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鬼道,黄天幡(1 / 1)
萧逸才顺着望去,只见市井繁华,孩童嬉戏,老人安乐,全然一派太平景象。
“这......”他心头震动。
“修士若只顾自己修行,视苍生苦难为无物,那与魔道何异?”
吕乾语气渐冷,“青云门自诩正道,可曾真正普度众生?”
萧逸才哑口无言。青云门确实高高在上,极少干预凡尘。
“至于邪修之说......”吕乾忽然一笑,抬手一挥。
一道光幕浮现,显示出黄天山外太平道修士围攻炼血堂余孽的场景。
“我太平道斩妖除魔,毫不留情。”
吕乾眼中金光暴涨,“你觉得,这是邪道所为?”
萧逸才额头见汗。他原以为太平道可疑,但眼前一切都在证明,这个新兴教派比青云门更积极地在维护世间正道。
“是在下唐突了。”萧逸才深深一揖。
吕乾收敛气势,又恢复了平和模样:“无妨。青云门关心天下安危,本是好事。只是希望贵派明白,我太平道与贵派目标一致。”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道:“而且,很快我们就会有共同的敌人。”
“共同的敌人?”萧逸才疑惑。
吕乾却不再解释,只是取出一枚玉简递给他:“将此物带给道玄真人,他自会明白。”
萧逸才恭敬接过,只觉玉简入手冰凉,内含玄奥气息。他隐隐感觉,这玉简中记载的,恐怕是足以震动整个修真界的大秘密。
.........
送走萧逸才后,殷无咎走到吕乾身旁:“道尊,青云门会信我们吗?”
吕乾望着天际远去的剑光,淡淡道:“信或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当鬼王宗掀起浩劫时,他们需要一个盟友。”
殷无咎若有所思:“那我们要提前准备?”
“自然。”
吕乾眼中雷光再现,“传令下去,这是修士间的战斗,黄天殿、天罚殿、御鬼殿三殿弟子,各州郡太平观弟子刻苦修行,迎接即将到来的正魔大战!”
【世界:诛仙】
【临近大事件:流波山正魔大战】
“这场正魔大战,无论如何,我太平道都要帮帮场子!”
......
黄天山中,吕乾缓缓朝着山体下方的通道走去。
整座黄天山,在这三年之中已经被自己打造的固若金汤,但因为那死灵渊下的黑水玄蛇,吕乾迟迟没有去探寻那存在于滴血洞中,留存下来的天书第一卷。
如今【精】、【气】、【神】三者均已突破一百,三花聚顶,三张卡牌完全融合。
如此情况下,就算再如何谨慎,也无需惧怕那下方的畜生。
原空桑山,如今的黄天山,山体之中的通道四通八达,毕竟是曾经魔焰滔天的炼血堂遗址,自然需要容纳不少魔教弟子。
只可惜,如今统统成为了吕乾的嫁衣。
地底迷宫很大,但凭借强大的精神力,吕乾能够迅速找到通往死灵渊的通道,前往其中。
黄天山地底深处,吕乾缓步向前,掌心托着一团金色的符火,照亮了幽暗的甬道。四周石壁上,昔日炼血堂刻下的血煞符文早已被他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太平道的“黄天敕令”,每一道符文都蕴藏着镇魔之力。
但当吕乾走出通道,那死灵渊漆黑一片,死寂一片。
黑心老人创建炼血堂,杀死了多少凡人,抛尸死灵渊中,魂魄离体,化为阴灵,在这死灵渊中徘徊不断,永世不得超生。
古老相传,人生老死,唯有魂魄不灭,一世寿终,便有魂魄离体,往投来生,生生世世,轮回不息。
然而世间之中,却有怨灵所在,以贪、嗔、痴三毒故,以畏、恶、怕恐惧故,眷恋尘世,回首前尘,不愿往生,是为“阴灵”。
当活人的气息出现,当吕乾的身影走出通道,无数的阴灵似乎是找到了宣泄的口子,宛若潮水一般的朝着他扑杀而来。
面对如此阴灵之潮,吕乾不紧不慢的从身后拿出幡旗,其上撰写着四个大字“黄天当立”!
【天公将军·张角】所赋予吕乾的能力之中,其一便是鬼道!
拥有御使鬼物之能!
死灵渊的黑暗中骤然亮起无数幽绿色的光芒,那是阴灵们的眼睛。它们从地底岩缝中钻出,从干枯的骸骨堆里爬起,带着积攒千年的怨气向活人扑来。空气中顿时充满了刺骨的寒意,石壁上凝结出惨白的霜花。
吕乾左手持幡,右手掐诀。黄天幡无风自动,幡面上“黄天当立”四字逐一亮起金光。当先扑来的三只阴灵撞在光幕上,发出凄厉的哀嚎。它们的形体在金光中扭曲融化,最终化作三缕青烟被吸入幡中。
“尔等困守幽冥数百载。”
吕乾的声音在渊底回荡,“今日入我黄天幡,他日功德圆满,自可重入轮回。”
阴灵们的攻势为之一滞。有些年岁久远的阴灵眼中绿火闪烁,竟露出思索之色。但更多的阴灵仍在咆哮着涌来,它们被怨气蚀空了神智,只余吞噬生机的本能。
吕乾轻叹一声,幡旗猛地插入地面。一道金色波纹以幡杆为中心扩散开来,所过之处阴灵纷纷僵立。他咬破食指,在虚空画出一道血符: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血符炸开成漫天光雨,每一滴都精准地没入阴灵眉心。躁动的渊底突然安静下来,成千上万的阴灵保持着扑击的姿势悬在半空,眼中的绿火渐渐化作淡金。
“收!”
黄天幡猎猎作响,阴灵们如倦鸟归巢般投入幡中。每吸入一只阴灵,幡面就多出一道黯淡的纹路。
当最后一只阴灵也被收服时,整面幡旗已经变成暗金色,散发出令人心悸的波动。
......
在死灵渊幽暗的地底,黑湖畔的岩壁上爬满暗绿色的苔藓,凝着水珠滴落湖面,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滴答”声。五名身着明黄衣袍的鬼王宗弟子手持火把,小心翼翼地沿着湖岸前行,火光在潮湿的空气中摇曳不定,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凹凸不平的石壁上,像是诡异的活物在蠢蠢欲动。
迈在最前方的是个身着碧绿罗裙的少女,约莫十五六岁年纪。她银铃般的脚铃声在寂静的洞穴中格外清脆,腰间悬挂的金铃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却诡异地没有发出半点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