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朱棣的意气风发,也先精心布置谋朱棣(1 / 1)
速檀阿力听着朱高煦的话语,整个人都开始有些激动了起来。
朱高煦要用他就是好事,说明他还有用,说明他还有救,说明他还有希望。
如果朱高煦真的没有再答理他,那他才是真的危险了。
一个没有作用的可汗,他很清楚自己很危险。
所幸,如今朱高煦终于需要他做事了。
宁为大汉犬,不做小国人,这句话流传而出到现在,他也是有耳闻的。
他来找朱高煦投奔大汉,并不是脑子一热就来了,而是事先就打听过的,加上他以往的了解,这才促使他直接来找朱高煦,而不是去找已经被朱高煦打得乱窜的帖木儿帝国那些人。
他只是想要活命,如果能够在活命的基础上还能得到一些其他的,那无疑是更好的。
速檀阿力起身来到地图前,认真的看着地图。
其实过去的路线,他了然于心,对那些地方,他可是太熟悉了。
只是如今他不知道朱高煦这次过去,到底是什么样的目的,他必须要给出绝对完美的答案。
速檀阿力很清楚,这一次,既是机会,也是深渊。
做好了,以后差不多有保障了,或许还能争取更多。
但若是做不好,直接就是这条命恐将不保。
思考片刻,速檀阿力看向朱高煦。
“禀大汉王,如今帖木儿帝国已经被我大汉掌握,小汗有两条路线。
一条是从从科尔地区向西,在麻里兀这里有一个戈壁,可以沿着戈壁边缘北上至塔什干,再向东前行。
然后经过伊塞克湖(热海)前往都城阿速(阿克苏)。
这条路虽然绕行比较远,但沿途可以避开那些难以行走的山脉,适合大军行进,后勤物资也方便运送,路途虽然依旧还是会经过一些山脉地区,都几乎都是在外围,影响并不大。
除了这条路线,另外还有一条线路,虽然比较近,但道路比较难走,大军很难进行展开。
这条路从怯失米尔靠西,还是科尔之地出发,沿申河(印度河巴基斯坦流域)向北,进入哇罕山脉(巴基斯坦都库什山脉)。
这个山脉里面有路可以行进,虽然不过于陡峭,但大军无法展开行进,后续的物资运输,也有一定的难度。
更为重要的是,进入这里之后,因为地势高,可能会使得大军会出现头晕呕吐的症状。
出来之后进入葱岭(帕米尔地区),来到石塔(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附近),只要出了这里,那些症状就会减缓消失。
然后沿着这里的一条鹑儿看河的鸦儿看(莎车附近),从这里向东北方向行进,会经过塔里木,不过在这里有一条叶尔羌河,有路可以走,沿河前进抵达巴尔楚克(巴楚附近)。
来到这里,就可以直接前往都城阿速,后面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这两条线路,如果我大汉强军可以忍受抵达最高处山脉那里的头晕呕吐症状,那么这条路是用时最短的。
如果不行,那只能向西绕行,需要的时间,会更多。”
朱高煦听着速檀阿力所说的这两条路线,眉头一皱。
绕行的这条路,他直接就忽视了。
以如今的脚力,哪怕是快速行军,这个时间他都无法接受。
然而剩下的这条路,朱高煦也无法定下。
速檀阿力所说的那个症状,他很清楚,那是高原反应。
如今的条件一旦产生高原反应,很难处理的。
而且他这次行进,说白了一点,其实也在抢时间,因为朱棣那里会比他快,他必须要尽快抵达阿速,攻下原本东察合台汗国的都城阿速,才能尽快汇合朱棣,才能够赶得上大战。
可这个高原反应,让他都有些棘手。
这个高原反应当然也不是人人都会有的,有的人会相对轻松一些,有的人会很是艰难。
如今他要带着十多万大军过去,如今看来,恐怕是难以做到了。
能够带着几万军过去,朱高煦都觉得已经非常的了不起了。
思考一会,朱高煦看向速檀阿力。
“如果从怯失米尔西部绕行至阿忒八失呢?能不能行?”
“禀大汉王,如果向西绕行,可以走阿尔罕,那里也能够出去,且出去之后的道路也比较好走。
可唯一的难度就是,阿尔罕之地地势险要,如果要从那里走,大汉王必须要撤离清理帖木儿帝国的大军,不然一旦被伏击,到时纵有更强大的火器,都难以支撑,恐凶多吉少。”
朱高煦听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他从这里过去,也需要时间,哪怕是走海路先至信德,再从信德之地过去,这段时间,张辅他们,在朱高煦看来,怎么也应该能够拿下这片区域,并且肃清了吧?
“你下去准备准备吧,为大军向导,就走这条路线!”
朱高煦指向地图,路线跃然而出。
随后朱高煦再次给张辅几人下发诏令,让几人开始行动。
数日的时间,朱高煦率领中大都督府的部分大军以及护卫军开始出发。
而在另一边,朱棣也率领大军正在向哈密都司前行,经过漫长时间的行军,终于是抵达了哈密。
“皇上,据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如今也先的大军主要集中在仰吉八里,不过在别失八里以及吐鲁番,也有十万以上的大军,其中有数万骑兵。”
随着锦衣卫指挥使刘忠在地图上将锦衣卫查到的消息一一在沙盘上标注出来,朱棣双眼目不转睛的看着。
别失八里与吐鲁番与阴山相连,朱棣看去,俨然也先是以防守的姿态在进行,而骑兵的存在,又保留了适当的进攻性。
“皇上,这个也先看来是被吓到了,皇上亲征,他都不敢主动出来了,只得摆出一副防守的姿态。”
“哈哈,可不就是,也先那小崽子,马哈木被皇上亲征所灭,脱欢也被我大明所杀,也先一介小儿,现在知道惧怕天威,晚了!”
朱棣两侧的明军将领不断的打趣着,他们这些人,还真没有将也先看在眼里。
十多万骑兵听着唬人,但他们又不是没有经历过几万骑兵大战的人。
这十多万骑兵,说难听点,在这些地方,根本就施展不开,也先也不可能将所有骑兵放在一处战场上。
不然就靠着火器,只要集中火炮与火枪,还没有交战,就能让也先的骑兵报废几万人。
如今大明的火炮虽然比不上大汉,但也不是也先的蒙古帝国所能比拟的。
至于火枪,现在大明也初步掌握燧发枪的技术,只是产能没有跟上,现在明军主要列装的,依旧是火绳枪。
但即便如此,都是经过数次改良过的,也是线膛枪管,精确性与枪身稳定性,以及射程,都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这些人的底气,只要摆开阵势,他们还真不怎么怕也先的骑兵。
大明的骑兵,这次可也是几乎全部动员了,奴儿干都司那边的女真等族,凡是骑兵,都被朱棣抽调了过来,马场的战马,能用的都征用了,就是为了应对也先的骑兵。
朱棣听着这些人的话语,并没有出声制止什么。
因为在他眼中,也先的这个实力,虽然让他重视,但这个重视,只不过是让他从不怎么需要动脑子想到需要动脑子想,以及动用更多的大军等等这些区别罢了。
这次他亲征,也是他最后的一次亲征,就是为了解决也先这个问题的。
如今也先分散兵力,朱棣反而有些笑了。
如果也先聚在一起,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他处理起来会真的棘手。
但现在既然分散了,那就集中兵力各自歼灭即可。
“你们说好了,该我说一说了。”
朱棣话音落下,帐内顿时安静下来,一众将领纷纷炙热的看向朱棣。
他们知道,接下来就是朱棣下达作战任务了,该他们开始发起进攻了。
也先不来攻,他们可是要打过去的。
自从上次北征之后,他们可是休息了多年的时间,每个人都有些发痒了。
这次大胜,他们这里有的人还能再往上走一走,升一升,谁不双眼火热?
朱棣看着众将,当即下令。
“大军休整两日,随即发兵吐鲁番!”
朱棣定下调子,随即开始缜密的布置,哪些人负责阻拦也先援军,哪些人负责主要进攻等等。
仰吉八里,也先已经率领大军早早抵达。
也先看着地图,目光锐利的看着吐鲁番这里。
“大汗,为什么我们不集中大军主动出击?
我们有着庞大的骑兵,又有火器之利,朱棣如今已经老了,未必是大汉敌手。
现在兵力分散,若是被明军逐个击破,恐会白白折损实力啊。”
也先两侧,同样站着数人,纷纷看着地图讨论着。
这里的每一个人,心头都是无比的激动,因为他们要和明军,还是朱棣率领的明军再一次交手了。
以往他们,只能被大明压着打,想要还手,可是太难了。
尤其是鞑靼与瓦剌被朱棣所灭,他们一度可是惶惶不可终日。
现在,他们全部都是蒙古帝国的人了,他们的帝国,有着数十万大军,十余万骑兵,又有了之前他们想都无法想的火器。
这些人,哪个不想击败朱棣?
只要击败朱棣,他们就能瞬间闻名于世,帝国与他们自己的威望与名声,将会进一步暴涨。
如果这次他们能够重创朱棣亲自率领的明军,甚至斩杀朱棣,他们甚至还能重新打回大明,重现当初的蒙元荣光。
以前实力弱小,他们不敢想,但如今他们实力强大了,每个人心头都再次充满了幻想。
也先听着这些人的话语,并没有去在意。
如今这场战事,却是摇了摇头,丝毫没有在意这些人的想法。
在蒙古帝国,他这个大汗可是权力真正至高无上的大汗。
“呵呵,那大明皇帝朱棣虽老,但不可轻视,其人戎马一生,哪里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他朱棣必然会先攻吐鲁番火州,那就让他打,现在我们已经太久没有和明军交手过了,必须要弄清楚明军的实力。
你们可别忘了,那大明的汉王朱高煦,在他藩地大汉国,火器可是极为先进的。
现在大明的情况,我们知晓不多,唯有打一仗,才知道明军如今的战力到底如何。
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本汗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对朱棣,也先丝毫不敢轻视,哪怕就是暮年的朱棣,只要朱棣还有一口气,他都不会有任何的掉以轻心。
从当初瓦剌被灭,到后面低谷时的崛起,他清楚自己如今这份力量的来之不易,他更加清楚,他只有一次机会,一旦这次他也如同马哈木与脱欢那样,那瓦剌就真的彻底被灭了。
那时现在的势力都难保,更加不用去想着打回故土,夺回瓦剌失地了。
对朱棣,也先心头一直保持着最为基本的敬重与警惕。
死敌归死敌,但朱棣的强大,他认,但也仅限于对朱棣。
也先两侧的人闻言,纷纷变得安静下来,每个人反而都在好奇也先到底做了什么完全的准备。
“大汗,不知大汗有何准备,还请大汗能够说出来,我等也好有一个准备才是。”
也先看了这人一眼,这是巴林部落并入过来的。
也先的眼神格外的冷,不待其他人反应,当即让护卫将其斩杀在账内。
这一幕,顿时让其余人大骇,他们没有想到,也先突然之间的动手,更是没有想到,还是在帐内。
也先看着一众心惊胆颤的人,一脸冷笑。
“大明的锦衣卫,你们应该都知道,先前找出来的那些锦衣卫,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本汗很清楚帝国内有着不少锦衣卫,而他,正好就是大明的人,向大明传递了不少帝国的情报。
如今还想来套本汗的布置,该杀!”
也先想要的,就是震慑这些人。
锦衣卫,也先可是头疼了许久,明明他知道帝国内部有,而且高层也有,但他分辨不出谁是。
哪怕就是他杀了的那人,他也不敢确认。
只是谁让这人来问这种关键的问题,问出来就是有嫌疑。
本来他就是用这事来吸引锦衣卫的人暴露,只要有嫌疑,他宁愿杀错,也不愿意放过。
这也是他的一种悲哀,起势太快,导致许多制度跟不上,内部的势力过于杂乱了。
如今他根本就没有时间清理,才扩张结束,结果朱棣就对他发兵了,他只能先解决大明的征伐。
内部的问题,如今他只能等着战后再彻底清理。
也先也是没有办法,不这样快速扩张,他也不会有如今的实力。
而这次,他精心布置了很久,就等着朱棣到来。
他可不希望任何人破坏了他这次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