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暗流涌动望南城(1 / 1)

加入書籤

侯明此言,自然不是他卜算出来的,而是基于对人性的揣摩。

能干出灭族大案的狠人,必然要为销赃和躲藏做准备。

放眼整个沧冥州,惟有与南疆接壤、三教九流汇聚的“望南仙城”适合。

那里鱼龙混杂,秩序混乱,正是销赃匿迹的绝佳去处。

果然,此言一出,黄家族长等人眼中顿时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真人!错不了!”

黄家族长激动地磕头道:

“望南仙城!那伙劫修定是去了望南仙城!还请真人发发慈悲,为我黄家上下数百口冤魂做主啊!”

“求真人为我黄家做主!”

其余的黄家族人亦是泣血叩首,悲声震天。

然而,面对这等惨景,飞鸿真人依旧面色如常,那双金丹真人的眼眸中,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怜悯。

他只是用一种公事公办的冰冷语调说道:

“诸位放心,此事宗门自有定论。本座会知会望南仙城的同门,留意相关赃物的动向。”

“既然线索已明,本座便带着侯师侄先行一步了。”

说罢,他竟是看也不看地上跪着的黄家族人,大袖一甩,直接转身带着侯明登上了飞舟,化作一道流光,瞬息远去。

那份决绝与漠然,丝毫不给在场的黄家之人留半分颜面。

金丹真人的威严与狂傲,在这一刻,展露无遗。

飞舟消失在天际,只留下黄家族人呆愣地跪在废墟之中。

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被飞鸿真人离去的背影,彻底浇灭。

许久,黄家族长才缓缓地、用尽全身力气地,将额头抵在了冰冷的地面上。

天阙宗能派人来走这一趟,已是天大的“恩赐”。

族微,则言轻。

这,便是修仙界血淋淋的、永远也改变不了的现实!

而此时的秦轩,正如那侯明所“推算”的一般,正一路向南,朝着望南仙城而去。

只是这一路上,他心中时刻警惕着黄家与天阙宗可能的追查,行事风格一改假扮炎羽散人之前的张扬。

连小坊市都不敢进入,一路所需,全靠从黄家府库中搜刮来的丹药与灵石支撑。

几乎是日夜不停地催动着百足遁地梭,在深邃的地底潜行。

饶是秦轩已是筑基修士,法力远胜从前,但这般不间断的巨大消耗,也让他感到阵阵疲惫。

因此,他的行进速率,远不如当初从黄家逃离时那般迅捷。

按照每日五百里的速度,他估算着,大概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望南仙城。

地底潜行,不知日月。

当百足遁地梭的灵光在四个月后终于开始减弱,秦轩知道,那座传说中的望南仙城,已近在咫尺。

破土而出的那一刻,一股混杂着燥热与蛮荒气息的灵气扑面而来。

此地的地貌,已与沧冥州腹地截然不同。

天穹显得更高更远,大地呈现出一种苍茫的赭红色,远方的山峦不再是秀丽挺拔,而是嶙峋怪异,仿佛巨兽的脊骨。

就在这片苍凉大地的尽头,一座雄城如匍匐的巨兽,横亘于天地之间。

城墙不知以何种巨石砌成,通体黝黑,高达百丈,上面布满了刀劈斧凿的古老痕迹,更铭刻着无数玄奥复杂的符文。

这些符文一半闪烁着清冷的灵光,是沧冥州道法的风格;

另一半则流淌着炽热的血芒,充满了南疆巫蛊的狂野。

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在城墙上诡异地交融并存,形成一种令人心悸的平衡。

这便是望南仙城。

此城地处沧冥州与南疆的交界,乃是两域纷争的终点,亦是交流的起点。

千年前,两境修士在此地连年血战,伏尸百万,无数恩怨情仇在此结下。

最终,在双方元婴真君的调停下,干戈止息,共建此城,意图化解仇怨,互通有无。

然而,元婴真君的法旨,又岂能轻易抹去刻骨的血仇?

仙城建立之日,便是新一轮明争暗斗的开始。

千年光阴,早已为此城染上了繁华与血腥交织的独特底色。

秦轩收敛心神,依旧顶着“炎羽散人”的面孔,朝着城门走去。

城门下,人流如织。

有御剑而来的白衣修士,亦有驾驭着狰狞毒虫的黑袍蛮人。

守城的卫士也是两拨,一队身着天阙宗制式道袍,神情淡漠;

另一队则浑身刺青,佩戴骨饰,目光凶悍。

他们泾渭分明地守在城门两侧,对来往行人只收灵石,不问来历。

“入城,十枚灵石,可居十日。”

一名天阙宗卫士有气无力地说道。

秦轩依言缴纳了灵石,得到一块刻着数字的木牌。

整个过程轻松得不可思议,没有身份勘验,也无任何盘问,他早已在心中备好的数套说辞,竟是全无用武之地。

还真是宽松啊!

秦轩心中默念一句,踏入城门。

刹那间,一股无形的威压如水银泻地,笼罩全身。

秦轩神识一凛,立刻察觉到,整座仙城的地脉之下,赫然是一座正在缓缓运转的庞大阵法!

一砖一瓦,一街一巷,皆是阵法的节点。

身处其中,一举一动仿佛都在这阵法的监视之下。

他看到方才还在城外耀武扬威、满脸戾气的一名南疆壮汉,入城之后,立刻收敛了所有凶焰,变得老实巴交,规矩地顺着人流前行。

内紧。有意思。

秦轩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正欲深入城中探寻,身后却传来一个略带谄媚的声音:

“前辈,请留步!”

秦轩脚步一顿,转过身,目光清冷地投向来人。

那是一名身形瘦小、皮肤黝黑的少年,修为不过炼气三层,但一双眼睛却滴溜溜地转,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精明。

被秦轩这般筑基修士的眼神一扫,那少年却并未胆怯,反而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一礼,姿态放得极低:

“晚辈许水德,乃此城土生土长的住民。

看前辈器宇不凡,面相却生,想必是初到贵地,不知可需要一个为您引路解惑的向导?”

秦轩看着他,心中不由想起了当年在向阳坊市遇到的张铭,同样是这般机灵,靠着察言观色在底层挣扎求存。

心中一动,语气淡漠地问道:

“哦?你倒是会毛遂自荐。这城中向导想必不少,你有何过人之处?”

许水德闻言,脸上笑容更甚,挺直了些腰杆道:

“前辈明鉴!在下虽修为低微,但自小便在这望南城中长大,哪条街巷有什么店铺,哪个势力有什么忌讳,哪里的消息最是灵通,晚辈都了如指掌!

旁人只知带客官看个热闹,晚辈却能为前辈说清此中门道,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