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朱棣:是时候让老二回来了(1 / 1)

加入書籤

除此之外,在学院之内布置有食堂,最为基本的费用,一碗米饭两个没有荤腥的菜,三个铜板,想要吃得好,那就自己多花钱。

而且没有限制自己回家吃以及从家中带饭。

进入学院的费用,乡学一年三十文钱,县学一年五十文,府学一年一钱银。

只有府学完成之后,可参与科举,也可继续通过升学考试进入国子监。

不过凡是想要进入国子监者,不可先行科举,且只限于府学毕业三年之内。

也就是说府学之后想要进入国子监,只能在府学毕业三年内考试上去,且期间不能参与科举。

国子监也就是大汉国的最高等学府,凡是进入国子监者,不需要通过科举入仕,将由皇帝直接安排。

也可以理解为从国子监出来,相当于就是天子门生这个意思。

所以他大汉国的国子监,与大明的国子监,名字一样,但区别,很大。

而且国子监杜绝任何入学方式,学生的多与少,全靠考试,所有的学院升学,都是这样,必须通过考试进入。

朱高煦看着这些,心中一阵感慨,其实这套体系,在大明是没有的,他说得也有些零碎与笼统,王玉能在他说的那些情况下整理得这么详细,朱高煦都能猜到王玉用了多少心血在这里面。

至于这个学费,也是朱高煦特意要这样安排的,按照这里的发展,以及能够入学的人,这个学费基本没有什么压力,但又不至于完全没有压力。

而且因为全部按照考试升学,科举考试入仕,后续对家中的负担会有,但同样没有那么大,这么做,也是朱高煦想要让所有人更加努力的奋斗去做吧。

不然他定的太低,所有人都很容易做到,他不敢想象到时他的大汉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朱高煦全部看完,又思考许久,才看向陈治平。

“这里面的内容,你应该都知道了吧?你有参与整理吗?”

“禀王爷,臣惭愧,只是给王大人打打下手,臣也是在王大人整理出来后,才阅读全篇。

王大人之才,臣不及。”

朱高煦闻言摆手笑了:“行了,本王不是让你自谦的,你的能力本王还是知道的,不然怎么会让你来负责教育部。

既然这里面整理的你都知道,那就按照这上面的进行实施吧。

记住,一定要严格把控,从上到下的把控,一定要监管严格,不能让人钻了漏洞,不然本王可会唯你试问!”

这些都是他负责说,王玉用了这么多心血做出来的,朱高煦必须要执行下去。

陈治平闻言,神情当即严肃无比。

“请王爷放心,臣定然竭力做到。”

“竭力做到还不够,必须要全力去做,相应的律法,过后本王会让林睿进行完善,你可以和他多沟通。

除此之外,这里面还需要增加一点,那就是每年最后一次测试时的年考,在各自年级取得前五名者,可免除次年学费,以及次年在学院食堂吃饭时,一天两次,每次自动抵扣三文钱,持续时间也为一年。”

朱高煦目光锐利,他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知道,学院可能还是会出现家中困难,但学生又非常用功努力的人。

这个政策,其实对贫困一些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好消息,相当于考进年级前五,免学费,吃饭学院也包了。

对于家境富裕的人就没有什么用了,这也是他想出这个政策的初衷,真正需要的人能不能拿到,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与陈治平又商谈了许久,才让陈治平下去开始着手进行。

而在陈治平下去后,朱高煦还在思考着监督的手段,仅仅只靠教育部自身的监管,以及律法,还不够,这样并不能保证考试的公正,他必须要设立一个监管部门,如同都察院一般。

除此之外,他自己身边,也需要设立一个类似于锦衣卫这般的监管才行,他自己也需要这么一个机构。

而随着学院的事情定下,风声也逐渐开始向外传播,当百姓逐渐得知学院的消息后,纷纷争相传递,每个人都在议论着,哪怕在干着活,都在讨论着。

所有百姓都沸腾了,在他们眼中,这是朱高煦给了他们所有真正普通人的机会,只要进入学院,一切都有盼头了。

当讨论到对大汉国的贡献时,所有人暗中都铆足了劲,不仅干活更加有气力了,所有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让家中的适龄男丁去参军,只要入军,就是贡献。

要是在军中立下功劳,那这个贡献更稳。

至于战死怎么办,尽管心疼,但朱高煦不仅制定完整的抚恤制度,如今又有改命的机会,绝大部分人都还是想要搏一搏。

尤其是随着婚姻嫁娶等制度也随着传递,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出现那个想法,就是多生,家中人越多,机会越大。

在这样的热潮当中,每个人都干得热火朝天,就连干活,都逐渐开始对比起来,那就是比别人要多做一些,自己不能丢脸。

事关每一个人的大事,每个人都不敢有丝毫大意。

哪怕是官吏,干得也更加火热,在这套制度下,进入学院,成为了重中之重。

而在王玉府中,这段时间,王玉时常叹息,他想要出去,去看看外面,但却是被朱高煦安排的护卫给拦了下来,王玉又只好无奈退了回去。

“夫君,王爷都说了,让你好好休息,你就好好休息,等身子恢复了,再去帮王爷,不能辜负了王爷的心意。”

王玉的夫人端着一碗大补汤走来,劝说着静不下心来的王玉。

王玉闻言,顿时无奈。

“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国家大事,如今这里正是用人之际,现在又是发展的关键时刻,我哪里能够静得下心来。

我本是一布衣,承蒙王爷看重,让我入汉王府为幕僚,如今来到这里,一切都得重头开始。

王爷待我恩重如山,我现有一切,都是王爷赐予,现在王爷每日繁忙,诸多同僚都在为了让大汉国强大在努力,我却在府中坐着,这像什么话啊。”

王玉既是着急,又无比的心烦意乱,自从休息两天后,他就彻底坐不住了,奈何他没有办法啊。

就如同他说的,要是没有朱高煦,他王玉说不定已经饿死了。

他本来就是一个布衣书生,幸运在朱高煦跟随朱棣靖难时,看中了他,从最初跟随朱高煦到逐渐被朱高煦重用,直到现在,朱高煦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么重的恩情,王玉一直记在心中,他已经无以为报,唯有以命效之。

王玉夫人闻言,来到王玉身后为其按摩着。

“夫君,我虽是妇道人家,但也深知一点,王爷对你的看重,所有人都很清楚。

夫君想要报效王爷,这是应该的,确实该这样。

但要报效王爷,更应该养好身子才是,不然拖着病身,如何能够更好的帮到王爷?

待身子养好了,到时夫君以最好的自己,为王爷做事,王爷看着也更加放心啊。

夫君你也要为王爷着想才是啊。”

王玉夫人孙氏不断宽慰着王玉,足足说了两炷香时间,王玉最终才逐渐平静下来。

“夫人说得是,此事我听夫人的。

不过我在家中闲着也无事,正好教教那两个顽子。

他们若是没有真本事傍身,以后怎么辅佐世子,怎么为大汉国效命。”

孙氏看着王玉平静下来,也是笑了,只要心平静下来,王玉想要怎么做,她都任由王玉折腾了。

时间缓缓过去,距离过年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了。

大明京师,天气已经逐渐降温,人们的穿着也逐渐厚实起来。

皇宫大殿内,朱棣坐在椅子上,听着下方朱高炽与朱高燧的汇报。

“寒冬逐渐到来,儿臣已经让内阁发文各地,注意百姓过冬一事,灾民的安置必须要在寒冬之前完成,并且要解决取暖之事。

此事儿臣也有让各道都察院监督此事进行,朝廷的专项款银,已经下拨。”

“还有北平皇城已经修建完成,具体什么时候迁都,还需要爹您来确定。”

朱棣看着手中的折章,听着朱高炽的禀报,最终将折章放在一旁。

“老大,你做得不错,寒冬要格外注意,每年凛冬时节,都有不少人冻死,这个现象必须要改变才行。”

“下拨的寒冬安置银与物资,老三你的锦衣卫也要盯着,要是有人敢打这些银子和物资的主意,直接拿人。

要是有懈怠者,该处理的直接处理,绝不姑息!”

朱棣满脸杀意,大明的情况,他是清楚的,正是因为清楚,他才知道朱高炽将大明治理起来的不容易。

而寒冬,可以说是他极为不想面对的季节,每年寒冬,各地都会出现冻死的人,他身为大明皇帝,来年看着折章,年年心痛。

他不是没有管,他是真的有在管,但没有办法啊。

这点真没法怪朱棣,不仅是永乐一朝,从古至今,每年寒冬,死亡的人都是最多的。

大明都还算好,因为朱元璋在洪武时期大力在北方推广种植棉花,加上棉纺织品工艺的进步,朱棣做得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

朱高燧听着朱棣杀意凛然的话语,当即应下。

“爹,你放心吧,儿子一定会让各地锦衣卫加强注意的,只要有人敢伸手,锦衣卫第一个就把他办了!”

朱棣点点头,没有再说这事,想了一会,转头看向朱高炽。

“老大,距离过年,还有多久时间?”

“爹,还有三个月又十一天,可是要让老二回来过年?”

听着朱棣突然问起这个,朱高炽心中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朱高煦,因为这几个月时间,他看得出朱棣是真的挺想朱高煦的。

而且之前朱棣从来不关心这个,从来没有提前这么多时间问过年这事的,如今突然这样问,在朱高炽看来,只能是因为朱高煦了。

朱棣闻言也是笑了,左手摸着下巴的短须,一脸的欣慰。

“老大,这次你可是说对了,那小子一去就是几个月,连封书信也不知道送回来。

上次派锦衣卫给他送人过去,也不跟咱说声谢谢,当真该打。

之前那混小子没有出海前,还跟咱信誓旦旦的保证,等过年就回来看看,咱现在是看他都忘了。

不过他忘了,咱可没有忘,如今也是时候叫老二回来了。

你去拟那一份诏书来,咱要亲笔给他写一封诏书。”

朱高炽笑着拿来一份诏书,朱高燧在一旁端来笔墨。

只见朱棣在圣旨上只写了一句话:过年不回来,想让咱亲自来找你?

朱高炽与朱高燧看着这句话嘴角一抽,将圣旨这么用的,恐怕也就是朱棣了。

尤其是朱高燧,想着当初那一夜,他与朱高煦约定好造反,他去火药库遇到朱棣给他的圣旨,就一个‘滚’字,让他如今都历历在目。

朱棣完全没有在意朱高炽与朱高燧的目光,他是一贯不喜欢文绉绉的。

“拿下去盖上红印,就给那个臭小子送过去,速度要快,不然时间可赶不及了。”

朱高炽交给掌印的太监,随即看向朱棣。

“老二要是收到爹送过去的圣旨,指定高兴得睡不着觉了。

我保证,老二肯定能够在年关之前赶回来。

这么久没有见了,还挺想念的。”

“老大,我看你是想你家那小子了吧,这次二哥回来,就会把大侄儿带回来,对于二哥,你还不放心吗?”

“老三,你胡说什么,我什么时候说过对老二不放心了。

想老二是真,想那小子也是真,这点没什么不好说的。”

朱棣看着这俩人又在他面前拌起嘴来,也是乐得笑开了。

“行了,你们两个少说几句,别想着用这种方式给老二开脱。

等着臭小子回来,咱一定得好好揍他一次,出海了就没个消息。”

“至于迁都的事,先不急,等老二回来之后再说吧。

对了,老二的汉王府,让人去收拾收拾,另外安排些伶俐的人,别到时老二回来连个使唤的人都没有。”

朱高炽与朱高燧也是笑着应下,他们心中,都有些想念了,虽然是有着各自目的的想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