文官。

亲历过江陵之战与恭州之战的他,心里对于陈国这个新兴的南方政权,天然带着无边的滤镜。

在此番被朝廷启用做了萧摩诃的记室参军,又一路过子午,入长安,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之后。

他更是坚定了心中幻想,以为陈国收拾残周之后,将与齐国于关中决战,鼎定天下。

可此刻,萧摩诃却直言事情不是这样,那陈国出兵关陇,到底为了什么?

总不能,真是为了天子与齐主高纬之间那假得不能再假的盟国情谊吧?

还是。

面对齐国的兵锋,萧摩诃畏惧了?

念及此处,乐运道。

“齐师虽众,我师亦精。”

“长安重地,宋武帝克之,因建皇基,将军不可轻弃。”

萧摩诃闻听此言,却是将他拉至旁侧,低声道。

“乐参军不知,此番用兵关陇,天子曾召我等相议成都。”

“天子言,南兵之长在山水,北兵之长在平陆,舍长就短,智者不为。”

“关陇之地,齐人必取,虽得之,而我必不能守。”

“是故,所以用兵关陇,在于用关陇之地易齐人东海之郡县。”

“能得齐人东海郡县,则我得舟船之利,则进退皆由我也。”

萧摩诃更低声了些。

“是以,此入关中,我师虽必建功勋,而亦须示齐人以弱。”

“我等克复长安,已为北伐首功。”

“承业兄可代我出抚长安富户高门,令其出钱粮劳军。”

“至于周人府库,我须一一封之,周人降官,死节之士,我亦不为处置。”

“以此,所以于齐示弱示亲也。”

“我料长安既失,周人丧其根本,不二日,韦孝宽必败。”

“公与我,可于城中静候齐师至矣。”

乐运闻言恍然,心念又一转,才道。

“若齐师至长安,运愿为使者赴齐营,为将军交涉。”

萧摩诃却是冲他摆了摆手,道。

“我军发时,天子已密授国书于我,交涉之事,易也。”

“且我与公驻师东门,亲迎齐帅,奉送国书,方为示诚之道。”

“公以为然否?”

乐运道。

“然,运将如将军言。”

旁侧的小将见二人言罢,终于凑身上前,作礼道。

“神举之尸如何处置,请将军示下。”

萧摩诃道。

“宇文神举并长安各殉周官民,我军须代为收敛,置棺椁以安置之。”

“然其葬事,我军暂不为其声张。”

“另可召长安富室来见,并促其出钱粮以劳我师。”

小将受命,唯唯而退。

———————

光大五年,八月二十五。

陈师入长安,将军萧摩诃禁其麾下,令秋毫勿犯,并封长安府库,收敛伤亡。

初,周大冢宰宇文神举常以长安将不守,深悔其不能安社稷,常临周悼闵帝宇文邕画像,哭之再三。

时长安广大,将士分散,闻陈兵入城,或降或逃,皆无战心。

宇文神举欲聚兵斗,麾下应者唯数十人,因而意冷,命麾下尽焚周宫,自抱宇文邕画像投于火。

陈兵得其尸首,萧摩诃欲结好齐人,命敛以棺椁,余事不问。

八月二十六。

长安富室出钱粮以千万计,劳陈师。

齐兰陵王高长恭追及韦孝宽等于长安东之灞水。

时萧摩诃已先夺灞水舟楫,并命游骑巡灞水西,周兵不得渡,无奈,背水逆击高长恭军。

周人死斗,齐兵不能速胜。

高长恭乃亲身入阵,以精骑二千冲之,宇文孝伯阵溃,周师大败,四散奔逃。

韦孝宽与部属寻得大木,浮之而北渡渭水,仅以身免。

宇文孝伯没于阵。

其日,周军三万余众,投水死者大半,降齐者四千余,韦孝宽于渭北收拾残兵,仅得兵三千余众。

诸将请乘灞水之胜,进取长安,高长恭不欲开边衅,以陈人已得长安,止之。

萧摩诃闻灞水之胜,遣麾下送舟于齐,请齐人渡河,并言天子有国书至,可让齐人长安。

八月二十七。

斛律光破潼关。

段韶率其前部会高长恭于灞水东,高长恭告以陈人相让长安事。

时段韶病,自知时日无多,乃命高长恭受之。

高长恭于是渡灞水,萧摩诃与其参军乐运迎之长安东郊,上国书。

高长恭览其书,明陈人易地之谋,请上齐主决之。

萧摩诃恐事变,请齐师入长安,使齐兵居长安东,陈兵居长安西,高长恭许之。

八月二十八。

周将王轨闻长安失,北遁原州(今固原),陈将吴明彻遂取散关,入于关中。

周夏州总管王谊闻长安失陷,宇文神举、宇文孝伯皆身死,携周主宇文赞等北迁夏州。

突厥木杆可汗闻齐人大举攻周,集数万骑南下救之,其日,过周永丰镇。

八月二十九。

齐段韶、高长恭入长安,解长安府库封,大赏将士,令葬殉周死者数十百人。

萧摩诃命乐运率兵三千西驻鄂县(今陕西鄂邑),自率余部两千居于长安西城。

齐主高纬闻长安陷,周主北奔,大喜,亲率后军赴关中劳众军。

周将宇文神庆弃蓝田,与其兵数百人遁走于夜,齐将皮景和遂克蓝田。

八月三十。

周秦州刺史韩擒虎闻关中讯,以天水降陈。

陈将吴明彻下周岐州(今陕西凤翔)。

陈帝陈伯宗至江陵,初闻皇长子诞,赐名曰至泽,以其为食二千户汉中郡王,并进沈妃之父沈君理爵一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