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朱棣:老二,若是让你来,你会怎么做呢?(1 / 1)

加入書籤

朱高炽的这个态度,朱棣很满意,他不知道朱高炽是不是真心实意的,但他不管,只要朱高炽应了,这样去做了,是不是真心的,对他而言不重要了。

他做这些,都是为了能够让朱高煦更好一些,不用那么苦罢了。

其实他很清楚,只要朱高煦不主动对大明挑事,朱高炽不会对朱高煦动手,毕竟朱高煦都去海外了,朱高炽但凡还要动手,将会不得人心,声名也都会被丢完了。

他现在,只想让朱高煦过得不要那么苦,在他在时,能帮则帮了。

“不错,这才是大明太子爷该有的样子。”

听着朱棣这话,朱高炽心头也松了大口气,他知道,这一关可算是过去了。

别看他还是那么稳重,但这次,朱高炽心里都发怵,因为生气骂人的朱棣不可怕,尤其是像刚才那样,无比平静,称呼都变化时的朱棣,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杀心最大的时候。

这个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能硬钢,也不能找理由,只能顺从,不然是真的要出事。

就在朱高炽松一口气的时候,朱棣的话音再次传出,让他吊起一颗心来。

“大孙,你也别跪着了,来咱身前,跟咱好好说说,你和你二叔从刘家港这一路,都经历了什么。”

朱高炽也是看向朱瞻基,这个事之前朱高煦还提醒过他的,朱高炽心中已经知道,这路上肯定是发生什么事了,不然朱高煦不会特意提醒。

现在他只希望别是什么大事,不然这个年,过得会更加不安生。

明明还有五天就过年了,官员都安排好了值勤,还有两天,该放假的都该放假了,他这个太子还得忙,再来点事情,他真的会疯。

朱瞻基小心翼翼的来到朱棣身前,随即将路上所遇到的事情一一说来。

当说到李庄的事情时,朱棣的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阴沉了下来,哪怕是朱高炽,此刻的脸色都无比阴沉。

无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都没有想到,下面竟然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两人都没有出声打断朱瞻基,随着朱瞻基继续说下去,当听见朱高煦与朱瞻基遭遇山匪时,朱棣一颗心都猛然跳了一下。

对于朱高煦的警惕,早有应对,朱棣是越发的欣慰,随后则是满腔的愤怒。

至于最后朱瞻基说出的结局,朱棣看着朱瞻基,一阵摇头,他发现,他这个大孙,好像真有点不行。

而朱高炽心中对朱瞻基更加无语,他就搞不懂了,有朱高煦在场的情况下,又都是朱高煦的人,朱瞻基去揽这件事干什么?为什么要替朱高煦去做决定?

朱高炽都是一阵无奈,这种事明显是让朱高煦收尾的,不管朱高煦怎么安排,朱瞻基只需要听话就行,非得在不该展示自己的时候展示,被人当枪使。

随后又听着朱高煦与朱瞻基这一路所看见的百姓生活,朱棣与朱高炽都沉默了。

其实后面的这些事情,朱瞻基不说,朱棣与朱高炽都知道,他们不是瞎子,看得见。

这也是朱高炽哪怕劝朱棣不要北征,朱棣都没有真正生气的原因,因为他也知道百姓过得难,但他也真的尽力在做了。

全部听完,朱棣并没有说李庄的事情,反而是认真的看着朱瞻基。

“大孙,经历了这些,看见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悟?”

朱棣与朱高炽都看着朱瞻基,一个想要知道朱瞻基的想法,一个心头都在为朱瞻基捏了一把汗。

朱高炽非常清楚,这个问题听着简单,但实际上,一点都不简单。

朱瞻基也不傻,思考一会后,才缓缓开口。

“皇爷爷,孙儿这一路所见,百姓确实过得艰难,但虽艰难,起码绝大部分人仍旧可以糊口,朝廷只要后续跟上治理,孙儿觉得百姓的日子会逐渐好转。

这路上所闻,孙儿也知道了原因,因为朝廷不断用兵,导致赋税增重,徭役增加,才会出现这个现象。

但孙儿认为,朝廷用兵是对的,朝廷必须要保证天下安稳,才能更好的治理天下。

尤其是北地蒙古边患,更是应该用兵,只有彻底解决危患,才能集中治理发展民生。”

朱瞻基这次没有说什么放弃交趾、奴儿干都司这些话,因为这些决定都是朱棣下的,他还没有傻到当着朱棣的面反对这些。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的回答,心中轻叹,他知道朱棣想要的大案不是这个,但起码朱瞻基抓住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对蒙古诸部的态度,有这点在,起码朱棣不会对朱瞻基太失望。

也如朱高炽所想的那般,朱棣不是想要知道朱瞻基说的这些,他想听见的是,朱瞻基看见这些后,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而非朝廷。

因为如今还轮不到朱瞻基来管这些,他更想知道朱瞻基自己的感触与他自己想要做出的改变。

不过还好的是,在对外这块,朱瞻基说的很符合他的心意。

这也是他知道百姓过得苦,但又不得不打的原因。

“说得不错,在你如今这个年纪有这些见解,已经很可以了,但作为太孙,还不够,还要多学。

至于李庄发生的事情,你怎么看?”

朱棣再次问向朱瞻基,似乎就要对朱瞻基考验到底了。

这次朱高煦带着朱瞻基经历这些,他已经知道朱高煦的用意了,听了朱瞻基的这么些想法,在他看来,也确实有必要好好历练历练自己的这个大孙了。

朱瞻基闻言,这次没有丝毫犹豫。

“皇爷爷,孙儿认为此事应当彻查到底!若是为真,无论涉及到谁,都应当斩!”

“好!这才是咱大孙,这才是太孙啊。

此事为你所见,既然你是这样想的,那么此事咱就交给你来负责,去将此事彻查到底!”

朱棣此刻对朱瞻基终于是露出了满意的神情,这个果断与狠劲,他很欣赏,与平日里那个朱瞻基,完全不一样。

他想要看见的,就是这样的大孙啊。

而一旁的朱高炽听到这里,却是有些急了。

“爹,这孩子如今还小,您让他去做这事,恐有疏漏....”

“太子,咱用谁,还需要经过你同意吗?

咱觉得大孙就没有问题,这事就这么定了!”

“大孙,这个令牌你拿着,锦衣卫的人你去调动,此事重大,即便快要过年了,你也开始动起来吧。

年,每年都可以过,但在大明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百姓的公道,必须要第一时间主持!

此事好好去做,不要让咱失望。”

朱高炽听得一阵无奈,一点都反驳不了朱棣,看着兴奋的朱瞻基,朱高炽一阵摇头。

朱瞻基此刻确实兴奋,非常的激动,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接到真正有意义的任务。

“皇爷爷您放心,孙儿一定尽快查明真相,还百姓一个公道!”

朱棣笑着又嘱咐了几句,随即就让朱高炽与朱瞻基一起下去了。

剩下朱棣一人时,朱棣神情骤然变得冷冽。

“老大,希望你说的都是真的吧,不要让咱失望啊。”

刚才对朱高炽说的那些,确实在吐露心扉是不错,但更多的,还是说给朱高炽听的。

他能够吐露出来的,就一定是心里那么想的吗?朱高炽要是真那样认为,朱棣才真得考虑考虑太子之位了。

有时候其实他也不想这样,但不这样做,掌控不了下面的人啊。

帝王心难测,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做帝王的,若是让下面的人轻易猜到自己心中所想的,那还怎么驭下?

就如同当初的朱元璋与刘伯温,仅仅只是党争吗?只是浙东党与淮西党的争斗吗?那时的浙东群体,都是一些小虾米呢。

如今的他,也渐渐的开始向朱元璋靠拢了。

朱棣不再去想,而是开始思考起了朱高煦带朱瞻基走这一趟所经历的事情,朱高煦为什么想要知道大明百姓的真正生活呢?

一个出海的大明汉王,大明的一切,已经都与朱高煦无关了,但如今朱高煦还要来了解。

“老二,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你之前提的变法,难道是你有法子能够解决这些吗?

你若有法子,若是让你来做,你会怎么做呢?”

朱棣一个人沉思着,他对朱高煦,也不会单单因为亏欠,就所有的都相信朱高煦。

如今他更想知道的是,朱高煦之前口中所说的变革,该怎么变。

朱高煦既然能够说出来,那么必然是已经有想法了的,他很想知道,尽管他后面可以看大汉国的发展,但他更想知道在大明如今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去变。

因为他自己,是真的没有什么想法啊。

若是朱高煦的法子真的好,影响又不大,在解决了蒙古后,他若是还有时间,朱棣是真的想试试。

什么祖训不能破,不过是他的托辞罢了,真要是不破祖训,他也就不会征伐安南,设立奴儿干都司了。

打破祖训的前提,是要让他能够看到,大明这样做了之后,能够得到什么,朝廷能够得到什么,只要能够让大明更加强盛伟大,他也是有想法的。

“爹,你好好看着儿子,大明会在咱的手中,越发强盛的,咱那侄儿,比起咱来,差得太远了。”

“大哥,你不要怪咱啊,咱也是被那侄儿逼得走投无路了。

等咱下来,咱给你赔不是。

但你放心,大明,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盛的。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想着这些,朱棣双眼轰然睁开,神情坚毅,目光坚定。

“来人!去叫汉王前来!”

朱棣发现,自己终究还是一个急性子,原本还想看看朱高煦大汉国的发展后再决定,但如今,他似乎等不了了。

自己的年纪,终究是硬伤,他必须要早做准备,他要下去,正大光明的去见朱元璋与朱标。

朱棣从没有想过去寻找什么长生不老术,他也不信那些,他只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将自己想要做的做到,就足够了。

宫殿之外,朱高炽与朱瞻基两人刚走出去,朱瞻基就大呼了一口浊气。

“爹,我刚才说的......”

“闭嘴!回去再说!”

朱瞻基还没有说完,直接就被朱高炽打断了。

朱高炽无比清楚,在皇宫之内,人多眼杂,尤其是朱瞻基要说的话,他知道是什么,传出去了可不好。

朱瞻基果断不再出声,跟着朱高炽回到太子府,张妍看着两父子沉重的样子,心中也是一叹,只好下去让人重新开始热饭菜。

“爹,刚才我在殿里说的没问题吧?”

“别关门,开着门说,又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

朱高炽看着朱瞻基一回来就忍不住了,还要去关门,一阵心累。

本身太子府就安全,说什么也不会传出去,要是真关上门说话,真就不是屎也是屎了。

看着朱瞻基还有些得意的神情,朱高炽更加心累了。

“小子,你还觉得自己很聪明?我告诉你,你那些都是小把戏,自以为聪明罢了。

你说的那些,你还好意思得意?连老爷子的意图都没有摸清楚,还好意思说你。

好在你也不算笨,知道老爷子当下最在乎的是什么,其他的后面你好好学学。

还有,李庄那事你逞什么能?那是该你做决定的时候吗?

既然跟着你二叔,那全程都不要有自己的主意,他怎么说就怎么做,让你做决定你还真就应了,你这还叫聪明?”

朱瞻基听着朱高炽的打击,也是没有说话,他自己知道这方面他不如朱高炽。

李庄那事,他也是后知后觉,当时那种情况下,被朱高煦挑起情绪,他还真没有想太多。

朱高炽看着朱瞻基没有说话,而是一个人思考着,心中很是欣慰。

这次出去,看来是真的改变了不少,换成以往,朱瞻基哪里会这样听他说,尤其是反思自己。

见朱瞻基想得差不多了,朱高炽才继续开口。

“其他的你不要去想,记住你现在就一个任务,那就是你在李庄遇到的这事,必须要尽快处理。

待会拿着老爷子给你的牌子去锦衣卫调人,先期一定暗查,不可明查,不能让那些人有准备。

这事你尽快去做,老爷子催得急,表明对这事很看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