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汉化这把软刀子,朱棣之问(1 / 1)

加入書籤

朱高煦看着满是不解的王玉,却是笑了。

“其中一个点你都已经点出来了,还没有想到?”

“臣已经说了其中一个点?”

王玉更加疑惑了,随即开始沉思起来,想着刚才说的话。

片刻,王玉心头有了明悟,又有些迟疑。

“王爷,可是臣说过的麓川实力强于阿瓦等小国,又靠近大明?”

“对,这点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朱高煦见王玉终于反应过来,缓缓开口。

“麓川紧挨大明是其一,尤其是其国时常侵入大明边地云南,残害以及劫掠大明百姓。

我们虽是大汉,但名义上也归属于大明,且都是汉人,对于麓川,为何要收拢他们呢?

大汉与大明,不管如何,都是共同体,对外的方针,不应有改变。

且我们拉拢麓川,大明又会怎么想?难道我们想要控制大明?

这样做容易挑起与大明之间的争斗,我们固然不惧,但大汉与大明相争,得利的始终是周边诸国,对我们以及对大明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在朱高煦眼中,大汉与大明,都是汉人,且大汉名义上属于大明,那么在对待麓川这些屡屡兵犯大明的小国而言,大汉是必须和大明站在同一角度上的。

他一直不想和大明起争斗,就像他说的,他并非是惧怕大明,惧怕朱棣,如今的大汉,在朱高煦看来,反而应该是大明害怕才对。

这样做只因为朱高煦还想继续攻略外面的大好疆域,外面还有太多好地方了。

与大明斗起来,除了会让其他小国得利,只会牵扯大汉的精力,让他无法分心他顾,无法继续为大汉开疆扩土。

朱高煦很清楚一点,不管如今的朱瞻壑多优秀,但与他肯定还是有着认知差距的,哪怕他将那些地方给朱瞻壑说出来,今后大汉想要再去打,难度都很大了。

因为到时面临大明的压力之下,没有了他来掌舵,他都担心有人蛊惑朱瞻壑打回大明。

这些虽然只是他的担心,未必成真,但如今他还有时间,朱高煦只想趁着自己剩下的时间,将那些大框架给定下来。

朱高煦的声音没有停下,还在继续传出。

“尤其是麓川因为山地之势,他打别人容易,别人打他却是极难。

之前大明也发兵攻打过麓川,从洪武到如今的永乐,多少年了,才将麓川的地域压缩了一部分。

这样的基础下,一旦我答应与麓川加深合作,麓川恐怕会进一步去侵入大明,到时还得我们去给麓川背书。

那样对我们有意义吗?没有任何意义。

麓川怕的是大汉与大明共同针对他,只要不是共同针对他,他都会恢复往日的嚣张。

你也应该知道的,这几年,麓川难得的这么安静,你以为真的是惧怕大明吗?”

“如今的麓川,大汉虽然暂时不会去管顾,但随着阿瓦等国与大汉逐渐加深交流,让他们主动推行汉语与汉家文化,只要大汉能够一直保持强大的前提下,他们终究会成为下一个苏禄国、满者伯夷国。

现在你明白了吗?等到这些小国到后面被汉化后,就可以让他们对麓川动手了,都不用大汉出兵,兵不血刃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外面的诸国太多,一些需要耗费大军、物资、金银去攻打的地方,就可以用这样的软刀子去割。

用大势去压他们,他们没得选,真要有那种仗着地势不听话的,灭几个小国,其他小国就老实了。

只要汉化开始,只要大汉能够一直保持强大,终有一日,那些小国将国不将国,会逐渐成为大汉的。”

朱高煦一脸的笑容,他清楚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大汉想要全部掌控,很难很难。

实际的地方掌控固然难,但汉化就没有那么难了,只要大汉一直保持强大,有大势在,那些小国就只能照做。

温水煮青蛙,软刀子割肉,慢慢来嘛。

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那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地方直接掌控就可以了。

而且他开了一个好头,后面的朱瞻壑以及子子孙孙争相效仿也说不定呢,到时将子嗣洒出去,遍地开花结果。

现在他想要的地方,依旧还是那四个,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如今他所建立的制度,培养的人才,都是朝着那个方向去做的,起码后面两三代人以内,他都可以不用担心。

王玉在一旁听得心潮澎湃,他是真没有想到朱高煦居然是这样想的,他是真的佩服朱高煦,这个脑子,和他们这些人想的,就是不一样。

他是完全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去想,朱高煦是已经连这样做之后可能获得的成果都想到了。

苏禄国与满者伯夷国最终的归宿,他可太清楚了。

“王爷,您说的这把软刀子,臣认为大汉以后应该发扬光大才是,这样得到的,甚至都不用大汉出多大力,唯一付出的就是时间,基本没有成本。

臣对王爷敬佩得五体投地,这些法子,前人也有先例,但能够做到这样的,王爷当属第一人。”

“哈哈,王玉啊,你可别拍马屁了,如今大汉朝堂,就属你最会拍马屁了。

这事可以适当向下传播一些思想,但要严格控制,不可让无关之人知晓。

接下来你安排人去禅部、八百媳妇国、南掌国、素可泰国,他们都是紧邻大汉的邻国,也照着这个法子去做。

将他们的国王都过来,到时你将这件事落定。

核心的宗旨是让他们全面汉化,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支持,但这个支持是需要他们也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而且不能让他们过得太好,加深与他们各国的联系后,让他们的百姓知道与大汉百姓的差距。

尤其是那些注重与大汉关系的人,比如刚才阿瓦的蒙牙,就要好好对待,让他在阿瓦内获得更多的权力,明白了吗?”

朱高煦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以及加快这个进程,这些小国的国王,必须得是亲汉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汉化不会在中途被中断。

王玉闻言一愣,道:“王爷,这事你不亲自谈吗?”

在王玉眼中,这事应该是由朱高煦亲自谈才是,毕竟到时候都这几个小国的国王到来。

朱高煦却是摇头。

“到时候我见他们一面就可以了,我亲自谈则太过给予他们重视,反而不美。

届时我会让世子来负责,但实际负责的人是你,这样足够了。”

王玉又是一愣,随即笑了。

“王爷圣明。”

朱高煦见王玉明白,也是笑了。

笑过后,王玉的神情又开始变得严肃。

“王爷,那孟加拉国、泰米尔国、维查耶纳伽尔国,这三国结盟的事情该如何应对?

这三国几乎彼此相邻,尤其是维查耶纳伽尔国与泰米尔国,几乎隔海相望,与孟加拉国虽然隔着两个小国,但从海上过去,也挺近的。

这三国之中又以维查耶纳伽尔国实力最强,但其北部也有巴赫曼尼苏丹国威胁,泰米尔国与僧伽罗王国(悉兰池)同在锡兰岛。

据闻,这两国已经彼此征战不断,打了有数百年之久。

而孟加拉国内部也有诸国邦国,并不完全统一。

臣认为三国结盟并没有什么威胁,主要是此三国结盟后,会不会联合其他小国加入,这才是关键。

而这三国都靠海,都有相应港口与敌人。

王爷,我们是否需要出兵,先将三国灭了?”

朱高煦看着王玉没有丝毫担忧,反而跃跃欲试的表情,心中无比的欣慰。

经过这么些年,这些人总算被他带成了都想打仗开疆扩土的人了。

其实这也不怪王玉这么想,因为如今大汉打下的地方,基本都不差,要么有平原土地肥沃,要么就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矿,资源丰富。

现在有人主动挑衅大汉,这是继满刺加国后第二次有人敢挑衅大汉,王玉只想着掌控三国之地,然后大汉进行开发了。

如果大明的人从上到下存在的是偏见,那么大汉的人从上到下,都只有对那些未知之地的探索与渴望,因为在他们这些人眼中,外面的那些地方,犹如开盲盒。

他们不知道在那片表面看着贫瘠的地下,到底是资源丰富之地还是土地肥沃之地,亦或者无用之地。

反正不管是什么,得先得到,然后再用几年的时间去试验,只要种地去试一试,探索资源试一试,要是真不行,那就放缓发展就是。

至于让大汉主动放弃疆域,绝对不可能,他们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现在没有开发出来的地方,不代表将来开发不出来。

王玉心中是什么想法,朱高煦不知道,他现在只是看出了王玉的态度,这个态度,是让他很是欣慰的。

但尽管欣慰,朱高煦却是摇头。

“这三个小国的事情,先放一放吧,如今他们还没有什么最新的动作,如果主动开始动手,才会促成他们更多的小国抱团取暖。

现在我们最为重要的,依旧是要先搞定这次从大明迁移过来的人口,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次的人口迁移只要完成,大汉的根基将会彻底成型,这关乎大汉的未来。

如今韦达那里的战事已经差不多结束了,张辅那里也已经到了尾声,后面我们要集中精力,先处理好这件事。

灭几个小国与这件事比起来,不足为道,明白了吗?”

朱高煦虽然对这三个小国结盟很感兴趣,但他更清楚大汉接下来的重心,那就是全力做好这次的人口迁移以及安置,并且全力消化这次迁移带来的好处。

而这三个小国,是找其他小国也好,不找也罢,朱高煦就等着这几个小国闹出动静来。

因为他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东亚诸国,他还正愁理由呢,这些人主动要给他送上来,他怎么能不高兴?

而且他也正好等这些该结盟的结盟,到时候一起全解决了。

一个一个的打过去,也挺耽搁时间的,不如让那些小国自己聚起来,到时正好来个团灭,这不就轻松许多了?

至于为什么如今也不在那里招收小弟,是因为那里的诸国,每一国都是他的目标,现在去收小弟了,过后还怎么直接占据?

打自己的小弟,这个先例不能开,大汉在外,可是最讲信誉的了。

这个口碑,还需要自己来维护,毕竟外面的世界还有那么多小国,要是坏了口碑,就真得一己之力对抗所有小国。

虽然他也不惧,但这不是凭白给自己增加难度吗?

这些想法,朱高煦并没有说出来,因为还为时尚早,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与王玉说的,大汉全力以赴做好大明人口的迁移与安置。

王玉闻言,一时都呆住了,他是真没有想到,他们一向主张对外扩张的王爷,如今居然选择了停止。

当听到朱高煦给出的理由,王玉也回过神来。

当时他还真没有想起这点来,现在想想,反而是他疏忽了。

这次迁移的人实在有些多,大汉要对外征战,确实有些不是时候。

“王爷,臣之过,未能及时想到这点,幸亏有王爷提醒,还请王爷责罚。”

王玉丝毫没有为自己开脱,这事确实是他着急了。

朱高煦一笑,随即道:“行了,如今意识到也不晚。

暂时就这样吧,你下去忙吧。”

没有了什么事,朱高煦直接开始赶人。

王玉下去后,朱高煦随即叫来陈宏。

“参见王爷。”

“你现在立即抽调豚卫的力量,去往孟加拉国以及以西诸国,包括维查耶纳伽尔国、巴赫曼尼苏丹国等国,去打探诸国消息。

同时绘画出各国山川地势图,让人查探仔细一些。

这次的行动,可以大量调动钱财,可以用钱财开道。

过程本王不管,本王只要结果!”

既然下一个目标是东亚,他如今也要提前开始准备才行,毕竟查探这些,都需要时间。

“是,王爷!”

陈宏领命下去,朱高煦一个人做了一会。

没多久,朱棣缓缓走来。

“老二,听说你很忙啊,我都不能进来。”

“爹,刚才确实有事,不过已经解决了,你还不休息?”

朱高煦看着朱棣到来,神情一时无奈,他好不容易安静了几天,没有朱棣念叨,结果朱棣又来了。

他也不知道是不是朱棣老了的缘故,如今的朱棣比起当初他印象中的朱棣,变了太多。

朱棣来到朱高煦近前,听着朱高煦的话,神情惆怅,摇摇头。

“许多事,哪里睡得着,这次来找你,是问你一个问题。

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想通,老二你说,大明的扩张之路在哪里?该在何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