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朱瞻基的隐忍,也先制霸中亚,兵进北欧的蒙古帝国!(1 / 1)

加入書籤

皇宫内,朱瞻基来到朱棣身前,正要行礼,却是见朱棣似乎睡着了。

朱瞻基壮着胆子来到朱棣面前,见朱棣就这样靠在椅子睡着,心头犹豫片刻,轻轻推了推朱棣。

“爷爷,醒醒,我扶着您去床上休息,椅子上容易着凉。”

“嗯?大孙来了,不用了,我就眯一会。”

朱棣睁开眼看着朱瞻基,眼中满是欣慰。

朱瞻基看着朱棣醒来,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拿出朱棣给他装着大汉纸币的木盒,放在一旁的桌上。

“爷爷,我已经见过了,二叔做的这个纸币,很是精美,而且上面还有太祖皇帝和爷爷的画像呢,惟妙惟肖的。”

朱瞻基不断说着大汉纸币的好,纸币的表面全部被朱瞻基夸赞了一番。

朱棣也静静的听着,直到朱瞻基说完,才缓缓开口。

“大孙,你二叔制作出来的这个纸币,你没有多想,我很欣慰。

你二叔这不是对大明有什么想法,而是在告诉我们,大明与大汉一直是一体的。

你二叔的大汉使用这个纸币,这就是承认太祖皇帝与我,也相当于承认大明,更是在让大汉的百姓都接受认可大明。

这是他的苦心,你要记在心里,明白吗?”

朱瞻基听着朱棣的话语,只觉得无比的别扭与愤愤不平。

他没有想到了这一步,朱棣依旧这样为朱高煦着想,还在为朱高煦辩解。

尤其是这么一番话,说得朱高煦是那么的伟大一般,朱瞻基心头很是吃味,要知道朱高煦可是已经出去了,有了自己的大汉,朱棣为什么还要这么偏心朱高煦啊?

在朱瞻基眼中,朱棣偏心偏得过于多,无论朱高煦做什么,都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想到朱高煦是在为了大明好。

尽管朱瞻基心头很是不岔,很想质问朱棣,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说出口。

他不敢这样对朱棣说,更不敢在朱棣面前有什么情绪。

如今他在朱棣面前,只能隐忍,只能处处忍受,忍到他上位的那天。

“爷爷说得是,二叔的这份心,值得学习,大明与大汉,永远会是一体的。

爷爷您放心,二叔的苦心,我都记着的,不会忘记。”

大明与大汉确实永远会是一体,但朱瞻基眼中的一体,是他灭了朱高煦后,大汉彻底融入到大明中的一体。

如今的他,对朱高煦,对大汉已经有了魔怔,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他这辈子,都不会念头通达。

朱棣听着朱瞻基的话语,笑得格外的高兴,在他看来,他的大孙,真正长大了,能够知道这些了。

“你心中记得就好,不过此事,除了这点,你也不要只看着大汉纸币精美的表面,更要看清楚内在。

这个纸币说白了,与我们所用的宝钞,是一样的,只不过外观不一样罢了。

大明宝钞的实行情况,你也看见了,其实百姓有很大的意见,但朝廷又不能不推行,不然朝廷财政无法维持。

这个问题从洪武一朝到永乐一朝,一直困扰着朝廷,始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

现在你二叔弄出了这个大汉纸币,也就是宝钞,你后面要仔细留意,注意观察你二叔是怎么推行这个纸币的。

你不仅要记住这个纸币在大汉是怎么推行的,还要去看,看百姓对这个纸币的认可接受程度如何。

如果你二叔在大汉成功推行了这个纸币,在数年时间里能够保持平稳运行,没有出现像大明的情况,你到时再将这个法子拿到大明来用。

你二叔了不得啊,许多政策,都走在了大明的前面,自己走出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是以往都没有出现过的路。

在大明没有找到一条更好的路之前,你一定要按着你二叔的那条路走下去。

有大汉在前面实行,若是有问题,你二叔都已经解决了,你只管拿过来用就是了。

你也不要觉得丢人,这方面你二叔确实很强,我这个老头子,都不如他。

有差距,就要承认这个差距,只要你能够让大明越发繁荣富强,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就不是丢人的事情。

你也要记住,在一边跟着大汉用这些政策时,自己也要去学习,当你自己摸清楚后,说不定能够找到一条更好的路。

大明的未来,可就交给你了,好好去做。”

朱棣说着这些,脸庞都有些许自得。

朱高煦在许多方面,确实都超过了他,但朱棣并不会因此不高兴,反而很自豪,因为他生出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

尽管他不知道朱高煦为什么能够知道多,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这条路,让朱棣真正看见了希望。

朱高煦的大汉,其实在朱棣眼中,反而是大明的试验地,是为了帮大明将好与不好的地方全部试验出来,然后大明拿过来用时,可以用得更好。

如今的这个大汉纸币,朱棣心中也抱了很大的期待,他是真的想要看看朱高煦是怎么解决宝钞的那些难题的。

当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大明的宝钞,也能重新展现出新的活力。

而朱瞻基听着这些,心头不爽更是达到了顶点。

其实最开始朱瞻基并没有对朱高煦这么大的恨意,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逐渐越发觉得朱高煦很是让他厌烦。

现在听着朱棣这样再度夸赞朱高煦,朱瞻基心头很不是滋味。

难道大明未来的发展,就全部看朱高煦了吗?朱高煦怎么做,大明就需要怎么做吗?

难道不跟着朱高煦的方向走,大明就不会变得强大,不会变得富庶了?百姓的民生问题,大明自己就不能解决了吗?

每当朱棣这样变着法的夸朱高煦,朱瞻基心头的恨意就越深一分。

尤其是自从朱棣去了朱高煦那里一趟之后,朱棣整个人似乎都变得魔怔了一样,处处为朱高煦着想。

明明他才是大明未来的继承人啊,朱棣有这样夸过他,有这样为他想过吗?

朱瞻基又很是不服,他不信自己比朱高煦要差,他自认自己比朱棣、朱高炽都还要优秀,他继承了朱棣与朱高炽两人的优点。

这些话,朱瞻基只能在内心里面想着,不敢说出来一个字。

既然朱棣这样说,那他就先顺着朱棣来吧。

调整好心绪,朱瞻基脸上露出笑容。

“爷爷,我知道了,二叔在这些方面,做得确实很好,值得大明去学习。

如今浙江的新政已经实行下去了,待过两年稳定下来,如果真的能够解决问题,我会推行开来的。

二叔推行的大汉纸币,我也会用心去关注,相信肯定能够解决大明宝钞的问题。”

“大孙说得不错,肯定能够解决的。”

对朱高煦,朱棣心中是充满了相信。

这么多时间以来,朱高煦创造的奇迹太多太多了,且次次成功,这怎么能不让朱棣相信,朱棣又怎么会对朱高煦没有信心。

不管再难的问题,朱棣相信到了朱高煦手中,最终都会被解决。

最开始他抄大汉的作业,朱棣还有一些心理负担,但如今再抄大汉的作业,朱棣可以说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了。

只要能够使得大明变好,让大明有万年之基,做这些,不丢人,也不磕碜。

朱瞻基看着朱棣相信了他所说的,也是跟着笑了起来。

让他跟着朱高煦所做的去做?

朱棣做得到,他可不是那么愿意的。

聊了一会,朱棣又说到了科技与火器。

“大孙,工院那里,你以后一定要全力支持那些人,如今我已经在建立人才的培养制度了,你后续将这个制度完善下去。

我大明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只要你精心挑选,只要好好去培养,终有一日,肯定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优秀的科技人才。

当大明的人才变多,自然而然,就能在火器以及其他科技方面,逐渐超过大汉。

大明的火器发展,你需要更好的去支持他们,唯有你的支持,才能让他们做得更好。

还有那个蒸汽火车,让工院的人抓紧去研究,若是大明能够研究出来,效果会比你二叔那里更好。”

大明的科技发展,朱棣无比的重视,但现在他已经有心无力去做那些,只能让朱瞻基来做这些。

到了现在,他也相信,朱瞻基应该能够知道科技带来的便利。

朱瞻基也确实知道了科技的重要性,只是对这些的看重,对比起朱棣来,还是差了许多。

朱瞻基如今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与其自己研究,不如直接夺得大汉的,毕竟那里有着现成的。

一想到科技之道是朱高煦发明创造出来的,朱瞻基心中就很不适应,很是反感。

“爷爷,我都记下了,我会做好的。”

朱瞻基依旧附合着朱棣,朱棣健在时,他也只能这样去做。

朱棣心中越发的欣慰,爷孙两人一时间聊得无比的开心,两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或许是朱棣真的感觉到了自己的大限之日,对这样的相处,心头越发的眷念。

在大明权力即将进入更迭之时,西北方向,也先率领的瓦剌,却是已经在不断做大。

东察合台汗国已经名存实亡,彻底被也先所控制,只是为了防止大明对他们动兵,也先只是保持暗中操纵。

与此同时,巴林、吉利吉斯、昂可刺等部落,也被也先暗中纳入瓦剌,成为了瓦剌的附属,火力秃麻部也与也先藕断丝连,走得异常的近。

也先并没有满足于此,率领大军侵入白帐汗国,白帐汗国可汗科利贾克接连被败。

就在一月之前,科利贾克从金帐汗国(钦察汗国)调集大军过来,依旧被也先大败。

白帐汗国本是金帐汗国附属国,但因为在1380年白帐汗国可汗脱脱迷失借助帖木儿帝国击败金帐汗国当时的权臣马买,控制了金帐汗国主要疆土,导致金帐汗国以后的可汗,尽皆出自白帐汗国。

在一个月前白帐汗国大败中,蒙古部落中的札剌亦儿,弘吉剌,蔑儿乞归降瓦剌,突厥部落中的康里、乃蛮等部同样投降也先。

也先并没有因为那些蒙古部落突厥化而没有接受投降,凡是投降他的,也先全部纳入囊中。

而金帐汗国因为支援白帐汗国而失败,本就摇摇欲坠的金帐汗国彻底分崩离析。

在14世纪末,金帐汗国的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逐渐分离出去,同时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侵袭,如今再次大败。

金帐汗国直接分裂为哈萨克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诺盖汗国等等。

原本还要再经过一二十年才会走到这一步的金帐汗国,直接被也先逼到了这一步。

而分离出来的哈萨克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遭到也先突袭,投降也先,其余汗国同样被也先的铁骑以及先进的火器所震慑。

哪怕就是在这期间想要来浑水摸鱼的莫斯科公国,也被也先率领的瓦剌大军所震慑,最终又只得灰溜溜的率军回去。

这一日,也先率领突袭了诺盖汗国,诺盖汗国正式被并入瓦剌之中。

如今的瓦剌,也先也重新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蒙古帝国。

是的,也先整合了众多部落,正式成了蒙古帝国。

也先一直继承了脱欢的遗志,那就是再现蒙古荣光。

蒙古帝国不仅有着瓦剌、鞑靼等原本从明军手中逃出来的部落,更是汇聚了北欧,以及如今他攻下的诸多部落为一体所形成。

也先看着大军享受着胜利的欢呼,脸上也浮现出笑容,拿着酒囊狠狠地灌了一口酒下肚,只觉得是那么的舒爽。

如今蒙古帝国之内,他不断的在让匠人制造火器,现在更是已经让骑兵都装备了一定的火器,研发出的三眼铳,射程虽短,但靠近之后的杀伤力极为可观。

火炮同样也有,射程达到三千余米,直到如今,都还在不断铸造。

原本缺少的物资,没有从大明方向得到分毫,全部都是从其他方向获取而来。

而现在,也先已经将目光放向了莫斯科公国。

因为莫斯科公国的资源更加丰富,更加能够让帝国的火器,更进一步。

经过数月的休整,也先率领十万铁骑,十万步军开始对莫斯科公国发起进攻。

如今也先的蒙古帝国,实力早已经超过昔日的瓦剌,但也先依旧没有着急的开始去找大明复仇。

也先一直记着脱欢的嘱托,那就是在朱棣没有去世之前,一切都以发展实力为重,先行隐忍。

只待朱棣去世,就是他率领铁骑,再现蒙古荣光之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