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朱瞻基那个白眼狼,你敢让他来,我就敢将他彻底留在大汉!(1 / 1)

加入書籤

朱棣听着朱高煦的话,一阵咬牙切齿,这人才当多久的王啊,居然还教起他怎么治理国家来了。

简直倒反天罡。

至于朱高煦后面说的,他是真想反驳,但该怎么反驳,朱棣直接卡壳了。

因为大明要是真那样做了,放开那些限制,还真有可能会出现朱高煦所说的那种情况。

主要都是因为从大明过来经商的人,以及大汉去往大明经商的人不断的传播着大汉怎么怎么样,加上如今大明的大环境是真的不好。

他一次北征,不仅打没了大明的家底,甚至现在到处是窟窿,不然他都不至于这么憋屈的来找朱高煦。

偏偏这些都是实情,听得难受他也只能忍着,说不了朱高煦一点。

气急败坏的朱棣,直接也不说这事了。

“臭小子,你现在能了啊,别以为你现在年纪大了我就不说你了。

只要我还在,你就是一个小子,还教育起我来了,你嫩了点。

你知道什么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等这边的钱粮物资运过去,我让你好好看看大明的繁华昌盛。”

朱高煦的这些话,彻底激起了朱棣的好胜之心,战场之上他不言败,国力发展上他同样不会言败。

大汉如今确实比大明领先不少,就凭着朱高煦这次直接拿出这么多金银、粮食、各种物资,还不会影响大汉的运行,可见大汉的国力有多强,潜力有多大。

再加上人尽皆知其他科技方面的领先,尤其是火器方面,大明如今除了底蕴深厚,人口比大汉多,疆域比大汉多一点外,好像还真没有更好的了。

而且这个疆域比大汉大,还得加上他打下来建立的东、西蒙古都司才行。

除了这些,也就是文化底蕴了吧。

但被朱高煦这样一说,情况越是糟糕,朱棣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在大明彻底开始改革的决心。

当初大汉能够从一个小岛发展成如今,他不信自己泱泱大明,只要他有那个决心去变,还赶不上朱高煦的大汉。

大汉能够超过大明,那大明同样能够再次反超大汉。

本来他已经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对手了,但现在的朱高煦,现在的大汉,就是他的对手。

他一个当老子的,不能被自己的儿子给比下去了。

不然到了地下,见到了朱元璋与朱标,自己既光荣,又会被耻笑。

光荣的是他有这么一个儿子,打造出了这么一个大汉,又是属于大明,相当于大汉的疆域也是大明的疆域,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也足够了。

被耻笑的无非就是他辛辛苦苦夺了权,最终被自己的儿子给比下去了。

现在大汉既然证明了这条路可行,那他也要去做!

朱高煦看着朱棣死不承认,直接动用父子关系来说他,也是乐了。

这是被他戳到痛处,所以气急败坏了?

看着朱棣不服又坚定的模样,他已经大概猜到朱棣想要怎么做了,朱高煦心头也升起一抹期待。

大汉强大,太孤独了,与外面的竞争,可能会出现意外,毕竟后面他一旦走了,后面的人不一定压得住。

但大明要是和大汉竞争科技发展,国家发展,他是乐于看到的。

朱棣需要旁边有一个弱大明一点,但又不能弱得太多的大汉来让大明后面的皇帝不敢掉以轻心,他也需要旁边有一个比大汉弱一点,但又不能弱太多的大明,让大汉后面的君王不能掉以轻心。

竞争才是发展的循环,只要差距不是特别的大,那么打又打不起来,只能想办法的去卷,卷过对方来获取安全感了。

他是朱棣的嫡子,真要打回大明,也是有这个名义的,不算造反,那是正儿八经的清君侧,靖国难。

而大汉名义上也是属于大明的,大明也有名义直接将大汉彻底掌控,那是正儿八经的实控自己的疆域。

想着这些,朱高煦笑道:“老爹,你是想要大明的发展超过大汉是吧,我告诉你,别费心思了,算了吧。

你回去了敢对那些藩王、官绅动手吗?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还是别想了。

现在大明落后多少技术了,大明的人会吗?

还有,我那大侄子,我可比你更清楚他,他要是没有改变,你现在做的一切都是白费力气。

爹,说真的,最后几年了,让自己享受享受吧,别给自己找不痛快了。”

“老二你个混球,信不信我抽你,敢这么看不起我是吧?

你给我等着,等我回大明,让你看看大明是怎么超过你这大汉国的。”

朱棣这次是真被朱高煦气着了,差点气破防,这个人,一点也不顾及他这把老骨头,说话直往他心窝戳。

有这么个不孝子,朱棣很气。

朱高煦看着气呼呼的朱棣,反而是笑了,他就知道,以朱棣的性子,越是这样说,他越会去做。

朱棣就不觉得自己差了谁,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还是历代皇帝,朱棣不认为自己比那些人差了。

朱棣是有很高的心气的,更是有着大志与野望,他刚才说那些,就是为了刺激朱棣,他是真的希望,朱棣能够将大明发展起来,那才有意思。

至于提到的朱瞻基,也算是他给朱棣提个醒吧,如今朱高炽恐怕比历史上都还要死得早,那么朱棣一旦去世,就是朱瞻基来接班了。

以他对朱瞻基的了解,这个人到时候肯定会有歪心思的,尤其是下面的文官统一起来唆使,朱瞻基都只能听。

朱瞻基对那些文人,他清楚有多看重,但看重就算了,朱高炽也看重,朱棣同样看重,但朱瞻基却是没有像朱棣、朱高炽那样对文人做出防备,没有做出有效的限制啊。

他可以和大明竞争,但只能是科技发展间的竞争,若是军事竞争与碰撞,不是他想看见的。

外面还有很多好地方呢,他不想将精力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不再去想,反正该说的他也已经说了,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再说吧。

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他也不会有丝毫退让的。

他对这个历史上对他做出那种事情的大侄子,只给一次机会,只要朱瞻基惹他一次,他是不会放过朱瞻基的。

虽然那些是历史上发生的,如今这个时代,已经绝不会再发生,但每每想到那个结果,朱高煦心中都一寒,因为那个手段,实在残忍。

只要想到,他都没法忍。

当初带朱瞻基出来,那时他没有任何办法,甚至他还想过与朱瞻基缓解关系,因为那时的他,太弱了,那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多久才能发展起来。

但尽管如此,终究还是没有任何作用。

如今大汉强,形势已经今非昔比了。

看着朱棣,朱高煦轻声道:“爹,如今事情都说得差不多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呵呵,现在开始赶我走了?你别想了,在你这先待一段时间。

你抽出十天半月的时间,陪我四处走走,还有你大汉那些新奇的玩意是怎么做的,我也不要你的技术,你带我看看吧。

还有,刚才你提到太孙,我要是让他来大汉,跟着你好好学学,你会好好教他,并且让他回去吗?”

朱棣如今可不想那么早回去,大汉的许多好玩意他还没有去看,就这样回去了,将会是他的遗憾。

至于大汉的技术,他知道朱高煦也不会给,说那些除了再伤父子两人微弱的感情外,没有其他作用了。

最后的话,是他忽然闪现的想法,他其实真的想让朱瞻基好好学一学朱高煦是怎么做的,因为他的时间真的有限了,朱高炽也可能会走在他前面,唯有朱瞻基还年轻,又是定下的大明继承人。

但他也知道,他要是将朱瞻基带来,朱高煦恐怕会很难让朱瞻基回去。

如今他只能这样一问,也是为了让自己死心吧。

现在想想,当初让朱瞻基跟着朱高煦出来是多么明智的决定,奈何朱瞻基不争气,精锐没有学到,就学了点表面的,就哭着喊着不想再出去了。

要是他当初知道大汉会发展成为如今的样子,那时他哪怕是用鞭子抽,都会让朱瞻基跟着朱高煦好好的去学。

朱高煦听到朱棣最后的问话,心头格外的诧异,甚至有些震惊,他没有想到,朱棣居然还想要这样做。

朱高煦无比的慎重,沉声说道:“爹,你认真的?”

“认真的。”

“你就不怕我假意答应,而等我那大侄子到来后,将他圈禁,永远不让他回到大明吗?”

“你若是答应,我相信你。”

看着无比严肃,难得这么相信他的朱棣,朱高煦一时觉得很是陌生。

他是真没有想到,到了如今,朱棣反而有这样的一面,居然会真的愿意相信他。

朱高煦感到一阵好笑,若是在他刚到来时,朱棣就这般相信他的话,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很好,很融洽吧?

摇摇头,深吸一口气,朱高煦缓缓出声。

“爹,我与你明说吧,我那大侄子,在我眼中跟白眼狼没有什么区别。

论上马征战,不如爹你,不如我,论治国齐家,不如爹你,也不如我,同样不如老大。

军略与治国,以及御下,平衡文武,他都懂,这点与爹你很像,但他又偏偏都不精。

他有虚伪与狡诈,贪享乐,我不看好他,也不喜他。

若是如今爹你敢将他送过来,我就敢让他永远的留在大汉!”

朱高煦也是敞开说了,如今他不怕朱棣的清算,他也不怕朱棣觉得他是在污蔑朱瞻基,这些他在乎。

尽管说这些也无用了,他也是让朱棣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吧。

这也是他变相的拒绝了朱棣的提议,他也不想在这点上欺瞒朱棣。

除了不想欺瞒朱棣,也是因为留下朱瞻基的用处也不大了,大汉已经开始超越大明,他又为何要怕朱瞻基?

相反,该怕的,是朱瞻基,而并非他。

而且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真的扣留朱瞻基,朱棣绝对会不惜一切和他一战,要么大明彻底趴下,要么大汉彻底趴下,这场战事才能结束。

因为朱高炽众多儿子之中,现在也只有朱瞻基能够挑大梁了。

至于朱高燧,完全没有在考虑之中。

而他也不可能回到大明去做大明的皇帝,因为他也担心朱棣给他下套。

他如今若是回大明,除了带兵打回去这一条路外,没有其他的路可选。

要么只能不再回大明。

与大明倾国一战,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大明也不是那么好打的,他虽然多方面领先,但大明并不是彻底没有还手之力。

有朱棣在的大明,倾国一战,大汉哪怕胜,也会是惨胜,甚至是两败俱伤,只会白白便宜了其他小国罢了。

种种原因下,他是真不想看见朱瞻基这个人,他怕自己看见朱瞻基,会忍不住杀了这人。

最开始唯一的那么点好感,在后面,已经彻底被朱瞻基亲自给败光了。

他已经给了朱瞻基机会,是朱瞻基自己没有把握住罢了。

他刚出海时带朱瞻基,那时他没得选,如今不一样了,他可以堂堂正正,义正言辞的拒绝朱棣。

朱棣听着朱高煦坚定的回答,心头一时很不是滋味。

他其实很不明白,在他眼中最有可能出事的,应该是朱高煦与朱高炽兄弟之间才是。

结果朱高煦对朱高炽并没有任何反感,有时候甚至还会认可朱高炽,偏偏问题出在了朱高煦与朱瞻基这对叔侄上面。

朱棣是真的想不明白,这叔侄两人,当初有什么直接竞争关系吗?

只要朱高炽的太子之位稳固,朱瞻基就会是大明的继承人,怎么会和朱高煦闹得这么僵硬。

他当初让朱瞻基跟着朱高煦出来,也有为了让两人缓解关系的原因在里面,结果却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吗?

朱棣心中有些悲切,就因为他自己是夺了自己侄儿的大位,难道他的儿子与孙子之间,也是这样吗?

然而毕竟是永乐大帝,不过片刻,这些情绪就被收了起来。

“罢了,既然你不同意,那就算了吧。”

“刚才你不是在说大汉正在向西扩张吗?跟我说说,如今打到哪里了。

我现在都还不知道大明的疆域到底有多大,你给我在地图上找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