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朱高炽的挑唆,让朱高煦下场(1 / 1)

加入書籤

朱棣的战略眼光,一直都是非常可以的,现在看中的满刺加国,就因为其控制马六甲海峡咽喉的重要性,朱棣想要直接控制。

其实如果大明没有下西洋,这个马六甲海峡就不重要了,但朱棣可是没有想过要将下西洋给停下啊。

正因为这个考虑,朱棣此刻才会对满刺加国产生这个心思。

但朱高炽说的,朱棣同样不能不考虑,那就是大明接下来要对瓦剌与鞑靼动手,彻底要将瓦剌与鞑靼打残,再进行彻底的削弱,甚至还需要将瓦剌与鞑靼一部分地方纳入大明疆域,也就是形成实控区域。

为了做到这些,大明这次的投入可以说非常的大,从去年准备到今年,卫所都已经在着手建立了。

现在拜里米苏拉固然可恨,朱棣也确实气愤,但在气愤之余,朱棣心中更为明白,年后的北征才是最为重要的。

不然他都不用这么问朱高炽,而是直接开始点兵了,哪里需要朱高炽的意见?

朱高炽听着朱棣这话,更加的头大了,他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啊,怎么还想着大明实控,那么一块飞地,真打下来了,大明怎么管理?朱棣是一点都不考虑这些的?

“爹,国库没钱了,年后对瓦剌与鞑靼的用兵,大明上下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就是为了达成爹您北征的目的。

如果朝廷现在还要对海外的满刺加国用兵,儿子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天下百姓,都会造大明的反了,到时北征也会被搁置。

如果爹您愿意搁置北征,儿子可以将用于北征的钱粮物资调拨出来教训满刺加,为爹心头出一口恶气。”

“老大,你是大明的太子,大明天下咱都是要交到你手上的,你看看咱,咱已经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有多少年啊,你怎么就不愿意帮咱一把呢。

北征的事情你不要想,这事没得商量,但这个满刺加国,必须要教训,竟然敢娶大明的公主,咱要是不出手教训教训这狂妄之徒,周边各国怎么看待大明?

咱丢不起那个脸!

咱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得给咱想个法子出来,才十多二十万军就敢咱的面前猖狂了,我朱棣,大明皇帝,岂能惯着他?

当真是笑话!”

朱棣一脸的愤怒之样,现在是死皮赖脸的让朱高炽想办法,总之就是一个目的,哪怕就是大明不实际控制,也必须要给满刺加国一个足够的教训。

至于为什么要丢给朱高炽,就因为朱高炽是太子,一直在负责监国,管着大明所有的钱,他自己去弄,不仅难弄,还可能弄不到,朱高炽虽然也不一定能够弄到,但起码不是他去弄,他就坐着等就行。

其实他也知道大明的国库很紧张,年后的北征,就需要消耗大明不少国力,如今先期准备的,就已经去了太多的钱粮,但他没有办法,这事关乎着大明的脸面,也必须要管。

这一刻朱棣都又有些怀念朱高煦了,要是朱高煦在这里,他大不了找个理由将朱高炽暂时给闲赋在家了,让朱高煦来监国。

只要朱高煦坐上监国那个位置,不就可以给他搞来钱粮了?

等北征与攻打满刺加国结束,到时候再把朱高煦压下去,期间不仅能敲打朱高炽,还能敲打朱高煦,简直一举多得。

可惜就是朱高煦不在这里,朱棣是真的怀念。

一旁的朱高燧这时候也没有说话了,完全一副看好戏的态度,朱棣找朱高炽的麻烦,朱高燧是最想看见的。

虽然他知道不能对朱高炽造成什么威胁,但起码能够恶心朱高炽,这在他眼中就足够了。

朱高炽此刻确实非常的难受,朱棣的想法他不能不管,毕竟如今他还只是太子,不是皇帝呢。

要是他真不管朱棣的想法,那他才是真的取死有道了。

朱高炽是真的头疼,摊上这么一个爱打仗的爹,大明的国力都快要被打没了,还是停不下来,偏偏他又劝不住,朱高炽都有些不想管了,这大明要亡就亡了算了。

本来监国就是一大堆事情,他身子原本就不好,自从开始准备北征的事情以来,更加的不好了,半夜让太医给他看身体看了几回了,没日没夜的处理国事,他都已经烦了。

最终朱高炽还是狠不下那个心,心头一声叹息,缓缓开口。

“爹,大明的国库确实没有什么钱了,如今连官员的俸禄都已经拖欠两个月,明年的收上来的赋税都已经定下该怎么花了,如今朝廷往外还欠着不少银子。

北征的事情是早就定下的,儿子就不说了,而这个满刺加国,爹您想要教训,儿子也赞同,但不能再由大明出兵,大明是真的拿不出这笔钱来,朝廷总不能将百姓手中最后那点银子全部拿了。

不过大明有一个地方有钱,那里休养生息快三年时间,又通过繁华的贸易赚取了不少银子,大明又迁移这么多人口过去,可以说兵精粮足。

不过就看爹您愿不愿意用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了。”

朱高炽话音落下,朱高燧顿时急了,朱高炽虽然没有明说,但跟明着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句话没有提朱高煦的大汉国,但句句话都在提朱高煦的大汉国,朱高燧不傻,他听得出来。

“老大,老二那里同样困难,你也知道迁移过去这么多人,这些人都需要安置,都需要钱。

老二的大汉国才多大点地方,之前有金子和银子都以做生意的方式给大明了,如今哪里有什么钱。

你别忘了老二是为了什么去的海外,如今老二都这么让步了,还让老二去做这些事情,传出去了,天下人会怎么想?”

朱高炽听着朱高燧的话语,并没有任何的生气,脸上反而带着淡淡的笑容。

“老三,我也不想啊,但现在大明身为大国的威严,要不要维护?还是说大明下嫁公主到满刺加国?还是大明放弃北征?

你去大明天下看一看吧,各地民不聊生,大明已经很艰难了,难道你想让大明天下狼烟四起吗?

老二建立大汉国已经差不多三年了,休养生息三年,老二身为大明汉王,哪怕是去往海外,但这个身份亦无法改变。

如今是该让老二承担起责任的时候了,以往老二不管要什么,大明都给了,该帮的都帮了,在大明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不遗余力帮助老二。

现在爹要准备北征,眼下发生这样的事情,老二的大汉国正好又是在海外,此刻不替爹分担,解决这件事,何时才能帮到大明?

大汉国虽是国,但也是大明之国,属于大明的一部分,正因为是一家人,老二才更应该站出来,一同维护大明。

而且老二的大汉国火器发达,有着新式火枪与火炮,大军战力强大,大明有此力量,为何不能用?

我知道老三你在乎老二,我这个当大哥的难道就不在乎吗?

现在大明没有办法了,你也支持要打,不这样打,老三你有更好的法子吗?”

朱高燧被朱高炽说得满脸急切,但却是又无法反驳。

放弃北征?或者不管满刺加国了?

朱棣还在这里呢,朱高燧哪里能够说得出来。

现在朱高炽摆明了要让朱高煦下场,他是真的找不到其他理由可以找补了。

朱高炽把他所有的话全部给堵住了,偏偏他又找不到更好的法子,如今哪怕他想帮朱高煦也只能憋着。

朱高炽没有再去看朱高燧,朱高燧那些话在他眼中,反而是助攻,一个让朱高煦下场出兵的契机。

大汉国的实力现在到底如何,他不知道,朱棣同样不清楚,只能从朱高煦目前拿出来的火绳枪与神威大炮来分析。

如果朱高燧不说,刚才那些话他还没法说,现在借着朱高燧将这些话说出来,他相信朱棣也会赞同的。

朱棣此刻心中确实非常意动,让他放弃北征是不可能的,别说放弃了,延缓出征都不可能。

对瓦剌与鞑靼的狠话放出去有一段时间了,必须要着手解决了,不然大明的威严将会荡然无存。

而且这次又是他可以实现心中彻底平定北地威胁的北征,朱棣说什么都要出兵,不管大明有多艰难都会打,为此准备了快一年的时间,岂能放下。

至于满刺加国,朱棣也在深思着让朱高煦出兵的事情,朱高炽有一句话他非常的认同,都是一家人,大汉国也是大明的一部分,在如今大明困难的情况下,朱高煦也该挑起身为大明汉王的责任了。

尤其是朱高煦休养生息快三年时间,他该给的帮助都给了,如今是该验收成果的时候了。

至于满刺加国之地,既然大明不能实控,大不了就让朱高煦得到,也变相属于大明掌管了。

至于朱高煦能不能打得过,朱棣还真没有想过,朱高煦打仗的本事,他还是清楚的,顶多就是战事进展没有那么顺利罢了。

尤其是如今朱高煦大汉国的实力,他也想要看一看了。

再加上这个消息也是朱高煦传递回来,以及锦衣卫在大汉国不断传回来的消息,朱棣心头越发的开始好奇起来。

就在这时,一太监匆匆走入。

“皇上,郑和正使传回书信。”

朱棣当即接过书信看了起来,神情越发的有些不好了。

郑和将自己的遭遇都写在了信内,以及他看见的大汉国的实力,尤其是神威大炮的事情,重点向朱棣说了出来。

朱棣心头有些生气,这个生气,不仅是对朱高煦的,也有对郑和的。

他并没有完全相信书信的一面之词,但在这份信内,他看见了郑和的傲慢。

在朱棣眼中,朱高煦哪怕出海了,但依旧还是大明汉王呢,若是朱高煦在大明,郑和敢对朱高煦这样吗?

但现在郑和就敢对朱高煦那个态度了,这是以为朱高煦出海了,就能拿捏了啊?

朱棣本来就对朱高煦有着很复杂的想法,如今郑和的做法更是激起了他对朱高煦的思念与愧疚之情。

对朱高煦朱棣同样也有生气,这个棒槌,居然还真的让自己的大军对郑和动手,郑和所带的,都是大明的精锐啊,说打就打了,朱棣心中是生气的。

同时朱棣还在想着神威大炮,按照郑和信中说的,这个距离,可是与朱高煦给他的神威大炮的距离,不一样啊。

朱高煦果然还是留了一手,给他的火器,不是最好的。

想着这些,朱棣心中越发的坚定了下来。

“郑和来信,如今他已经开始归来,现在在老二那里。

这不是巧了吗,咱们还在想着怎么出兵满刺加国,现在也不用考虑了。

拟旨传诏,任老二为征夷大帅,率领郑和舰队,广南之军,即刻对满刺加国出兵!

告诉老二,要是连一个满刺加国都灭不了,也别留在海外,给咱回来当一个闲散王爷吧。”

朱棣心头的想法很大,对他藏私,大汉如今的疆域都已经这么大了,还在对外出兵,结果这小子还一天给他装弱小,朱棣不能忍。

他知道哪怕是传诏过去,朱高煦都会想办法抗拒,因为他这样做肯定会打乱朱高煦的安排,但他可管不着这些。

要么给他乖乖听话,要么就给他返回大明,大汉国由大明直接经手,现在他对朱高煦的那些地方,可是有很大的兴趣。

至于让郑和听从朱高煦的军令,算是他对朱高煦的一个补偿,也是他给郑和的一个敲打。

尽管郑和的背后是他,但到底是他朱家的臣子,郑和更是他的家臣,连朱家的人都敢不尊敬了,这不是要翻天了吗?

这也就是郑和后续做得不错,并没有丢脸,他也没有其他处置郑和的想法,不然就这样的敲打,还完全不够。

朱高燧听得心中急切,却没有任何办法。

朱高炽当即应了下来,只是在他心中,还是有些遗憾。

郑和居然在朱高煦那里,要是没有郑和参与,在朱高炽看来,就最为完美了。

很快,一纸诏书拟定,由锦衣卫向朱高煦带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