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东亚抗汉联盟?没有军事实力背书的强大,只是一个空壳(1 / 1)
朱高煦看着韦清婉,一时都愣住了,他是真没有想到,韦清婉说的女子,竟然是这位。
随即朱高煦都有些疑惑,他与胡荣并不熟悉,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婉妹,这个人先放一边,我若是没有记错,此女之父胡荣在洪武年间被授锦衣卫百户之位。
其后虽未寸进,但一直在锦衣卫,当初又怎么会跟着我一起过来?”
韦清婉闻言笑道:“王爷放心吧,我既然提及此女,必然是已经调查过了。
老爷子登基称帝后,对锦衣卫进行了大改,本就是在锦衣卫中不被重视的胡荣,更加的不受重视。
期间与韦达下面百户陈岩所熟悉,两人走得近。
加上胡荣本不得志,期间就对陈岩表示过想要跟随王爷。
据韦达所说,其人实在有些平庸,无所擅,也给王爷说过一次的,当时王爷并没有在意,这事就搁置了下来。
后面我们出海,胡荣从陈岩那里得知跟随王爷一起出来后的待遇,就带着家室一起出来了,上面对其也没有丝毫阻拦。
现在胡荣在内城开了一间茶楼,生意还不错。
我在去内城的店铺打理时,见到了此女,面相上佳,又听闻街坊言其人贤惠,且年纪正好合适,我才特意打探了一番。
此女大姐本为宫内女官,也一同随父前来,一家人底子都干净。
如今老大刚成婚,我想着先将这件事定下,等过些日子,就让此女入宫,王爷以为如何?”
朱高煦静静的听着,他是真没有想到,原来胡善祥一家人就这样跟着他出来了啊。
韦清婉不说,他是真不知道,当初跟随他出海的人全部加起来十多万,他哪里记得住那么多人。
加上他本来就没有在意这些,一直没有去关注,又哪里知道?
现在他算是知道为什么朱瞻基的正妻直接就是孙若微了,原来是没胡善祥了。
想着让胡善祥给朱瞻壑当侧室,朱高煦似乎觉得也不错。
这是一个识大体的人,不会去搞那些宫内的争斗,加上如今的张氏,张氏也很是贤惠,知书达理识大体,可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贤内助。
再加上一个胡善祥,朱瞻壑一下子就有两个了。
想着这些,朱高煦都有些羡慕自己的好大儿,一下子得了两个贤惠的姑娘,一般人打着灯笼都是恐怕找不到的。
想到这里,朱高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婉妹,既然你都说了这个女子可以,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不过这事你得提前和老大通个气,还得和胡荣家说清楚。”
“放心吧,只要你同意了,其他事情我来安排。
这女子你可要看看?给老大把把关?”
韦清婉一脸甜蜜的笑容,她本来以为这事没有这么容易让朱高煦同意下来,毕竟朱瞻壑才成婚。
如今她不过就是一说,朱高煦真就同意了,韦清婉哪里不觉得幸福。
朱高煦听着韦清婉让他去见见胡善祥,嘴角一抽。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想到了前世看到的一部电视,想想都觉得怪异。
“这事打住,你觉得没问题就可以了,我相信你的眼光。”
朱高煦没有说其他,只是说着对韦清婉盲目的相信,惹得韦清婉更加的高兴,甚至脸上带着些许微红。
两人的目光此刻相融,一丝微妙的气氛正在悄然诞生。
韦清婉在这时却是突然清醒了过来。
“王爷,还有事呢,你什么时候让老二回来,苏希达虽然识大体,没有在这事上来找我,但老大成婚时,这个小姑娘可是憧憬得很。
而且老二就比老大小两岁,老大本来就成婚晚,总不能让老二也继续晚下去吧。
我的意思是,老二那里能不能让他今年回来一趟,你哪怕要历练老二,先让他成婚了再历练好不好?”
韦清婉为这些事是真的操碎了心,之前她就提过这事,只是那时朱高煦说的要历练两人,她也只能暂时搁置。
一直到现在,如今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是越来越担心。
尽管这些事情是她在负责,但她也知道朱高煦对这两兄弟的看重,哪怕是现在,她也是与朱高煦商量,也没有与朱高煦闹的意思。
朱高煦闻言,也是陷入了沉思。
他对朱瞻壑与朱瞻圻的定位,朱瞻壑是要接手大汉的,而朱瞻圻是他要准备外封出去的。
朱高煦很清楚这个世界很大,大汉想要全部实控,根本不可能,一个国家的治理,精力是绝对有限的。
若是过大,迟早还是会分裂开来,而且极为不方便治理。
而要维持大汉汉人为主体掌控,他所能想到的就是让自己的子嗣出去,以藩王的形式进行管理,名义上依旧是大汉,以此来实现。
给朱瞻圻的地方,他都有过考虑,要么是澳洲,要么是欧洲,要么是中东,要么是美洲。
这些地方除了澳洲,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得需要几个子嗣过去进行分封才行。
这也是他对朱瞻圻的历练,除了打仗,还需要治理地方,需要全面才行。
只要到时候都是他朱家的人,无论怎么变,反正肉都在锅里,不用担心被他人所据。
思考一会,朱高煦缓缓开口。
“这事我尽快吧,我等会让人去看看老二如今做得怎么样了。
老二的婚事,快则今年,最慢则明年,必然让他成婚,这样可以了吧?”
“好,这可是你说的,最晚明年,可不能再推了。”
韦清婉直接答应了下来,有了时间,起码也有了一个盼头。
而且最晚不过明年罢了,这点时间她还是等得起的。
就在两人甜蜜的交谈时,陈宏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
“王爷,阿瓦使者在外求见。”
陈宏话音落下,韦清婉从朱高煦怀中站起身来,脸颊带着些许红霞,已经有了些许时光的韦清婉,在此刻更是诱人。
朱高煦看着韦清婉离开,摇头一叹,随即起身来到外面。
“那个什么阿瓦使者是有什么事?王玉呢?他不能解决吗?”
朱高煦的心情有些不爽,陈宏也感受到了,更是小心翼翼。
“王爷,王阁老也在,说是此事重大,需由王爷决定。
至于具体何事,王阁老也没有说。”
这个时候陈宏丝毫不敢给王玉说好话,他很清楚,朱高煦有什么火肯定是不会对王玉发的,但他要是不说全了,朱高煦也不说是惩罚他,而是会给他找些事让他难受几天。
这就让人很难受。
朱高煦没有再说什么,快步走了过去。
这次要是王玉不给他一个合适的理由,他指定要好好‘惩罚’这人。
至于阿瓦使者,最好有事,要不然,他虽然不是很想打这个小国,但也不是不能打的。
来到大殿,王玉与阿瓦使者齐齐行礼。
“参见王爷。”
“阿瓦使者蒙牙拜见大汉上王。”
朱高煦对着王玉点点头,随即看向阿瓦使者蒙牙。
“蒙牙,本王记得你,你国这次送来香料上千斤,银百万,象二十头,很不错。
前方战场也传回了消息,你国主动将南部之地让出,本王很满意。”
“承蒙上王记得,此乃我国小王心意,能得上王满意,我王必然欣喜。”
蒙牙一脸的兴奋,果然这次带的东西多,也是有好处的,朱高煦果然记住了他。
这次他来可是肩负巨大责任的,那就是一定要成为大汉的小弟,给自己的国度带去安全。
自从韦达攻下勃固,阿瓦主动将南部之地割让不少给大汉,直到大汉满意,也是幸好大汉没有贪得无厌,起码他们的付出在他们看来,是值得的。
不待朱高煦追问,蒙牙继续开口。
“上王,外臣此次前来,是为一事,就在入宫觐见上王前,孟加拉国、泰米尔王国、维查耶纳伽尔国,三国使者聚在一起,在商量共同结盟,共抗大汉。
三国本想拉上外臣一起,外臣自当拒绝,便是将此事告知上国王阁老。
王阁老带着外臣入宫觐见上王,告知上王。”
朱高煦看了一眼王玉,见王玉点头,心中顿时知晓,这事是真的了。
朱高煦是真没有想到,他下一步的进军计划本来就是在那边,结果这三个小国还联合在了一起,这些人是觉得凭借三国联合,就能抗衡大汉了?
看向蒙牙,朱高煦笑了。
“你有心了,能够拒绝与此三国同流合污,你是一个聪明人。
大汉与拉瓦,本王看来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合作,你觉得呢?”
蒙牙闻言,身子都激动得有些颤抖,右手更是在不断掐着自己的大腿,告诉自己不要太过激动,一定要注意形象。
蒙牙心头更是兴奋无比,朱高煦这一句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的合作,他已经听懂了,正是因为听懂了,他才格外的兴奋。
这些不仅他的任务完成了,而且还是超额完成,他回到阿瓦,必然可以加官进爵,尤其是朱高煦还记住了他,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以后与大汉联系的事情,谁都别想和他抢,回到阿瓦,他的国王都得对他客气一点,毕竟他可是让朱高煦记得的使者。
且他自称外臣,朱高煦没有丝毫纠正,这些都是他因为这次选择对了,没有丝毫犹豫的来了。
蒙牙顿时跪在地上,虔诚无比的向朱高煦行礼。
“外臣多谢上王,小国想与上国加深合作之念,早已深切。
外臣回去后,必劝我王第一时间前来上国,定遵从上国理念治国,推行汉语、汉文化,全面坚定跟随上王与上国脚步。
我国定随时与上国站在一起,定把握此次良机。”
朱高煦一脸的笑容,心中既有高兴,也有感慨,这就是大国与小国啊。
大国只要露出一点态度,小国便巴结而来。
蒙牙这番话,有些露骨,但也没有过于露骨,这是在不断向他表忠心,表达着阿瓦愿意做大汉的小弟。
蒙牙说的这些,又何尝不是阿瓦国的想法,不然蒙牙不会说出这些。
看见小国的无奈,朱高煦心中要将大汉发展得越发壮大的心就越坚决。
在大国面前,小国真的没资格做什么,一切的话语,都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背书,强大就是一个空壳。
且只会遭到周边的群起而攻之,再被分而食之,国之不国。
今天阿瓦如此恭敬,甚至丢掉了尊严与脸面,不过就是为了生存,不被灭国罢了。
但其实转念一想,阿瓦如今所做的,真的丢了尊严吗?
并没有啊,现在的大汉,有多少小国想要来做大汉的小弟,想要认大汉当大哥,但是都没有机会呢。
如今阿瓦成了大汉的小弟,虽然对大汉卑躬屈膝,但起码对其他小国,就是另外一番脸面了。
不知不觉,朱高煦都想到了狗仗人势这个词。
不再去想,朱高煦挥手示意阿瓦起身。
“此事你回去告知你国王,到时让他来详细商议。”
“是,外臣谨遵上王口谕,必带给我王。”
就在这时,陈宏又走了进来。
“王爷,麓川使者在外求见。”
“宣。”
朱高煦一阵好奇,这可真是奇怪了,阿瓦与麓川,都来了。
而蒙牙此刻脸上的嘴角却是怎么压不住,看向走进来的麓川使者,那自豪与不屑的目光,以及放肆的笑容,同时在脸上出现。
麓川使者见后,心头一沉,但也顾不得这些。
“麓川使者刀川,拜见大汉上王。”
“此来所谓何事?”
蒙牙刚才的神情朱高煦也看见了,现在他也好奇刀川为什么而来。
对刀川,就没有蒙牙那般的热情了。
王玉与蒙牙也是感受到了,让王玉不解,又让蒙牙更加的兴奋。
“禀上王,刚才在酒楼,小使发现孟加拉国、泰米尔王国、维查耶纳伽尔国正在密谋结盟共抗上国大汉,臣想着此事重大,第一时间禀明上王。”
“哦?看来你来晚了,阿瓦的使者已经向本王说明了此事。
你也有心了,如今本王知晓了,你下去吧。”
刀川心头格外沉重,但面对朱高煦,他只能听从,当即退了下去。
下方的蒙牙随即也是退了下去,准备返回的事情。
直到两人离开,王玉在一旁顿时忍不住了。
“王爷,刚才这般亲近阿瓦而疏远麓川,这是为何?
麓川的实力犹在阿瓦之上,且靠近大明,理应拉拢才是。
臣心中实在不解,王爷可否解惑?”
王玉是真的不理解,既然要拉拢,应该是一起才对,这样还可以让这些小国分担来自大明的压力。
并且只要拉拢了麓川,后续对周边其他小国进行拉拢,周边诸国都将会成为大汉附属之国。
且他们与麓川又不紧邻,更是没有冲突,更加合适才对。
朱高煦做的却是恰恰相反,让王玉怎么也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