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朱瞻基的疯狂与另一个极端,对朱高炽最终的追封(1 / 1)
殿房内,朱瞻基声嘶力竭的沈声音传出,让外面人一阵瑟瑟发抖。
穿着常服,披头散发的朱瞻基一脸的疯狂,双眼都有些血红,胸膛剧烈的起伏着,就这样恶狠狠的盯着张妍。
张妍的话,直接掀开了他内心深处,那在阴影处的恐惧,让他感觉到自己身为皇帝,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那些,是他不敢对任何人说的,因为他是真的怕,他怕那些成为现实。
然而如今却是被张妍这样无情的揭开,使得他根本无法面对,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这个时代的人,对所谓的玄学,看得可是非常重的,朱瞻基更是如此。
紧紧盯了张妍一会,或许是朱瞻基残留的理智让他知道,眼前的人是他亲娘,随即将目光挪开。
然而朱瞻基却是将目光放在了周边,打砸着眼前所能看到的一切。
“我是大明皇帝,我怎么可能怕他!
建文有什么资格和我相提并论,那些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朱瞻基一边摔着物件,一边不断的给自己打气,试图摆脱那个恐惧。
许久,朱瞻基才终于消停下来。
“娘,你说我怎么和建文那么的像啊,可我,并不是他啊。”
朱瞻基真正害怕的,其实并不是朱高煦大汉国的实力,而是这些和朱允炆实在太过于相像的影子。
朱高煦的大汉国虽然实力强大,大明的火器也确实落后于大汉,但他始终认为,大明的实力不差,不是朱高煦的大汉所能够比拟的。
因为大明有着极大的底蕴,不是朱高煦那种刚建立才多久的大汉国所能够相比的。
这不仅是他,也是杨士奇那些人的认知。
只是因为他没有把握必胜朱高煦,他才只能一直对朱高煦忍让。
火器的强大固然让他忌惮,但不至于让他怕。
而之前攻打也先的战事,也不过是让他觉得大汉火器带来的硬实力可以填平大明底蕴,如今大明与大汉,也就大汉勉强比大明强了一点罢了。
虽然大汉依旧有着其他消息传回来,他也知道大汉的发展,但那些在他看来,对真正大战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意识到大汉甚至比大明还要强上那么一点,仅仅也就是那么一点,朱瞻基心中的阴影就越来越深。
他确实比朱允炆强,但朱高煦也比当初的朱棣更加强大啊。
这些巧合的事实,让他不得不对内心深处的阴影越发的相信。
对朱高炽的追封他一直犹豫不决,就是因为他不想再和朱允炆的身影重叠下去了。
可对朱高炽要是不追封为皇帝,他身为朱高炽的儿子,怎么也说不过去。
说出这话的朱瞻基,此刻全然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彻底焉了下来,整个人都显得很是迷茫一般,完全不知所措。
张妍原本心头怒火中烧,只觉得朱瞻基彻底没救了,居然敢那样盯着她看。
刚才那一刻,她甚至已经感受到了朱瞻基的杀意,这让她无比的心寒。
自己的亲儿子,居然敢对她有这样的念头,那一刻张妍已经想过彻底不管了,朱瞻基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了的想法。
但随后朱瞻基的转变,张妍又觉得朱瞻基很是可怜。
是啊,朱瞻基和朱允炆,是真的太像了。
哪怕是她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也都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像。
朱高煦的事情,其实不过就是朱棣弄出来的罢了。
朱棣同意,朱高炽也没有拦住,中途多次帮助朱高煦,然后朱高煦悄然做大。
等发现的时候,想要解决,但因为朱高煦是朱棣的亲儿子,朱高煦自身的实力,也已经不差了,而那时朱棣的精力都在北伐上,没有解决。
之后再想解决时,已经彻底不可控了。
朱高炽早早的病逝了,丝毫没有在这件事上帮到朱瞻基。
朱棣临走之时,还是朱高煦在其身边的,更是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朱高炽与朱棣先后离去,将这个烂摊子,彻底丢给了朱瞻基。
其实但凡大明与大汉的主次兑换,他们都不会考虑这些问题。
但问题的根本是,大明才是宗主国,如今却是快要颠倒过来了。
哪怕朱高煦对大明一直没有展示出什么想法,但朱瞻基身为大明皇帝,有那个担心是正常的。
可即便是这样,朱瞻基做的这些事情,在她看来却是极差。
知道问题,不去寻求解决,反而将那些问题埋在内心深处,想要去逃避这个现实,这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吗?
尽管心头对朱瞻基很失望,但到底是她的亲儿子,还是大明的皇帝。
她身为大明太后,在孙若微这个大明皇后无法挑起重担之时,她必须要站出来。
无论自己是什么心情、想法、感受,但一切,终究还是得以大明江山社稷为重。
张妍蹲下身,看着朱瞻基。
“儿子,抬起头,你是大明的皇帝,怎么能因为这些事情而低头,把头抬起来。”
朱瞻基闻言,缓缓抬起头看向张妍,只是脸上,多少还有茫然。
张妍见状,心头一叹,继续说道:“儿子,你要记住,你已经是皇帝了,不能再有那些小性子了。
你要像你爷爷一样,在下面官员面前,要有自己的威势,要让他们畏威,再用语言与行动让他们感到亲近,恩威并施才是王道。
一直施恩,时日长久,只会让他们觉得你这个皇帝可以随意侵犯。
而这些小性子,更是会成为你的缺点,你身边的人,会根据你的喜好,来展示你所喜,且规避你所不喜的。
时日长久,你会分不清谁好谁坏,悄然宠信奸臣,你自己也未必自知。”
“至于刚才我说的,我也并非想要刺激你。
我只是想要告诉你,既然你自己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你要做的,不是将这些事掩藏在内心深处,而是要去面对,再去解决这些问题。
建文是建文,你是你,你就是自己,你是大明的皇帝,当有破除一切障碍的豪心壮志,以及决心。
刚才说的那些,核心问题不过是你二叔的大汉国实力强大,那就发展军力,努力改进民生,让大明更加富强。
大明富强,你可以有更多的钱来打造精锐大军,亦或者扩大大军,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
你二叔的大汉国火器先进,那你就重视工院,更加重视匠人,将天下优秀匠人全部集中于工院,让他们自行讨论,自行去做。
你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绝对的支持,你不仅要提升他们的地位,还要重视他们的家室。
多给一些赏赐,为他们的子嗣单独建立一所学堂,让国子监的人去作为这所学堂的老师,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重视,他们就会愿意为你卖命,他们会夜以继日的去做。
你二叔的大汉国能够做到的,只要他们一些时间,他们同样也能够做出来。
你要记得,大明的人,不比大汉的人差。
你二叔大汉国的核心成员,哪怕是科研院那些特殊机构,那些人都是从大明出去的,说明大明的人材更多更好,只是以前重视得没有那么彻底,这需要你来做。
至于大汉国的那些科技,也就是你二叔提出的科技之道,你再成立一个科技院便是,集中天下相应的人才,用于研究科技之道。
如此一来,研究火器的人一个院,研究科技的一个院,哪怕是造船的船舶司,你也可以设立一个机构,集中天下造船的大匠。
人多力量大,到时这么多人,总能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惊喜。
当然,这些或许都需要时间,但前提是你需要去做,如果你不去做,那么永远都会跟不上,更不要妄想超过。
儿子,你要记住,现在你是皇帝了,你肩上扛着大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是你需要挑起整个天下。
遇到事情不能再逃避了,你不去面对,就更没有人会去面对这些,没有人会去挑起这些担子。
不管发生任何事,哪怕让你糟心、忧虑、害怕,你都要去面对,然后再去解决,便可。”
张妍心平气和的说了很多,她很希望朱瞻基能够明白。
出现问题只会逃避不解决,那么这个问题会一直都在,直到有一天成为压倒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能够知道朱瞻基担心与害怕的是什么,但她只能这样开导朱瞻基,能不能走出来,还需要朱瞻基自己去想,去做。
其实张妍心中也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因为这样与朱瞻基说如果有效果,那么之前朱棣与朱高炽教导了朱瞻基这么多,朱瞻基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与朱允炆的相像固然像天命,但张妍希望朱瞻基能够逆天改命。
张妍心头很是无奈,这些,都是因为朱高炽早早的就病逝了。
但凡朱高炽能够多活几年,将朱瞻基带在身边多教导几年,这个家不用她早早就来撑起,或许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吧。
但可惜,事情终究已经成为定局,那些终究是她的想象,如今她只希望朱瞻基能够尽早的恢复到往昔吧。
最初的朱瞻基,其实各方面在她看来,是真的都挺好的。
自从朱高煦的大汉越发强大之后,朱瞻基渐渐的就开始出现了变化,尤其是朱高炽病逝之后,朱瞻基的变化越发的大。
如今,确实已经没有人能够管得住朱瞻基了,她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劝导。
朱瞻基听着张妍所说的这些,也渐渐从原本迷茫、慌乱的情绪之中走了出来。
是啊,他是皇帝,他为什么要去怕朱高煦呢?
朱高煦能够从一个小岛发展起来,如今他拥有大明天下,又何必怕朱高煦呢?
尤其是听到张妍所说的,朱高煦所重视的,他也去重视,朱高煦的人都是从大明出去的,他坐拥大明如此之多的人才,只要他去做,难道还怕追赶不上吗?
只要大明快速发展起来,他又何惧朱高煦的大汉国?
到了那时,就是朱高煦需要看他的脸色了,是朱高煦需要担心这些了。
张妍说的这些,却是让他心头越发坚定了之前与杨士奇等人聊的那些,那就是一边加强对大汉的防备,防止朱高煦靖难。
一边大力发展科技、经济与民生,尤其是火器的发展,重视那些匠人,他要比朱棣更加重视,让那些人肝脑涂地的尽快使得火器能够跟上甚至超越大汉。
至于杨士奇等人一直反对的提升那些匠人地位,朱瞻基现在也看明白了。
他要是再不去重视,只会让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张妍说的,有些他是真的听进去了,有些他是选择性过滤了,有些却是理解成了另一个极端。
朱瞻基缓缓站起身,原本的气势逐渐开始恢复。
“娘,我知道了,以后我不会再这样了!
儿子要下去安排事情了,娘你也回去好好休息,这后宫与内廷,您先管着吧。”
朱瞻基确实迫不及待的想要下去开始安排,不仅是提升对匠人的重视,他还要准备彻底放弃新政的实行。
如今他也想通了,现在他需要做的,是尽快缩小与大汉的差距。
实行新政固然会让大明更加富强,但太耗费时间。
他等不了那么久,他现在要先进行休养生息的恢复,使得民生与经济快速复苏,然后再去考虑新政,提升大明上限的事情。
对这些事,现在他有着极强的自我认知,该停的停,该加大力度,就加大力度。
至于杨士奇等人的反对,也得先给他放在一边。
他已经足够优待这些人了,也如张妍所说的,对这些人,还得要让他们畏威才行。
此刻的朱瞻基,俨然从这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内心深处的那些阴影确实走出来了,但产生的认知,却并不是如同张妍所希望的那样。
至于自己的享受,反而是朱瞻基一直未变的。
张妍看着朱瞻基醒悟过来,也是欣慰的笑了。
随即说道:“好,你去安排吧,不过,现在你该告诉我,你准备给你爹追封什么了吧?”
朱瞻基文言,神情郑重又坚定,缓缓说道:“娘,爹的追封,必然是孝仁皇帝!”
母子两人对视一笑,随即朱瞻基开始整理仪容仪表,召集杨士奇等人前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