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提案(1 / 1)

加入書籤

陈元庆听明白了周姝婷的意思,西南工业大学成为一家巨大的技术研发机构。

通过研发技术,获取专利,向各家公司进行专利授权或者出售专利获得资金。

西南工业大学只要是成为知名大学,就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引到有天赋的学生到学校就读。

这些学生将会为学校的壮大免费或者低价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这之外,西南工业大学自身也是可以成立上一些技术型企业。

或者扶持学生、教授进行创业。

知识经济大潮马上就要席卷全球,其中又是以半导体和互联网为代表。

陈元庆想到了硅谷,硅谷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以两所高校将8800英亩闲置土地租给初创公司开始的。

两所高校积极鼓励师生创业,创办企业或企业兼职,学校教授到公司参加高级研讨会,整个学校上下兴起了一股创业风潮。

既然有着正确的路径可以进行复制,当一下拿来主义,也并不是不行的事情。

陈元庆:“的确是不错的想法。”

周姝婷露出得意的笑容,一副自己很厉害的样子。

陈元庆不由的一笑。

“现在首要的,还是将西南工业大学给建好。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切的前提,都是在西南工业大学有实力的情况下。”

周姝婷:“现在的问题是,你把校区给弄到了一个特别偏远的地方。”

偏远么?

那是未来的渝州大学城!

当然了,渝州大学城是十年之后才会启动的项目,现在根本就还没有这个计划。

国内第一座大学城是在1999年10月奠基,一年后在2300亩土地上57万平米的建筑拔地而起,七所高校和一所高中两万多名学生入驻。

这个时间节点很有意思,正处于大学扩招的时期,各所大学面对大扩招,自然是有着些准备不足。

陈元庆:“现在那边看起来各种配套的确差了些,但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十年二十年之后,那里肯定就不一样了。”

“而且,那边的地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很便宜。有一座大学在那之后,周围土地价格肯定会有一个较大的上涨。”

“我准备是推动市里在那边建一个大学城,如果成功的话,当地将会有多所大学入驻,人气将会相当高。”

周姝婷不由眼前一亮:“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提前和市里进行合作,在当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陈元庆:“这都是次要的。你看下这个吧!”

这是一份在渝州建立大学城的提案。

是的,就是一份提案!

现在陈元庆的身份可是不一样了,成为了协商委员。

有责任和义务就发展进行建言献策。

在提案当中,重点讲了硅谷。

讲大学在硅谷发展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并且渝州能够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渝州应该在现在就为城市发展转型做准备,不仅仅要在产业上面实现升级,还要从单纯的工业制造城市转变成为科技创新城市。

要大力的发展知识经济,培育打造高科技产业。

周姝婷翻动着这份提案,越是看越惊诧:“这……”

当她还只是在想着赚钱的时候,陈元庆思考的,是一座城市未来的发展。

周姝婷从这份报告当中,看到了相当多的机会。

当然了,前提是能够实现。

“能行吗?”

陈元庆:“大概是成的。”

世界上从来都不缺乏聪明人,更不缺能够看到未来大势的聪明人。

既然都能够看到未来了,为什么发展得还不好?

这就有上一些说道的。

成功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超强的能力、对事业的执着、面对困境的坚持、一颗不败的心……

当然了,运气也是得要有上点。

很多人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但他自己不知道这路到底对不对。

在前景的过程当中会犹豫,会彷徨。

因为不知道对不对,所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心里面会计较值不值花费代价去克服困难。

但是当有人,像是陈元庆这样的人,提出了一个路径,并且愿意带头走的,大家还是愿意跟随的。

毕竟陈元庆已经在过往当中不断证明了自己。

现在的陈元庆和过去已经大为不同了,今年三月份的时候,他将会去京城参加大会。

也就意味着,陈元庆此时已经是有能力去推动一些大势了。

陈元庆正在考虑,自己到底应该做上些什么事情。

有很多的事情,陈元庆是不能做,也不能讨论的。

陈元庆可没有觉得自己现在是协商委员了,就可以对什么事情都指手画脚。

年前的时候,张鹏回到渝州,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家里做客。

张鹏的老婆秦月秀自然是有周楚欣进行招待,陈元庆和张鹏一起是去了二楼。

张鹏捧着杯子:“哥,现在我们在海楠那边就只剩下一块70亩的地了。已经和人是谈好,等到年后就能卖出去。”

这一次海楠的投机,福乐地产可是赚惨了。

福乐地产的购地平均价格就二三十万一亩,而现在以平均360万一亩的价格卖出去的。

陈元庆:“福乐地产在海楠开发的楼盘,怎么样了?”

“还有一处正在建,在四月份的时候就能够交房,但房子已经卖得差不多了。”

海楠房地产市场太火热了,吸引了众多炒房者。

资本大的,自然就是拿地。

钱少的,就是买房。

买了房之后,转手一卖就能赚上一笔钱。

赚钱实在是太容易了。

国人在对金钱的追求上面,是相当强烈的,只要看到了机会,有太多的人敢往里面冲。

即使有人感觉到了问题,但贪欲会让人失去理智的。

脑子里面就只会想到一点,机会难得,多赚点就跑。

陈元庆轻轻的敲击着桌面,四月份……

他记得海楠房地产泡沫是在今年破的,但是具体是几月份,就不太清楚。

毕竟,对于后世的他来讲,这都是很多年轻的陈年旧事。

能够知道这事,都已经算不错。

陈元庆:“尽快将这个项目进行收尾,现在海楠那边问题太严重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下子崩盘。”

既然知道要崩盘,为什么福乐地产还要继续的完成这个地产项目?

当然是为了有一个好的信誉!

陈元庆不追求一时的爽快,想要的是长久稳定的赚钱。

这需要企业有一个好名声。

有些企业,即使在一段时间蹉跎了,发展得并不太好。

甚至好多人都以为这企业已经破产了。

可只要受到了小小关注,然后就形成一股风潮,重新成为焦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