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朱高煦对泰西人的态度,朱棣欲将马六甲海峡纳入大明疆域(1 / 1)

加入書籤

在郑和下去后,下方的王玉忍不住出声。

“王爷,您觉得这个泰西人,真的能够对大明造成威胁吗?”

王玉心中对泰西人很是感兴趣,以往没有任何记录为参考之下,初次听闻,王玉心中很难不产生好奇。

刚才郑和对泰西人的感叹他可是看在眼里的,尤其是还装备了那样的盔甲与火器。

现在别看火器出现的时间不短了,但真正能够掌握并且使用火器的小国,在大明周边其实是不多的。

首先火器本身不能太差了,其次还得会用,这两项就导致大明周边的小国,其实都是火器使用,依旧还是保持使用冷兵器为主的。

毕竟在大明周边的那些小国,冷兵器都还没有玩明白,热武器?不会造也不会用。

现在出现一个泰西人,通过刚才朱高煦测试泰西人盔甲,王玉看得分明,比起原本他们的冶炼工艺而言,虽然差了一点,但已然差得不多了,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朱高煦这一连串的改变,那么现在会突然出现一个,在冶炼工艺能够可以和大明比肩的国家了,这就很值得他重视,因为他们的大汉,就是在大明海外发展的啊!

可以说这个问题,才是他关心的根本,这个泰西人对大明会有什么影响,王玉如今不想去考虑,但他必须要考虑对大汉的影响。

冶炼工艺不差大明,还有着火器,这个火器他在外面见过了,可以说也是不差之前大明的火器,唯一不知道的,就是这个泰西国,到底实力如何,人口多少。

郑和对这些泰西人很感叹,但朱高煦对这些人的嗤之以鼻,王玉都看在眼里的,在不知道泰西人的情况之下,他更加相信朱高煦的判断,这就是他这样问朱高煦的原因。

哪怕朱高煦其实并没有见过泰西人,哪怕郑和亲眼见过,但他就是相信朱高煦的判断,而不是郑和的判断。

而朱高煦对泰西人的看法,就是他了解泰西人的关键。

朱高煦听着王玉的话,神情严肃。

“王玉,其实你们想岔了,泰西人,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方的总称,在那里,有很多小国,那些人,都只是被统称为泰西人罢了。

这些小国确实有一些实力,但对比起大明,还是有一些距离的,更不用说如今的大汉。

而且泰西人各自为政,大军总量其实并不多,且因为遥远的距离,他们能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能有几千人都已经算是大规模了。

不过,如果我们不继续发展科技,他们确实会在某一天全面超越我们,并且还会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他们就会打进来掠夺所有的一切资源。

这些人与我们其实是相似的,只不过我们是要扩大大汉的疆域,做到实控。

他们虽然也是这样做,但他们不发展地方,他们只想从外面掠夺资源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是我们与他们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我们的脚步得加快了,必须要尽快将东洋与南洋的事务解决,后面我们的重心也该将向西洋延伸了。

泰西人都出来开始到处插旗帜了,我们大汉得走在他们前面才行,最后还要打到泰西之地,将那一片富饶的地方,掌握在我们手中才行。”

朱高煦如今确实有瞧不起泰西人的资本,但尽管如此,朱高煦心中还是非常重视的。

因为他很清楚,其实科技的那层窗户纸只要捅破,进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哪怕如今大汉的火器全世界领先,他都担心因为大汉的出现,迫使欧洲那些人,跟着快速进步。

他哪怕很相信科研院里的那些人,都是这个时代汉人的绝对精英天才,但他也绝不会轻视欧洲的那些天才,有时候外部环境的改变,是真的会让历史也跟着改变的。

这也是朱高煦现在都不敢依旧用原先的固定思维去想历史变迁的原因,他怕自己把自己给带沟里面去了。

王玉听着朱高煦的话语,心头很是沉重,作为朱高煦的绝对心腹,跟了朱高煦这么久,他很清楚,刚才朱高煦说的,其实对泰西人已经是非常重视了,可以说重视程度只在大明之下了。

王玉心中也能理解,毕竟突然出现这么一个,不对,是多个小国,这么一个地方,这是之前谁都没有能够想到的。

单单就是冶炼工艺,火器技术这两样,就从这两点,就可以窥探全豹了。

半响,王玉才缓缓开口。

“王爷,其实我们也不用这般想,如今泰西人与我们的差距极大,且我们还在不断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只需按照正常的步伐前进就好。

而且如今那些泰西人连哈烈国都没有能够突破,他们还没有资格成为王爷的对手。

王爷您发明的科技之道,必然会在大汉发扬光大,并且完全传承开来,科技学院也已经开始了运转,这些体系制度正在成型,远不是泰西人能够轻易追赶上来的。

臣下去后会加快布置东洋与南洋的整合,以确保王爷的大军能够尽快开始往西洋进行延伸,到时将那泰西之地所有小国,连根拔除之下,再无可威胁大汉之国!”

王玉思考了很多,虽然他也想不到这些泰西人能够从哪个方面威胁到大汉,但既然朱高煦觉得这些人有威胁,那在他眼中,就大力发展推广科技之道,拉开差距的同时,尽快将泰西之地的那些小国全部灭了。

如果在这之前,他对泰西之地还有一定的偏见,但现在,无论泰西之地是什么情况,在王玉眼中都是必定要灭掉的。

因为大汉不需要有能够威胁到大汉的小国存在,哪怕不是小国,也要灭。

不知道的时候可以当做无事发生,但知道了就必须要做出些什么。

而且他深知朱高煦一心也想将大汉疆域扩大,朱高煦想要让大汉比大明更加强大与广阔,他也会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朱高煦听着王玉的安慰只是笑了笑,最后对泰西人的态度,朱高煦是很喜欢的。

大明不去做这些事,那他就来做。

既然知道有威胁了,那就将这些威胁消除在萌芽之中。

“哈哈,王玉你说的不错,这些人先暂时不用去理会,既然知道了有这个消息,待将眼前手里的事先处理,再去解决这个问题。

当下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将各省完善,另外你去给郑和说一说满刺加国的事情,等他回去,皇帝应该也要和他说这件事了,先了解了解郑和对满刺加的态度。”

朱高煦没有再去想泰西人的事情,现在他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朱高煦心中非常的清楚。

步子还是一步一步跨,基础还是得打牢固才行。

泰西人,他最终是要收拾的,但眼下,他还没有那个精力去做,如今一个有着一二十万大军的满刺加还在等着他呢。

大明,京城之内。

朱棣正在看着朱高煦传回来的消息,下方的朱高燧一脸的凝重,朱高炽则是有些疑惑。

就在这时,朱棣突然一巴掌拍在案桌之上,吓得朱高炽一个激灵。

“混账!这个人该死!”

“爹,怎么了这是?”

朱高炽疑惑又凝重的看着一脸阴沉的朱棣,见朱棣不回,又推了推朱高燧,他已经算是看出来了,这事朱高燧都知道了,就他还不知道。

朱高燧先是看了看朱棣,见朱棣没有反应,随即才转头看向朱高炽。

“老大,海外有一个叫满刺加的小国国王,想要娶咱们大明的公主!”

朱高炽顿时一怔,现在他算是明白了朱棣哪里来的这么大火气了,一个海外小国,想要娶大明公主?

朱棣现在很是生气,完全没工夫去理会朱高炽与朱高燧,他没有想到,在海外的那些小国之中,居然出现了这么一个狼子野心的人。

这个满刺加国,当初可还是他下诏承认的,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大明与满刺加的往来,可以说还不少,因为那是郑和下西洋的绝对咽喉。

如今这么一个小国,有了点实力,竟然就想娶大明公主,这是觉得他朱棣提不动刀了,来侮辱他的?

在朱棣眼中,将公主嫁出去,就是代表着和亲,这是弱者对强者使用的一种常规规避手段。

这个拜里米苏拉就是将他朱棣当成了弱者?他的大明弱了?

而这更让朱棣气愤的是,郑和没有一点这方面的消息传回来,要不是朱高煦传信回来,他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这么大的事情,郑和没有一点消息,这已经可以说是一种失职了。

至于这件事是不是朱高煦传回来的假消息,他也没有想过,因为想要查证实在容易,他相信朱高煦没道理会这样做。

想着朱高煦信中所说满刺加国的情报,再想想满刺加国的位置,朱棣心头顿时变得活泛了起来。

“老大,你先拿去看看吧。”

将书信交给朱高炽,朱棣已经在想着要不要将满刺加国纳入大明疆域了,虽然满刺加距离大明比较远,但满刺加国的位置很特殊,因为位置的特殊性,掌控了马六甲海峡,朱棣也想将那个海峡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大明要是这样一动,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是那么好抉择的。

想了一会,见朱高炽看完也思考了一会,当即开口。

“老大,老三,你们说,满刺加国的那个拜里米苏拉该怎么处理?”

朱棣话音落下,朱高燧当即出声。

“爹,这事没什么好说的,这个满刺加国当灭,拜里米苏拉这个人该杀!

竟然敢觊觎我大明公主,他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人?

敢这样对大明不敬,大明就应该直接出兵,灭其国,夷其族!”

对朱高燧而言,其实打不打,与他的干系都不大,但现在朱棣这个愤怒的样子,加上朱高煦也想要打,那他就无比坚决的赞成打。

至于满刺加是不是大明的对手,这点没有任何人考虑过,要是大明连这样一个小国都收拾不了,那才是真的丢人。

朱高炽听着朱高燧的话,看着朱棣那阴沉的神情,一脸的苦涩。

“爹,老二信中也说明了,这个满刺加国有军十多万,若是大明选择出兵,那么必然要出兵三十万以上的规模。

满刺加国的疆域,已经不比当初的安南差了,而且又是海外作战,一旦开战,大军的补给就很难。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爹您别忘了,年后您就要对瓦剌与鞑靼开始用兵,也就是这一两年,还要准备迁都的事情,大明真的没有精力再去打这么一仗了。

不过拜里米苏拉态度的不端正,也必须要敲打,儿子建议,可以等郑和回来后,让郑和率领下西洋的舰队前往满刺加国。

若是拜里米苏拉愿意承认错误,并且还是使用大明儒家文化,这次可以原谅他。

若是拜里米苏拉冥顽不明,老二的大汉国正好也在海外,那就先让老二与郑和一起对满刺加国出兵。

待到爹您出兵瓦剌与鞑靼之后,若是这里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到时大明再调集大军来收拾满刺加国,爹您认为如何?”

朱高炽看得清楚,如今这件事想要劝朱棣不动兵,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实在是这件事太伤朱棣的脸面,大明的脸面了,大明必须要正视。

不然以后那些小国,恐怕都想要娶大明公主,这像什么话?

但朱高炽又不想在这个时候打起来,他深知大明如今的艰难,连年征战,接下来又是大规模的用兵,百姓的负担已经太大了,再打下去,大明就真的是千疮百孔了。

但奈何这些事,赶一块去了啊。

朱棣听着朱高炽的话语,心中勉强算是满意,起码这次朱高炽没有劝着他不出兵。

虽然和他心中想的还是有出入,但朱高炽能有这个支持力度,在他眼中也算是不易了。

“老大,咱要是想要将满刺加国纳入大明疆域,设立郡县,你觉得如何?”

朱棣紧紧看着朱高炽,他是真的想要尝试一番,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在他眼中还是太过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