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红旗下的铁路工人(1 / 1)

加入書籤

乘坐火车,沿着贯彻西伯利亚的大铁路线,从伯力城来到伊万诺沃地区。

沿途车站小镇,可见屋顶堆积的白雪,月台上送行的民众挥舞手臂,身穿军服的苏军预备役士兵在士兵征召办事处的指挥下,依依不舍离开自己的故乡与家人。

陆北将脖子上的围巾缠到口鼻,压低头顶上的骑兵棉帽,尽可能不引起注意。

这有些困难,和他随行的还有一名内务部上尉,随行翻译李大石,以及两名士兵。他们坐在一处靠车门的位置,陆北规矩的坐在座位最里侧。

火车内放了暖气,蒸汽在车窗玻璃上蒙了水蒸气,外面的玻璃则结成冰渣。

在一个不知名的车站小镇,火车停在这里许久,一名女乘务员走来,提着热水壶给车厢内的士兵、民众提供热水,面对乘客的询问,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回应。

李大石从包里取出一节面包,用小刀在餐桌上用力切割,残渣粉末落在一份过期的《真理报》报纸上,找女乘务员要了点开水,他将一块硬邦邦的大列巴递给陆北。

“前面雪崩了,或许我们要等待片刻。”

陆北接过面包,道了声谢。

那名内务部上尉则前往餐车车厢,饱食一顿后带给两名苏军士兵食物,对方的眼珠是天蓝色的,带有宝石一般的纯洁无暇。

一直以来,上尉很谨慎,对陆北也十分警惕。他知道一些情况,他的任务是将陆北护送到伊万诺沃军区,交给当地内务部负责人,也知道对面这位缩在座位角落里的人,是一位很不好惹的。

陆北很规矩,也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不想给组织添麻烦。

外面月台上,一名苏军少校大喊着,从后列运兵车厢下来几百名士兵,他们听从命令,下车前往雪崩坍塌的地方协助铁路工人,和他们一起清理雪崩。

车厢里也沸腾起来,几名戴着青年团徽章的年轻人,大声疾呼着,号召乘客们一起下车,去为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帮助。

那很好认,青年团徽章上面有一面红旗。

车厢里的乘客们下车,结伴前往雪崩坍塌的铁路路段,一起去协助清理积雪。

瞧见这一幕,陆北将自己的脸藏的越深,他是为数不多选择独善其身的人,每一位路过的乘客都对他投向鄙夷的眼神,那似乎在质问。

过了两个多小时,乘客们唱着歌曲,三五成群回到车厢。他们在欢呼、在庆祝、在兴奋,他们为了建设祖国出力,在前进路上迈过一个不起眼的坎坷。

“嘟嘟嘟~~~”

汽笛声响起,火车缓缓移动。

感受着内燃蒸汽机的轰鸣,这座钢铁巨兽开始迈动步伐,稳健的向前方驶去。

铁路一侧,十几名铁路工人站在轨道边,一面红旗在工人中飘扬着。

这趟旅程相当漫长,路过一个又一个不知名的站台,列车内的乘客换了一批又一批。

抵达一个较大的车站,李大石叫醒闭眼休息的陆北,在那名上尉的带领下,几人下了火车。

车站外面有一辆卡车等待,换乘汽车,陆北来到苏军军营。

像是听天由命一样,在一群又一群内务部的交接下,陆北抵达靠近中苏边境的边防军军营,又被送到军营外另一处营地。

岗哨亭的苏军士兵检查内务部军官递来的证件,穿过铁丝网和木栅栏搭建的围圈,在白皑皑的雪地上,一群战士在进行训练。

在临走前,陆北将指挥权交给熊云,他没有辜负陆北的信任,正带领战士们在雪地里进行战术演练。

两手空空的陆北走来,战士们惊喜地看向他。

“支队长回来了。”

“是支队长!”

熊云扭头错愕看去,发现穿着一身呢绒风衣,用围巾裹住半张脸的人,的确是许久不见的陆北。

离群索居许久,陆北回到自己的归宿之地,伯力城的时光很美好,美好到像是一场梦境。那场梦境破碎,他要去面对现实,现实就是他要继续带领战士们继续战斗。

队伍解散,在簇拥下陆北走进营房。

大家七嘴八舌询问,陆北耐心的一一告知。

“在伯力城,我见到了冯中云委员,还有三军的赵军长,咱们第六军的戴洪兵军长、十一军的祁致中军长。上级很关心大家的情况,也委托我向大家表示鼓励。

不仅仅向组织汇报了情况,还得到组织的最新指示。”

熊云迫不及待的问:“现在怎么样,是不是要一起打仗了?”

“和谁?”

“毛子啊!”

熊云兴奋地说:“本来我们住在之前的军营,但是忽然来了一群苏军士兵,说要使用营房,就把咱们安置在这里。我们都看见了,有好多武器和苏军来到这里。”

“这个。”陆北摇摇头:“我没有得到这方面情况,大家也不要有特别期望。”

随后,陆北向战士们传达地委组织方面的指示,要求他们在开江之前返回东北继续作战,不允许有任何消极不愿返回意见。

在返回东北之前,会有一批新式武器和器械配发他们,在学习掌握使用之前,他们将会在这里训练。

听说能得到苏军援助的新式武器,众人欢呼雀跃着,讨论是什么样的武器。既然是新式武器,肯定是没见过的,或许是坦克车,也有可能是某种机关枪。

回到这里后,陆北也陷入忙碌中,在申请的器械中有一些东西需要电气知识,他要给战士们手把手教。

串联电路,如何使用电雷管,搭接线路,安全使用电力等一些知识。

日寇在各地都铺设电线电话线路,要电线直接爬上电线杆子扯一节就是。暂时没有实物,陆北便在黑板上做演示,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告诉战士们该如何使用。

还有他申请的日军反坦克枪,这玩意儿说是枪,但TMD有二十毫米口径,已经算是一门炮了。

左一枪、右一枪,打完回家领勋章。

不说鸡肋吧,也算是毫无用武之地。

陆北本来是想要苏军的十四点五毫米反坦克枪,但他知道毛子不会给的,只要是苏军的制式武器,一概没有商量。但若是日军的武器,他们基本不会克扣,那些破烂玩意儿让他们提不起任何兴趣。

日军关东军装备这种鸡肋玩意儿,也是为了对付苏军的钢铁洪流,然后便惊奇的发现,耗材的使用跟不上苏军坦克增加的速度,生产一批之后陷入半停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