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如鲠在喉(1 / 1)

加入書籤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或许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徐建军也是凡夫俗子,做不到无视名利。

六根清净,坐怀不乱,把红粉当骷髅,视金钱如粪土,对他来说万万做不到。

可一切社会变革的初期,都会有试错被拿去祭旗的先行者,徐建军不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只能克制住招摇的冲动。

隐匿锋芒,低调做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后来就算是度过了危险期,这种长期坚持的习惯已经深入骨髓,一直延续了下去,本来这样也挺好的,没曾想被突如其来的变数打乱了节奏。

出去避了一段时间风头,虽然没有像一开始那样应接不暇,但平常的应酬还是比以往要多些。

其他无关紧要的邀约,徐建军可以随便找个理由推脱,可京大校方的诚挚召唤,他还得打起精神认真应对。

开车路过北关村那一带的时候,变化还是挺大的。

他们还没毕业那会儿,最早萌生的个体户,大部分都是冲着开饭店这种小本买卖方面下功夫。

服务了周围院校的学生,但认真算起来,对原本的结构和面貌都不会产生太大变化。

可自从一些沾着科技的公司不断涌现,对这里的改变就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

特别是先下场的那些单位,尝到甜头之后,就会带动更多淘金者前赴后继地冲进来。

北关村就在京大学校旁边,这里正在发生的故事,很多人都看在眼里,痒在心里。

四通这种毫无基础的初创私企,靠着汉化打印机这种微末技术,都能混的风生水起,其他研究院或者高校,要说不眼红那都是骗人的。

这就像一个哪哪都不如自己的人,在你眼皮子底下一飞冲天,不可一世。

很容易给人一种我上也行的错觉。

京大新科技公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当然,京大也是有底气的,一个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必然得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四通机缘巧合下在汉字打印机这个赛道上疾驰狂奔,而联想在倒卖电视机、电子手表、旱冰鞋、运动短裤的尝试中,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最后还是靠着汉卡的技术起死回生。

京大新科技公司,一出来就有名门大派的气场。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放到未来计算机普及的年代,也许就是一个排版打印的简单程序,但这个时候,那可是很多人摸索多年的技术成果。

给这家校企当作闯荡江湖的立身之本,绝对够分量了。

未来的京大方正,如今的新技术公司,启航在即,却对手里拿的技术没有多少信心,毕竟在计算机领域,阿美利卡才是毋庸置疑的权威,软硬件方面的成就,目前的大方向都是跟着人家走的。

如何靠着有限的资金打开局面,就成了这家校企成立之初最大的难题。

无线电系老师当总经理,数学系两个老师当副总经理,总共就三个人,却全都是领导。

倒是跟未来很多大学生创业的套路有的一拼,公司未来的路都还摸不清,不耽误先给自己封个官过过瘾。

本来按部就班,此时的小幼苗,终有一天会长成岑天大树。

这里面也没徐建军什么事儿,结果就是因为之前那次捐款,还有暴露一部分马甲,母校有些人把他当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遇事不决,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这个能人。

听完汪超的介绍,徐建军有些无语。

“汪老大,这些大佬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敢在他们跟前指手画脚啊,自己几斤几两,还是能掂量清楚的,你别害我。”

“别妄自菲薄啊,你现在可是咱们经济系知名校友,计算机系都没有的微机室,咱们的同学先用上了,学弟学妹们提起你这个学长,那可是自豪的很。”

见徐建军仍旧是你别来忽悠我的躲闪姿态,汪超直接上手生拉硬拽。

“学校计算机所的王所长已经等着了,让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向咱们经济系学生请教问题,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长脸的时刻就在今朝,你可别关键时刻掉链子。”

听说是这位计算机领域的灵魂人物,徐建军倒是挺想见见的,不过小汪这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很容易给他拉仇恨啊。

“别拉了,我去还不行嘛。”

到了地方,是计算机所一个小型会议室,在座的可不光那位方正的灵魂人物王教授,还有上次捐款时候作为校方代表的副校长,一番客套过后。

王教授就开门见山地道。

“我们都是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商业上面的事情是一窍不通,本来认为一切困难都能克服,结果公司成立这一个多月来,进展不大。”

“王校长跟我说起过你的事儿,年少有为,前途不可限量,这次把你请过来,就是想让你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出谋划策来的,你别急着谦虚,都是一个学校出来的,没必要把社会上那一套拿出来。”

对方说的诚意满满,徐建军也就没有来虚的。

其实听到汪超的介绍,他是不太愿意牵涉太深的。

毕竟方正虽然做的很成功,被称作是全国第一校企,高峰期营业收入过千亿,旗下有6家上市公司。

但这家企业内斗的基因好像从一开始就种下,不管是初露锋芒的阶段,还是再创辉煌的时候,这种争权夺利的动作都没停过,而且激烈精彩程度不亚于一部大型宫斗剧。

这种持续不断的消耗,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发展道路不明,而且除了一开始的激光照排技术,后期也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核心技术,更不愿意投入资金在研发上,加上盲目搞资本扩张的游戏,更是加快了走向消亡的进度。

联想属于是路线选择上起纷争,但很快就尘埃落地,虽然结果让无数国人诟病,但它好歹在PC销售的业务上也算有所建树,在国外品牌的激烈角逐下保留了一席之地。

而方正这种分不清主次的斗争,同样给后人做了反面教材。

这个时候会议室的所有人,除了徐建军应该都不会想到,他们临时起意为了推广激光照排技术组建的团队,会搅起那么大的风浪。

“一个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打开局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拿出一个优秀的模板出来。”

“用这个模板,让潜在客户看到技术带来的好处,比如说提升了印刷效率,加快印刷行业的自动化进程,最关键的是,通过这种技术革命,能带来什么经济利益。”

徐建军拿世嘉街机当初的操作举例,把整个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听到在场的所有人都连连点头。

“现在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最好是找一家友好的报社杂志社,但要有一定影响力的那种,不然效果就会不太理想。”

“然后把技术嵌入当作是一个项目去做,帮他们解决问题,培训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完善技术,我不是对王教授这方面技术有什么质疑,一项新技术的推广,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场景,如何适应这些,就得技术提供方拿出解决方案。”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派几个老师跟进,把技术革新前后的时间、经济成本做一个全方位分析对比,把优点充分展现出来。”

“将来不管是做广告,还是弄成资料上门推广,效果应该也能事半功倍。”

徐建军随口提的一个建议,都让在场众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相比于他,身为总经理的楼老师跟个新兵蛋子一样,只有认真记笔记的份儿。

王校长甚至忍不住提议道。

“要不然小徐你干脆回来当这个总经理算了。”

徐建军听了却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王校长,我自己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忙,而且刚才说的,主要还是大家没有接触过商业运作,等熟悉节奏,各位老师肯定做的比我好。”

方正虽然最终走向没落,但中间还是有不少高光时刻的,能够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其实也算是巨大的挑战。

不过徐建军是真不想掺合到这趟浑水中,拒绝的无比干脆。

“联想的汉卡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吧,在计算机处理器性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前,汉卡这个辅助工具会有很大的市场,其实新科技公司,可以把这个当作另外一个利润点。”

反正未来方正也会做汉卡,徐建军不介意提前把他催生出来,给满门忠烈添添堵。

汉卡的技术,说到底就是现在的计算机缺乏原生汉字处理能力,汉卡就是将汉字点阵数据快速映射到屏幕缓冲区,显著提升显示效率。

技术难度不大,对于这帮沉浸计算机领域多年的牛人们来说,弄出来只是多花点功夫而已。

“的确听说联想那边因为这个汉卡,挣了不少钱,小徐对这方面挺有研究的嘛。”

“只是有所关注而已,如果咱们学校做汉卡,以后宏达的super微机可以捆绑销售,四通的打印机之所以出货那么快,当初就是玩的这一手。”

“他们帮宏达销售电脑,还提供售后服务,那点分成和劳务费用其实没多少,关键就在一起出售的打印机上,这方面的利润才是四通的立身之本。”

四通如今在北关村的名气很大,那位楼总经理明显对徐建军的提议很感兴趣,但他对技术的实现还没信心,关键得看王所长的态度。

而徐建军之所以这么积极,主要是汉卡这玩意儿不光让两家顶级企业过的滋润无比,后期还因为这个诞生了一个华夏首富,虽然史白金的首富挺水的,但关键人家年轻啊,是无数青年人的创业偶像。

这种注定被淘汰的产品,还非常吃渠道和关系网,徐建军不屑于做,但怂恿自己学校的企业做,提前进入棋局,也许将来的命运会有所不同也未可知。

可王所长却是个谨慎的性格,一件事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他暂时不考虑另辟战线。

不过也没把话说死。

“我们下来之后研究研究,如果一切发展顺利,到时候还得仰仗小徐你多多帮助啊。”

“哪里哪里,王教授你言重了。”

不是徐建军做好事不求回报,主要是他现在想尽快填补宏达兼容机的市场,情感上又不愿意跟联想那边有过多纠葛,因为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沦为直接竞争对手。

方正未来也做PC,但跟徐建军有这层缘起于微末的渊源,到时候也能有更多转圜的余地。

“既然事情也谈的差不多了,刚好到饭点,走,咱们去食堂开小灶去,小徐你担待着点,现在学校的经费真的是紧张,之前的捐款解了燃眉之急,可依然不够分啊。”

“刚好我也挺怀念学校食堂饭菜的味道,而且各位请客吃饭,这意义也非凡,我肯定吃的更香。”

一行人有说有笑地来到食堂,刚好是饭点,排队打饭的学生有不少,他们几个来到小锅饭的区域,倒是不怎么需要等待。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能时常开小灶改善生活的,还是极少数,小灶一般就是面对教师群体的。

他们这群人的组合,有已经毕业的学生,有即将奔赴企业任职的老师,有受人尊敬的教授,更有老王这个副校长。

一般学生看到他们,肯定不会主动攀谈,毕竟这些人一起看向某个人的压迫感还是很强的。

今天偏偏就有个社牛的同学,一点不认生,看到汪超和徐建军,就兴致勃勃地冲了上来。

“学长好,您又来学校了,欢迎欢迎,汪老师,您别瞪眼,我最近表现非常好,已经半个多月没有缺过一堂课了。”

这明显是经济系学弟,他跟徐建军和汪超握手过后,还自来熟地跑到另外几个人跟前主动把手伸了出来,几位都很给面子地给出回应。

王校长甚至还站起来说了几句勉励的话。

转了一圈,这位同学才意犹未尽地走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