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过眼云烟(1 / 1)

加入書籤

小骆大发雌威,效果显著,本来想趁着热闹逗逗新媳妇儿的人,全都偃旗息鼓。

谁也不想跟李兆麟一样,落了个遭人白眼,脸面被踩到泥地的下场。

不过小孩子才不管那么多,他们也没有察言观色的觉悟,反正看着新媳妇儿长得好看,出手也大方,红包只要去要,问都不问直接给。

没有分币,全都是毛票,运气好还能混个万里长城的1块钱。

有些机灵的小朋友,把要到的红包交给妈妈,扭头就又加入到排队的尾巴处。

然后以他们有限的词汇,说些不着调的吉祥话,把好久没有感受过这种乡村生活的骆玉娟逗的乐开了花,就算是明知道有些小朋友搞鬼,也心甘情愿拿红包和糖果犒劳他们。

不过等她看到队伍中有自己闷不吭声的大侄子时,顿时哭笑不得。

“狗蛋儿,刚刚不是给你个大红包了嘛,你怎么也跟着胡闹?”

别看狗蛋儿年龄小,今天他也是主客,红包数他份额最大。

“大红包叫爸爸没收了,姑姑,你再多给我几个嘛,这个我自己藏起来,回去买糖吃。”

自从来到京城,每年基本上就过年回老家一次,结婚嫁到这边,以后回去的机会就更少了,所以骆玉娟对侄子特别亲,真就塞给他两个红包,然后口袋里又给装满了糖果。

不过狗蛋儿这小子扭头就把糖果分给新认识的小朋友,用他那笑死人的普通话,跟新朋友分享他们湘南老家好玩的东西。

看他这种自来熟的性格,跟他爸爸大相径庭,倒是跟姑姑和奶奶有的一拼。

他们家现在的情况是,两个哥哥性格随爹,都是闷葫芦,妹妹却是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快,而且待人接物方面也很有一套。

此时的骆家两兄弟,几乎全程都没怎么说话,别人上来敬酒,他们也都是闷声不响,直接干杯。

出发的时候,妹妹交代过,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听徐建军的就好,他们俩倒是执行的很到位。

骆老大除了性格问题,本身说话也是口音太重,别人几乎都听不懂,所以干脆闭口不言,遇事儿直接喝酒,或者把弟弟推出去应酬。

骆玉榕则是有徐建军在身边,也放不开,他这个老板虽然人不经常出现,也很少跟他们这些普通干活的计较,但不知道为什么,骆玉榕就是非常怕他。

其实有徐建军两兄弟,加上孙德才,光他们三个在,就足够让这帮人疲于应对。

喝酒喝不过,见识方面更是碾压的局面,任何话题只要起了头,不管他们吹的有多大,对方总能稳稳地接住。

这几个人被分派这么重要的任务,在附近都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今天却是占不到一丝便宜。

“前两年去城里讨生活,跟火车站那边孙五爷打过交道,人挺仗义的,就是听说去年也被专政了,世事难料,今天风光无限,转头可能就成空。”

官面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关系,这个不信邪的乡村闻人又开始扯混社会的,徐建军笑呵呵地瞥了眼自己家老大,专政这活他熟,不过不方便说。

于是冲孙德才使了个眼色,这小子也是秒懂。

“你说孙老五啊?前两年规规矩矩的还好,想从我们那儿批发货卖,多少也给他点面子,不过后来听说他越闹越不像话,干脆就懒得搭理他了,落到如今这个下场,那也是罪有应得。”

“他现在坟头的草都有三尺高了,老婆改嫁,孩子跟别人姓,连纸钱都没人给他烧,倒也真的是四大皆空,咱们可都得以他为戒,来,为咱们共同认识的人干一杯,祝愿他在另一边的日子好过点。”

孙德才说的云淡风轻,而同桌那几个陪客的却听的心惊肉跳。

刚才说话那家伙,哪认识什么孙五爷,只是干活的时候,碰巧听人说起过,本来想借此抬高一下自己,结果孙德才还真就认识,而且在他口中,什么孙五爷,仿佛还是上不得台面的小角色。

所以后面再不敢随意挑起什么话题,完全被徐建军几个人的节奏带着走,气氛总算恢复到正常状态,该吃吃该喝喝,谁也不会有压谁一头的想法。

酒足饭饱,终于有单独说话的机会,徐建国拉着弟弟吐槽媳妇娘家的破事儿。

他现在也算是看透了,懒得再继续惯着对方。

“你嫂子再找你说她弟弟工作的事儿,不用搭理她,那小子是烂泥扶不上墙,安排到哪儿都是祸害,弄不好自己还得担责任。”

“本来你说过之后,我就没打算跟他们有牵涉,其实一开始的计划是,让惠春负责种植养殖的事儿,顺便也带他们家一把,可现在他们跟惠春家闹的这么僵,想跟着沾光估计都难了。”

徐建国一听,老二的安排好像才是最稳妥的,在老家这一亩三分地上,只要闹的不是太过分,乡亲们多少会看着老一辈儿的面子上担待点。

另外老丈人现在年龄大了,也终于察觉到惯子如杀子的恶果,已经开始严加约束了,如果一切顺利,随着年龄的增长,说不定还真能把一个迷途的羔羊拉回来。

“等下我去找老丈人说说,他老人家还是识大体的。”

徐建军在京城的产业,基本上是这边一锄头,那边一榔头,没有什么长远规划。

都是冲着让自己生活过的更自在在折腾。

能解决一些自己或者亲人的后顾之忧,就算是不赚钱也没什么关系。

不过以如今百废待兴的局面,加上徐建军的眼光,就算是他想赔钱都是难事儿。

宏泰大酒店就不用说了,用日进斗金形容都是保守了,估计那帮政府人员都在后悔,为什么自己筹不到钱,多占点分红额度,现在他们就多了一份稳定的进项。

两个饭店也算是开了有些年份了,用料讲究,不做坑人的亏心事儿,更不会搞一些虚头八脑的玩意儿抬高消费价格。

一些老客户已经形成消费习惯了,隔三差五打牙祭,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潇湘馆。

别以为劳苦大众翻身就能保持优良传统,一些家伙坑人的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把一些饭菜的名字起的高端大气,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可真正把菜端上桌,保证能惊掉人下巴。

青龙卧沙滩是黄瓜沾白糖,雷击青龙是拍黄瓜,奉陪到底就是一盘花生米,紫菜蛋花汤能叫乌云遮日。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那是一点不假,一百八一杯的兑水二锅头,当成宫廷玉液酒,真就是这个时期开始刮起的歪风邪气。

孙德才他们几乎垄断了半个京城的南货北销,甚至山海关以北有的都从他们这里进货。

从最开始的电子表墨镜,到后来的各种时髦服装,以及大件的电视机电冰箱,这些年孙德才跟丁勇其实相当于管控一个非常大的销售供应渠道。

就连风声最紧的那段时间,他们从广州发货的车皮都没停过。

现在市场经济刚刚兴起,也没有一个完善的税法做依据,不然就他们这样的,光漏的税金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也就张选龙如今在着手的事情,才是徐建军刻意为之,他想提前助推一下国内的计算机市场,上辈子老张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能把四通和方正奶起来,后来还搞出一个金山。

有徐建军在背后支持,相信这条路一定能走得更加顺畅。

婚宴到最后,除了那些被喝趴下的,剩下的人已经开始纷纷散场。

李惠春父母专门到徐建军跟前道谢,自己儿子能如愿以偿,闺女说她这位老板可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何况要不是人家提携,他们家这几年也不会是如今光景。

婚礼结亲的小汽车,还都是李惠春求着人家派过来的,今天婚礼虽然有点小瑕疵,但也足够他们自豪很长一段时间了。

在他们乡下,这种规格,已经算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想超越估计暂时没戏。

有这份恩情在,是用再高的礼遇都不为过。

所以徐建军回程的车上,被热情的李家人塞满了各种自家的农副产品,拦都拦不住。

“惠春,我跟你嫂子平时都忙,不想动火就去饭店对付,你爸这给整了一后备箱食材,很容易放坏的,赶紧劝劝,别再继续搬了。”

徐建军见塞满了一车,老李还准备往另外的车上搬东西,赶紧让李惠春拦着。

不过效果好像不怎么样,徐建军干脆大手一挥,全都坐上车扬长而去。

看着渐渐远去的汽车,李惠春有些气恼地冲自己老爹抱怨道。

“爸,都跟你说了,二哥平时又不缺这些东西,我还想跟芸姐多说会儿话呢,这下好了,被你吓走了。”

李惠春老爹被闺女数落一通,有些尴尬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对了,小骆新婚这段时间就住家里,不过之后肯定还是在城里方便,我已经帮他们看好了一套房子,是别人家属院的楼房,手续可能有些麻烦,不过可以先住进去。”

“兆丰以后可能得两头跑了,你们可别舍不得。”

“哪里话,男人志在四方,何况京城又不远,不过你已经帮衬家里够多了,可不能让你再破费,房子要多少钱,我跟你娘借钱都得顶着,可不能让你再出了,不然你婆婆又该不愿意了。”

李惠春闻言撇了撇嘴,她现在也是深得徐建军真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更决定家庭地位,刚结婚那会儿,她还让着,或者叫小魏从中调解。

可公安平时忙的要死,多数情况都是她独自面对婆婆,华夏几千年永恒的话题,婆媳矛盾可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

没有一定的智慧和手段,总是要吃一些亏之后,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好在如今李惠春还能掌握主动权,并且把丈夫拉到自己阵营来,至于小魏是真的站在自己一方,还是假意屈服,李惠春才懒得仔细琢磨,反正只要自己在理,就不能委屈了自己。

“我挣得工资比他们全部加起来都多,我让小魏每月工资交给他妈一半当家用,他们总不能惦记我的吧?传出去笑死人,爸你就放心吧,我会量力而行的。”

其实李惠春早就咨询过徐建军,对于如何买房子的流程摸的一清二楚,不只是帮弟弟,她自己何尝不想单独出去过只属于他们年轻人的小日子。

远香近臭,与人相处很难改变这种惯性。

与其那样,还不如分开来得自在,反正廖芸过的日子,李惠春是光听听就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这也是她为什么特别喜欢跟廖芸凑到一起聊天的原因。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经常跟聪明人打交道,跟他们学些处事儿智慧,在生活中也是受用无穷。

这方面李惠春赶紧自己堂姐就差了许多,不光是李兆麟拖累,她本身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以前堂姐作为他们家好不容易能吃商品粮的一份子,李惠春既崇拜又羡慕。

当初去徐建军店里帮忙,她也是靠着堂姐的关系。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阅历的见涨,她越来越发现,堂姐对有些事情的处理上,是有很大问题的。

姐妹俩说些私房话的时候,李惠春也提过,但效果一般,于是后来她干脆就放弃挣扎。

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他们姐妹关系变的有些微妙起来。

“爸,兆麟虽然是个混不吝,可大伯还是明事理的,还有我姐夹在中间也不容易,你没看走的时候,建国大哥都没怎么搭理她,咱不能因为今天的事情就彻底不来往了。”

“该帮衬的时候还是要帮一把的,至于李兆麟那个混球,遇到事儿也不能惯着他,你怎么说都是他叔叔,修理他都是名正言顺,事后顶多被我伯母絮叨几句。”

跟父母交代完,李惠春又跑去跟骆玉娟说体己话,全家就数她操心最多。

不过她们俩凑到一起,气氛却有些不一样,之前她们俩没少较劲,此时关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人一时半会儿都还没完全适应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