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子嗣就藩,继承人的思想(1 / 1)
朱高煦坐在椅子上,只感觉累得慌。
回来才几天啊,这事是一点都没有断过,就没有让他好好歇一口气。
“唉,真是怀念那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缺的时光啊。”
朱高煦一脸感慨,人果然在成长的时候与收获的时候,注定也会丢失一些其他的,只是平日里察觉不到罢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长大了又想回到小时候。
没钱的时候想暴富,有钱了又想两袖清风。
山里的想要去大城市,大城市的想要去山里。
想了一会,朱高煦收回思绪,继续开始处理起来国事。
哪怕有了国事院、军机处这些,但不代表他要处理的事就少了,一样还是不少。
没一会,周岐凤匆匆走来。
“参见王爷。”
“起来吧,这次找你来,是有一事需要你去做。”
随后,朱高煦将去往欧洲诸国的事情说来。
周岐凤认真的听着,听后当即应下。
“王爷放心,臣定完成此事!”
周岐凤没有丝毫的犹豫,能够被朱高煦安排事情,也是一种特殊的殊荣。
朱高煦也很放心,周岐凤是他当初汉王府的老人了,他也相信周岐凤的能力。
说白了,有着过去的五万大军为依靠,要做成这事,是真不难。
又嘱咐了一会,在周岐凤下去后,韦清婉却是一脸着急的匆匆走来。
“王爷,不好了,芸清想要去南亚找于谦,我快要劝不住了。”
朱高煦脸上原本要绽放的笑容,顿时凝固。
“什么?她要去找于谦?现在人在哪?”
朱高煦一时也有些着急了,他可不想朱芸清给他来一出电视上才会有的离家出走。
韦清婉着急道:“老大正在安慰她,你快去。”
朱高煦没有耽搁,当即拉着韦清婉走了过去。
来到朱芸清屋内,朱瞻壑还在安抚着,但效果几乎没有。
当看见朱高煦到来,朱瞻壑也是松了一口气。
“爹,你快劝劝大妹吧。”
朱高煦只是挥了挥手,坐在朱芸清旁边。
“怎么了,这是想于谦了?”
朱芸清听得脸一红,也总算是出声。
“爹,你胡说什么呢,我只是担心他。”
“看来闺女大了,思念心上人了啊。”
朱高煦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心中是真有些不是滋味。
自己的闺女,这是已经等不及了啊。
尤其想到有一天会嫁人,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不舍,那感觉,很是不好受。
看着朱芸清有些默认的样子,朱高煦不再去想,当即接着开口。
“想要去见于谦,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大大方方的跟我说出来就可以了。
既然你已经想好了,想去就去吧,我会派人护卫你,沿途不要觉得麻烦,必须要带在身边。
另外我再给你一个身份,你这次以巡察南亚八省的巡察使的身份过去。
去了之后,最迟半年,必须要回来,明白了吗?”
朱高煦没有想过去阻拦,有些事情,堵不如疏。
越是阻挠,只会使得问题越发无法解决,那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宁愿让朱芸清大大方方的去,大大方方的回来。
至于额外给的身份,也是朱高煦担心仅仅只是大汉长公主的身份不够,因为这个身份只是一个象征,没有实权。
而有了巡察使这个身份,就有了一定的权力,能够方便朱芸清在那里做事情。
巡察,这是朱高煦确定的一种制度。
尽管有着御史台这些监察机构,但朱高煦依旧不放心。
而这个巡察使,则是临时的职务。
每年朝廷会向各省派出巡察使,巡察各省,也就是看看地方上有没有腐烂问题,也是为了让朝廷知道各地的情况。
有些地方官,会出现官官相连,而巡察使的任务,就是要揪出那些贪官污吏。
因为这个职位是临时的,也就是每年去往各省巡察的人都不一样,也就可以防范地方与巡察使相勾连。
毕竟今年坑壑一气了,以后呢?
每年一巡,每年人又不相同,很容易就能被发现。
大汉的疆域大了,为了稳定,为了保证地方官吏的纯洁度,朱高煦可是有着许多针对的措施。
他也没有想过彻底根除,因为无法彻底根除,但尽可能的压缩蛀虫生存的空间,防止繁殖,还是能够起到效果的。
朱芸清听到朱高煦不仅让她去,还让她以巡察使的身份过去,顿时变得激动起来,双眼更是有些红润。
在朱芸清眼中,没有巡察使的身份,那她过去就是一个看于谦,名不正言不顺。
而有了这个身份,就不是以看于谦这个理由过去了,而是巡察南亚之地而去,这必然需要去见于谦,也没有任何人会说什么闲话。
她知道于谦的性格,若是没有这个身份过去,反而恐怕会让于谦不喜,但有了这个身份,谁能说什么?
“爹,谢谢你。”
“哈哈,现在心情好了吧,以后记得有什么事,就跟我说,我还能不答应你吗?”
看着朱芸清开心起来,朱高煦也是笑了,笑得格外的开心。
一旁的韦清婉与朱瞻壑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都带着幸福宠溺的笑容。
聊了一会,朱高煦便离开了,韦清婉跟在朱高煦旁边。
“如今儿女大了,是不由人了。”
听着韦清婉的感慨,朱高煦拉着韦清婉的手。
“总会有这一天的,他们也要开始自己的生活,我们也该做好准备才是。”
朱高煦心中虽然也有不舍,但更多还是欣慰与高兴,谁不想自己的儿女过上幸福开心的好日子?
对这些,他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来到韦清婉屋内,两人聊了没一会,朱高煦开始说起了正事。
“婉妹,这次也有事情要与你说,老二的安排,已经确定了。
接下来大汉会往欧洲扩张,老二也需要过去,今后他的藩地就在那边了。
不仅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他们也需要出去了。
老三、老四会去南亚,老五还有即将成年的老六,会去现在正在平定的帖木儿帝国之地。”
说到这个话题,朱高煦心头也有些复杂。
其实他也希望一家人都在这里开开心心的,但没有办法。
那些地方总归要有人去管的,交给自己的儿子,起码有一个基本保证。
有句话说得好啊,这样做起码肉烂在了锅里,无论事态怎么发展,最终也终究还是汉人,还是大汉。
别人可以改弦易帜,但惟有朱家人,不行。
大汉的疆域如今太大了,仅仅只依靠朝廷,辐射范围,始终有限。
韦清婉听着这些,整个人一愣,心头一疼。
她其实比朱高煦更加不舍。
朱高煦理智更多,而她则是感性更多。
但身为大汉王后,她也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去做的,她也没有办法。
韦清婉强忍着心中的疼痛,并没有说任何反对朱高煦的话。
这些是国策,她再怎么心疼,也都是必须要实行下去的。
“王爷,我都听你的。”
看着韦清婉强忍的不舍与心疼,朱高煦抱在怀中,轻轻拍打着背,也说不出什么安抚的话。
分封藩地,从大明洪武一朝开始,这些,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了。
安抚良久,待韦清婉睡去,朱高煦停留一会,才离开。
来到外面,深吸一口气,当即又叫来朱瞻壑。
“爹,我来了。”
“坐,如今国事繁忙,可适应了?”
看着朱瞻壑,朱高煦尤为满意。
如今其实已经有不少事是交由朱瞻壑在处理了,毕竟历练到了最后一环,完成之后,他差不多也到了退休休息的时候了。
如今他已经四十七将近四十八了,在前世或许算不得老,还能算作年轻。
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年长之人了。
朱瞻壑闻言,神情严肃。
“如今也适应了,国事虽多,但主要还是大方向上的。
有着国事院与军机处这些部门,其实虽然累,但也没有那么的累,还好吧。”
听着朱瞻壑的话语,朱高煦顿时乐了。
“臭小子,说得轻巧,我难道还能不知道?
你如今只是接手一部分事情,还有许多事是我在处理呢,你要尽快适应。
可以给自己留一些休息的时间,国事虽多,但也要注意休息,偶尔的享受,是可以的。”
朱高煦叮嘱几句,也没有继续问这些,随即说起了正事。
“大汉往欧洲方向扩张的事情已经定了,过段时间等帖木儿帝国那里的战事结束,就差不多会公布出来了。
如今大汉的疆域太大,接下来我会让你的弟弟们出去就藩了。
这件事之前跟你谈过,现在再问问你,你可有想法?”
这种事情,朱高煦是必须要和朱瞻壑说清楚的。
因为在大明,这些事已经出过两个先例了。
一个是朱棣,一个就是他自己。
朱棣以藩王身份靖难成功,而他也以藩王身份打造出了大汉,虽然没有像朱棣那样靖难,可是在如今的大汉面前,大明都有些黯然失色。
现在他也要开始让朱瞻壑的那些弟弟出去就藩,虽然大汉的就藩与大明不同,但归根到底,还得要看朱瞻壑有没有想法。
这件事,朱瞻壑的想法与意见,也很重要。
朱瞻壑闻言,却是笑了。
“爹,我知道您心中的担心,但放心好了,我不会做那些事,也不会那样去做的。
而至于他们若是像爷爷或者像爹你们这样,是不可能会出现的。
若是我坐拥大汉都还不如弟弟们,那他们取而代之,其实挺好。
他们更加优秀,起码大汉会更加强大。
爹既然说起这个话题,我也不怕告诉爹,以后也会是一样的。
如果坐上了这个位置,却是无法带领大汉变得更加强大,弟弟们的子嗣有更优秀的人,他们靖难也好,发展自己的藩地也罢,只要他们能够让大汉保持统一,能够让大汉更加强大,那有能力者居之。
立嫡立长,终究已经是过去式了。
若嫡长无以为继,那便让优秀的人来。
过程可能会有动乱,但起码,大汉不会亡,大汉只会越发强大。
爹您打造出来的大汉,一直站在顶峰,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朱高煦诧异的看着朱瞻壑,他确实没有想到朱瞻壑会有这些想法。
诧异过后,又是无比的欣慰。
他欣慰的不是朱瞻壑有这些想法,而是思想的改变。
立嫡立长,只可保持内部的稳定,想要发展更好,未必那么好。
并不是每一个嫡长,都是贤良、有能力的人。
能够想到这些,可见朱瞻壑的思想,已经没有再被以往那些固定的所束缚。
但欣慰之余,也有担心。
朱瞻壑说的,又有些走向另一个极端发了。
朱高煦神情凝重,肃声道:“老大,你有这个想法,挺好的。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隐患。
大汉的疆域,后面会更加广阔,你这样做,大汉各地都会难以稳定,极为容易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你真正要做的,就是要进行无条件的培养,不要有舍不得手中权力,以及忌惮自己儿子的心。
只要去好好培养,让他历练,其实教导出来的不会差。
包括他们的正妻,也要选贤良淑德之人,这些都是可以保证下限的。
同时到了一定的年纪,该退休的时候就退休,不要老来一直把握权柄舍不得放开。
而这些,需要我,也需要你来做好典范。”
朱高煦所说的,也是他本来准备后面再教导朱瞻壑的。
但如今,他必须要说出来了。
历朝历代,太子过于优秀,都会招来皇帝的猜忌,尤其是皇帝老年之后,那个猜疑之心,会更大。
哪怕就是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等等这些千古一帝,年轻的时候与老来的样子,完全是两幅面孔,是两种心态。
而当太子的当得太久,也是会出现问题的。
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蠢笨的,经过培养,身为帝王精力的倾注,再经过历练,其实都不会差。
解决刚才他所说的问题,比朱瞻壑说的那些,更加重要。
因为这样做,虽然朱高煦也不敢说一定会有多好,但起码这个下限,绝对不会低。
朱瞻壑认真的听着朱高煦所说,不断思考着。
如今他已经长大了,有着自己的主见,他能够分辨孰优孰劣。
朱高煦也没有出声打扰,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