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朱棣:大明需要仁德的太子,恶人咱来当!(1 / 1)
张谦听后,心头顿时笑了。
朱高炽的话他听明白了,就是一百万百姓迁移没问题,但这是最后一次,以后绝不可能再有了。
而粮食与物资,朝廷给的那一部分就相当于对朱高煦的补助了,但其余都是用高价填回来,说白了就是看中他的这笔钱了。
张谦也很清楚,毕竟这是一千七百万两银子,换谁谁不迷糊?
朱高炽所说的那些所谓的商人,张谦都差不多能够猜到,哪里是什么商人,不过是大明朝廷换了一个名义罢了,最终这笔钱还是会进入大明国库。
毕竟要是不找补理由,那就属于是明抢了,找补了一个理由,既是帮了大汉国,又是正常交易,偏偏朱高煦都不能说什么。
还能说什么啊?
一百万百人口答应迁移了,又以平价粮食与半价物资给了一部分,又说了大明的不易,大明自身都不够还在往外掏,补贴给朱高煦,能说什么?
张谦甚至想着,以后大明会不会以这个借口反手去找朱高煦了,毕竟大明都这样帮了,到时朝廷真开口了,朱高煦都还没法拒绝。
至于为什么要交易成功后才开始迁移人口,张谦更加清楚,就是怕他人口迁移之后,只和朝廷交易平价粮食与半价物资就跑了。
这笔钱不落袋为安,哪里能够放心?
张谦虽心中知晓,但面色却是充满了感激。
“外臣在此,谢皇上,谢太子!一切皆按太子所言来办。
那后续的火绳枪与神威大炮,外臣回去后,定当第一时间向大明运送而来。”
朱高炽听后,心头顿时笑了,张谦还搁这用火绳枪与神威大炮来做为压轴呢。
朱高炽缓缓开口。
“快起来,汉王的汉国,本就是大明的广南布政司,不必这般。
孤也正好问问你,这个火绳枪与神威大炮,若是朝廷购买,你们能够拿出多少?价格多少?
你也知道,朝廷接下来要对瓦剌与鞑靼用兵,且规模庞大,这事关大明威严,汉王也应当支持才是啊。”
张谦闻言,当即开口,这事朱高煦也早就和他说过的,之前的火绳枪不卖钱,但如今这次,对如今这个时期的大明不能多赚,但该赚的,必须得赚了。
“不知太子何时需要,需要多少?”
“明年五月之前,火绳枪一万,神威大炮百门。”
“恐怕要让太子失望了,数量太多,明年五月之前难以铸造出来,且还要省去中途运输的时间,更加有限。
不过此乃大明对蒙古少有的大规模出征,汉王曾言,必须要全力支持大明。
臣即便立即给汉王去信,大汉国集中钱财与人力铸造,应该能够提供三千把火绳枪,二十门神威大炮。
至于价格,一把火绳枪一百两,一门神威大炮五万两银子。
若是其中一半以粮食以及物资折算,那么可以按照火绳枪一把八十两银子,神威大炮一门四万五千两银子结算。”
朱高炽听着这个价格,并没有说贵,他自己清楚火绳枪与神威大炮的成本,这个价格大汉国能赚些许,但也算得上是非常低的价格了。
朱高炽也确实没有说错,因为朱高煦也知道如今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尤其是如今大明还要出征蒙古,作为大明的人而言,这是大义,他不能把价格弄高了。
更何况如今还在和大明做生意,他要是抬高价格,大明也能反制。
这次这个数量,是朱高煦特意定下的,既不会暴露产量,也能让大明在征伐蒙古后再次找他买火器,到时那个价格,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尽管这样,朱高炽依旧开启了砍价模式,最终折腾半个时辰,中间大打感情牌,相互说着自己的不容易,在张谦的能够做主的范围内,采用粮食物资与银子共同的支付方式。
而最终的价格也定型,火绳枪六十八两银子一把,神威大炮三万八千两一门。
数量则是按照三千把火绳枪,二十门神威大炮在明年五月前进行交付。
同时朱高煦赠送的火绳枪达到三百把,神威大炮五门。
直到朱高炽满脸笑容的离开,张谦才摇头感叹。
“不愧是治国多年的太子,这天赋不去经商实在可惜了。”
旁人很难理解治国多年与经商天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张谦也没有解释。
而在这时,一人来到张谦身前。
“正使,出大事了,大明准备大力提升匠人待遇与地位,并且成立工院,培养匠人,但遭到了群臣反对。
之前在东宫,太子朱高炽与群臣爆发了剧烈的争吵,最终不欢而散。”
“消息可否属实?”
“禀大人,消息绝对属实,此事已经传开了,朝中不少大臣,已经进宫,想要劝谏皇上,不过皇上一个人都没有见。
如今这些人正皇宫里面跪着,想以这样的方式逼停此事。”
得到确认,张谦不仅没有半分高兴,反而神情凝重的进入屋内。
至于屋外,则是随行的护卫在外,以防止有人偷听。
张谦是真的没有想到,大明竟然开始了这样重视匠人,更是还要准备设立工院来培养匠人。
张谦无比清楚,这是大明要准备大力研究火器了。
他很清楚,大明作为大国,在火器这块,能够绝对改变战场局势的火器上,竟然不断落后大汉国,不急才是怪事。
但这个改变,着实太大了些。
作为之前也是在大明为官的人,他无比清楚匠人的地位。
这么说吧,朝廷六部之中,其实工部的事情才是最关乎基础民生的,运河、水利、城池建设、道路、官驿等等,很多很多,都是由工部负责。
但工部却是在六部之中,最为垫底的存在,平日里更是没有什么发言权。
哪怕是工部尚书,一部尚书啊,实际地位连一个上三部的侍郎都不如,更不要说工部下面的人了。
在朝廷之中,工部就是一个干杂活的,要不是六部早成了规矩,工部恐怕都得被削减。
就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今大明要改变了,要提升匠人的地位,也就是工部的地位,工院更是在对儒学造成冲击,那些士大夫,不反对才是怪事。
想到这里,张谦忽然笑了。
大国虽然有大国的好,但缺点也有,这不就体现出来了?
在大汉国,朱高煦实行这些,谁说什么了?
只要能够让大汉国变得强大,每个人都是齐心协力的去做。
但在大明,想要这件事,就千难万难了,如今不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吗?
张谦现在只想看戏,他很清楚,这么一出戏,短时间内哪怕是朱棣,都无法平息下来了。
如今反对的人太多,可以说满朝反对,加上朱棣与朱高炽的步子迈得太大,张谦很清楚,要么继续拉扯下去,要么就是朱棣放弃。
到了这一步,朱棣想动用强权来实行都有难度,其中的度要是掌握不好,大明直接就要乱起来,尤其是又在明年要大规模出征瓦剌与鞑靼的前提下。
张谦甚至都为朱棣担心起来,把这些人真惹急了,明年朱棣征伐蒙古,这些人恐怕还会再暗处动手脚,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为当过大明的官,他更清楚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
毕竟朱棣与朱高炽比起来,明显朱高炽更好劝一些,更重要的是,朱高炽哪怕再愤怒,起码不会干出清洗朝堂的事来,绝大部分人的性命都有保障。
顶多就是事后弄出几个替罪羊出来给朱高炽用来平息怒火。
但朱棣可就不一定了,在这方面,朱棣有一定程度的可以和朱元璋拼一拼了。
因为惹急了朱棣,朱棣是真的会下狠手,一不小心就不单单是牵连家人了,而是亲族都会被牵连进去。
毕竟是第一个诛十族都干得出来的狠人,朱元璋都没有诛十族的记录,朱棣就有。
另一边的朱高燧在听到这些消息后,心中却是狂喜,因为朱高炽竟然与支持他的文臣,起了这么大的冲突。
朱高炽又没有武将支持,如今又和文官闹出了矛盾,他可是满心的喜闻乐见,巴不得再激烈一些。
至于这些人会不会影响到大明,有朱棣在,他相信这些人翻不了天。
只是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这些人逐渐将矛头对准朱棣,而不是朱高炽,这就让他很烦。
朱高炽在回到东宫后,也是知道了发生的事情。
工院的事情在外面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越来越多的人入宫,朱高炽神情无比阴沉。
思考片刻,又将与朱高煦大汉国的交易事情写下来,又让张氏给自己换上朝服,这件事,他要好好的管一管了。
“这件事我也听闻了,你若是要处理,一定不能再激化矛盾了。
这件事最好交给老爷子来处理,他们当初都是支持你的人,这次你要是处理,就全部得罪了。”
太子妃张氏一边给朱高炽穿衣,一边忍不住说着。
此刻的张氏是真的担心,因为这是第一次,在永乐一朝出现这样的情况,更是朱高炽说的话没有起到丝毫作用,这些人依旧反对。
朱高炽没有说话,直到穿好衣物,看着张氏,用手抚摸着张氏的脸颊,眼中满是柔情。
当手放下来,朱高炽身为太子的气势逐渐显现出来,虽身旁,却是无比威严。
“此事我自有主张,你无需担心,大不了,咱们一家学老二,出海去。”
朱高炽这次没有丝毫的退缩,他很清楚,身为太子,有的事情,无法避免。
且这样的事情,现在已经变质了,这是皇权与臣子之间的争斗,涉及到了阶层的变化,触及了儒生的利益。
朱高炽更加清楚,哪怕他是皇帝,别看他与这些大臣往日和睦,但这样的事情同样会发生。
如今只不过是提前上演罢了。
就在朱高炽准备出门时,锦衣卫匆匆赶来。
“太子,皇上有请。”
朱高炽一愣,随即跟着锦衣卫来到宫内。
当看着上方穿着龙服的朱棣,顿时笑了。
朱棣看着朱高炽的穿着,也是笑了,笑得很是欣慰。
“老大,你这次让咱很是刮目相看啊。”
“爹,我是您儿子,自然会像您。”
“哈哈,说得好!”
朱棣径直笑了,笑声回荡在殿内,看着眼前的朱高炽,他是越发的欣赏了。
从最开始不喜朱高炽,到如今,朱棣逐渐开始喜爱他这个大儿了,尤其是这次展现出来的果断,让他更加清楚,朱高炽在一些关键的立场上,是分得清的。
这次若是朱高炽不理会,或者站在那些士大夫一边,他才要真的认真思考,该换谁为大明太子了。
“这次,你准备怎么做?”
朱高炽听后,笑容收起,神情肃然开口。
“爹,此事没有缓和的余地,到了如今,半步都不能退!
这次一旦退,今后想要实行,更加困难,且因为这样的压力便不实行,以后朝廷想要实行什么政策,都将会变得困难重重。
但同样不能乱,明年就要征伐瓦剌与鞑靼,一旦乱,必然会影响明年的出征。
此事,儿子心中已经有了想法,本不想惊扰爹,儿子这么些年的太子,也不是白做的。”
朱高炽说到这里,抬头坚定的看向朱棣。
“爹,此事儿臣能够解决!”
“好,好啊!不愧是咱的大儿,更不愧是大明的太子,咱相信!”
朱棣说到这里一顿,随即满眼温和的看着朱高炽,最后又逐渐开始变得狠辣。
“咱虽然相信你能解决,但此事,你不能做。
你是大明的太子,大明需要一个仁德的太子,并非狠辣的太子,如同你爷爷与大伯一般。
这次的事情,咱来解决,这个恶人,咱来当!”
“咱在那些人眼中,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名声了,说咱篡权夺位,暴虐成性,穷兵黩武,诛人十族,残暴超过你爷爷。
哈哈,这些人,除了那一张嘴,除了用那一杆笔,又还能做什么呢?”
朱棣尽显豪迈,对这些,极为蔑视。
“这次,朕正好清算清算,你负责给他们求情,有能力的人咱不会杀,等你继位,再给他们施加恩典,其余的,你便不用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