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投桃报李(1 / 1)

加入書籤

在固定的地方按部就班,会发现时间过的特别快;相反打破循规蹈矩的日常,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原来一天还可以干这么多事儿。

也许这个才是折腾的意义所在。

都说旅游的本质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到别人活腻的地方,花钱找罪受。

但这个说法可能是劝退人的话术,通过不断探索与体验,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拓宽视野,丰富阅历,从而对自己生活产生有益的改变。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当然,走马观花地看看风景,拍张照片证明自己来过,那种就另当别论了。

胡家峪这个破学校,也曾承载着他们知青群体难得的美好回忆。

不管那时候叫的有多夸张,喊的有多离谱,获取知识,懂得道理,总归是不会有错的,这就是老百姓最朴素的认知。

所以他们对能给自家孩子传授知识的城市青年,还是很优待的。

刚来不适应农活的知青,几乎都在学校混过几天日子,徐建军也不例外,只是他的身体条件比较好,待的时间比较短,记忆就不太清晰。

不过看到熟悉的教室,还有那凹凸不平的黑板,很多都快遗忘的情景涌入心头。

“原来在这儿教学的那个小姑娘,跟你还有联系没?”

“她分配到邮电部工作了一段时间,现在到下面分支机构任职去了,偶尔还会写信,不常联系。”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相处还算融洽的朋友,但大多数都只能陪自己走其中一段路程,然后自然而然地成为漫漫人生路上的匆匆过客。

这种靠近疏远,徐建军看的很开,没有那种伤春悲秋的自我感动情结。

看廖芸弯腰收拾床铺,翘臀把牛仔裤挤出圆滚滚的诱人弧度,徐建军伸手捏了一把。

“别忙着收拾,吃那么饱,闷热还没褪去,躺床上也睡不着。”

“哎呀,你别动手动脚的,今天出了一身汗,也没地方洗澡,难受的很。”

“不洗澡也没关系,我又不会嫌弃你。”

“一边去,我嫌弃你不行啊。”

来到教室外面,看着那两个至少一百瓦的大灯泡,徐建军敢肯定,这是胡德彪临时给他们换上的,平时他们自己哪舍得用啊。

徐莱和陈磊两个小朋友相互追逐玩闹,在灯光的映衬下,仿佛加了一层滤镜,让人秒回童年。

抬头看去,星光璀璨银河远,风吹树影鸟轻啼。

“建军,这里晚上可比京城凉快多了,其实咱们可以在外面弄个大通铺,数着星星进入梦乡,简直不要太爽。”

“等你被蚊虫叮咬,露水潮身,就该追悔莫及了,这里挨着水库,空气湿度大,你以为也跟京城那么干燥吗?”

被徐建军扫了兴,陈晓阳无奈地打消了刚刚萌生的想法。

“晓慧说当初你在这里给她们讲过课,从这里走出去六个大学生,兄弟,自己厉害的人我见的多了,能把别人也拉上去的,才叫真本事,你是真了不起。”

“千万别给我戴高帽,我是因为第一次高考失利,吸取教训,找的复习资料全一些,她们能考上,都是那些资料的缘故,我算哪根葱啊,敢贪这么大的功劳。”

陈晓阳显然是没少听杨晓慧跟他提这事儿,自然不会信了徐建军的鬼话。

很多人帮助过别人,总会想方设法地提及,生怕对方忘记了这份恩情,可到徐建军这儿,却是反其道而行,像是害怕沾染因果一样。

单凭这一点,陈晓阳觉得徐建军就是值得结交的人。

刚跟杨晓慧处对象的时候,总是听她提及另外一个男人,任凭心胸再开阔,也很难释怀。

所以陈晓阳一开始对徐建军是有很强的敌意的,做任何事情总想着跟对方较较劲。

结果就是明的暗的,软的硬的,陈晓阳都没讨到好,闹得太过,自己反而是出丑的那个。

这样的遭遇,强逼着陈晓阳改掉了横冲直撞的毛病。

再加上徐建军自始至终都跟杨晓慧保持该有的距离,自己如果无理取闹,可能起到的是反效果,弄不好把心仪的姑娘从身边推走。

权衡之下,他也学会了改变策略,打不过就加入,看不懂就融进去。

结果心平气和地接触,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你们这些考上学的,有一技之长,将来的后劲儿也足,不像我们,让部队淘汰下来,总感觉一无是处,我还好点,被老爷子逼着提前转业,像吴晋他们,都不知道将来的出路在哪儿。”

徐建军有些不想搭理陈晓阳这货,以你们这种家庭,就算困顿一时,也总能找到适应自己的角色,那些毫无背景,把进部队当成是救命稻草,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才是值得同情的。

“皇帝不急太监急,你没看人家吴晋自己都悠哉游哉的,你在这瞎操心干什么?”

陈晓阳顺着徐建军的目光看去,发现吴晋正跟那个女孩儿轻笑低语,哪有为自己前途担忧的样子,他只得用笑声掩饰自己的尴尬。

抛开世俗的纷扰,丢掉工作的烦恼,全身心投入地感受田园生活,能让人整个精神状态都轻松了许多。

第二天晚上,胡德彪还把城里放映队给请到村子,就在学校的空地上给放了部少林小子。

全村男女老少,几乎全部出动,前排的坐板凳,后面的站着,甚至远处墙上都挂满了人。

不得不说,这种看电影的氛围,比在电影院还要来劲儿。

未来的功夫皇帝李练杰,靠着一部少林寺火爆大江南北,这部少林小子算是延续,虽然影响力远不如少林寺,但看着也挺过瘾,而且后面还有一部南北少林,把这个题材发掘的很彻底。

人家盛情款待,投桃报李,徐建军临走的时候,决定出钱把村里的学校搞的升级重建。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当顶他们这几天的住宿费了。

就因为这个,他们走的时候,每辆车都是满载,各种土特产塞的盛不下。

村民们还自发地到村口给他们送别,廖荃情绪波动最大,看着使劲挥舞手臂的人群,眼睛都被打湿了。

“你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这个学校要是建起来,你以后来这里就更受欢迎了,不过回家可千万别吭声,咱娘听到了肯定心疼钱。”

“钱只有花出去了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如果挣一大堆钱就知道存起来,那人生得少很多趣味吧。”

“你钱多的没处花,为什么不帮帮大嫂家那个弟弟?或者干脆送给村里的困难户,帮他们解决一下燃眉之急。”

徐建军瞥了眼笑嘻嘻的廖芸,非常认真地回答了她这个问题。

“如果单纯地把钱赠予某些人,他们当时肯定会心花怒放,感恩戴德,不过这个情绪来的快,去的更快。”

“然后再看到我人,可能会想,这个大财主上次就给了那么多钱,这次会不会更多,如果没有,他们当中有部分可能就会抱怨,升米恩斗米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捐资建学校,是给那些聪明又努力的孩子创造条件,让其从根本上摆脱命运的束缚,这可比撒钱有意义多了。”

一番大道理讲完,廖芸也收起了调侃的表情,拍了拍徐建军胳膊,与有荣焉地夸赞道。

“还是你想的周到,不愧是我廖芸的男人,来亲一个奖励一下。”

由于秦志远不愿意跟着回去,回城车上就充裕多了,杨晓慧跟那两个人坐小崔车上,所以现在他们车上只有自己一家人,廖芸也就少了顾忌。

但他们夫妻俩这么一番腻歪,把坐在后排抱着小莱莱的廖荃给酸到了。

“姐,注意影响,后面还有人呢。”

“都是自己人,你又不是没见过这个。”

廖荃被怼的没脾气,只能把徐莱丢给自己姐姐,脑袋靠着车窗假装睡觉。

“我月底可能要去港岛那边处理一些事儿,你们要不要跟着过去玩几天?”

廖芸斟酌片刻,有些遗憾地道。

“小严妊娠反应有点大,听咱妈说,最近孕吐加上失眠,被折腾的够呛,我这时候跑去港岛度假,估计人家背地里要骂我这个大姑姐不懂事,还是不去了,得空去陪陪她。”

廖荃是挺渴望去港岛的,那边住的好,靠近大海,还能见到自己好朋友,可姐姐不去,她就没理由跟着,只能暗自失落叹气。

“妊娠反应大,身体是一方面,心理也占了一部分原因,多开导开导,最好让廖辉休息的时候带着她四处逛逛散散心,吃的也多换点花样,不行你就去咱店里给师傅交代一下,想吃什么就依着她做。”

“嗯,咱们出来的时候我就跟廖辉交代过,还把平时开的那辆车留家里让他们用,等咱们到家我再去看看,顺便把这么多土特产给分出去一点,光咱们自己吃,肯定要放坏。”

徐建军自然不会像有些人那样,捐个款拖拖拉拉,趁着刚好放暑假,赶工把新学校建好,九月份开学直接可以用上。

所以在他回城的第二天,就让司机小崔把钱送到位,并且让他留下跟秦老爷子一起做监工。

既然选择做,就不能虎头蛇尾,或者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好事儿变坏事,这不是徐建军庸人自扰,不能把农民想的太坏,也不能默认他们觉悟很高。

毕竟大家生活条件改善也没几年,很多人的住房条件都不咋样,如果你按照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状态行事,结果可能会很糟心。

不过小崔跟着徐建军也有段时间了,为人处事圆滑周全,自然不会做那种让大家面子上过不去的蠢事。

先是把带过来的资金交给村集体,让大家安心,然后找到老根叔和胡德彪,由他们两人牵头,拆除跟购买材料同时进行,甚至如何分工,怎么施工,都给安排的头头是道。

小崔也没有多大的理想抱负,现在虽然名义上他是徐建军的司机,但实际上已经逐渐把之前陆卫东的活都给接过来了。

他真正给徐建军开车的次数屈指可数,倒更像是一个万能助理,什么活都要知道该怎么做。

这次徐建军让他留下来帮忙,小崔摸不准徐老板怎么想,但他自己是把这件事当作考验认真对待的。

“秦叔,盖房子我是个门外汉,您老如果有什么建议,只管提出来,我过来的时候老板嘱咐过,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得多听听您的意见。”

秦志远看着已经被拆成残垣断壁的学校,由衷地赞叹道。

“还是小徐格局大,一个学校说捐就捐了,眼都不带眨的。”

“其实建学校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用的是真材实料,够结实够亮堂就行。”

“也就是离京城太远,近的话把我徒弟叫过来,都不用我废话,他就能整的明明白白。”

人只要到了一定年龄,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身体机能的下降,以及这个世界不再需要自己的残酷现实。

前些年秦志远一直陷入到这种内耗中,明知道养的两个儿子都是白眼狼,可依然试图唤醒他们残存的孝道。

达不到目的,就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变成那种老无所依的可怜之人。

特别是那次大病之后,情绪的积累让他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那种不安全感,驱使他把这些年仅有的积蓄全交给儿子。

可得到的结果却让陷入更大的绝望,那两个不孝子,拿到钱之后,想的不是如何孝敬老父亲,而是惦记着他死后房子怎么分,听说古董值钱后,又千方百计套老秦话,甚至联合外人给自己亲爹做局,就是为了从秦志远手上骗到他的收藏。

后来实在没办法,只得请徐建军帮他化解这些手段。

也是在那次痛心疾首之下,和徐建军深谈过后,秦志远才终于想明白很多事儿。

用徐建军的话总结,不能上赶着贴补谁,谁伺候巴结他这个爹到位,适当给点甜头,这才是正确的相处方式。

别以为有亲情血脉的关系,就认为理所当然,学会用利益驱使别人,才是真的智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