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朱棣第一次对朱瞻基的质疑,最后寄托的希望(1 / 1)

加入書籤

朱瞻基的不自然,也是落在了朱高炽与朱棣眼中。

朱高炽满心无奈,明明他已经教导过了,怎么这个人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出这样的问题。

朱棣看着朱瞻基,随即笑了。

示意两人将自己扶起来,缓缓开口。

“大孙,你是在怕我吗?”

“爷爷,孙儿没有,我怎么可能会怕爷爷呢,爷爷您多想了。”

朱瞻基顿时跪在地上,脸上都有些惶恐与紧张。

他心里确实怕,但这话他知道不能说。

朱瞻基不断控制着自己不要紧张,但只要与朱棣四目相对,他就又有些忍不住,身体有些不受控制的轻微颤抖。

朱瞻基都有些想哭,只要面对朱棣,他真的无法控制住自己啊。

朱棣看着朱瞻基的样子,心头一叹,他没有想到,朱瞻基竟然会这么怕他。

明明他没有对朱瞻基做什么,所做的那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但在朱瞻基眼中,他只看到了朱瞻基对他有着残忍、无情、嗜杀等等的眼神。

朱棣第一次开始有些怀疑,他如今所做的,以后朱瞻基真的能够会实行下去吗?

朱棣心中一时都有些把握不准,但如今他也没有了其他办法。

培养了朱瞻基这么久,再换人,已经是没可能的了,他只能将希望,只能寄托于朱瞻基身上。

“大孙,你起来,你记得,你是大明太孙,是大明未来的继承人,是以后的皇帝,要自己的气势。

我不过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你是我的乖孙,不要怕我。

殿内之事,是我为你解决的另一个难题,待你上位,也不用再担心那些麻烦了。

他们心里已经没有了大明,没有了朝廷,他自尽在殿内,是他自己的选择。

今天这件事你们也都知道了,那些人原本那般抗拒,但最后还不是接受了。

只要是对大明江山社稷有利的,要放手去做,不要担心有什么骂名,且只要你后面只要把事情做好了,自会有后人为你辩解。

大孙,你更要记住,对下面的人,不仅要有你待他们的宽仁,更要让他们对你畏惧。

朝堂之上无君子,小人畏威而不畏德。

就像你此刻对我害怕是一样的,你也要让他们对你害怕,人只有畏惧之心,才会遵守规矩。

但仅仅只是这样还不够,身为皇帝,当行大道,阴谋伎俩注定是不长远的,你还要像你爹一样,也要有仁德之心。

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朱棣并没有说自己心中的担忧,而是朱瞻基眼前的问题更大。

对他害怕,可见朱瞻基对下面的人只有宽仁,而缺少了狠辣,因为朱瞻基只要有,就应该明白他做这些原因。

而且作为一个太孙,却是没有气势,虽然是在他面前这样,但与朱高炽的软相比,又有些不同。

朱瞻基这已经不能用软来形容了。

朱高炽有时候都敢和他顶,但朱瞻基却是完全丧失了这份胆气。

也就是朱棣不知道朱瞻基对朱家人的狠,不然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朱高炽在一旁静静的听着,没有丝毫插嘴。

其实朱棣教导朱瞻基的这些话,有不少他都是说过了的,他也希望朱瞻基能够成长吧。

如今他们的情况都很尴尬,他自己恐怕活不过今年,朱棣这次出了这事,也只有这么一两年,顶多两三年的时间了。

以前对朱瞻基疏于的教导,这些时间内,他们都得补回来才行。

他们都没有时间再慢慢的去教导朱瞻基了。

朱瞻基闻言,听话的站起身来。

其实他此刻并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他只知道现如今要迎着朱棣的想法去做。

至于朱棣说的很多话,在朱瞻基心里都已经不再那么相信了。

好歹也经历了不少,朱瞻基自认为自己还是有成长的。

“爷爷,孙儿知道了,以后一定按照爷爷所说的去做,不让爷爷和爹失望。”

朱棣一时欣慰的点头,朱高炽却是没有朱棣那样欣慰与高兴。

对朱瞻基的了解程度,他可比朱棣了解多太多了。

聊了一会,朱棣的面色都好了许多。

“老大,你不在东宫调养身子,来找我做什么?”

听着朱棣说起正事,朱高炽当即开口。

“爹,我和这孩子是为了老三的事情来的。

老三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您也不要多想,我知道爹您也不想这样,只不过老三脆弱了一些。

老三虽然有过,但在浙江推行新政也有大功,若没有老三,如今恐怕都还没有开始实行。

且老三无故变成那般,有可能是下面的人在蒙骗老三。

爹,解除对老三的圈禁吧,另外再送一些伺候的人过去,再从天下挑选名医为老三诊治,说不定万一有效呢。

若是能够治愈老三,到时朝廷可以给他封侯,也未尝不可。”

说起朱高燧,朱棣心头又有些不是滋味,但更多的还是欣慰,是对朱高炽这番注重兄弟情谊的欣慰与高兴。

拍了拍朱高炽的手,朱棣的眼圈都有些湿润。

“老大,你真的不怪老三吗?”

“爹,我怪老三做什么,在浙江推行新政的阻力本就极大,老三大刀阔斧之下成功,这是一件好事。

至于下面的人,若是干净,老三也拿他们没有办法,老三解决了反而正好,朝廷重新选派官员补齐便是了。

这些我一直都在想,也是我愚钝,想了许久,才想通这些。”

朱高炽说得豁达,神情真诚,似乎就真的对朱高燧没有丝毫想法一般。

其实朱高炽哪里没有想法,之前心中的想法可不少,远没有嘴上说的那么不在乎。

至于说的这些,哪里是想通了,不过是为了向朱高燧求情,而不让朱棣怀疑自己罢了。

在这方面,朱高炽的功力可远不是朱瞻基所能相比的。

朱棣听着朱高炽真情流露的话语,心中无比的欣慰,又有些复杂。

他一直以为朱高炽对他做的这些有很大的意见,没有想到朱高炽却是自己都已经想通了。

即便朱高炽这样说,朱棣依旧摇了摇头。

“老大,老三的事情,就不用改了,现在老三成了这个样子,是我这个当爹的不是。

浙江的事情需要有人负责,老二那里的事情,也需要有人负责,若是取消处罚,外面的人会怎么看待?

如今老三这个样子,就这样待在府里挺好的,大孙以后也可以不用再担心了。

至于为老三找名医诊治的事情,你们看着办吧。”

对所谓的名医,朱棣已经不抱有希望,连太医都无法治好,民间还能有这样的能人?

当初的徐皇后,后面的朱高炽,都已经证明没用,如今他也不想劳民伤财去做这些无用功了。

不再去想,朱棣看向朱瞻基,神情逐渐变得严肃与认真。

“大孙,我有些话要对你说,接下来说的,你要记在心里,明白吗?”

“爷爷您说,孙儿一定记在心里。”

看着朱瞻基当即应下,朱棣缓缓说起了最后的叮嘱。

朱棣已经知道自己的大限不远了,如今趁着清醒之时不说,他怕后面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大孙,其实这些之前也和你说过,但治国,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你切记不要像我这样急躁,不要操之过急。

如今我做的这些,只想将新政在大明彻底推行开来。

去了你二叔那里见到的一切,让我知道大明的路该怎么走,这也是我不遗余力所想要去做的。

大明的藩王,这个问题我也给你解决了,浙江的新政也实行下去了,所有的准备,我都给你做好了。

大孙,你记住,新政一定要在天下推行开来,藩王、官绅一体纳粮,一同缴税,国库才能充盈。

国库有了钱,你才能做更多事情。

要切记善待百姓,百姓一年辛苦劳作下来,没有什么钱粮,对他们的赋税,再降低一些吧,要将税收的重心放在商税上。

本来我准备对百姓免赋的,但我想了想,这个事还是等你来做,也算是施恩天下,天下百姓都会记住你的仁德。

盐政方面,也适当降低一些,精盐可适当增加,但百姓所用的粗盐,把价格再压一些下来,让百姓也能够吃得上盐。

大汉实行的政策,你二叔已经充分证明了可行,你也要好好去做。

当有一天你能让百姓的负担降低,国库进项却在增多,那大明盛世,就真的不远了。

以后,你会是大明的明君,超过历朝历代君王,成为明君之典范,大明的盛世,也会超过任何一朝的盛世。

但你一定要去做,就按照我如今的方向,你深耕下去。

如今所实行的政策,想要达到那个盛世,还不够,还需要其他政策的完善辅助才能做到。

你待会去里面,第三个抽屉里,我写了接下来需要做的,以及需要实行的政策,你拿回去好生研读。

现在我和你爹一样,处理国事都有些有心无力了,你要挑起担子来。

去吧,我也不留大孙你了,堆积的国事,现在交给你来处理,有拿不准的,再来问我。”

朱棣心中所期盼的,就是大明能够打造出远胜历朝的疆域,远胜历朝的盛世。

如今扩大的疆域,他已经做到了,毕竟朱高煦是他儿子,朱高煦的开疆扩土,也是大明的开疆扩土。

现在他只希望朱瞻基能够做到,将大明打造出一个空前的盛世,他们老朱家出了一个历朝帝王都无法比拟的明君,天下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大明成为最为强盛的汉人王朝。

最开始他不敢想这些,但朱高煦的大汉,让他看见了这些可能。

可惜他自己无法亲眼见证了,他是那么的渴望,朱瞻基能够做到啊。

尽管朱瞻基的种种表现让他内心有些怀疑,但他也只能相信朱瞻基。

最难的问题,他都已经给朱瞻基解决了,后续要走的路,他也已经铺下去了,朱瞻基哪怕蠢一点,但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在朱棣想来,都应该做得到才是。

朱高炽在一旁看着,心中无比的欣慰。

刚才朱棣说的那些,他也很期待,只是可惜,他也无法见证了,但若是他的儿子能够成为那样的贤明之君,他也格外的欣慰。

朱高炽只希望朱瞻基真的能够懂,真的能够明白朱棣的苦心吧。

朱棣为下一辈做的,已经太多了,他看得见,也感受得到。

可以说朱棣将能背的骂名全部背了,朱瞻基注定会是大明的明君。

朱瞻基也将朱棣说的话全部记下,只是心中到底记住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朱瞻基下去后,朱棣看向朱高炽。

“老大,我的身子骨也不行了,你身子好点时,敲打敲打杨士奇他们。

现在那小子很怕我,我说的话效果恐怕没有那么好,你多教教他,刚才说的那些一定要去做,对下面的人既要用,也要防。”

“爹,这些我都教导过他了,也跟他说了几次。

如今他也长大了,我们也应该多给他一些信任,相信他能够做好才是。”

尽管朱高炽更加了解朱瞻基的性子,但在朱棣面前,他还是极为维护自己的儿子。

能教的他也确实都教了,接下来就看朱瞻基自己的造化了。

聊了几句,待朱高炽离开,朱棣叫来刚才为自己诊治的太医。

“朕的情况如何,你们如实说。”

“禀皇上,皇上的情况...很不好,此次怒火攻心,伤及肺腑,又牵动旧疾。

臣等实在无力回天,若皇上能够静心调养,恐...恐至多不过两年。”

太医说完,直接趴在地上,丝毫不敢动弹。

他们可是知道朱棣才杀了三个太医的,还是为朱高燧诊治。

如今朱棣又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这几个太医心中都是恐惧的,生怕被朱棣恼怒之下给砍了。

然而朱棣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平静的让几人退了下去。

朱棣对自己的情况,本就有预料,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只是真的面对时,心中还是仍旧有着些许感伤。

“至多不过两年吗,两年便两年吧,应该是够了。”

朱棣想的,就是利用好自己这最后两年的时间。

可实际上,他又哪里还有两年的时间,身子还需要调养,如今想要处理国事,已经极为艰难,最后这两年的时间,实在太有限了啊。

朱棣心头都很是苦涩,朱高燧疯了,朱高炽也就今年,他也不过两年时间。

苍天待他一家,何其凉薄。

这两年时间,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啊。

两年还需要静养才能有,但他是朱棣,他不想就这样等待死亡,那么或许连两年,都是一个奢望。

朱棣不再去想,当即让人去叫来张谦。

到了如今,他要开始交代后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