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齐亡(1 / 1)

加入書籤

光大十年,七月初二。

周罗睺克弘农(今灵宝)。

初,贵妃沈婺华于五月生皇次子至渂,帝未及赐爵,闻弘农城下,乃以皇次子为弘农郡王。

是月,关中旱。

七月初四。

杨坚在兰州闻齐人大败,虑天下将归于陈,乃弃齐主所赐冠冕印信,改服江南所赐衣冠。

又树大陈隋王旗帜,声言将为国讨贼,是日,举兵一万二千,攻天水。

独孤永业在郑州,虽得高纬手书,以幼主尚在晋阳,不降。

帝于是以降卒增周敷、华皎兵,使孙玚破豫州(今汝南)后北上,三人合兵六万攻独孤永业。

齐大丞相高湝既秉齐政,志在收拾人心,尽斩陆令萱等祸国之人,晋阳民心大悦。

七月初七。

周人在夏州,闻中原之乱,亦图恢复关中。

其日,周大司徒王谊携周主宇文赞举兵八千南征,攻齐延州(今延安)。

七月初八。

周罗睺下潼关,有河东百姓渡河来告,晋阳空虚,周罗睺厚赏之。

于是分其麾下,使吴明彻将兵三万北击河东,自引兵三万东向,欲自建州(今高平)、上党(今长治)北上,袭破晋阳。

七月初十。

河北大雨连绵数日,冀、沧、瀛、定四州,水涝尤重,百姓房屋漂没,饥馑乏食者十余万家。

帝知其事,配程文季浮黄河之舟于冀州、沧州,使鲁广达、樊毅驱之救民。

又出钱帛二亿,于青州、光州等处买粮八十万石,由海道运河北,以济灾民,百姓得活者三十余万。

瀛、定二州尚在齐境,而齐广宁王高孝珩欲争邺城,故不为救济,更调瀛州刺史莫多娄敬显引兵赴常山(今石家庄),合兵六万,将南下决战。

七月十三。

杨坚下天水,又分兵袭原州(今固原),欲由此割据陇山以西。

程文季引大军自邺城北上,与任忠合兵,共向襄国(今邢台),其部有南兵四万余,义军及降军五万余,合众十万。

吴明彻自弘农渡河,克齐之河北郡(今平陆)。

孙玚克豫州。

七月十六。

周罗睺自天井关入建州。

帝令樊毅、鲁广达击瀛州(今河间)。

七月十八。

襄国郡守举郡降。

高孝珩自常山引兵南下。

七月二十一。

孙玚、周敷、华皎合兵攻郑州,独孤永业不敌,引兵南遁方城,欲合南阳之兵以阻陈军。

程文季遇高孝珩于赵州(今赵县),因立营于洨水之南以阻高孝珩,时洨水汹涌,高孝珩不能渡,两军遂相持于洨水。

七月二十六。

吴明彻连克安邑(今夏县)、绛郡(今绛县),入河东腹地,围东雍州(今新绛)。

周罗睺降丰州(今武乡),引精兵二万出太古水河谷,兵临晋阳。

晋阳兵已尽出,守卒只万余人,齐大丞相高湝闻陈军来,急问计于朝士公卿。

或言调晋州(今临汾)兵北上,或言趁陈军困乏先攻,或言北走恒州(大同)转入幽州与高孝珩合兵,高湝皆不能用。

至夜,高湝决意守城,使范阳王高绍义引兵二千护幼主高恒及太皇太后胡氏北走。

七月二十七。

夜中,有齐人叩陈军营门,上言齐国天子已北走,周罗睺率精兵六千追之。

天明,追至阳曲,及之,战而破其军,然齐主、胡后及高绍义皆不知去向,唯获齐宦官数人。

齐中侍中田敬宣在其列,时齐故尚书令唐邕在陈军,指其为齐主近侍,言其必知齐主去向。

周罗睺使人审之,田敬宣倍受严刑,至死不言,周罗睺义而壮之,令士卒厚葬其尸身。

周罗睺更欲北追,忽有齐将贺拔伏恩、封辅相等齐主宿卫近臣来投,声言高恒等人俱藏匿于阳曲北山之中。

周罗睺于是分兵大索阳曲北山。

七月二十九。

周罗睺尽虏高恒、胡氏、高绍义等还晋阳,并示于城下。

高湝等城观之,号泣不已,左右皆劝其正大位以安人心,高湝不从,尽出晋阳财货授众军,与诸将相约明日出战,必救还天子。

其夜,齐将皮景和之子、武卫将军皮子信降陈,开晋阳东门迎周罗睺入,晋阳于是下。

高湝于府中被虏,见皮子信,责其勋臣之后,何以无耻降敌,皮子信默然不应。

既得晋阳,周罗睺遣使南出献捷,又遣唐邕、皮子信、贺拔伏恩等降人四出为招降之事。

周兵破延州。

八月初三。

樊毅、鲁广达克瀛州,转攻章武(今大城)。

吴明彻下东雍州,将围晋州,逢皮子信南来,说晋阳之事,吴明彻闻已获齐主,叹息久之,乃请皮子信入城说降。

是夜,齐晋州守将、晋州道行台仆射尉相贵以晋州兵万余人降。

齐雍州行台尚书令元景安据关中,闻关东之事,知齐将亡。

故前时关中虽有兵五万,齐主每欲调发,元景安皆托言辞之,是日,遣使者东行,欲以关中降于陈。

八月初五。

周罗睺遣吕忠肃率偏师六千出井陉,袭常山。

常山,齐人聚粮之所也。

高孝珩在赵州闻其事,恐粮道被断,乃引兵北上援之。

八月初六。

程文季领大军追高孝珩,于巨鹿郡及之,两军遂相战于巨鹿城南。

时高孝珩尚不知晋阳已陷,高恒被擒,而程文季早知其事,已先遣使者入巨鹿,用晋阳玺书说降城守。

临战,高孝珩令齐军背城列大阵,程文季亦列大阵与之合。

两军相战正酣,巨鹿守军忽从城中杀出。

齐军大败,程文季亲率突骑擒高孝珩于阵。

至是,高氏子孙在外者,皆被俘获。

齐亡。

八月初七。

杨坚围原州二十余日,守将以关中不救,降之,自是,陇山以西,相继归隋,隋王杨坚得民口三十一万。

帝闻周罗睺下晋阳获齐主高恒,大悦,累功加其号为太尉、车骑大将军,增其食户至一万一千八百户。

又发诏令,大赦天下,告天下之人,南北归一,齐之祚命已归于陈。

复赐高湝与高演五子陈姓,各如宗室授爵。

唯留高演次子高彦理不改姓,封为汝南郡王,奉齐宗祀。

乐安公高纬上书请赐国姓,更名陈纬,帝览其上书,笑而不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