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琉球新风(1 / 1)
光大五年(571年)十二月初二。
突厥木杆可汗南来患疾,故欲北还,时大雪,可汗乃留夏州十余日,居天子堂,受其女周阿史那太后及残周君臣拜贺。
周主宇文赞等执臣子礼见之,可汗悦,乃命其子大逻便率部落三万余户驻牧敕勒川左右(今呼和浩特一带),以随时庇护残周。
其日,病稍愈,乃还大漠。
十二月初九。
陈与齐易地之议成。
其议,以陈所领之渭南、陇西等处二十五县、民十四万户,易齐所领之东莱、琅琊等处十五县、民八万余户。
齐主以为费少得多,甚悦,乃赐陈使者宴饮以劳之。
齐群臣附和其事,咸赞齐主天授英明,齐主愈自得。
斛律光独不乐,上书盛言陈人所易虽少,却多得冲要,请更查之,齐主不听。
十二月十六。
光大以来,陈国中书令久空,中书省事惟赖诸中书舍人。
陈帝陈伯宗不欲使大权落人,又忌烦琐之务,乃废中书令职,以旧中书舍人为中书学士,位四品。
又使中书学士一人领衔众学士,称为值学士,位从三品。
中书令既废,中书省乃无决策之权,诸学士惟票拟政略,而内外机务,皆决于上。
是月,突厥西面可汗室点密越里海而西,与罗马人攻附波斯之亚美尼亚。
初,罗马使臣莫里斯东行绝远,至于建康,是年,还其国,与罗马王查士丁二世盛言东方风土、典章,查士丁二世嘉之。
又上弃地以充守备之策。
查士丁二世虽不能纳,善其才干,乃用之为东征副将。
其月,罗马破亚美尼亚大城数处,波斯王库思老一世遣兵数万援之。
先是,光大二年(568年),高句丽为齐人击破,其王高汤北遁山林,偏居栅城(今吉林珲春)。
高汤虽败,而常以越王勾践自励,卧薪尝胆,必欲复兴其国。
乃改栅城为东京,缘河、海拓殖,扩其疆界,是岁,至于湄沱湖(今兴凯湖),
光大六年(572年)正月初八。
陈安成王、领琉球县侯陈顼巡琉球之土,至于境北。
——————
琉球侯国,奄美岛北。
冬日,自西北方来的海风,吹得并不激烈,海波拍打岸畔的滩石,只激起些一二尺高的浪花。
奄美岛北的一处缓坡之上,安成王陈顼正与王妃柳敬言,顺着那波涛倒卷的方向,眺望着北方。
这是陈顼来到琉球的第四年零四个月,也是柳敬言来到琉球的第三年。
“海中荒岛,土僻物稀。”
“相伴为夫这许多时日,夫人受苦了。”
望着妻子身上所罩的那一袭麻衣,陈顼怅然言道。
柳敬言虽是梁时公主家女,自幼锦衣玉食,但于梁陈易代之际,她也有过数载为质于人的经历。
已然历过人生低谷的她,再历辛苦时,较之常叹心中壮志难酬的陈顼,反多了几分豁达。
她于冰冷的海风之中,温言道。
“琉球旧壤虽鄙,大王数岁之中,已拓田土数万亩,去岁获粮十万石,已去民间之饥。”
“琉球旧民虽贫,大王惟勤惟俭,共其甘苦,百姓亦怀大王之德,莫不服从。”
“且一旦今岁新港作成,每至冬日,江南船舶必南转琉球而赴海东。”
“有此商贸之利,大王何忧琉球不富?”
“妾知大王心在长远,身虽布衣,不羡貂裘。”
陈顼闻言,心中宽慰稍许。
陈顼的确对琉球新港寄予厚望。
光大元年时,他初至琉球,居于鄙屋漏舍,携护卫军士与数千百姓,共开荒芜。
至光大二年,虽辟得田土万余亩,然收粮仅万石,只勉强能供二千人,以至琉球之民终日需以海鱼果腹。
穷则思变,光大三年,他遣人探明由琉球至海东的航道,并于江南大为宣扬,其冬,有船数艘过境琉球。
他靠供应补给,获利数十万。
光大四年,朝廷许柳敬言赴琉球。
妻子既来,他为使琉球早日富强,于是以所领年俸150万为抵押,遍借江南富户、海外诸侯,得钱二千万,全力于琉球修造港口。
光大五年,他又再借得钱一千万,于琉球建造船坞,专为往来船舶修缮。
说来,陈顼这修港造坞之举,并非无的放矢。
东海之上,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夏秋之季,东海之中多台风,是以江南、辽东舟船往来,多在冬春。
过去东海行船,多自江南向北,取道东莱外海东渡。
不过这条航路,在冬春之际往往不得风力,甚至常遇逆风,以至途中漂没。
是以往来东海的商旅们,一直在寻找一条能借冬日西北风力航行的航线。
而琉球,便恰是这条航线上的关键节点。
冬日,船发江南,借西北风力,十数日可至琉球,再沿琉球列岛北行,十数日即可至瀛州。
此南行航线,较之北行航线,可省二三十日里程。
而省二三十日里程,便是省了二三十日行船补给,便能多运许多货物,大增贸易之利。
正是有此基础,陈顼方才相信,来日琉球贸易必兴,方才敢于,大举外债,于琉球修港。
琉球之港现已修成三分之二,每岁途经琉球的海船,也增至三十余艘。
大致一艘船来,琉球可获数万之利。
陈顼自信,来岁港口修成,他再善为经营,每岁足可致船二三百艘,获利一二千万。
届时,纵以琉球侯国不盈三万之民,他安成王,亦可以称富于东海。
他治下之民的碗中,亦可比他那好侄儿治下的百姓,多出些油腥。
他与天子政争虽败,于这民生,却要胜之!
陈顼迎着寒冷的海风,理着心头思绪。
忽而,他看到一艘桅幡之上书着“寻阳”字样的海船,自奄美岛西南行来,径直向东北而去。
陈顼想起了数日前,自己于琉球港中,所遇的一桩异事,便对身侧的柳敬言笑言道。
“这光大年中,世风实是大异旧时。”
他抬手遥指那渐渐隐没海波之中的大船。
“夫人可知,那寻阳公家所聘船东,却是个娇柔女子。”
柳敬言闻言,心中却有触动,只笑答道。
“天子能造新风于国,大王岂输之?”
陈顼沉默良久,终于道。
“然,琉球当不让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