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何为大明精锐?大明精锐水师的绝唱,明军威武!(1 / 1)
汉东海峡之上,韦兴率领舰队正与大明郑和率领的精锐水师相遇。
在韦兴接到朱瞻壑下发的指令后,便是在朝鲜四处发起进攻,攻势一度让已经进入朝鲜的明军都招架不住。
纵然是二十万明军加入战场,韦兴依旧保持着全面的进攻,只为将这里的声势彻底打出来。
但也只是进攻的声势极为浩大,进攻占据的地方,却是极为有限。
在发现了大明水师舰队,韦兴便将重心放在了海面上。
大汉作战,只要涉及水域,尤其是海面之上,必须要牢牢的掌控制海权,必须要先消除敌人任何在海上的实力。
做到这点,就能保证大军的进退自如。
“大明的水师,比起当初,看来是强大了不少啊。”
韦兴放下望远镜,目光遥遥看着大明水师,一时感叹。
如今的大明水师,战舰也已经经过了升级,虽然依旧还是比不上大汉,但差距已经缩短,没有了当初那么巨大。
大明战舰的稳定性、速度等都已经追赶上来,可以说如今两边的差距,已经并不巨大,唯一差距大的,还是火炮。
一旁的东海舰队都督刘成闻言,也是一脸的认同。
“是啊,但凡大明能够多忍几年,将火炮发展起来,我们想要取胜,恐怕就不会再那么的轻松了。”
韦兴听到这里也是笑了,其实很多事,刘成不清楚,但他知道。
朱瞻基能多忍几年?
朱瞻基要是能多忍几年,都不会有这么多的事情了。
不再去想,韦兴当即看向刘成。
“下去准备吧,既然是大明的精锐水师,拿出全力,让他们留在汉东海峡吧!”
拿出全力,这是他对大明精锐的尊重。
虽然大明的朱瞻基以及朝堂上的那些人让他厌恶,但这些大明精锐,值得他尊重。
刘成点点头,当即下去。
韦兴随即下令舰队摆出阵型,随着双方逐渐靠近,三十七艘战舰同时开炮。
两百多门大炮的全力倾泻,直接让大明水师在没有反击之前,就有数十艘战舰被击中,有的逐渐开始下沉,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出现火光。
大明水师依旧在不断逼近,并没有丝毫后退。
韦兴也没有用处游击战术,如今双方舰船的移动速度已经不大,一旦展开游击,炮火必然会变得稀疏。
船上的大炮都在两侧,一旦开始移动,必然影响开炮,还需要重新调整船身,重新瞄准,太过于耗费时间。
现在是大明的水师舰船数量占据优势,比他们多出了上百艘战舰。
随着大炮的不断炮击,大明水师的数量优势被不断削弱。
“放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这是在原版之上做出的改进型,射程更远了一些,威力也更大,更由于对动力方向的技术掌握更深,如今也稍微能够控制一下精度。
随着火箭发射,漫天的火箭向着明军水师落下,尽管有小半都直接掉落海水里,并没有造成什么打击,但更多的依旧落在了大明水师的舰船之上。
大明水师的损失进一步加重,但前进的速度,却是丝毫未减,继续在向着汉军海军靠近。
待再进一些,韦兴当即下令移出早早准备的轻型火炮来到甲板之上,进一步开始加强火力打击。
距离靠近了,虽然有助于大明的水师还击,可他也有更多的准备,这些轻型火炮,因为射程比舰炮近,正适合这种距离加强覆盖性打击。
每艘船虽然只多出三五门炮,但三十七艘战舰加起来,可就多了百门火炮在开炮。
郑和率领舰队不断毕竟汉军,哪怕是自身损失惨重,也没有任何停止。
他确实损失惨重,一百五十多艘战舰,如今损失近半,但依旧有九十余艘,只要逼进,能够达到他们的火炮射程,就是他发起反击之时。
其实不仅是郑和,大明水师大部分人心头都是沉重的,大汉的火器过于强大,直到现在,他们都只能处于被动挨打之中,完全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大部分都觉得憋屈,但凡他们也有与大汉同样的火炮,以及天上飞的那个火器,他们哪里会受这个气,这场战事恐怕都要被他们平定了。
五倍于敌的数量,但愣是成了被挨打还不了手的一方,怎么能让他们好受。
又在付出三十余艘战舰伤亡的代价下,大汉海军舰船终于出现在了他们火炮的射程之内,憋屈已久的明军当即开始全面的反击。
如今双方的舰船虽然依旧还有数量差距,但差距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不过二十多艘战舰的差别。
但尽管明军开始反击,可双方的火力倾泻程度,却是完全不同。
大汉舰船上的火炮炮击频率比起明军的更快,威力也更大,还有天下不断落下的火龙出水火箭,完全压制了明军的火力。
“传令所有舰船!目标右前!所有炮火进行覆盖!”
郑和看着战场,在看清火力的差距后,开始集中炮火对着一面的汉军进行集中打击。
韦兴看着明军战术的改变,冷冷一笑。
“传令左侧舰队,立即靠后,用船上的轻型火炮与火龙出水反击!若明军不再追击,立即开始展开炮击!
将此命令通传其他方向舰队,若是遭遇明军覆盖火力,也按此法行事!”
大明的舰船虽然与大汉的舰船差距不大了,但依旧有差距啊。
更何况随着弹药的消耗,汉军舰船的重量,在逐渐从满载减轻。
尽管韦兴及时作出应对,大汉海军依旧遭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这是大汉与他国爆发的所有海战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以往大汉海军与他国的海战,要么是没有伤亡轻松快速取胜,要么是付出一两艘倒霉的舰船伤亡,就解决战斗。
但这次,大汉海军已经有八艘战舰遭到打击,两艘移动过慢,已经无法移动,战船燃起烈火。
而这个伤亡,并没有停止,还在不断的扩大。
能够对大汉海军造成这个伤亡的,也只有大明水师可以做到了。
随着战事不断继续,大汉海军已经有舰船开始出现炮弹打光的尴尬场景。
除了步枪还有弹药,火炮的弹药更是被清空。
韦兴不断观察着战场局势,看见明军只剩下二十余艘战舰,自己海军越来越多的舰船开始没有了弹药,当即主动让没有炮弹的战舰开始逼近明军舰船,有炮弹继续展开炮击。
随着距离靠近,海上的近战展开,尽管有着火枪之力,但距离的靠近,让明军的火炮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又是两个小时的大战,汉东海峡上的浓烟,让天空都变得有些灰蒙。
而明军此刻也已经没有了炮弹,只剩下不过五艘战舰,还在死死的坚持。
郑和此刻背部与左臂、右腿上都已经有了伤势,但依旧率领剩下的明军不断坚持反击着汉军。
大汉海军也付出了十七艘战舰,超过三千人的伤亡,终于将明军团团包围。
郑和看着不断围拢的汉军舰船,脸上满是疯狂。
“众将士!将船开过去!杀敌!”
“明军威武!”
郑和疯狂的命令,其余明军也在疯狂的实行,拖着还在燃烧的战舰,不惜自己性命主动再次向着汉军舰船冲去。
撞在汉军舰船之上,所有明军以命换命般开始发起最后的进攻。
“明军威武!”
大明最后的精锐水师,爆发出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在以命换命之下,尽管收效甚微,但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与投降。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郑和高举大明旗帜,右手拿着火枪,开枪不过瞬息之间,便是身中数弹。
郑和牢牢抓着船舷,看了看迎风飘扬的大明旗帜,嘴角却是缓缓上翘,似乎笑了一般。
“太宗皇帝,臣辜负了您,大明最为精锐的水师,被臣败光了,臣来向您请罪了...”
渐渐,郑和没有了呼吸,但大明的旗帜依旧在飘扬。
直到战事彻底结束,大汉付出了十九艘战舰,近五千人的伤亡,一举消灭大明最为精锐数万的水师。
韦兴与刘成来到近前,看着郑和死死的拉着船舷,不让大明旗帜落下,看着整场大战没有一个明军投降,全部战死亦或者葬身大海。
两人没有一丝一毫得胜的喜悦,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若是没有大战,若是朱瞻基争气,大汉与大明,何至于此啊。”
作为朱高煦的绝对心腹韦兴,此刻都不禁满是感慨。
他经常在外作战,他深知外面那些小国的大军是什么样的。
如今再看大明的精锐,韦兴心头都是无比的惋惜。
若是朱高煦为大明皇帝,若是朱瞻基不来对他们动手,若是朱瞻基自己出去开疆扩土,有着这样的大明强军,哪个小国能够挡住这样的明军?
朱瞻基若是拿出这样的气魄用来开疆扩土,大明的疆域,恐怕只会比大汉更加辽阔。
明军威武?
韦兴很是认同,明军确实威武啊。
看着郑和,韦兴同样敬佩。
郑和虽是太监,但一个太监,却是已经超过了大明太多太多的人了。
这份气节,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都是让人敬佩的。
“给世子殿下报捷,大明水师精锐尽丧汉东海峡,我军得胜。
将这里所看见的,全部传回去吧。”
刘成在一旁应下,最终将目光从郑和身上挪开。
韦兴又让人将郑和的尸身收敛,带回去安葬。
舰队回到港口,开始休养生息,造船厂开始修复受损船只,所有受伤的人开始医治。
已经战死之人,也在开始全面登记,报送回王宫。
韦兴没有时间沉浸在这份伤感之中,对于这些,他已经见得太多,早已经适应。
来到朝鲜,韦兴当即发起更为猛烈的攻势,明军与朝鲜军明明军多,却是被韦兴打得连连后退。
杨溥也不得不亲笔写下求援信,送往大明京城。
大明皇宫内,朱瞻基正在召集众臣紧锣密鼓的部署着。
“皇上,三大营已经抵达安南,沐晟率领的大军也进入安南,各项物资也已经运抵广西,后续的物资还在调拨,可以开始发起进攻了!”
杨士奇在沙盘上不断演示着,朱瞻基看得双目火热。
“传旨!让大军即刻发起进攻!务必尽快拿下大汉东南亚诸省!”
朱瞻基信心满满,这次他筹划了这么久,又是趁着大汉不备,更是趁着大汉主力不在,他想不到自己该怎么输。
为了能够达到目的,三大营的精锐,他可是全部派出去了。
而且还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前往,加上擅长山地作战的沐晟,他自认为这次投入已经够多了。
想着这些,朱瞻基再度开口。
“传旨给杨溥,让他会同李裪,务必将大汉仅存的大军,牢牢吸引在朝鲜,不可让他们轻动!”
朝鲜战场,在他们这里始终是为了拖住大汉仅存大军的。
那里有着近十万汉军,在他们所有人眼中,这必定是朱高煦留在大汉的可用之军了,只要拖住,他们就能够在东南亚取得战果。
至于郑和率领的水师过去,则是尝试能不能一举将朝鲜的汉军消灭。
一旦解决了在朝鲜的汉军,那么大汉的平定、定东、安东三省,包括琉球,都将会被大明占据。
到时大明就能直接攻向吕宋的汉京。
这一刻,不仅是朱瞻基,所有人的心头都是一片火热。
汉军的战力他们已经知道了,确实强于大明,但强的依旧是火器方面。
但这个差距,也并不是完全无法弥补的,是可以解决的。
这就是他们的自信。
每个人心头都很清楚,如果不趁着朱高煦率领大汉的主要大军在欧洲解决大汉,那么以后,他们就真的没有任何的机会了。
这次,是他们仅有的绝佳机会。
然而在一切都按照朱瞻基等人商议的方向前进,东南亚方向已经发起了进攻,并且极为顺利之时,汉东海峡以及朝鲜战场的战报传来,朱瞻基看后差点没有站稳。
大明最为精锐的水师,数万人,近一百六十艘战舰啊,居然全军覆没了?
“郑和!枉朕这般信任你,你便是这样报答于朕的吗!”
朱瞻基是怎么也无法接受,全军覆没啊,没有一个人存活。
更是没有一个人投降,这让朱瞻基心痛如刀绞一般。
这些,可都是大明的底蕴,是从永乐一朝后期开始,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的精锐水师啊,现在告诉他,一战全没了?
怒火中烧的朱瞻基,直接将所有过错放在了战死的郑和之上。
因为这支水师,是郑和统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