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全民参与的一场盛事,于谦与大汉长公主(1 / 1)

加入書籤

大汉,京城。

今天的京城格外的热闹,各个酒楼、茶楼,以及街道上四处都是人影,哪怕就是以往极少踏出房门的,今天也都尽皆走了出来。

准确来说不仅是今天,这两天都是格外的热闹,比起以往,人都多了许多。

“陆兄,陈兄,看那两个女子,身形当为极美,尽管带有薄纱,但眉宇间的英气,举止端庄,却是无法掩盖,可惜未能目睹貌美容貌,当真人生一大憾事。”

“黄兄,两女子一看便不是寻常人家之女,我等出身卑微,今时今日,却是枉自高攀。

待你我在省学潜心进修,考入国子监,到时若此女为嫁,再谈情事。”

“陈兄,黄兄,你们两人着相了,我等身为汉京大学学子,自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

红颜不过枯骨,国之栋梁当为不朽。”

三人的话语,顿时引得周边的人也加入到了讨论之中。

有的人坚持大丈夫当娶妻如此,有的则是想既要又要,有的则一心为仕途,有的则是忧国忧民,各种观点不断的碰撞着。

而在街上的两个女子则是四处观望着,脸上带着欢快的笑容,眼中满是好奇。

“五妹,七妹,让你们久等了,走吧,我们去外面看看。”

“大姐,你总算是来了,我们走吧。”

三个女子相继进入马车,继续缓缓前行。

而在马车周边,还跟着护卫,纷纷带刀,腰间被衣物所遮挡之处更是佩戴了短火铳。

马车内的三人,则是朱高煦的三女,叫大姐的是朱高煦长女,韦清婉所出,五妹与七妹则是朱高煦旁室所出。

三女虽坐在马车内,但聊了一会,两个年龄较小的则是从掀开马车的车帘不断看着外面,足以看得出,这是第一次走出王宫。

而在街道两旁,三女随时都能听到外面的议论声。

“我跟你们说,之前在来福酒楼闹事的那个什么维查耶纳伽尔国的商人,被官府判了。

可惜了当时酒楼内的我们的商人也被跟着判了处罚,不过朝廷贤明,大王仁德,只是对他们处以罚金,并没有刑事处罚。”

“这事你才知道啊,昨天的大汉日报都刊登出来了。

他们虽然是为了大汉,但大汉日报不是都说清楚了吗,大王都亲自关注这件事了。

我觉得大王和朝廷做得对,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汉律法必须得遵守。

而且大王已经很仁德了,念及初次发生,只是处罚金,若是换在大明,这些人恐怕都要被治罪咯。”

“这话说得是,大王高瞻远瞩,这事我支持朝廷,任何都需要遵循法度。

而且那几个人不是也说了吗,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他们本来都做好了被判刑的准备了,最后直接缴纳罚金,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我对他们也是真的服,昨天他们交了罚金,后面说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他们还是不会退缩,是爷们。”

“嘿嘿,你们还在讨论这个呢,昨天我就从他们那里要了一批货。

遵守律法是必须的,这个没有一点余地,大王和朝廷做得很对。

但他们几个也真汉子,如今被处罚金,我就跟他们做生意,让他们尽快回本。”

“你小子,动作够快的,这事确实得帮帮他们,我家兄弟也是做生意的,看看有没有需要的货,到时去找他们订。”

一群人还在聊着这些事,聊了一会,又聊到了今天的盛事。

“诸位,这事待会再说,话说我们就在这里坐着?

蒸汽火车可是还有半个时辰就正式开始发车了,我们得赶快去抢票了,不然今天怕是都体验不上了。”

“叶九,你这话说得现在我们去抢票就能抢上似的。

你看看这么多人,都是为了去体验蒸汽火车的。

听说火车站那里更是围堵得水泄不通,城防司都出来维持秩序了,汉京医院更是派出了上百大夫待命,就是怕出现问题。

我们就消停一些,你看看两边这么多人没有去,就是不想给朝廷添乱子。

大不了我们多等几天就是了,他们许多人都是远道而来,让他们先体验体验,我们过后再去就是了。”

“就是就是,都是支持蒸汽火车的,都想着尽快给朝廷修建铁路回本,我们过后再坐,不急这一时。”

“唉,你们是淡定,今天可是大汉日报的记者都在,据说还带着绘画大师,到时候绘画成图,会刊登在大汉日报上,还会随机挑选一些人采访,这可是会上大汉日报的!”

“什么?你说有机会上大汉日报?”

话音落下,原本淡定的这些人,顿时淡定不起来了,丢下茶水钱就往外面跑。

而那原本着急的人反而愣了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叶九,你他娘的愣着干什么,快走,要是上了大汉日报,我得叫我家老汉侍候我一天,哈哈。”

名叫叶久的人也是反应了过来,摇头一笑,顿时加入人潮队伍。

能够上大汉日报,在大汉每一个人眼中,都是一种荣誉,莫大的荣誉,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让大汉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机会。

以往只有做出重大贡献,或者大汉日报自己选择极少部分的人才能刊登上去。

如今听到采访可以上大汉日报,没有一个人忍得住。

也是幸好大汉的街道比较宽敞,人和车走的是两条道,但即便是这样,两条道都拥堵得不行。

也是因为今天的热闹,京城所有衙役,以及城防司所有人,全部都取消了休假,所有人全部在岗,纷纷出动前来维持秩序,并且朱高煦还从王宫内抽调了一部分守卫过来帮忙。

外城火车站,远远看去,更是人山人海,除了出车站的通道,其余通道围得水泄不通。

身穿制服的衙役与城防司军士,不断来回巡查,有人则是不断指挥着往哪里走。

但尽管如此,每个人脸上都没有丝毫不满与凝重,只有翘首以盼的期待。

不仅是大汉与大明的百姓,还有其余小国的人也挤在一起,虽拥挤,却又井然有序,每个人都遵守着指挥,没有一人插队与胡乱拥挤。

诸国来的人是不敢去胡乱挤,大汉的百姓则是尽可能的维护大汉的大国风范,不能让诸国的人觉得他们没有礼数,且大汉百姓各自也非常自觉的遵守秩序,没有去挤。

他们只是想要见证大汉汉兴号列车,想要体验这个从未见过听过的蒸汽火车,有的人更是想着多坐多花钱,为朝廷回本,都在有序的排着队。

而在每个队伍旁边,还有工作人员拿着贩卖的水,凡是需要的都会以正常价格进行售卖。

在远处的一处山坡上,朱高煦的三女来到山坡,而在此地,已经有人等着了。

“大哥,二哥,三哥,我们来了。”

“你们走慢一些,别摔倒了。”

在这里等着的几人,正是以朱瞻壑为首,朱高煦的几个儿子,全部都在这里。

包括朱瞻圻,也已经赶了回来。

朱瞻壑与朱瞻圻看着走得匆忙,差一点摔倒的妹妹,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是真的心疼这些妹妹,但不仅有心疼,也有怕。

真要有人摔着碰着,他们回去之后指定要面临混合双打。

韦清婉都还好,但朱高煦在这方面是真不讲理。

是的,在朱瞻壑、朱瞻圻几个儿子眼中,朱高煦就是不讲理。

因为对他们,有着需要要求与限制,但对他们的这些妹妹,朱高煦是真的疼爱得不行,可以说只要不过分,几乎是有求必应,根本就没有他们这么多的限制。

现在要是有妹妹摔倒了,韦清婉的那顿打还有可能躲过,但朱高煦那顿打,哪怕就是朱瞻壑,都怵得很。

当几人聚在一起,这时一旁的一个人也是开口。

“于谦见过长公主、五公主、七公主。”

是的,这个人,就是于谦。

三女纷纷收起调皮,示意于谦起身,

“此次出来,不过是参与这场盛事,于中郎不必行礼,且在外也不必称公主。”

大汉长公主回应着于谦,另外两人则是在一旁似笑非笑,看着于谦与她们大姐,更是莫名。

于谦正要出声,朱瞻壑的声音却是传了出来。

“咳咳,于谦,你就按四妹说的做。”

“四妹,这里是最佳观赏的位置之一,可以对车站与蒸汽火车一览无余。

这是望远镜,到时用这望远镜观看,便可以看清。

你在这里,为兄带着他们去另外一处最佳观赏的位置。”

朱瞻壑说完,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就离开了。

长公主与于谦都没有说什么,仿佛已经知道了一般。

半响,于谦才缓缓开口。

“长公主....”

“于谦,你可真是一个木头,怎还这般唤我,叫我芸清便是。”

大汉长公主,芸清,全名朱芸清,排行第四,也是朱瞻壑口中的四妹。

朱芸清就这样落落大方的注视着于谦,脸上带有淡淡的笑容,目光带着鼓励。

此刻那个敢对朱高煦死谏,谁做错了事都得被他怼的于谦,双手相互揉搓着,反复的揉捏自己的手指,目光更是东张西望,就是不敢去看朱芸清的脸。

而于谦的嘴唇,一时间都有些打颤,一张脸都有些发红。

半响,于谦仿佛想通了什么,深吸一口气让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然而收效甚微,袖中的手又紧紧掐了自己一下,这才逐渐平静下去。

目光缓缓与朱芸清对视,身体的那些小动作,此刻也已消失不见。

“芸清。”

“嗯。”

朱芸清听后,还未盛开的花朵在脸上完全绽放而出,隐隐带有些许娇羞嫣红。

轻轻呢喃声,此刻仿佛那么的悦耳。

于谦看着此刻愈加貌美的朱芸清,双眼始终清澈,脸上带着淡淡笑容。

两人对视一会,又齐齐看向远方。

“之前在国子监的相见,我还记得,那时我向先生请教问题,但当时先生忙,你帮我解答,但你说得有些深奥,我没有懂,你又再次反复跟我解释。

那时的你,只有对知识的向往,丝毫没有留意我吧。

后面我也听说你的不少事迹,你可是胆子很大呢。”

于谦闻言,只是在一旁转头看向朱芸清的侧脸,骤然笑了。

“那时也不知道是你,当时我只是想着学成报效朝廷,故而并没有去想那么多。

之前谏言王爷,也不是我胆大,当时是我的一种无知吧,但我并不后悔。

若是再有此事,我还是会那样去做,这并非我的胆量大小,而是身为臣子,自当要为大王,为朝廷尽心尽责。

纵然身死,我亦无悔。

且大王深明大义,又仁德宽宏,还有太多值得称赞之点,大汉有王爷,才是我的幸运。”

朱芸清听得心中高兴,因为于谦这是在夸她的父亲朱高煦。

但又有一丝愁容,看向于谦的目光,都有些许无奈。

“你啊,一说什么事情,就会聊到国事上。

原本大哥跟我说这些我还不信,现在我信了。”

于谦一时沉默,并没有出声。

这时,朱芸清的话音继续传来。

“父王与母后已经与我说过我们的事情了,我同意了。

书呆子,以后好好努力,真正做到为国为民吧。

你所做的决定,我支持你。

这次,也是以大汉长公主的身份最后一次和你相见了。

听爹说你要更进一步后才成婚,我支持你,这才是有志气的大丈夫该做之事。

我在王宫等你,我希望待我再出宫之日,便是在花轿上。”

看着眼前的丽人,于谦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与感动。

其实他与朱芸清的婚事,韦清婉已经和他老母谈过,朱高煦也和他说过。

他本来还有些担心娶大汉长公主之后,会有影响,他之前有过担心。

但如今,所有的担心,尽皆消失不见。

作为长公主,如此支持他,夫复何求?

他于谦能够娶如此贤惠之女,又是朱高煦嫡长女,大汉长公主,或许是他上辈子积了德才娶得如此女子。

“芸清,你且等我,谦必不负你!”

“我相信你。”

朱芸清知道这是于谦在向她表明态度,是于谦的誓言,她也愿意等。

当蒸汽火车开始运行,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被吸引,不仅是车站以及京城之内的高楼,就连远处山丘,都站满了人。

远一些的,纷纷拿着望远镜看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自豪。

这是身为汉人,身为大汉之人的自豪。

悠远的汽笛声,在所有人耳中,都是悦耳动听的。

车头浓厚的烟雾,在所有人眼中,更像是仙神在腾云驾雾一般。

所有人,都在铭记着这一刻。

“大汉万年!汉人永昌!”

一些人准备的旗帜,在这一刻纷纷牵开。

随着一人的开口,所有人纷纷开始高声呐喊着。

就连远处山丘之上,也是此起彼伏的呐喊之声。

即便是朱瞻壑、朱芸清、于谦等人,也纷纷加入呐喊之中。

所有人都在发自内心的支持与期望着大汉能够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于谦,走,我们去叫上大哥他们,我也想体验一下蒸汽火车。”

“好,正好我已经买到票了。”

车站之内,所有人都在期盼着下一趟列车发车。

与此同时在定城火车站,同样的人山人海,每个人都是激动万分。

期待已久的蒸汽火车,所有人都目睹了真容。

坐在蒸汽火车内的百姓,更是纷纷打量着车厢,直到火车启动,又纷纷来到窗户前,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景色。

其实如今的火车,速度并不快,里面的座椅都比较硬,装饰也谈不上多好,更是有着不小的颠簸感。

但这些,没有一个人去在意,所有人都处在兴奋之中。

“火车动了!开始走了!”

“当真是奇迹,如今庞大的铁皮火车,竟然真的自己动了!”

“杨兄,这就是大汉科技之道的发展带来的啊,我决定了,我要考入科技大学!”

“算我一个,我也要去报考科技大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