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朱棣飘了,朱高煦派往北美的先锋舰队(1 / 1)

加入書籤

朱棣带着朱高炽往外走去,随即让朱高炽直接坐在自己的龙銮上,往火器局而去。

朱棣不仅期待,心中更是有些惊讶,如今不过才将军器局、兵仗局、锦衣卫火药司合并成火器局不过七八天的时间,结果就成功了。

朱棣此刻才发现,原来重视这些匠人是这么一个重视法,有着朱高炽的那些提议,这些人的速度那是真的一点也不慢。

原本前面他还担心朱高煦的大汉国在火器与武器甲胄上领先大明,现在他是彻底不用担心了,大明的火器比朱高煦大汉国的火器先进多了。

此刻的朱棣已经有些飘了,上次征伐瓦剌,只是七十多米射程的火绳枪,配合上那种火炮、铳炮,都有着极强的战场表现力。

如今射程近百米的火绳枪有了,再将新式火炮也铸造出来,朱棣都不知道瓦剌与鞑靼拿什么来抵挡他,用头吗?

大明这样的跨越式领先,怎么能不让朱棣膨胀,他此刻都恨不得朱元璋出现在他身边,他非得好好跟朱元璋炫耀炫耀才行。

因为这次只要真的成功了,明军的武器装备就可以再度进行更换了,更换装备后的明军,战力只会更加强大。

在朱棣的不断催促下,很快来到火器局,朱棣直接进入到里面。

当看见铸造出来的火绳枪时,朱棣双眼火热,这是大明的火绳枪,今后再也不用从朱高煦那里得到了,大明不仅仿造了出来,还直接进步了。

朱棣熟练的开始使用,毕竟是之前他用过的。

使用之后,朱棣彻底兴奋了,直到这时,他才真正相信,大明成功了。

虽然这次是被朱高煦逼得让大明提前进步,但朱棣可不管这些,在他眼中,如今大明的火器,依旧是领先天下的。

朱棣随即看向朱高炽。

“立即加大火绳枪的铸造,在明年出兵之时,至少要装备大军五千支这样的火绳枪,记住,是至少,越多越好!

需要的钱粮以及人手、物资,你尽管调动,只要做到咱说的就行。”

朱棣此刻是真的恨不得直接让明军人手一把火绳枪,有着这样的火器,哪怕是蒙古的骑兵,到时几万骑兵冲来都是排队送死。

想想几十万大军拿着火绳枪排队射击的场面,朱棣一时间都有些心痒难耐。

朱高炽听着朱棣这个要求,嘴角一抽,朱棣没有过问火绳枪的铸造难度与时间,但他可是知道的,在明年大军出征前至少保证五千支?

朱高炽是真的想爆粗口了,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完成。

想着还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朱高炽也无奈,只得想办法去做,只能扩大生产的规模,调集更多的人手与物资了。

而朱棣此刻已经看向火器局的负责人林象,之前兵仗局的负责人。

“林象,朕问你,火炮还有多久可以铸造出来?比起如今大明的火炮,如何?”

“回皇上,火炮铸造臣已经集中人手开始了,预计需要两月左右。

臣等需要在火绳枪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同时保证不炸膛,以及射程、威力等,都需要时间进行研究与试验。

按照目前的推测,这个火炮一旦铸造成功,射程至少会比如今的火炮远五百米以上,并且威力也会有所增强,炮弹装填时间会更短一些。

不过这只是推测,具体如何还得等火炮铸造出来才知。”

朱棣听着这番话,心中更是激荡,他很清楚,林象能够说出这些话,说明是最为基本的,是能够保证的,那么这个大炮一旦铸造出来,只会比如今林象说的更好。

想着如今明军装备的火炮不过才三百到五百米,如今这个火炮一旦出现,那么射程将会直接达到八百米以上。

再配合上火绳枪,朱棣都不敢想到时他的神机营得有多强大,明军一旦全部装备,又会是多强大。

朱棣目光炙热的看向林象,肃然开口。

“好,此事朕可就交给你了,务必尽快给朕铸造出来,一定要快!”

现在朱棣只想这个大炮快点出现,到时只要装备下去,不就是瓦剌与鞑靼联合吗?

朱棣希望瓦剌与鞑靼将所有的力量都全部集中起来,然后他再直接将瓦剌与鞑靼彻底打残。

朱棣更想让朱高煦好好看看,大明之所以是大国,这就是原因。

还想在火器方面超越大明?

想都不用想。

朱棣是真想看看朱高煦知道这些消息后,会是一个怎样的表情。

这一刻不仅是朱棣高兴,朱高炽同样无比高兴,火绳枪有了,而且比朱高煦的更好,火炮也即将有了,虽然没有见过朱高煦的火炮,但既然火绳枪都超越了,火炮必然超越了。

直到这时,朱高炽那一颗紧绷的心,总算是可以放下来了。

这次朱高炽还真有些感谢朱高煦的,要是没有朱高煦来这一出,他和朱棣都不会这样重视火器的发展。

尤其是他,想想自己曾经一度想要缩减火器铸造的经费,朱高炽都是一阵庆幸,还好没有开始,还好如今朱高煦让他看见了先进火器带来的震撼。

对比起传统的打仗,有了这些火器,将会彻底变得不同。

要是当初靖难时有着这样的火器,对付起南军将会更加的简单。

在朱棣与朱高炽憧憬着时,大海之上,张谦带着使团正在赶往大明。

而在张谦身旁放着一个箱子,这个箱子里,则是装着射程有近一百三十米破甲射程的滑膛火绳枪。

大汉国,汉州皇宫。

朱高煦看着下方的一个汉子,这人,也是朱高煦的绝对心腹,枚青。

枚青最初就是朱高煦的护卫,跟随朱高煦靖难,一直到现在,也一直是朱高煦的心腹。

历史上朱高煦联系张辅造反,派去的人就是枚青。

“枚青,本王有一件事想要交给你,但这件事难度不小,或许会丢了性命,即便性命尚存,出去后恐怕也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时间才能回来,你可愿往?”

朱高煦看着枚青,并没有直接下令,因为这件事就如同他说这样,生命有危险,哪怕没有危险,出去后也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才能回来。

哪怕是他心腹,朱高煦都得好好安抚好情绪,他可不想枚青跑到半路,就不管他的任务了。

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但被动服从与主动服从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枚青闻言,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跪在地上。

“王爷,末将这条命是您救的,当初末将吃不起饭,是王爷赏饭吃,如今不仅活到现在,王爷还给了末将地位与各种赏赐,更是已经从孑然一身到现在有了家室。

王爷之恩,末将无以为报,末将的一切,都是王爷给的,无论王爷有何任务,末将纵然身死,也必将为王爷完成!”

朱高煦看着枚青,心中很是欣慰,作为他的绝对心腹,枚青是真的担得起这份信任的。

朱高煦随即缓缓开口。

“起来吧,待你出去后,你长子本王会悉心培养的,家室也会照料好,你放心。”

“末将谢王爷恩典!”

朱高煦摇摇头,示意枚青来到身旁,随即将手中的一份地图打开。

朱高煦看着地图,目光火热,但随即平复下来,看向枚青。

“接下来本王会让你率领一支舰队,人数两千,会配备火绳枪与火炮给你,让你足以应对任何人为的危险。

你看地图,本王需要你率领舰队从这里过去,一直沿着这条航线去往大洋的另一端。

在那里,你会看见其他肤色的人,不仅仅是毛发的不同,而是肤色的不同,那里有着浑身漆黑的人。

你去了之后,找到这几种植物,将其带回来,同时将航线记清楚,画下来,一起带回来!”

朱高煦让枚青所去的地方,正是北美洲。

这是朱高煦早就想要做的了,北美富庶之地,他是肯定有想法的,更为重要的是,如今他需要从那里找到并且引进土豆、红薯、玉米、辣椒等等农作物。

尤其是土豆、红薯、玉米这些,这些可都是高产的粮食,哪怕没有前世他所见到的那么夸张,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比如今主流的小麦、水稻这些的产量更高。

尤其无论是土豆还是红薯,不需要那么精细的打理,都能长出来。

虽然打理过的长得更好,产量更高,但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若是不打理,产量更是会低得让人发指。

更重要的是,土豆与番薯产量高就算了,还不怎么挑气候,不挑土壤,再差也就是长出来的个头小,产量更低,但也不至于颗粒无收,也就是好养活。

如今他的大汉国还好,水稻至少都是两季,甚至可以三季,但能够种植三季的,只是一部分区域,更多的依旧还是两季。

然而在其他地方,两季可都做不到。

他想要大力发展人口,粮食就是最为直接的因素,哪怕就是大明,都无法解决这个难题。

只有先派人过去,梳理清楚航线,后面再派大军前往,就不会再有任何担心。

更为重要的是,带回来了土豆、红薯、玉米、辣椒这些,以后在粮食这块,他就再也没有担心了,粮食足够支撑人口的增长了。

所以这次枚青带人过去的意义非常重大,找到北美,确认航线,带回这些农作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这次走的航线,朱高煦其实知道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澳洲过去,不过他对那条路线不怎么了解,而且跨越深海,没有明确的航线下,危险程度很高。

不过从澳洲过去,却是最近的一条路,可以直接到达南美那一片地方。

另外一条则是朱高煦让枚青走的路线,那就从倭国北部过去,经过大明奴儿干都司,随后抵达流鬼国。

随后开始向东,经过千岛群岛,再过白令海峡,抵达阿拉斯加后,可以从阿留申群岛进入阿拉斯加湾,再南下,北美与南美之地,都是可以去往的。

只是这一条航线终止在千岛群岛,因为后面的地图,他只能靠记忆去刻画,而且沿途经过哪些地方,如今有什么势力,他一概不知道。

虽然有这么一条线总比没有要好,但朱高煦无比清楚这次航行的难度有多大。

可以说在大航海时代没有开启前,他这次安排的远洋航行,差不多就是代表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吧。

如今这个时期,外面的那些,都是未知的,后面他能不能过去,就看这次枚青的成果了。

这也是他刚才说到的,少则数年,多则十数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他还没有说,不确定性太大了。

枚青看着地图,随即小心翼翼的收好。

“王爷,您放心,末将必将这几种植物带回来,沿途所过之地,必绘画在图中,回来后交给王爷!”

“不错,有这个心是好事,这次你远洋出海,记住,不可对外信任任何人,若是有敌人来犯,本王给你一切权限,无论你如何处置,本王皆不追究。

但本王只有一个要求,你要记得,谁打你,就打回去,灭其国,让那边的人,知道大汉国!”

对于沿途的那些势力与小国,朱高煦可是不会有丝毫客气,哪怕他就给了枚青两千人,但穿戴的甲胄,手中的武器,以及火器,都是强大的倚仗。

在这个时期,这样装备的大军,举世无敌。

这一次,他要先让大汉国的威名,传播到大洋的另一端,也该让那些人,那些小国,好好的怕一怕了。

枚青听着朱高煦充满杀意的话语,同样杀意暴涨。

“王爷,您放心吧,末将必将王爷之名,大汉国之名,传到末将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

“好,那本王就等你好消息。

现在下去和家人好好道别吧,舰队与大军,所有的物资,都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两日后出发。

不过准备的物资未必能够让你坚持多少年,这就需要看你的本事了,每到一个地方开始就地补给,这个不用本王教你了吧?”

“王爷,末将知道了!”

看着枚青兴兴冲冲走了下去,朱高煦也是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