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大明一盘棋,科研院再出新货(1 / 1)

加入書籤

对于朱高燧,朱高煦已经是彻底看清了。

并非人的成见像一座大山,而是人的本性难移。

也难怪之前能够做出毒杀朱棣的事情,也更难怪历史上能够真的对朱棣下毒手。

想着这些,朱高煦都不由得更加佩服朱棣,作为皇帝,能够随时通过周边或者内部的环境以及局势改变着自己,对比起其他人来,简直不是人。

并非每一个人对新事物都能做到这样吸取的,哪怕就是放在他前世,有多少人因为认知,不愿去改变,只愿意墨守成规。

对新事物的抵触,是人的本能,能够随时适应并且做出改变的,终究还是那少部分人啊。

哪怕就是如今朱棣这样又来搞他一次,不爽归不爽,但朱棣这个人,他也同样无比的敬佩。

他不知道其他皇帝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什么汉武刘彻,唐宗李世民,甚至就是朱元璋,放在如今朱棣的位置上会怎么做,他只了解如今的朱棣,他是真的佩服有人能够做到这个程度。

在认知受限的前提下,能够及时又有魄力的调整方向,强大的军事眼光与格局,在朱高煦眼中,眼前见到的朱棣,远超过在书上看到的汉武唐宗。

哪怕就是他记忆里的朱元璋,朱高煦都不认为能够做得比朱棣更好,或许朱元璋更加不会去做。

因为朱元璋在守旧与墨守成规这块,是真的顽固。

江书听着朱高煦的话语,心中更是复杂。

之前维持了那么多年的关系,在这一刻,彻底支离破碎,毁于一旦了啊。

江书一脸的苦涩,这件事他对朱高煦没有任何的怨恨,哪怕他是朱高燧的心腹,理应为朱高燧着想,但朱高燧做得实在过于荒唐,他是真的无法理解。

当初朱高煦尚在大明时,两人联合尚且斗不过,如今大明本就大局已定,朱高炽与朱瞻基的位置无人能够撼动,朱高燧偏偏要在这个时候选择蜉蝣撼树,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他自己本已经都做好了在大汉养老的准备了,在他看来,以后朱高燧也来大汉,才是完美的结局。

如今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个结局,谁能够料得到?

作为朱高燧的心腹,他只能执行,哪怕现在,他也没有多大的怨言,既然选择了,这样的结果,其实无非就是最开始时所能料想到的结果罢了。

后面不过是因为来到大汉,看着大汉的发展,才逐渐诞生了其他想法,如今,也算是回归最初了。

“汉王殿下放心,在下必一字不漏带给我家殿下。

承蒙汉王殿下这些年以来的照顾,如今又将在下送回大明,汉王殿下之恩,在下铭记。

在下这里有一消息送于汉王殿下,不过此消息还未确认是否为真,乃锦衣卫暗中所获得,皇上仍未知晓。

因为皇上年迈,太孙殿下正在逐渐掌控锦衣卫,锦衣卫大多已经渐渐开始倒向太孙殿下。

而因为皇上大力提升匠人地位,给予爵位,又大力推行摊丁入亩,嗜杀官吏,朝中有官员正在与太子商议提前登基一事,太子似乎并没有回应。

此消息是在下在无意间知晓,在下也难以分辨是别人故意透露出来还是什么原因,在下也无法查证,又因此事过于重大,在下并未上报。

此次返回大明,在下会禀明我家殿下,此消息也请汉王殿下听一听便是,可能有假。”

朱高煦听着这个消息,并没有多大的震惊。

不是他已经知晓,而是朱棣在大明做的那些事,太急了一些,杀的人也确实不少,尤其是这次杀的,大部分都是浙江那里的人,其中浙东之地,更是成了重灾区。

这个地方,向来是大明朝廷官员的重要输出之地,因为朱棣杀得太狠,这些人急了,有想法是正常的。

朱高煦敢说,朱棣在浙江的杀戮还会继续,不然朱高燧过去是干嘛的?

若不是朱棣的默许,朱高燧能够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这次朱棣的杀的那些人,不一定全有问题,但大部分绝对有问题。

如今的浙江,虽然是一个布政使司,但实际却是两省多的地方,也是大明最黑暗的地方。

而那些人的这个做法,他不信朱棣会没有准备,不过考虑到大局,朱高煦甚至觉得朱棣这是在给朱瞻基铺路。

朱棣这是完全将骂名背于己身,只要朱瞻基上位,便是大明贤明圣德之君。

朱高煦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猜对,但在他看来,这样的可能性极大。

朱高煦甚至都开始有些期待了,如今朱棣这番清理过后,万历时期的浙党,明末时期的东林党,会不会有变化呢?

党派之争,在洪武初年就开始的,淮西党与浙东党之争,淮西虽胜,却最后又被朱元璋给清理了。

朱高煦不再去想,历史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想那些也没有了意义。

“嗯,本王知道了,便这样吧。”

朱高煦没有说什么,挥手让人将江书带了下去。

至于叮嘱朱高燧什么,他完全没有想过。

他敢保证,朱高燧一旦得知这个消息,肯定会忍不住开始对朱高炽与朱瞻基开始动手。

而朱棣绝对知道这个消息,哪怕他没有证据,朱高煦甚至想着,这个消息究竟是不是朱棣故意放出来的,不然江书怎么会知道?

这个消息放出来就是为了试探朱高燧的,这才是朱棣的目的。

如今大明的皇帝还是朱棣,这个时期,要说朱棣在失去对大明的掌控,他一个字都不带信的。

现在的锦衣卫还没有腐烂,文官也不敢猖獗,这个消息,仔细一想,朱高煦只觉得怎么看怎么假。

但朱高煦心底也有一些担忧,要是万一是真的呢?万一朱棣真就不知道呢?

毕竟朱棣已经老了,就这几年的时间了,下面的人,也会考虑自己的未来啊。

想着这些,朱高煦想得一时都有些头大。

“管这些做什么,与我无关罢了。

果然离开大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要是留在大明,应对这些事,不知得烧死多少脑细胞。”

朱高煦无奈摇头,作为旁观者,想得更全,但要是作为局中人,那可是真的太有意思了。

他现在是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要是将他换在朱高燧现在的这个位置上,在只有一条路,且这条路还被这样针对的情况下,想要从这个旋涡挣扎出来,作为旁观者想想都觉得难。

要是换成最下面的浙江官吏,恐怕只会更加痛苦,且还没有办法挣扎。

执棋的人,只有朱棣一个,左右手对弈罢了,其他的,不过都是棋子。

或许,还有一个姚广孝。

想到姚广孝,朱高煦心头一惊,他差点真将这个人给忘了。

朱棣如今做的这些动作,姚广孝会不会在一旁出谋划策呢?

朱高煦甩甩头,他是真不想继续去想了,他也算是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决策难做了,真就怎么想,怎么有可能,换成一个心理脆弱的人来,估计都得被折磨疯。

起身来到后宫,只见韦清婉带着大量的账房先生敲打着算盘,又在开始汇总这一季度的营收情况。

而世子妃张氏也跟在韦清婉身旁,帮着韦清婉处理各种事务。

如今韦清婉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原先他说的品牌效应,算是彻底做出来了。

如今韦清婉的生意,不仅遍布大汉各地,就连大明,以及大汉与大明之外的一部分小国,都开设了分店。

而韦清婉的生意,更是带动了不知多少下游产业,大汉的纺织业,也被彻底带动了起来。

大汉的纺织业,无论是产量还是售出,都已经完全超过大明,不少人依靠这条产业,形成了下游生产链,各种厂房开始不断兴起。

尤其是通过纺织业,造就了太多的就业,因为是韦清婉的生意,这也导致韦清婉经营的品牌,所工作的人,工钱也是最高的,是高于整个行业平均线的。

而因为头部工厂的提高待遇,其他纺织厂也只得提升待遇,虽然依旧比不上,但也比原本的高了一些。

除此之外,走高端奢侈品牌的路线,也被韦清婉彻底带了起来,也有人开始走这条路,只不过走得比较难罢了,但也有赚的。

中下游则是其他纺织厂在着手经营,韦清婉也没有去和那些人抢占市场。

而大汉的种桑养蚕规模,也是最大的,也同样超过了大明。

这就是大汉这里的气候了,种桑养蚕是真的适合,加上最开始在苏禄国实行的规模种植,如今更是成了桑叶销售第一要地。

可惜也就是如今缝纫机还没有做出来,产量还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布料衣服,依旧是供不应求。

除了内部消化巨大,出口更是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外面的那些小国,对大汉以及大明的丝绸,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抵抗能力,有多少都能消化出去。

如今大明哪怕解除海禁,但出口的份额依旧是大汉遥遥领先,哪怕就是大明,都在从大汉这里进货。

韦清婉看着朱高煦走进来,赶紧拉着朱高煦来到外面。

“王爷,你来做什么,快出来,别打扰他们算账。

这段时间太忙了些,王爷你自己找个亭子坐一坐,我先去处理事了。”

朱高煦看着韦清婉又匆匆离开,嘴巴一张,想要说什么,最终无奈苦笑。

“我当初干啥要让她做生意啊,现在好了,忙起来连我都不认了。”

朱高煦欲哭无泪,当初想着给韦清婉找点事情,不至于太无聊,又能帮到他,而且因为取消赋,王宫的收入不能只依靠从国库那里拿,才想到这么一个法子。

现在好了,一切都起来了,都解决了,但韦清婉却是忙起来了。

其实其他时候都还好,韦清婉的时间都比较多,王宫内也没有那么多操心的事情,然而每次到了季度与年度清算,韦清婉比他还忙。

这时世子妃张氏带着一壶凉茶匆匆走来。

“爹,您喝茶,这几天娘都在忙着汇总,不过这两天应该就好了,儿媳去帮娘了。”

“好,去吧,不过记得要注意休息。

你娘那里,你也多劝劝她,别累着自己。”

“知道了爹。”

朱高煦看着张氏笑着离开继续去帮韦清婉,朱高煦笑得更开了。

如今他这一家,他才觉着像是一家人啊。

看看大明那里的一家,像个什么样?

朱高煦此刻无比的自豪,朱棣够厉害吧,他也敬佩,但是呢,他比朱棣做得还好,做儿子的比做老子的还要优秀。

坐了一会,朱高煦看着后宫都在忙,也坐不住了,来到大殿准备开始处理国事。

就在这时,陈宏匆匆走了进来,还带着一个大玩意。

“王爷,科研院做出来了,这是王爷之前交代的缝纫机,如今科研院已经完成!”

朱高煦起身来到下方,打量着眼前的缝纫机。

如今许多人工机床,都已经有了,这也是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的原因。

弄出缝纫机,他并不稀奇,只是原本以为科研院能够给他搞出先进一点的,结果,这可真是一个他前世听过的老古董,手摇式的缝纫机。

是的,手摇的,并不是有踏板那种脚踩的。

看着眼前的缝纫机,朱高煦要是没有记错,这玩意不就是最开始研发出来的那种样子么?

而且个头还不怎么小,在旁边的人开始操作时,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并且速度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快。

很快,朱高煦也释怀了,尽管这玩意和他想的有出入,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有了。

起码在速度这块,比人力就是要快不少,虽然不至于像他前世见过的那么好,但至少如今也能用。

并且这玩意本该是三百多年后才会出现的,如今提前了这么多时间出现,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大不了后续不断改进就是了,只要最开始的弄出来了,后面改进更好的出来,还会远吗?

朱高煦看着演示完成,顿时笑了。

“哈哈,好!陈宏,你现在带着缝纫机,跟我来。”

朱高煦是真的高兴,缝纫机有了,他可是得韦清婉一个惊喜。

谁说他在这方面帮不上忙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