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夹杂在大明与大汉两大强国之间励精图治?朱高煦的决定(1 / 1)

加入書籤

朝鲜王国边地,随着朱瞻基与内阁的杨士奇等人商定,大明集结二十万大军,开始陈兵朝鲜王国边地。

大明的动作,顿时让现在的朝鲜国王李裪心头大震,心更是无处可放,当即派遣使者,带着繁多的岁供前往大明。

然而朱瞻基并未接见朝鲜使者,而是派出杨溥为代表,去往边地,要求朝鲜国王李裪前来边地面见。

而大明的动作,也是让大汉国的朱高煦都为之一惊。

“大明这么兴师动众,你们说说,朝廷是真的要对朝鲜用兵了吗?”

朱高煦很是疑惑的问向王玉等人。

朱高煦是真的疑惑啊,看看朱瞻基做的那些决策吧。

主动降低对奴儿干都司的掌控,撤回大部分大军与大量军官,以及大部分官吏。

然后现在告诉他,朱瞻基要打朝鲜?

如果朱瞻基真的要打朝鲜,那就应该加强对奴儿干都司的重视,用奴儿干都司的兵马为主力,对朝鲜发起进攻才是。

再加上之前朱瞻基还给朝鲜送火器,不仅仅是火器,还包含了一部分的火器技术,这不是明摆着要去加强朝鲜?

如今朱瞻基又集结数十万大军陈兵朝鲜边地,这不纯纯的左右脑互搏?

先是主动削弱自己在那边的实力,又去增强朝鲜的实力,现在又要去打朝鲜,要这是真的,朱瞻基和大明那些人,做决策都这么没有脑子的么?

虽然他对朱瞻基无感,但朱瞻基也不至于做出这种事吧?

而这也是他无比疑惑的,现在他搞不清楚朱瞻基到底是要出兵朝鲜,还是有其他目的了。

因为干出这么大的动静,朱瞻基总不会是因为无聊,所以吓一吓朝鲜?

王玉看过传回来的消息后,同样眉头紧皱。

“王爷,这事怎么看,臣都觉着蹊跷。

且先不论朝廷如今所做的决定与当初的决策背道而驰,可这些年来,朝鲜一直安分守己,并未做出任何僭越以及对大明不利之事,按照朝内那些人的想法,应该是不会出兵的。

臣先将这点也抛开不论,就算是大明真的已经确定要出兵朝鲜,可如今大明的这番布置,也很不对。

集结的大军,几乎都是各个卫所之军,大明的精锐,依旧还在南方与京城,并没有任何调动的迹象。

除此之外,攻打朝鲜,肯定是需要出动大量精锐水师的,从海上登陆进攻朝鲜都城,比起从奴儿干都司方向发起进攻要快许多,大军的补给以及进攻路线也更加方便。

可大明并没有出动水师,只派出少许舰船在巡洋。

这些动作,臣怎么看,都有一种大明做出这么大的动静,只是为了吓一吓朝鲜。

而且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大明朝堂之上,满朝公卿恐怕只会将大汉当做最大的潜在威胁才是。

如今大明虽然新政已经彻底变了样,但休养生息还没有彻底完成,怎么会舍得放弃我们大汉这个潜在威胁,而兴师动众去攻打朝鲜呢?”

这也是王玉无比凝重又疑惑的地方,实在是怎么看,他都觉得怎么不合理。

他一个不擅军事的人都能看出这些,朱瞻基与大明那些朝堂重臣,难道就看不见?

王玉是真有些不信,不可能没有人看见才是。

就在这时,许柴佬的话音也是传出。

“王爷,大明出兵,会不会是因为当今朝鲜国王正在创制朝鲜自己的文字与文化有关?

臣之前在平东、定东、安东之地多年,那里距离朝鲜王国极为接近,且三省之地,以及大汉许多地方与朝鲜之间的贸易往来都不少。

当即朝鲜国王李裪正在制定朝鲜李朝的文字,并且已经有了雏形,正在一部分地方进行推广。

之前朝鲜与苏禄等国都是用的汉字作为官府文字与语言,可这位朝鲜国王自继位后,却是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仿照大汉改革吏治与一些制度,同时集中人才专研科技之道。

军事上也进行了大力整顿,尤其是水师与岸防,都在大力建设,大军也在原本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或许是因为这些,导致大明要对朝鲜出兵?”

许柴佬对朝鲜李朝知道的消息就要比王玉多一些了,因为之前在平东三省之地,就对朝鲜有过一定研究的。

朱高煦听着王玉与许柴佬的话语,心头也在沉思着。

王玉所说的,也是他心头最大的疑惑。

朱高煦很清楚,朱瞻基不是朱棣,朱瞻基恐怕早就希望他的大汉出事了,朱瞻基也迫切想要解决他。

只是碍于实力问题,一直隐忍。

杨士奇那些人,更是从始至终都想把他彻底斗倒的,这些人对他的想法,绝对深刻。

尤其是大明在沿海之地加大防备,派遣主力大军,又大兴水师建设,增强岸防,做的这些措施,虽然没有明着说,但谁都知道就是在防备他。

在这样的基础上,朱瞻基以及杨士奇那些人,会在这个时候去动朝鲜?朱瞻基有开疆扩土之心?

他是真不信。

而许柴佬所说的这些,朱高煦也都很清楚。

毕竟大汉与大明之间夹杂着这么一个小国,他又怎么会看不见。

许柴佬所说的李裪正在创立朝鲜文字,朱高煦知道,一直没有动作,也是因为他现在没有精力去收拾。

除此之外,就是动朝鲜很容易挑动大明与朱瞻基的敏感神经。

现在他先要解决欧洲,先把可能会对大汉,会对汉人产生威胁的欧洲诸国解决,才会调头来再解决这些。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也没有对大明有什么动作,对朝鲜也没有动作。

李裪确实在励精图治,如今的朝鲜确实强大了一些,但也仅此而已了。

朝鲜无论怎么发展,别说对大汉产生威胁了,对大明产生威胁都难。

朝鲜与欧洲诸国,哪边的危害更大,朱高煦分辨得出。

但即便是许柴佬所说的这些,在朱高煦眼中,依旧不是大明会出兵的理由。

因为朝鲜本就注定无法成为大明的威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朱瞻基与杨士奇那些人,会遗忘他这个真正的威胁?

思考许久,朱高煦缓缓道:“我有一种直觉,大明这样做,真正的目标,恐怕会是我们。”

朱高煦没有任何证据与情报,但他就是有这样一种直觉。

只要朱瞻基与大明朝堂上的那些人将大汉视为第一威胁,那么大明所做的所有决策,必然都会是奔着他来的。

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王玉与许柴佬都没有反驳朱高煦这句话,他们也很清楚,大汉如今的实力过于强大,加上朱高煦的身份,在大明那些人眼中,大汉肯定就是第一威胁。

这种情况下,大明那些人做什么,只要最终目标是大汉,他们都不会感到意外。

可朱瞻基这样做,到底要怎么才能对他们动手?

如果朱瞻基想要趁着大汉的大军集结去往了欧洲那边,现在想要动手,也应该是集结大军在南部以及交趾那边才是,而不是对朝鲜一副动兵的架势啊。

两人思考许久,依旧没有什么头绪时,朱高煦的话语,却是在此时传出。

“你们说,大明会不会想要借朝鲜之手,对我们出兵?

大汉与大明之间,并没有实际动过手,大明想要借朝鲜,来测试我们的实力究竟如何?

如今我正好将大军集结去往欧洲诸国,这对大明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他们又无法把握我们的实力究竟如何。

且大明一旦亲自动手,我必然会调回大军,优先起兵靖难,解决大明,解决他们。

他们也怕这样的事情出现,所以想要将朝鲜推出来。

然而做这样的事情,李裪未必会去做。

大明便只有对李裪施压,强硬的让李裪去做,而在边地集结的大军,就是一个证明。

这样,似乎就能够解释得通了?”

朱高煦虽然是问句,但心头已经逐渐在相信了。

因为也只有这样,刚才的那些问题,就都能解释得通了,都能说通了。

王玉与许柴佬听得一惊,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可能性也是非常的大。

就在这时,陈宏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大明传来急报!”

“另朝鲜也有消息传来,朝鲜国王李裪已经离开都城,不知去往哪里。”

朱高煦打开看后,当即看向王玉与许柴佬。

“大明传来的消息,大明内阁次辅杨溥去往边地,欲在边地会见李裪。

那么事情可以确定了,大明,是准备用朝鲜国对我们动手了!”

朱高煦脸上带着微微的冷笑,真当他集结近五十万大军去往欧洲那边,这边就没有大军了吗?

真当他出兵欧洲就不会对大明有丝毫防备了吗?

朱瞻基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在他看来,还嫩了点。

而在大明的情报网,虽然有两条线被朱瞻基给毁了,但有一条本就是在朱棣时期就是在明面上的,一条是被朱高燧给供了出来。

这两条线的破坏,丝毫没有波及另外一条真正的暗线。

当初因为朱高燧是真为了他做了不少事,才给了朱高燧一条情报线方便联络,但他可没有蠢到将所有的都交出去。

如今还在大明运作的这条情报网,已经运行了十多年的时间,早已经成熟。

虽然大汉的实力在他看来强于大明,但他也没有丝毫轻视大明。

有句话好话说得好,战略上可以轻视,可以让敌人反而降低防备,但战术上,必须要尊重每一个敌人,哪怕敌人现在还弱小,都必须要重视,更遑论大明。

王玉与许柴佬听到这里,也没有再说什么。

既然已经在这个时候就知道了大明的目的,他们很清楚朱高煦绝对会有极大的想法,且有自己的考量。

其实他们很想劝朱高煦先靖难,先回大明之后再出兵欧洲诸国,奈何朱高煦一心想要先解决欧洲诸国,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在他们两人眼中,大明才是大汉最大的威胁。

而在朱高煦眼中,欧洲诸国是大汉最大的威胁。

两边的思想,完全就是两个方向。

朱高煦看向两人,当即出声道:“你们下去,暗中调集物资,先运送到平东、安东、定东三省。

同时在三省之地抽调人力,以及动用所有府库,配合大军。”

“是,王爷!”

两人当即应下,随后又商议一会,便匆匆离开。

在王玉与许柴佬离开后,朱高煦当即让人叫来韦兴。

之前带韦兴回来,就是为了防备朱瞻基在他征伐欧洲诸国期间动手,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

不一会,韦兴匆匆走来。

“参见王爷。”

朱瞻基点点头,示意韦兴起身,随即开口。

“找你来是有一事,大明要准备用朝鲜对大汉出兵,而朝鲜若是真的出兵,必然是对平东、定东、安东三省出兵。

如今东大都督府有兵四万余,另有一个海军舰队。

你稍后从京大都督府率领三万军过去,同时东海舰队也出动一个编队随同前往,加上东大都督府的大军,全部交由你来指挥。

若是朝鲜出兵,以最快的速度消灭,同时攻入朝鲜国,破其都城!”

李裪但凡真的敢出兵,他不介意顺带先将朝鲜给灭了。

还想研究新的文字?

有着汉字与汉人文化不用,想要去搞那些新的,正好早早给废了。

而这次出动的大军,也是五个大都督府建立以来,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出兵。

原本集结去往欧洲的大军,就是从各个大都督府调集的,这也是如今东大都督府只剩下四万来人的原因。

虽然他调集了大部分大军去了欧洲诸国那边,但不代表大汉就无兵可用了。

他特意留了一部分大军,就是用于应对来自朱瞻基这里突然出现的变化。

韦兴听着朱高煦的话语,心头既是兴奋,又是愤怒。

他们没有主动起兵靖难,在他看来,朱瞻基就可以烧高香了,如今竟然还想唆使着朝鲜出兵大汉?

也就是朱高煦只让他攻灭朝鲜,要不然他是真想顺带连大明都给一起打了。

虽然军不多,但韦兴丝毫不觉得自己打不过大明的大军。

“王爷放心,朝鲜若是敢来,三月之内,末将必破朝鲜都城!”

朱高煦没有说什么,以如今大汉的实力,韦兴的这个军令状,难度其实还真不怎么高。

要是三个月都无法攻破朝鲜的都城,那可就真有问题了。

“好,朝鲜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去吧。”

“是!”

看着韦兴下去,朱高煦充满了笑意。

现在他很期待,到时朝鲜顺带被他灭了后,会有多惊慌。

有着大明这么深厚的家底,不思去开疆扩土,就惦记着整他,这种人,他是真的已经厌烦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