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大明君臣的疯狂,沸腾的民意(1 / 1)

加入書籤

朱瞻基瘫坐在龙椅之上,此刻怒火攻心之下,胸口是那么的疼痛,让他一时有些呼吸困难。

数万水师精锐,他可是知道有多少万人。

整整五万人的水师精锐啊,那可是精锐!

大明的精锐总共就那么些,这个损失,纵然是大明,都是无法承受的。

这些水师精锐命丧汉东海峡,整个大明,就没有一支完整的水师舰队了,水面以及海面都没有真正的战力了。

这些人,都是朝廷耗费了大几年的时间,用了大量财力,将士都是从全军挑选出来的,在原本郑和的舰队之上扩充而成。

然后现在全军覆灭,这个结果,谁能接受?

也就是朱瞻基不知道汉军的战损,不然郑和能够在那样的差距之下做到接近十换一的比例,已经是极为难能可贵,已经是大明将士不惜性命才能做到的了。

在前面只能被动挨打,付出那么多的代价之下还能达到这个战果,这支大明精锐水师,对得起大明了。

朱瞻基一个人沉思了许久,他没有时间沉浸在这份悲伤之中,因为杨溥是传信回来求援的。

每每想到这里,朱瞻基的心头是更加的无法平静。

打了这么久,连汉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如今仍旧未知,只能大概猜测汉军有近十万人。

可即便汉军有接近十万人,大明在朝鲜那里可是有着二十万大军。

除了明军,还有着大几万朝鲜军。

接近三十万的兵力,哪怕汉军就是十万人,现在居然被打得求援,朱瞻基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尤其是军报里面说着汉军真正的战斗力,比起之前所观察到的还要强,朱瞻基是真的想将杨溥叫回来好好问问这个人,三十万打十万,哪怕汉军战力再强,防都防不住?

也就是朱瞻基不知道汉军在朝鲜到底有多少大军,要是知道只有五万多人,不知道会不会听得直接晕倒。

思考许久,朱瞻基将杨士奇等人召集而来。

当杨士奇等人知道朝鲜战场上的消息时,尽皆震惊得呆住了。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所有的精锐水师直接全部没了,更没有想到朝鲜战场会糜烂到这个地步。

这次大汉大军所展现出来的战力,让所有人都刷新了认知。

之前没有交战时,大汉灭了众多小国,他们都没有太过在意,因为大明同样可以做到。

后面面对也先时,汉军展现出来的战力才让他们正视,一直到让朝鲜试探,他们更加确信。

可如今汉军所爆发出来的战力,完全与当初他们试探出来的完全不一样,已经完全超过了他们的预估。

这时,朱瞻基的声音缓缓传出。

“如今汉军的实力应该是全部暴露出来了,火器种类繁多,全都比大明精良。

汉军的意志,同样也是不可小觑,在朝鲜战场的汉军,必然也是汉军主力。

结合以往的情报,汉军极有可能凡是成为编制的大军,都是主力大军。

现在朝鲜战场损失惨重,杨溥传信回来急需增援。

是否增援朝鲜,怎么增援,这是一个问题。

但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既然汉军有可能成建制的大军都是主力大军,那么在东南亚那里,还有着数万我们之前以为的城防军。

并且在汉京,定然还有大军。

可现在我们在东南亚那里连战连捷,汉军似乎没有完成集结,准备不周,被我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但这种现象,一定是真的吗?大汉对我们在东南亚用兵,就真的没有什么防备吗?

若是大汉早早有防备,那在东南亚那里的三大营,以及三十余万大军,可就危险了!”

朱瞻基此刻仿佛理智回归,比任何时候都要转得快一般,从朝鲜战场直接联系到了东南亚战场。

可具体有什么问题,朱瞻基也说不上来,但他心头就是有一种东南亚那里进展太顺利而导致出现错觉。

看看朝鲜的汉军,打得这么强势。

然而朝鲜可不是在大汉本土,东南亚可是在大汉的本土上。

大明的精锐都在东南亚,韦兴却是还在不断对朝鲜加强进攻,难道大汉就不管东南亚那块地方了?可能吗?

既然大汉要管,可又不调动在朝鲜这里的大军,那么是不是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大汉其实在东南亚那里早早就有准备?

想着这些,朱瞻基一颗心是怎么也无法平复下来。

五万水师精锐尽丧,已经足够让他难以接受了,要是东南亚那里的大军再出问题,他真的会心疼死。

大明的精锐之军,可都尽数派到那里去了,要是出现什么意外,他就彻底没有任何希望了。

现在朱瞻基忽然发现,朱高煦明着率领大汉主力大军前去征伐欧洲,这是不是就是一个骗局。

他一直在让人注意朱高煦的情报,可惟一一次传回来的消息,就是朱高煦压根就没有回军的想法,还在欧洲那里大肆进攻。

想着自己竟然不如朱瞻壑,朱瞻基又发自内心的难受。

杨士奇等人闻言,心头也是一惊。

朱瞻基说的这个可能,他们想了想,似乎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杨士奇当即站出道:“皇上,如今必须要调集南方各地卫所余下之兵增援朝鲜战场。

既然三十万防不住十万汉军,那就五十万,一举将那十万汉军消灭在朝鲜!

东南亚战场,如今大军已经深入到大汉泰中省,想要撤离,已经不可能,且前方将士必然也会不满。

皇上可传旨提醒樊忠、沐晟他们,让他们小心一些即可。

现在箭已出弦,已经没有退回的可能。

若是我们因为大汉可能留有的后手而退缩,那么一旦汉王率领征伐欧洲诸国的大军返回,那时我们更加没有任何机会。

现在只能趁此机会,不惜一切代价,解决大汉这个朝廷的心腹大患,不然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朱瞻基的猜测,杨士奇确实很认同,但他更加清楚,大战已起,大明与大汉之间,已经再也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若是连主力都不在大汉的汉军都打不过,即便将东南亚的大军全部撤出来,一旦朱高煦率领大军返回,他们就能打得过了?

既然都已经开打了,那就只能打下去,直到一方彻底被解决,这场纷争才能停歇。

战事不是过家家,到了如今这个程度,杨士奇无比的清楚,大明与大汉,已经只能存在一个了。

杨士奇话音落下,杨荣随即站出出声。

“皇上,除此之外,朝廷还应该进行全面扩军,让各个卫所的大军进一步得到扩充,以应对不时之需。

且各地的府库,也要在第一时间开放,在扩军之后,立即进行操练。

火器监、铁器监等也应该全力赶工,铸造火器,以供新军使用。

一旦前方战事不利,后续可随时再次投入大军,以挽回局势!”

下方一众人,纷纷各抒己见,反正总的来说,就是大征徭役,加大赋税征收,扩充大军,调集物资,做好后续持久大战的准备。

朱瞻基静静的听着,并没有回应。

他自己也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这样做。

但不过思考片刻,朱瞻基便是有了决定。

“朕决定,接下来扩充五十万军,你们尽快下去安排!”

朱瞻基也同样清楚,这一次,已经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若是最终得胜,得到大汉所有的资源,则可以完全弥补大明这些庞大的支出,可以反哺大明,大明会更加强盛。

若是最终失败,民间乱了就乱了吧,反正他自己也要不在了。

只要他失败,他不信朱高煦能够忍得住不对大明用兵,不起兵靖难。

现在朱瞻基就是在赌,赌自己能赢。

只要赢了,只要灭了大汉,大明不会有任何事,反而会更加强大。

输了,那就万般皆空。

杨士奇等人闻言,神情都满是震惊。

他们本来准备的就是扩充一二十万大军就差不多了,毕竟大明如今的情况,也不是那么的好。

所有人都没有料想到,朱瞻基一口气竟然要扩充五十万大军。

再加上征的徭役,大明民间,恐怕是要没有多少青壮了。

可尽管这样,杨士奇等人也没有任何反对。

因为他们同样渴望解决大汉,一旦最终让大汉得胜,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到时候一个都跑不了。

他们想得也和朱瞻基差不多一致,只要最后得胜,灭了大汉,那么这些,都可以弥补回来。

若是这样都败了,他们自己都要死,还去管什么天下百姓?

首先得要他们活着,他们继续掌权,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去顾及天下黎民百姓。

若他们都无法顾及自身,哪有那么多的想法去顾及那些百姓?

现在他们自己都在为大明而奉献,该到了大明百姓为大明江山社稷奉献的时候了。

随着朱瞻基的决定开始实行,大明天下,各地百姓都开始有些沸腾。

原本以为赋税低下去后能够过上好日子,哪怕是之前涨了一点,但依旧还能让人勉强看到一些希望。

可如今大明各地开始征徭役,征青壮组建新军,大肆增加赋税,以往的那些苛捐杂税,再次出现,并且在地方的操作之下,明显比朝廷所需要的征收得更多,让各地百姓苦不堪言。

家家户户的青壮,尽皆被朝廷的官兵、衙役带走,有的人稍微抗拒,被直接打死打伤者,不计其数。

一时间,民间对朝廷的怨言,不断开始递增。

然而那些官绅地主家中的子嗣,却是没有丝毫影响,这些人反而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大量低价购买田地。

有的家中独子,只为了不被朝廷征去,无偿将大部分田地全部给出,以换平安。

这一刻,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去想第二年该怎么过,只想着将眼前的难关应付过去。

家中的那些田地,若是没有青壮在家,只凭借老幼妇孺,也根本无法全部耕种与收成,同样也交不上来年的赋税啊。

原本被征徭役亦或者征入新军的人是有补偿的,可到落实下来之后,这个补贴,有的不过给三五个铜板,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可更多的,是什么都不给,直接强征。

民间怨声载道,可官府却是置若罔闻。

有不忍心的官员,却是有心无力。

人微言轻,他们的意见,只能上报上面,然后却是没有了下文。

有的想要反映到朝廷那里,可最终却是自己被人栽赃陷害而入狱,想要反映的人却是依旧过得滋润无比。

原本大明就在大兴各项基建,征了不少徭役,如今再次大幅强征,民间活跃的青壮男子,瞬间变得稀少。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躲避,选择进入深山老林之中。

朝廷本来是准备了大量补贴,调集了一笔极为庞大的钱财用于落实这件事,但最终却是只有零星少许进入到百姓手中。

即便是已经强征的徭役与新军青壮,运送过程之中,有人逃跑被杀,有人因为染疾、饿死、被打死等等各种原因,损失部分,这些官兵又从沿途之地再度强征。

这些种种,朱瞻基丝毫不知,此刻太后张氏张妍再度来到朱瞻基身前。

张氏还想要劝一劝朱瞻基,但朱瞻基却是丝毫不听,丝毫不见张氏。

朱瞻基将自己关在祖庙之中,一个人坐在地上,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呆滞。

他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让大明前面的休养生息前功尽弃,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瞬间化为了泡影。

可他自认为自己必须要这样做,他想要解决大汉,而不是被朱高煦的大汉解决。

然而就在大明内部越发糟糕之际,西蒙古都司传来情报,也先趁着大明与大汉大战之际,率领三万军侵入西蒙古都司。

西蒙古都司有人串联也先,多地已经被也先所得,当地一些卫所直接倒戈,朝廷驻留的兵马,也是遭到袭击,急需朝廷增援。

看着这个消息,朱瞻基整个人都愣了愣。

也先这个阴魂不散的,又开始侵犯大明了?

朱瞻基这段时间本就情绪不好,整个人的情绪顿时被点燃。

可他除了大骂之外,他还能做什么?

大军都在用于与大汉的大战,他将东、西两个蒙古都司的驻军抽调南下,现在哪里还有多余的大军用来增援?

即便事态发展到如今,朱瞻基依旧没有觉得自己停下东、西蒙古都司的建设有错,依旧没有觉得自己抽调两个蒙古都司的兵力南下有错。

朱瞻基只认为如今被也先趁机捡便宜,若不是大汉牵制了大明的大军,哪里会容得也先放肆?

朱瞻基也不在停留在祖庙,当即召集杨士奇等人开始商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