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新粮食收获,科研院新的突破(1 / 1)
朱高煦等待许久,看着朱瞻壑的目光渐渐清明,他知道,朱瞻壑已经想通了。
这时,朱瞻壑看向朱高煦。
“爹,我或许知道了,刚才我所想所说,好像走到了另外一条极端的道路。
其实像爹说的,做好这些就足够了。
至于其他的,也不用去考虑什么。
若是哪天真的出现了像爷爷,像爹这样的人,其实对大汉也没有那么差。”
朱瞻壑也是想通了,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只能说明一件事,就是大汉的君王,不如地方就藩的人。
那时即便出现动乱,大汉未来的继承人,也必然依旧是优秀的。
而要是像他说的那样去做,一开始所有人就会有目标,必然会所有人明争暗斗。
尤其是下面的人,必然也会投机取巧,蛊惑或者诱使今后大汉王室的人相互残杀,地方之上也会灾乱连连,反而不利。
只要他不削藩,只要就这样保持下去,出现像朱允炆这样的帝王,出现朱棣、朱高煦这样的人,终归还是希少的。
哪怕帝王平庸一些,但只要不犯下大错,大汉基本不会受到什么过大的影响,起码不会一开始就人心惶惶,上至朝廷,下至地方百姓,不会那么早出现动乱。
乱世讲实力,盛世讲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
朱高煦看着朱瞻壑真正理解,心头也松了一口气。
朱瞻壑所想那种情况,适合已经腐烂到了根里,以及乱世之中,才适合的。
因为那种情况需要一个极为优秀的领头人。
但在和平时期那样去做,子嗣越多,从生下来开始,动乱也就会开始。
清朝时期各种夺嫡的黑暗,朱高煦也是清楚的。
那种争斗一旦起来,就是你死我活,丝毫不会考虑任何情面。
最终受伤的,无非还是王室成员,以及天下百姓。
王室之间必然会想方设法置对方于死地,后宫必然会成为战火浓重的地方。
毕竟新出生一个子嗣,就多一个竞争者。
而在朝堂之上,必然也会各显神通拉拢人。
到了地方,也必然会暗中积蓄实力,相互联合。
那些有着野心的人,外面的敌对势力等等,必然也会上蹿下跳的唆使这个唆使那个。
那个时候,又会回到诸国乱战的时期,相互打生打死之下,到了下一代,这样的局面又会再次开始上演,又有什么意义?
想要发展,维持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是基础,不然根本没有精力去搞什么发展。
这也是刚才朱瞻壑说出那些话来,他也神情凝重的原因。
现在看着朱瞻壑想通,他也能够放下心来。
“老大,你要记住,国策其实有时候平庸是好的,因为平庸是对绝大部分人有利。
只要利好绝大部分百姓,那这个政策就没有问题。
极端的国策,会有各种漏洞,也太过以偏概全,一概而论,那是不行的。
你的思想也是,我可以允许你平庸,甚至以后的人也平庸,但不能有过于极端的思想。
平庸难出大功绩,难做大事,可也极难犯大错。
上限虽然有限,但却是能够保住一个王朝的下限。
时代在进步,大汉在发展,其实都不需要你去做一些特别的,整体上就是在向前发展的。
只要在发展就好,哪怕慢一些,都是可以的,知道了吗?”
朱高煦耐心的教导着朱瞻壑,其实这个时候,老子的无为而治,反而是好的。
他打下的基本盘,已经够大了,不需要后面的人再做什么了。
说白一点,只要保住下限,大汉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当那些雏形被他弄出来,后面的发展,是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进行转移的。
大汉今后的国情与局势,已经与历朝历代都不一样了,对君王的需求,同样也是不一样的。
朱瞻壑听着这些,有些懂,似乎又有些没懂。
朱高煦所说的,和他以往所学所看的,似乎又有些一些不同,是与他以往认知的不同。
平庸并非褒义,但现在,在朱高煦口中,似乎成了一种褒义。
父子两人又聊了许久,在朱瞻壑下去后,随即叫来该就藩的其余诸子,将事情全部安排下去。
做完这些,朱高煦才勉强得以松一口气。
转眼半月的时间过去,朱芸清已经早早就去往南亚八省之地,朱高煦去往南亚以及西亚、中亚之地就藩的子嗣,也已经出发。
又是数日的时间过去,这一日,盛坚、侯海、尚义嗣、周岐凤等人纷纷开始登船,再次去往欧洲。
“王爷,臣等去了。”
“去吧,路上小心。”
看着几人,朱高煦也亲自为几人送行。
这一行,军事以盛坚为主,其余之事以周岐凤为主。
哪怕是军事,是否用兵这些,决定权也在周岐凤手中。
在几人离开后,朱高煦也回到王宫,与王玉、许柴佬一起商议着国事。
就在这时,枚青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之前种下去的土豆,已经可以收获了!”
“嗯?走,过去看看。”
听到土豆可以收获,朱高煦顿时来了极大的兴趣。
不仅是朱高煦,王玉与许柴佬同样一脸的高兴。
当初朱高煦说的这个土豆产量高,如今他们可是要好好看看。
而且他们也都已经是尝过的,那个口感,他们至今难忘,可惜就是只吃了两三口,其他的全部用来留种了。
来到城外种植土豆的地方,枚青已经在让人开始挖土豆。
朱高煦看着竹筐里的土豆,一时有些皱眉。
土豆的个头,真算不得多大,但也不是那种非常小的,只能说勉强过得去。
“王爷,带回来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养护,全部都是按照王爷当初所定的标准在做的。
土豆的产量达到了亩产一千八百余斤,如今所收获的,可用于下一年的种植!”
“什么!亩产近两千斤?”
王玉与许柴佬听到这个产量,当先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产量,可是比之前朱高煦所说的,都还要高一些。
而且即便就是朱高煦所说的那个产量,但真的亲眼看见,那个震撼,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两人都没有想到,这个粮食,居然真的有这么高的产量。
两人无比激动的看向朱高煦。
“王爷,这个土豆有一千八百余斤的产量!这当真乃神物!”
朱高煦看着激动的两人,只是笑了笑。
虽然他也高兴,但完全不至于像两人这般兴奋。
毕竟前世土豆的产量,只要施肥,只要适当打理,只要浇点粪水,随随便便都是小几千斤的。
如今这一千八百多斤,哪里能够让他兴奋?
唯一让他高兴的,就是如今在化肥还没有弄出来前,能够达到这个产量,都算得上这里的土壤肥沃,以及平日里的打理与浇灌了。
“不错,等后面生物院若是能够将化肥做出来,到时的产量,会更高。”
生物院,这是将科研院拆分成为各个院种之后,只对生物领域展开研究而设立的。
之前的科研院,是杂乱的,各个行业物种的科研人员都在里面。
经过拆分之后,人虽然分散开来少了,但研究效率比起之前,更高了一些。
王玉与许柴佬听到这里,双眼一阵火热。
要是研究出来化肥,产量还会更高?
这是两人都无法想象的。
毕竟他们从未知道这种粮食,现在听到这个消息,震撼之余,又是无比的期待。
对朱高煦的话,没有一个人怀疑,每个人都无比的相信。
但凡朱高煦说一句自己是神仙,这些人都会深信不疑。
因为从最初出来到现在,他们已经在朱高煦身上看到太多让他们难以理解,又无比震撼的东西了。
对朱高煦的相信,大汉上下,可以说深入到了骨髓里。
只要是朱高煦说的,那就是对的,哪怕是错的,也是对的。
只要是朱高煦说出来的一些法子,要是最后没有弄出来,那一定就是他们的问题,而不是朱高煦说错了。
这就是朱高煦的威望以及在大汉上下的信任度。
朱高煦看了一会,随即看向王玉几人。
“走,我们也去挖土豆,待会拿一点出来,我们烤着吃!”
“哈哈,好,听王爷的。”
一群人纷纷开始挽起袖子,拉起裤脚,拿着一把锄头就开始挖了起来。
枚青则是带着人在一旁给王玉等人讲解着。
主要讲的还是土豆一般都在土壤哪些地方,挖出来一定得是完好无损的,不然一旦破损,将会无法留种。
王玉与许柴佬等人听得认真,挖起来更是聚精会神,小心翼翼的,生怕把土豆给挖坏了。
忙碌了一会,在满地是人的挖掘下,很快就全部完成。
挖出来的土豆,每一个都会认真挑选,凡是没有损坏的,全部被拉到已经准备好的房屋内。
哪怕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挖的,但难免还是有些许损坏的。
朱高煦看着这些损坏的土豆,倒是能够接受。
毕竟在前世,这样的事情他可经历得太多了。
而王玉等人看着这一幕,却是一阵心疼,无比的肉疼。
这些可都是粮食,损坏代表着无法留种,在他们眼中只有可惜。
“枚青,以后再挖土豆,一定要让人再细心一些,这次损坏的依旧不少,若是都能够留种,也能更快的在大汉推行开来了。”
枚青听着王玉与许柴佬轮流给他说教,也只能听着。
但却是被朱高煦打断了。
“行了,有损坏是正常的,刚才你们也挖了,你们也挖出不少损坏的吧?
这些是必然的,但只要小心一些,绝大部分是好的,就可以了。”
“枚青,你带人准备一些柴火,待会我们一起烤土豆吃。
另外给其他人也分一些下去,让他们也尝尝鲜。”
朱高煦没有在这件事继续纠缠,直接转移了话题。
听到烤土豆,所有人都很是期待。
枚青带着人开始准备,过了一会,土豆烤好,无论是朱高煦还是王玉、许柴佬等人,没有一个人嫌弃烤熟的土豆是乌黑麻漆的,更没有在意弄脏的手与嘴。
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冒着热气,吃到嘴里软糯香甜的土豆。
朱高煦剥开外皮,用嘴还在外皮的内侧吸了吸。
在朱高煦眼中,这才是吃烤土豆的灵魂,表皮内侧沾着的那些,才是最为好吃的。
吃了一会,朱高煦看向枚青。
“玉米、番薯这些长势如何了?”
“王爷,长势都很好,再过一两个月,就能相继收成了。”
说起这个,吃好之后,将手与脸洗干净,又去看了看玉米、番薯等等,这才心满意足的开始返回王宫。
回来后,又赏赐了一些土豆下去,几乎都是三两个。
“王爷,这个土豆臣认为可以拿出少许,放到外面酒楼,让百姓也知道新粮食收成了。
如此一来,他们就会更加相信之前所宣布的。”
朱高煦一脸笑容,笑道:“这个不错,拿出一些给外面的酒楼,让他们限量供应,每个人只能点少许,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
另外让宣传司将枚青他们带回土豆的事迹,以及如今土豆的收成,都宣传出去,让百姓知道。
同时再拿出一部分土豆,运往各地。
运出去的可以少一些,但要让各地精心养护,再让枚青挑选一部分人手出来,跟随土豆去往各地,教导各地该怎么种植与收成。”
这次收成的土豆,数量可是不少,毕竟当初枚青带回来的,就比较多。
加上这个产量,已经可以在各地开始进行简单的推广种植。
在朱高煦看来,再过三五年,各地差不多也能有一定的基础了。
而想要所有地方都全部种植开来,没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依旧还是很难。
王玉与许柴佬纷纷应下,又商议了一会,才激动的离开,开始着手这些事情。
在两人离开后,朱高煦也准备往后宫而去。
然而就在这时,陈宏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科研院徐幼文院长在殿外求见。”
“赶紧让他进来。”
朱高煦一时有些期待,能够让徐幼文亲自过来,是不是科研院又有了什么突破?
不一会,徐幼文匆匆走入。
“参见王爷。”
“免,可是有什么技术成功了?”
迎着朱高煦期待的目光,徐幼文激动道:“王爷,电池成功了!臣等成功研究出了王爷所说的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