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给朱棣看个大宝贝(1 / 1)

加入書籤

王玉认真的思考着,良久才缓缓开口。

“王爷,举行阅兵盛典也未尝不可,只是这个时间,还要邀请诸国之人到来,会不会不够?

还有每五年一次小阅兵,十年一次大阅兵,会不会频繁了些?

每次阅兵必然都需要支出一大笔银子,长此以往,就是在这方面的支出,恐怕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朱高煦闻言,却是摇头笑了。

“不,就是要坚持去做,阅兵是为了让外面诸国看到大汉的实力,让他们清楚他们与大汉之间存在的差距。

唯有这样震慑那些人,那些人才不会生出一些其他的心思。

同时阅兵也是为了增强自己国民的信心,到时每一次阅兵,都要让百姓一同参观,让大汉百姓看看大汉的强军。

百姓对自己的大军有信心,才会更加有凝聚力,同时也是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至于每五年一次小阅兵,这是为了不让大汉以后的君臣忘记大军的重要性,要时刻铭记保持强军规范,更是为了不让朝廷大军腐朽,让朝廷时刻记得对大军的重视。

每十年一次的大阅兵,这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记得大汉的建国之日,这一天,应该是举国欢庆之日。”

“至于这次的时间,现在我们就将邀请的人统计出来,今天出发,都赶得及。

若是有赶不及的,也没有关系,会有人传到诸国王的耳里的。”

这次朱高煦说什么也要把这个规矩给定下来。

其实在以往也是出现过阅兵的,但基本都是在特殊时期才有的,像如今他说的这样形成规矩,大汉这是开创之举。

阅兵的好处,太多了,花钱反而不是一个什么问题,以大汉的国力,每年举行一次都可以,只不过那样过于频繁。

历朝历代,朱高煦都很清楚,到了中后期,朝廷的大军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到了和平之时,文盛武衰,加上内部的许多问题,什么质量下降、空饷、滥竽充数、没有实际操练等等,问题太多了。

如今他虽然定下了很多政策在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将军制大改,但这样做,也可以有效的防止那些情况的出现。

用来阅兵的大军要是都太弱了,装备开始跟不上了,不管是谁当政,总得要考虑大汉脸面的问题,不能真的太差了吧?

包括大军的武器装备,接连几次若是都没有发生变化,难免让人耻笑,这些都是给出来的隐形压力。

尤其是遇到一旦皇权落空,阅兵也是一个机会,毕竟阅兵是需要每一任的王亲自到场的。

这些虽然还太久远,也是如今他无法把控的,但阅兵的想法,朱高煦是不会放弃的。

王玉闻言,也不再说什么,这事他本来反对的想法就不强烈,唯一担心的就是财政的支出,既然朱高煦都坚持,那就这样定下了。

两人随即开始商议起需要邀请的人。

然而刚开始商议没有多久,一道声音就传了进来。

“皇上稍等,王爷在里面商议事情.....”

“哼,怎么,这个承天殿,朕还不能进去了?

让开,就是你家王爷来了,他也不敢拦朕。”

朱高煦看了王玉一眼,王玉心领神会,当即出去将朱棣引了进来。

朱高煦揉了揉额头,满是无奈。

直到朱棣进来,直接坐在椅子上。

“老二,你的人行啊,连我都敢拦,你可真是会教。”

“爹,你跟他见识这些做什么,他本来的职责就是这个,再说你现在不是进来了,他又没真的拦住你。

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不多休息一会?吃过早饭了吗?”

朱高煦是一点都不想和朱棣瞎扯这些,如今他还有事情要做。

朱棣闻言,顿时心满意足的笑了。

“小子,还算你有心,不是说好了今天带我出去走走,你不出来,我这个老头子就来找你了。

看你现在有事是吧,你先忙,不用管我,当我不在就是了。”

“行吧,那爹你先坐一会。”

朱高煦嘴角一抽,也不再去管,至于让朱棣听这些,他也一点都不在乎,又不是什么大秘密。

朱高煦随即看向王玉。

“刚才说的那些小国,全部派人送去邀请,至于别人来不来,不要去管,到时候谁要是没到,或者到了没送礼,全部给我记下来!”

“王爷放心,这些我肯定记得清清楚楚的!”

朱高煦与王玉心有灵犀的笑了,反正邀请了,要是来不了,或者来了不送礼,那就是不给大汉面子了,瞧不起大汉了,那大汉后面出兵,没问题吧?

作为弱国,敢藐视强国,不给强国脸,那这个弱国,还有存在的必要?

来了并且送礼的人,除了送得最多的,其他人都可以不记,但没来或者不送礼的,必须狠狠地记着。

一旁的朱棣看着笑得阴险的两人,嘴角微微一抽,眼皮一跳,这两人,在朱棣看来太丢份了。

好歹大汉也是大国,现在这两人就像是土匪山大王一样,哪有一点强国的样?

在朱棣看来,想要对外动兵,出兵的理由多的是,找这么一个,真蹩脚。

朱高煦并没有去理会朱棣那隐隐有些鄙视的目光,继续开口。

“另外在大汉之内,将这个消息宣传下去,务必要让每一个人都知道。

同时能够进入观看的,不许对百姓做出限制,只要场地还能容纳,百姓想来看,就让他们进来。

包括诸国的商人,或者其他的人,都不用去阻拦。

不过一定要维持好秩序,若是有人敢在那天闹事,无论是谁,无论来自哪里,直接拿了。

京城兵马司的人,一定要全力戒备,那几天取消所有通勤,所有人必须全部归队,必须要保障秩序的稳定。”

朱高煦对这次阅兵,无比的重视,他可不容许任何人捣乱。

王玉也是紧接着应了下来。

“王爷放心,臣一定做好,另外臣准备在阅兵的地方搭建一部分高台,用于更好的观看阅兵的进行,王爷觉得如何?”

“这个不错,就按你说的去做,你现在就去安排,时间紧,务必要快!”

朱高煦眼前一亮,笑得更加开心了。

也就是阅兵他不准备卖门票,不然这得赚多少钱。

在王玉下去后,朱高煦当即叫来陈宏。

“你现在去传靳荣速速入宫!”

“是!”

直到殿内就剩下朱高煦与朱棣时,朱棣在一旁也是忍不住了。

“老二,你这是要做什么?刚才听你们说要阅兵?”

朱棣现在真的好奇了,朱高煦这么大的动静,显然不会是小事。

宣传天下,邀请诸国,还要全员出动京城兵马司,他虽然对这个京城兵马司不熟悉,但大明也是有的,他可太清楚这支大军是做什么的了。

大汉各个阶层的人都会到来,朱棣都想不到到时会是什么样的盛事。

朱高煦看着朱棣,随即笑着将朱瞻壑大婚与大汉阅兵的事情说来,朱棣听得眼前一亮。

“好主意!这个阅兵,办得好啊!

老二,你这个法子很好,等我回大明了,我也得在大明做起来,哈哈。”

朱瞻壑的大婚,朱棣反而下意识的忽略了,重心都放在大汉这个阅兵上。

这次他可要好好看看大汉的阅兵是怎么回事,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只要还行,他回大明后都会开始着手进行。

尤其是朱高煦设立的国庆日,这点是朱棣完全没有想到的。

这并不是多难的问题,只是没有人往这个方向去想,如今想想,朱棣都觉得这个节日是真的不错。

唯一让他产生分歧的,就是朱高煦为了这个节日放五天假,在他看来,放这么多天假,就是一个浪费。

但他也没有说什么,既然朱高煦要做,他正好看看效果。

如今大汉做什么事,朱棣都想看个清楚,因为在他眼中,大汉就是大明前进的探路石。

大汉在前面淌,大明在后面跟上,有什么危险,正好可以让大汉给探出来,让大明能够安全走过河。

朱高煦听着朱棣也要做,顿时笑了,果然最懂他的,还是朱棣,毕竟想的事情,许多时候都是相通的。

尤其是朱棣依旧没有继承朱元璋那种刻板又死板的古老观念,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朱高煦都是一阵佩服。

不一会,靳荣到来,朱高煦当即向靳荣开始交代阅兵的事情。

“王爷放心,末将这就下去开始挑选,尽快完成集训,绝不堕我大汉国威!”

靳荣神情严肃,这件事有多重要,哪怕他是个武人,都非常的清楚。

可以说这次阅兵要是丢了人,那丢的就不是某一个人的脸了,而是大汉的脸,是大汉所有人的脸,是朱高煦这个大汉的王的脸。

朱高煦见靳荣有这个觉悟,也是欣慰的笑了。

“不错,有这个态度是好事,你现在就去挑选,具体的集训方法,就按照当初我在武院定下的去做。

时间短,任务重,这件事能不能做好,我可就交给你了,别让我失望。”

“王爷瞧好吧,要是末将这次做不好,末将提头来见王爷!”

靳荣当即退了下去开始准备。

至于集训的内容,朱高煦当初在武院留下的,就是前世的法子。

因为随着火器的增多,大汉如今有了成熟的火枪军,已经完全可以进行单独作战,可以说与传统的作战,需要率先结阵,依靠排兵布阵不同。

火器的崛起,战术运用,也必须要进行改变,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安排好这些,朱高煦才看向朱棣。

“爹,你听也听了,看也看了,现在可以了吧。

我们这就出宫吧,我带你去看看你想看的。”

朱高煦起身,与朱棣一起走了出去。

朱棣想看什么,朱高煦可是太清楚了,无非就是大汉那几个特殊的部门,以及去民间看看大汉真正的普通百姓是什么样的生活,了解大汉的政策体系。

朱高煦这次,可是要带着朱棣去看一个真正的大宝贝。

这些,都是可以给朱棣看的,反正朱棣看了也造不出来。

要是朱棣真有看了就能造出来的能力,他服!

朱高煦是真的期待,当朱棣看见这个大宝贝时,是何等震惊的样子。

唯一让朱高煦遗憾的是,就是照相机没弄出来,要是相机弄出来了,他非得给朱棣拍张照好好留影一番。

想着这些科技,最开始的原理说的时候不难,但一到动手,这那的问题扎堆的开始往外冒。

坐在马车里,朱棣有些疑惑的看向朱高煦。

“老二,我们这是去哪儿?”

不怪朱棣疑惑,实在是走了一段路还没有到,加上未知,他是真的好奇。

朱高煦闻言,顿时笑了。

“爹,你不是对科研院敢兴趣吗?我们就先去科研院,再给你看一个你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宝贝,指定让你眼前一亮。”

“哦?那我可得好好看看了。”

朱棣这次是真的好奇了起来,科研院,大汉最为神秘的几个部门之一,他可是早就想要见一见了。

一路来到科研院,站在大门前,朱棣看着科研院的大门,都觉得震撼。

这还只是大门,已经不差大明皇城的宏大了。

来到里面,就是高大的建筑,周边都是精心修剪过的绿植。

朱高煦带着朱棣先在里面四处走了走,看了科研院的食堂、各种健身养生的设备,还有准备给科研院里面的人各种放缓心情的场所。

随后来到一处有五层楼高,两栋彼此相连的楼房。

来到里面,正好遇见了已经知道消息,前来迎接的徐幼文。

“王爷,您来了怎么也不给臣说一声,臣好迎接您啊。”

“我这次就是过来看看,想着不打扰你,没想到你还是知道了。

正好你来了,就带着我四处走走吧,看看各个实验室。”

朱高煦并没有将朱棣的身份说出来,因为也没有那个必要。

朱棣则是认真的打量着眼前的徐幼文,这个科研院的院长,目光火热。

朱棣心中不可否认,大汉的科研院,确实比大明的工院好,而且好得太多了。

单单就是他目前所见的场地,他还没有看完了,就这么一点,就已经比大明工院整个的场地都要大了。

尤其是里面的各种装饰设施,比起大明工院,也好了不知多少。

而在这期间朱高煦说的科研院的待遇,大明工院更是完全没法比。

亏他之前还以为他已经足够重视大明工院,重视这方面的匠人了,结果和朱高煦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不管是吃的住的穿的,甚至连给这些人放松心情都考虑到了,可以说全面领先大明工院。

朱棣现在对眼前的徐幼文,那更是眼馋,能够作为院长,其能力不用想都知道,他是真想将徐幼文带回大明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