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亲征东洋!(1 / 1)

加入書籤

原本担心的朱高煦,暂时放下心来,只是这个情绪,如今还不用去管顾。

接下来他要做的,还是要进一步扩大疆域才是正理了,尤其是倭国的银矿,是时候该收回来了。

王玉听后,当即肃然说道:“王爷放心,此事臣会密切关注,若是有不好的苗头,必定第一时间向王爷说明。”

王玉这次主要也是想要提醒朱高煦注意这件事,尤其是让朱高煦认真的考虑这件事,现在他也看出来朱高煦的态度了,那就是想要带兵回去,起码暂时是不用想了。

至少是朱棣在位的时期,朱高煦是没有那个想法的。

王玉也没有多想,这事只能靠朱高煦自己来决定,尤其是如今朱棣还灭了瓦剌与鞑靼的情况下,带兵回大明,确实不是明智的事情。

朱高煦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再度开口。

“好,先这样吧,你下去将刚才说的那些安排好。

另外你再准备好物资,接下来大军还将会出征,对满刺加的战事已经结束近一年,可以再度开始了。”

朱高煦这次要准备的,就是出兵东洋,第一阶段在南洋的目标已经全部实现,如今除了满者伯夷与苏禄彻底依附大汉,满者伯夷也会在后面逐渐并入大汉之内。

并且除了南洋,澳洲也被纳入实际控制疆域。

虽然澳洲的两个省与刚打下来的满刺加还需要朝廷投入治理,但这些地方,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逐渐反哺到大汉。

而只剩下的苏禄国,还在给他种植棉花、桑树这些呢,文化也彻底采用大汉的文化,全面在同化,他也不着急,在周边都是大汉疆域的情况下,苏禄国并入大汉,只是时间问题。

七年的时间,如今他也要总算开始第二阶段的目标了,那就是东洋,只要拿下东洋,大汉的疆域基本算是成型,尽管都是岛屿,但大明能够出海的地方,已经全部被大汉所控制。

想想这七年,朱高煦都是无比感叹,刚出来的时候,他自己都没有想过能够这么快吧,尤其是跟随他出来的人,恐怕也基本都没有想到过,大汉的发展会这么迅猛。

朱高煦唯一遗憾的,就是派枚青带着一支舰队去美洲的事情,直到现在,依旧没有任何消息,好歹也快三年了。

朱高煦也不着急,如今哪怕是去了,以大汉如今的人口而言,殖民尚可,形成实际统治,还是不够。

王玉闻言,顿时知道这是朱高煦要继续用兵了,也没有反对,如今的大汉,钱粮物资这些,已经是足够支撑朱高煦接下来的作战了。

别看大汉四处都在用钱粮,但南洋的富饶,也是让王玉都意外的,只要是发展出来的耕地,加上这里的气候,粮食问题基本能够解决,加上盛产黄金,其他矿山也不少,大汉发展了这么些年,已经完全不是当初了。

“王爷,臣这次要准备多少大军,以及多久所用?”

“准备八万军所用,时间半年左右吧,另外还要挑选一部分严厉的官吏,接下来的地方会有些特殊。

同时再准备七万套军需,大汉如今只有十八万军,太少了,根本施展不开,明年之前,要将大军扩充至二十万军。

这二十五万军,将会全部成为野战军,各城的治安将由负伤退下来的伤兵负责,你下去后准备一份王书,就是建立常备军的。

从各省、各府共计挑选十五万人,平日依旧务农,但每年会有两次集训,必须要参加,地方需要大军支持的,优先让这些大军出动。

后续主力大军若是再度扩军,会从常备军里面进行挑选,直接扩充进来。”

朱高煦这次是直接要大步改进了,之前因为发展,因为其他原因,大军的数量一直没有太大的提升,加上接下来达成第二阶段目标外,还要开始进行第三阶段的目标,目前的大军,已经根本无法支撑。

虽然腹内城池由退下来的伤兵负责,但沿海以及重要城池,依旧还需要驻军,尤其是靠边一些的,除去需要防备的力量,他真正能够调动的大军,其实并不多。

之前攻灭满刺加国时,朱高煦就深深感受到了。

之前没有那个条件与能力,现在是有条件有能力了,必须要进行扩充。

至于常备军,也是朱高煦对新军招募后形成战斗力的时间有想法,实在有些长了,从招募开始,直到集训操练,再到整编逐渐形成战力,一年时间打底。

这是最少最少需要用的时间,在朱高煦眼中实在过长了,只有建立常备军,由朝廷出钱,先行集训操练,再度扩军时从常备军里挑选,这样的大军可以快速形成战斗力。

只需要完成整编后进行适当的操练,就可以直接投入战场之上,完成两种军种之间的转换。

这样做也是保证在朝廷急需大军的前提下,可以让大军尽量保持战力,且又能快速重整大军的法子了。

王玉闻言,平静的脸庞顿时变得沉重起来,他算是发现了,在朱高煦面前,真不能说朝廷还有钱。

看看现在朱高煦说的这些,几句话,朝廷就得拿出一大笔钱,大汉如今虽然富裕很多了,但也不能这样霍霍啊。

按照这个方式用,国库这些钱,哪里经得起了?

尽管有些头疼,王玉也没有说什么,大汉如今的大军与疆域,确实已经不协调了,人口基数也起来了,经济也起来了,扩军,也是必然要做的。

唯独就是那十五万常备军,他能理解,他也不是一点军事都不懂,也不是没有眼光,但知道归知道,心疼也是真的心疼。

“王爷,臣知道了,不过需要一些时间,扩军可以在下月开始进行。

但常备军的建立,恐怕需要等明年才能开始,如今还需要完善其他事情,而且钱粮物资的调集,军械的打造,都需要时间。

哪怕常备军不使用最新的武器装备,但所用的武器装备也需要时间才能配齐,臣还得根据各省、各府的人口基数,来协调各省各府需要挑选的具体人数。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完成,还请王爷见谅。”

“就按你说的做吧,我也只是先提出来,这些具体的落实,你要负责把控好。

常备军的事情事关重大,这是一旦遭遇重大危险时,可以快速恢复大军实力的关键,关乎大汉国本,必须要落实到位。”

朱高煦对常备军是格外的看重,可以说常备军不止是大军扩充的基石,更是一旦大汉遭遇多方强敌,亦或者主力军出现大量损失之下,常备军的优势就直接体现出来了。

因为那种情况下即便朝廷扩军,重新招募,形成战斗力也需要时间,敌人不会给那个时间的。

而常备军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点,平日里有集训操练,同时内部不平时同样会有小规模战事,也算是给常备军刷经验了。

哪怕没有真正的经验,但经过长时间的操练,用的时候只需要下发武器装备,也能快速适应,加上本身就存在战力,可以直接快速投入到战场,也能算是正规军了。

只要经历一两场战事,就能彻底完成蜕变,成为真正的,新的主力大军。

这个常备军,其实与大明的卫所是类似的,也与唐朝时期的府兵也是类似的,但根本上的区别,就是常备军是朝廷直接管辖,由朝廷出钱在进行操练集训。

这样即便随着时间流逝,也不会轻易腐化。

唐朝中后期的府兵,大明中后期的卫所,可以说都是糜烂的,这样做也是杜绝这个问题。

大汉现如今实行的是征兵制度,也与大明是完全不一样的,大明的是卫所世袭制度,也就是军籍之人,都是大明的兵源。

如今他所做的,就是将主力军打造成大汉军事实力的上限,常备军则是提高下限。

这些他并没有向王玉解释什么,王玉能明白就明白,不明白也得给他照做。

王玉闻言,也确实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朱高煦想的那么多,但他清楚一点,那就是这个常备军,在后期可以做到随时转换为野战主力军,只要下发武器装备,只要朱高煦想,大汉的军事实力可以做到瞬间提升。

用于突发情况,就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就比如朱允炆将朱元璋留下的野战精锐军败完,若是有常备军,还可以继续顶上,朱棣都不会就那样成功。

“王爷,臣知道了,臣会全面落实好,再呈交王爷。”

朱高煦欣慰的点点头,与王玉又商议了一番其他事宜,就让王玉下去了。

朱高煦独自思考片刻,随即看向殿外。

“韦达,去将张辅、靳荣叫来!”

“诺!”

等了一会,张辅与靳荣两人齐齐到来。

“参见王爷。”

“起来吧,你们两个如今休息得怎么样了,还要不要继续休息?”

张辅与靳荣闻言,顿时喜上眉梢,神情逐渐变得激动。

朱高煦这样问,他们心中已经猜到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王爷尽管下令,臣随时可以出战!”

打仗在文臣眼中是劳民伤财,但在这些武将眼中,那可都是机会,都是功劳。

军中的将士怎么出头最快?就是在战场上获得军功,出头最快。

虽然两人不知道朱高煦要准备打哪里,但哪怕就是打大明,他们都愿意,如今大军实力强悍,基本是打谁他们都能打。

朱高煦也是笑了,他发现他就不该问,这些人要是不激动才是怪事了。

收起笑容,朱高煦肃然说道:“看来你们两个也猜到了,如今满刺加国成为大汉疆域,南洋其余小国也被荡平,大汉的疆域虽然扩大,但如今还不够。

接下来就是对东洋出兵,小琉球,琉球国,以及倭国,是时候该解决了。

这次将会集结十万军,包括陆军与海军,同时对三地发起进攻。

不过这次,我将会亲征!”

朱高煦也是坐不住了,如今大汉的一切也都基本步入正轨,他也想出去看看,尤其是打倭国,他说什么也得亲征。

而张辅与靳荣激动的神情,顿时变得凝重,神情转变速度之快,让人咂舌。

张辅与靳荣看着朱高煦,最终还是出声。

“王爷,不过就是三个小国罢了,之前刘化林都已经去过一次了,足以说明三国实力并不强,臣等去就是了,王爷何必亲征。

战场凶险,王爷是大汉国本,亲征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还请王爷相信臣等,臣必不让王爷失望!”

两人是真的怕,即便他们都知道朱高煦勇武,骁勇善战,但战场之上,哪怕他们实力强大,有着绝对的优势,但万一呢?

万一要是出现一个意外,大汉虽不至于说完了,但基本也就这样了。

在大汉,最为重要的就是朱高煦,大汉如今的一切,基本都是朱高煦一手促成的,他们在朱高煦身上看到了希望,他们是真不想让朱高煦有任何意外。

大汉离开了谁都行,唯独就是不能离开朱高煦。

朱高煦丝毫没有搭理两人说的,他知道自己在大汉的地位,他也不是一个冒失的人。

靖难之时冲锋陷阵,现在他可不会再去做了。

要是坐镇中军都还能出现意外,那他认了,毕竟有那么强大的敌人,在汉军如此实力下还能冲击他的中军,他能咋办嘛。

“此事无需再说,叫你们两个来,不是听你们来劝本王的。

靳荣,你率领四万军,去攻小琉球、琉球三国,务必要利用好我军的火器,多用点时间都可以,但要保证大军的伤亡。

张辅,你跟着本王亲征倭国,此次要一次将东洋诸国解决!

现在你们下去准备,两个月后,大军出征!”

之前让刘化林出兵,不过是给一个教训,那时大军也不够支撑对那些地方进行全面掌控。

毕竟占领与掠夺资源,那是不一样的,占领需要做的很多,驻军更是绝对的基础,那会的大汉,无法支持。

现在不一样了,进一步提升了,既然要打,肯定就一次性将东洋一举平定。

张辅与靳荣也不再劝,朱高煦定下了,他们自知也劝不动。

“是!”

两人应下,当即下去开始准备各项出兵事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