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朱高燧的抉择,无情最是帝王家(求月票)(1 / 1)

加入書籤

朱棣哪怕这样做,他也自认为没有对朱高煦不利,他又不是拿到技术后就对朱高煦做什么,他不过就是想要在有生之年让大明强大起来,为朱瞻基后面的西征,奠定基础。

他也不担心朱瞻基有了最新的火器后会对朱高煦做什么不利的动作,因为这次八百万人迁移过去,他很清楚大汉的实力必然会再次暴涨。

面对那样强大的大汉,朱瞻基又能对大汉做什么?

反而朱瞻基有了他的这些铺垫,也不用担心朱高煦随时会打回大明。

且朱瞻基当初可是向他保证过的,发过誓言的,他也相信自己不会看错自己的圣孙。

尽管自己看重的圣孙以前做过一些荒唐事,但是如今的朱瞻基,他相信不会。

朱高燧听着朱棣的要求,心头大震,瞳孔一缩。

他是真没有想到,朱棣去了一趟大汉,又愿意给朱高煦迁移八百万人过去,朱高煦又送了这么多金银、粮食、物资、火器、战船等等,他都以为朱棣和朱高煦已经和好了。

现在看来,朱棣这是还对朱高煦不放心啊。

想想朱高煦做了这么多,一心在外发展大汉,从来没有对大明做过什么,然而朱棣却是依旧不愿意放过朱高煦,朱高燧心头不免都有些兔死狐悲的伤感。

但这些感触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他现在已经在想着怎么才能完成朱棣给的任务了。

哪怕他这样做对不起朱高煦又怎样?

如今这是他此生最后的机会,野心已经被再次点燃,浇不灭了,除非真的到了最后那一步,不然是不会再消失的。

朱高燧满脑子想的都是让江书怎么才能做到,怎么才能获得这些机密。

如今江书确实在朱高煦那里获得了不少信任,这么些年他一直以来与朱高煦的联系,一直为朱高煦谋划,不是没有成果的。

但他也深知这些技术必然是朱高煦重点盯防的,哪怕江书有朱高煦一定的信任,但难度依旧不小。

现在他也明白了朱棣为什么会对他许诺这些了,因为这个事,是真的不好办,难度是真的大。

且偌大的大明,除了他有机会,其他任何人都没有从大汉获取这些技术的机会。

也就是说这个难题只有他能够解决,这就是他如今在朱棣面前最大的价值。

想了一会,朱高燧神情坚定的看向朱棣。

“爹,老二不懂事,爹您亲自去了,他都不愿意将这些技术给您带回来,我能理解爹的心情。

您放心吧,此事我竭力而为,只是如今还是锦衣卫指挥使,王府也没有什么可用的人,这件事想要实行,恐不容易。

让老二知道了其实倒也无妨,只是担心坏了爹的大计,我难辞其咎。”

朱高燧没有直接大包大揽的应下,正是因为他清楚这件事的难度,虽然有野心,但不代表他就真的没有理智。

成了,朱棣眼下有承诺。

但要是没成,他不想给朱棣留下过后惩戒他的把柄。

而这番话在朱棣耳中,却不仅只是这个意思。

在朱棣眼中,朱高燧这是趁着要做这件事,在问他要好处呢。

朱棣心头笑了,他这三个儿子,除了朱高煦,朱高炽与朱高燧都以为他老了,以为他不如当初了是吧?

朱棣不再去想,当即郑重道:“老三,还是你最听我的话,你最像我啊。

只是可惜,你只是老三啊。

如今我老了,只有你还愿意这样帮我这个老头子。

你尽管放手去做,等回到京城,我便下了你的锦衣卫指挥使职务,并且让你自己挑人,补足你王府空缺的人手。

至于你的王府三卫,常州三卫待我重新整编之后,再交给你。

不过整编三卫,你也知道不是一件小事,牵涉极大,时间会有些慢,我会在半年之内,先给你补齐一卫兵马。

当初你三卫的那些人,之前调任各地,不少在我北征之时战死了,还在军中任职的,只要不是重要职位的,我到时也一起给你调过来。

我就你这么一个听话的儿子了,我也老了,看透了很多,我怎么会不为你着想呢。”

朱棣说得神情,充满褶皱又满是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朱高燧的脸庞,眼中尽是对朱高燧的欣赏。

朱高燧此刻也有些动容,但更多的还是激动。

他当初的那些手下,以及现在的心腹,今后总算是可以委以重任了。

他的兵权,也将逐渐回来,并且还能在朝堂上逐渐安排自己的人,朱高燧怎么能够不激动。

这次朱棣回来,朱高炽首先就要面对朱棣的雷霆怒火,包括杨士奇那些人同样也是如此,他的机会,来了!

至于朱棣的给他的承诺,如今他只要还想争,他就只能相信朱棣。

话已经说出去了,他没有了退路,若朱棣真的只是戏弄他,他也认了。

“爹,你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而为!”

看着朱高燧彻底答应下来,朱棣笑了。

朱高煦的掩藏这么久的野心,确实是他没有想到的,但正是因为有了野心,才让他很容易就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这样的法子,放在如今朱高炽或者朱高煦的身上,已经没有了丝毫作用,唯独也就对现在的朱高燧,还有作用了。

而在心中,要说亏欠,朱棣也并没有多少,这是朱高燧心甘情愿做的,若非朱高燧想要,他又哪里能够诱惑得到。

只是已经在想着,过后确实需要为朱高燧考虑一条后路了。

他做出的这些承诺,只有他最清楚最终会不会实现。

京城内,全城突然戒严,五城兵马司尽皆出动,锦衣卫更是活跃在皇宫之内。

然而这一切,朱高炽作为大明太子,对这些却是一无所知,那些锦衣卫,在此刻都不再听他的话了,什么也不肯对他说。

他在锦衣卫的自己人,似乎也被与世隔绝一般,明明都是锦衣卫,他的人却依旧一无所知,甚至行动都被限制了。

朱高炽无比凝重的静静沉思着,这一刻,什么国事,他也无心去处理了。

这时张妍匆匆走了进来。

“宫里发生什么事了?骤然间出现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你安排的?”

原本张妍还想抱怨,但最终抱怨的话没有说出口,只得疑惑的问向朱高炽。

朱高炽却是一脸苦涩。

“你心里其实应该知道的,我虽然是太子,但又哪里有这么大的权力,能够调动锦衣卫、宫廷宿卫,以及五城兵马司。

这肯定是老爷子回来了,因为之前迁移人口的事情,迁怒我呢。

做这些动作,这是对我不放心。

想我为了大明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懈怠,到头来,老爷子对我还是没有信任可言,着实让人寒心。

有时候想想,太子这个位置,真不如辞职算了,正好我也没几年时间了,也让自己过几年安生的日子。

老爷子这个疑心病,越来越大,本以为我的身子是这情况,以及这次去大汉见了老二会好一些,终究是我想多了。

无情最是帝王家,如之奈何。”

朱高炽心头很是复杂,他不过就是因为这事瞒了一下朱棣,但等朱棣回到京城,他肯定也是要对朱棣坦白的。

然而朱棣却是这样想他,这是以为他想要对自己的亲爹做那谋逆的事情,在预防他动手呢。

朱棣明明很清楚他手中没有任何兵权,可以说他这个太子可以调动的兵马,不过就那么一点人,有什么用?至于这样防备他吗?

他们父子之间,连这点最为基础的信任都没有了吗?

之前朱棣北征时,他为了国事,身子彻底被拖垮,朱棣回来之后,那时与他是那么的推心置腹。

他本以为他和朱棣会一直那样相处下去,当爹的信任儿子,他这个做儿子的全力配合朱棣这个当爹的。

然而,终究是他想多了,就因为这么一点事,就这样想他,朱高炽一时也有些无法接受。

张妍心中也很是难受,他其实差不多能够猜到,只是她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朱高炽做了多少,她都看在眼里,然而这一切在朱棣眼中,却是始终没有取得完全信任,对自己的亲儿子,如今大明唯一的继承人,还有这么重的疑心。

朱高炽最后那句话,她很是认同。

世人都以为天家好,生下来就手握大权,享尽人间富贵。

但又有几人知晓,天家也最是无情,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面对帝王的猜疑,又有多少人能够善终。

这还是朱棣只有三个儿子,要是再多几个儿子,还不知道更会乱成什么样子。

洪武一朝朱元璋与朱标特殊的父子关系,以及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终究只在洪武一朝有。

历朝历代没有,后面恐怕也基本不可能出现了啊。

张妍本想安慰一下朱高炽,她不想让朱高炽想这些,她知道朱高炽这样下去,会比太医说的日子还要短,但发生这样的事情,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就在这时,杨士奇等人齐齐在外求见,张妍见状,只得先离开。

当杨士奇等人神情凝重又有些慌乱走入,本以为能够在朱高炽得到答案,然而当朱高炽说出也不知道时,每个人都如坠冰窖。

朱高炽其他的都没有说,但这些人,哪里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他们这些人,能力本来就不差,政治更是顶尖,不然也不会从建文时期的小人物,成为永乐一朝的重臣,国之栋梁。

“你们回去吧,记住什么也不要做,这个时候做什么都是错。

做得越多便错得越多,也越危险。

此事不要去理会,继续如同往常一般,国事不可懈怠,必须要处理好!”

朱高炽一句话,直接定下了调子。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他也不想问这些人的意见了。

现在这个关口,只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他们也无力改变什么。

也是这一刻,才让朱高炽知道,为什么朱棣最开始的时候,会忌惮朱高煦。

因为朱高煦手里有兵权,大军,才是一切的根本。

他有文臣的支持,但这个支持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桌子不能被掀,掌握兵权的人会考虑天下动荡不安带来的弊端,从而不能轻易掀桌子。

只要掀桌子,就真不如有军权来得直接有效。

杨士奇等人尽皆感动,这点哪怕朱高炽不说,他们其实也知道。

但朱高炽说了出来,就不一样了,这是真在为他们考虑。

“殿下也不要多想,如今皇上年纪大了,有疑心很正常。

对比历朝历代许多皇帝,当今皇上,已经是很好了。”

内阁首辅胡广冒着胆气安慰着朱高炽,这些人,从他们嘴里说出来本是大忌,但胡广此刻还是没有忍住。

朱高炽点点头,随即让胡广、杨士奇等人退了下去。

胡广这句话,也确实让朱高炽想开了许多,因为朱棣对比起太多皇帝,是真的好了很多。

翌日,朱高炽正在处理着国事,一锦衣卫却是走了进来。

“太子殿下,皇上已入宫门。”

朱高炽一惊,当即放下手中的事务,着急起身往外走去。

他要去迎接朱棣到来。

当来到奉天殿前,等了一会,杨士奇等人纷纷到来。

所有人尽皆看向前方,没有任何人交头接耳。

这里除了他们这些朝中重臣,没有其他人到来,显然是朱棣特意通知他们的。

等了一会,只见朱棣在远处骑着马进来,来到一众人近前。

“臣参见皇上,贺皇上归来。”

“爹,您回来了。”

朱棣居高临下看着跪在地上的群臣,又看向来到面前为他牵马的朱高炽,缓缓露出了笑容。

翻身下马,看着朱高炽。

良久,拍了拍朱高炽的肩。

“这次吓着你了,但这么做不是因为你,不要担心。

我不在的这些时间,也辛苦你了。”

“爹,儿子没有担心,更谈不上辛苦。

我知道爹是什么样的人,儿子作为大明太子,监国处理国事,职责所在。”

朱高炽这时只觉得一切都过去了。

朱棣对他说这些话,他信,因为朱棣犯不着骗他。

原来,朱棣还是在乎他的。

但朱高炽的心中也有沉重,这么大的动静既然不是因为他,那又是什么事,值得朱棣这样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