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火绳枪!朱高煦对线膛枪的执着(1 / 1)

加入書籤

白糖这个赚钱的好玩意,朱高煦可是必须得多生产,可以说制造出来就不愁卖出去。

只要是有钱的人,面对这种口感与面相的糖,对比起如今的其他糖,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许柴佬的神情也是尤为激动,这个糖他也是第一次见。

然而听着朱高煦说的,一时却是有些迟疑。

“王爷,建造制糖的厂房与设备并不难,可是一旦需要全面扩大生产,那么需要的人手不少,这还是其次,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更多的甘蔗。

这里种植的甘蔗虽然有,而且甜度也很高,但是一旦这样做,就需要扩大种植甘蔗的规模,扩大规模后,耕地将会受限。”

朱高煦一愣,好家伙,合着这又回到了那种遇到桑和棉的情况了是吧?纯粹的欺负他耕地少呗?

但凡他耕地多一些,他都直接一起种了,哪里会有这种烦恼。

朱高煦开始沉思起来,甘蔗与桑、棉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甘蔗的成长周期比桑和棉都要快,而且除了制作糖,还是可以相对储存时间较长,能够直接售卖的水果。

片刻,朱高煦就有了想法。

“调出一些耕地,用来种植甘蔗吧,等这里开始大量使用甘蔗后,就对外放出一个消息,就是大汉国长期收购甘蔗,以这样的方式吸引其他小国的人自主去种植,并且拿来售卖。

等规模完全扩大后,也不用担心原材料不足了。”

甘蔗是不能再让苏禄国去种植了,一个桑就已经需要苏禄国大量土地来种植了,而棉的事情他也才安排下去,要是再把甘蔗也以这种方式让他国种植,只能再找小国。

其他小国的位置,相比较起来就远了,起码不是他那么好控制的。

与其主动让人去做这事,不如让那些人主动去做,只要放出消息,高价收,他就不信,在这巨大的利益面前,那些人会忍得住。

只要种植的人多,面积够大,滞销就是肯定的,到时他再降价收购,这些人同样会排着队给他。

到时再来谈合作,这些人肯定还会继续种植,只要有钱赚,他不信有人会不做。

等到这些基地做起来,到时他再狠狠的去收割。

“是,王爷,臣这就去安排。”

许柴佬皱着眉头想不到朱高煦的用意,但他相信一点,朱高煦这样安排,肯定有自己的用意,朱高煦做出的决策,已经被充分证明了,他们不理解,不代表不可行。

就在许柴佬下去后,朱高煦又让徐幼文带着自己看了看怎么制作的白糖,看了一圈,朱高煦正准备要离去,突然一声巨响传来。

“砰!”

亲军当即将朱高煦护卫在中间,两人直接来到外面准备集结外面的亲军,更是有一人已经拿出响箭来到空地对准天空,随时发出号令。

实在是这个声音,对于这些老兵而言太过熟悉了,这是火铳才能够发出来的声音。

涉及到朱高煦的安危,哪怕这是在科研院,每个亲军都无比的谨慎。

朱高煦同样神情凝重,不过片刻,随即看向身旁的徐幼文。

“里面是在研究什么吗?”

“禀王爷,里面一直是在研究火药与王爷给的火绳枪,这个声响,应该是院长在做试验。”

朱高煦眼前一亮,他想到的也是这个原因,至于科研院的人想要对他做什么,朱高煦自信没有那个可能,这里面有什么人,他可是无比清楚的。

不一会,只见张景几人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根木棍,身后跟着一队他的亲军。

“王爷,好消息,臣等成功了,做成了!做出来了!”

朱高煦快步走去,走到近前,只见张景手中拿着一把火绳枪,完全就是按照他当初设计出来的样子制作出来的。

与现在的火铳,完全不同,朱高煦看得也是一片火热。

“火绳枪制作出来了?刚刚的响声,是在测试火绳枪?”

“王爷说对了,正是在测试火绳枪,只是不知道王爷也在这里,惊扰王爷,请王爷责罚。”

朱高煦没有去理会这些,将火绳枪接过仔细打量起来,这无比熟悉的感觉,抵在肩上试了试,却是被张景当即阻止。

“王爷不可!若是这样拿,射击的时候恐会伤到眼睛!”

“哈哈,本王只是试试,不用担心。”

朱高煦看着火绳枪的火药室,眼皮一跳,他很清楚,如果是像使用步枪一样使用火绳枪,指定要出问题。

火药室在外部,每次射击点燃火药,肯定伴随巨大的烟雾,尤其是遇到炸膛,脑袋恐怕都被废。

张景闻言也是舒了一口气,随即再度开口。

“王爷,这个火绳枪还没有完全研制成功,只是和之前相比,突破极大。

臣已经提炼出纯度更高的火药,火药室填放火药后,不会出现残渣的情况,可以保证持续射击而不会影响到炸膛出现,更不会出现倒入火药后被提前引燃。

而且比例也已经调制也做好了,刚才成功的,不会再出现因为火药过多而炸膛。

不过缺点就是如今的火药室还需要改进,而且枪管也需要改进,如今火绳枪的射程,完全无法和王爷您说的相比。

现如今的破甲距离只有七十三米,距离王爷所言的百米破甲,还需要改进,而且射出子弹的稳定性也没有做好,枪膛还无法稳固子弹射出。

不过这些问题就要好解决很多,还请王爷再给臣等一段时间,臣等肯定能够做出更好的火枪!”

朱高煦静静的听着,并没有因为这些怪罪张景等人,他很清楚,如今的突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火绳枪本身就是突破性的火器,从火铳到火绳枪,可以说是质的改变,尤其是火绳枪对比起火铳那夸张的射程,破甲距离。

就像鸟铳一般,从出现到明朝结束,直到清朝后期,是的,清朝后期,都仍旧在使用鸟铳。

鸟铳的有效射程就是百米,也就是破甲距离,其实最远射程不止百米,但更远的距离,完全就要看敌人能不能接得好了。

而在嘉靖时期大量制作的鲁密铳,原本由鲁密上贡而来,明朝仿制,有效射程也就比鸟铳多十多米,但制作工艺比起鸟铳复杂许多。

火绳枪对比起火铳虽然非常好,但朱高煦真正想要的,不是火绳枪啊,火绳枪在战场上的缺点依旧足够大,敌人是能够用计策进行针对的。

尤其是潮湿天气,一旦遇水,火绳枪直接就废了,大风天气也极难使用火绳枪,且弹药填充速度过长,即便用上沐英的三段射,都很容易被近身。

朱高煦真正想要的,依旧还是燧发枪,燧发枪比起火绳枪,如果要求少一点,真正改动的,就是点火装置,由火绳改为燧石点火。

海外的燧发枪要快一些,大明是直到末期,公元1365年,也就是崇祯八年,毕懋康成功制作出燧发枪,只是丝毫没有引起重视。

清朝后,满清又完全不重视火器,然后火器的发展就断层了,与外面彻底断档。

朱高煦听后,带着张景等人来到房内。

“子弹射出稳定性这块,可以使用碎纸,亦或者少许优质棉,硝酸棉进行固定,这样射出的铅弹就能稳固很多,确保精确性。

至于火药室,不要放在正面,放在侧面,这样就可以像刚才本王做的那样,射击前进行瞄准。

同时,在火绳枪枪管这里,加装一把短刃,遇到近身战时,可以将短刃固定在上面,就可以进行近战。

这些是需要注意的,改进后,你立即着手研制出来,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只要保证耐久性就可以,火炮也是这个方式。

然后立即开始生产,加大马力进行制作,也不用再去考虑改进的问题。

现在你们在这里等一下,本王给你们另外一种枪械,这种枪械才是你们后面需要全力攻克的。”

朱高煦压根就没有考虑使用火绳枪,火绳枪只是他用来过渡的,用来让张景等人进步的,知道这种新型枪械的。

朱高煦一直想要的,还是燧发枪,并且是线膛燧发枪。

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前,全世界的枪械基本都是使用的滑膛枪,但滑膛枪的致命缺点就是射程限制太大,稳定性对比起线膛枪也极为不如。

朱高煦真正想要打造出来装备全军的,就是线膛燧发枪,因为在没有机床这样的工业设备前,线膛燧发枪,差不多就是极限了。

剩下的突破,他哪怕没有试,他都知道,突破的进程无疑是非常漫长的。

但在如今的情况下,他也只能一边让张景等人全面研发线膛燧发枪,一边使用火绳枪来过渡。

在张景等人期待的目光下,朱高煦让人拿来笔墨纸砚,当即开始画了起来。

不仅是燧发枪,包括刻画线膛的工具,都一直弄了出来。

尽管这种刻画线膛的方式不是那么精确,但在如今没有那个条件的情况下,只能这样做了。

这个拉线膛的工具,就将刀具装在硬木杆上,推动进入枪管时不会受力,但在拉出时,就会将枪管内部拉出沟槽,而且通过木杆,可以进行旋转,这样可保证挖出的浅槽也是旋转的。

只要这样重新安装刀具,反复使用,沟槽逐渐加深成型,没有经过刀割的,就会形成凸起,从而制作成线膛。

这也是线膛枪最为原始的线膛刻画方式,历史已经证明是可以做到的。

只是说起来简单,但朱高煦非常清楚,做起来,绝对不会那么简单,相反,会非常难。

因为没有任何可以借鉴与参考,全靠他给的这些,让科研院与火器司的人去做,一点一点,全靠摸索,难度自然会非常高。

但哪怕再有困难,朱高煦都得让这些人去做,他只要将这些思路与方向写出来,他相信,作为这个时代这方面顶尖的人才,最终是能够做出来的。

那些如今还没有出现的种种,最终会被这些人逐渐研究出来的。

而他,只需要为他们提供所有后盾,让他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去研发,去探究,就好。

朱高煦足足刻画了四个小时,其实许多他都有些忘了,毕竟也是前世作为小爱好时去看过一些火器的发展,哪里能够记得那么清楚,清楚所有的工艺流程。

又向张景等人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都是一些大致的步骤,以及大致的做法,具体怎么开展,怎么做出来,最终就得看科研院的人什么时候弄清楚那些原理了。

张景等人听得无比认真,听后看后,每个人都无比的震惊,他们都没有想过,原来,还能这样做。

一众人看向朱高煦的目光,无比的崇拜与狂热,在他们看来,要不是朱高煦是大明王爷,他们是真的想让朱高煦来主持科研院,带着他们做了。

“王爷,臣等这便下去开始研究,必将精力主要放在这上面,只是王爷让科研院研究的其他,会放慢速度,王爷若是有急要的,可让人通知臣等。

另外臣还有一个请求,王爷能否多派些人手前来,如今科研院人手不足啊。

臣等也尝试着去培养下面的人,但需要的时间太多了,且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而且如今也根本没有时间去培养下面的人了。”

“这事本王会解决的,现在你们先这样去做,另外你们若是有友人擅长这些的,过后写下名单给本王,本王带他们过来。

现在你们再坚持坚持,等明年,明年本王肯定给科研院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朱高煦直接就应了下来,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他准备要解决的,而且只能回到大明才能解决。

朱高煦现在越发的着急回去一趟了,这次回去要处理的事情是真不少,基本都需要朱棣来点头同意,朱高煦心中在想着,给朱棣带点什么好东西过去。

毕竟不给点好东西,朱棣恐怕真不会什么都由着他,毕竟朱棣才是那个皇帝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