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实学最新课程(1 / 1)
蓝玉自然是要凑一番这番热闹。
他麾下的蓝家军没有新式火器,如今跟其他的军队除了凝聚力和士气、军心要稍强些,其他的恐怕没什么不一样。
“加我一个可好?”
蓝玉主动说道。
魏国公徐达看了一眼,随后挑了下眉,也就笑着应了下来。
各方如火如荼。
等候多时。
等到陆羽重回国子监,虽未担当祭酒之名,但却已有祭酒之实。
他阔别多日再一次来到这学堂之上,刚一进去来到讲台,往下轻轻扫了一眼,正准备给这些学子们一个小小的震慑。
来自于他这个当代圣人的恩德关爱之时,往下一看,入眼所见的……
“我靠。”
陆羽来了一句优美的口头禅,直接就傻了眼。
只见安安稳稳跟个乖宝宝似的,手里面还拿着本子、文房四宝的人,不是别的,赫然间正是一众老国公。
一众身子都快入土的老家伙。不仅有国公,还有武英殿大学士宋濂,诚意伯刘伯温,朝堂上的几位尚书也都抽空跑了过来,没空的也都让府上或家里的人专门来听讲,为的就是把这笔记记全乎。
清一色都是比陆羽大上一轮甚至两轮的年纪,国公、尚书、侍郎……
“你们就别来这儿凑堆讨论了。”
陆羽掂了掂手中整理好的课本,哭笑不得地说,“这课让我怎么上?压力山大。”
本来世给这些新来的学徒们一个小小的下马威,眼前这群人加在一起,不给他陆羽一个下马威,陆羽可就是谢天谢地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先生可不能小看我们这些老家伙。”
诚意伯刘伯温竟也开始戴起了老花镜。
这老花镜制作本就不难,玻璃雕刻角度就能起到放大和缩小的效果,望远镜这玩意都出来了,再鼓捣出个眼镜本就是顺带手的事情。
工部那边的人,这点举一反三的灵性还是有的。
毕竟都是大明一朝最顶尖的工匠,最重要的是他们全部接受了实学的洗礼,再加上有刘琏这个工部尚书带头学实学。
谁不清楚工部之内想要往上爬就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学习实学毫无疑问就是其中最大的捷径之一?
升官发财路摆在眼前。
一个个老头子学起这实学来,那可是堪比古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爆发出来的狠劲丁点不小,都差点把工部尚书刘琏给吓到了。
更遑论旁人。
“学到老活到老,先生可别小看我们这些老家伙,莫看我们年纪大了,就比不上国子监里的年轻人。”
宋濂摇头晃脑般也开了口。
陆羽朝着教室外看去。
只见国子监的一众学子正委屈巴巴地只能待在走廊这儿听他讲课。
不过论起他们和教室之内众人身份地位之间的参差,倒也不算是太为难,委屈就委屈一下。
众人都这么开口了。
陆羽这实学圣贤也不太好继续拿腔作调,尴尬地缓了一会儿,也就开始讲课:“第一章第一节,运动和长度之间的关系;第一章第二节,摩擦力与地心引力;第三节、第四节……”
国子监内学堂的课制是上午两节课,下午两节课,而每一节课则是一个时辰,放在后世则是两个小时。
所以当上午这两节课、两个时辰上完之后,台下一众重臣国公也是将手中的笔记记得满满当当。
陆羽看的也是大为惊奇。
居然全都能够跟得上。虽然第一天他讲的是基础中的基础,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松理解的。
“先生这便被惊讶住了?”
“先生莫忘了,大明军校之内本就有着不少的格物课程,其实先生可以不用照顾我们进度,可以再加快点的。”
不仅是国公,就连一众文臣也都这么开口。
于是陆羽眯起了眼,决定在下午时分加大这课程的繁重量。
所以一个下午,陆羽语速加快,直接把原本备的三天的课全都一口气讲完。
可怕的是,台下的这些人照样能够跟得上,跟不上的反而是教室外面的那些年轻人。
当然,除了解缙这种过目不忘的神童之外。
一天下来,陆羽也已是筋疲力尽了。
教书育人可没那么容易。
教室内外的学生们、老国公文臣们也开始陆续散去,行走间、交谈之时也都是今日课程上的内容。
“没想到距离和长度竟有如此巧妙的关系,不愧是实学课程。这些理论乍一看无用,可若是运用在火炮发射的弧度区间,却是定然大有可为。”
“对于在军武之内培养出一个全新的炮兵体系,那节约的成本可就大大减少,还有对于炮兵及其他火控的使用也能有些作用。”
一众老国公由于本就在一线,对各种新式物件了解最深,所以在陆羽讲述这些课程理论知识时,脑海中本就能将其很好地对照下来,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小弟你听懂了吗?”
解缙的兄长尴尬地问道。
解缙好奇地抬起头来,看着手上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问道:“先生上午讲的慢了,下午却是刚刚好。
兄长,先生讲的由浅入深,并不难理解的。
毕竟今日应该只是刚开始的基础罢了,很难吗?”
解缙仰着脸问,把面前的兄长还有他的妹夫两人问得直接沉默,刚刚还打算接着往下问的话,也都憋在了肚子里。
这就是天才跟普通人之间的差距。
虽然他们两人在史书上后来也都中了进士,在普通人眼中已是天才,可搁解缙这儿,单单论其才华极致,毫无疑问可以说:他这一生见过许多天才,可那些天才,全都得称呼他一声“天才”。
还真是被他给撞到了。
回到陆府。
此刻夜已深了,陆羽却还在备课。
徐妙云见了不免有些心疼:“老爷实在不行明日讲慢些,也可布置些作业,以此来检验他们的思路,还有对于实学的理解,不用这么辛劳的。
老爷无论如何只有一个人而已……”
徐妙云含着胸,坐在陆羽边上,集思广益提出了她的想法,“又或者老爷可以将接下来的课程列一个大概,其中的细节内容则由门下的学子或者国子监内的夫子将其填充,老爷把握全局,就如同那海上的船长一般掌着舵,剩余的事交给下面的船员即可。”
“老爷一人之力再快又能快到哪儿去?”
“夫人说的,有道理。”
陆羽上一刻还笔坠不停,可听着媳妇的话,双目却是越来越亮。
陆羽微微点头,面露喜色,将眼前明日的备课本书写完成,随后又用半盏茶的功夫列了一张课程的目录大纲。
接下来足足一月之内,应当不用他继续费什么太大的精力了。
“夫人,可真是我的福星。”
陆羽兴高采烈,转身一把抱住媳妇徐妙云,一口就“唧”亲了上去。
徐妙云轻嗔一声,抬手拍了拍陆羽的肩:“老爷还是操心一下这府上的事,如今选秀也进行得差不多了,最后的名单大概也就这些……”
徐妙云边说话边递过来厚厚的一摞纸,每张纸上大概有二十个名字,这么一看竟有三五百人之多。
陆羽倒吸一口凉气:“媳妇莫不是在同我玩笑?怎么可能还有这么多人?”
“之前你们提的条件可是无比严苛。
身高不能过七寸,甚至六寸五也不行,还有脚型、臀围、胸围尺寸,包括仪态、背景方面,可谓都是严格把关。”
陆羽此刻眼中闪过一道追忆之色。
他依稀记得当日三位夫人坐在一起坐而论道,商量这些条件时。
他都觉得天方夜谭。
真有人能满足吗?
可结果定睛一看,不仅有人满足,而且还这么多,的确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
大明洪武一朝的优质女孩,这么人山人海吗?
还全都奔着他陆羽一人来了?
他陆羽这么“抢手”吗?
好像还真是。
细想过后,陆羽看着面前的媳妇徐妙云尴尬一笑:“这些事情你们商量就好,反正到了府上也是你们在安排的。”
陆羽淡淡一笑,试图用这话将自己彻底摘出去。
但这一次却是甭想。
徐妙云拿着第三张纸,第十七个名字赫然入目,陆羽顺带着看了一眼。
凉国公府的人?
单是这女人姓蓝就够吸引他注意力了,这个姓氏可不常见。
“不仅是凉国公府上的人,而且正是咱们府上之前那位凉国公送过来的胡人女子,不过确实因救了这位凉国公,所以眼下被收为义女了。”
“如今却又送来参加这选秀。”
徐妙云一边开口,一对银牙咬得吱吱作响,抓着陆羽的脸颊就来回拧,“老爷就这么招女人爱吗?外面那么多小姑娘喜欢,这几日连我那几个妹妹可都有一搭没一搭地来我这个姐姐面前求情了。”
说起此事,陆羽脑海中不由想起道衍此前开口所说过的娥皇女英,脸上虽没露出什么异色。
但徐妙云却依旧看出了端倪。
只见她笑不露齿,脸上的笑容跟以往好似没太大不同,只是眼角微微绷紧了些而已。
“老爷也有这心思?”
徐妙云故意开口道,“夫君若是真有此念,那我便同妹妹好好商量一下,再回府上一趟,跟爹爹还有娘亲好好合计合计此事。”
陆羽一听这话瞬间回神。
这么明显的陷阱。
他怎么可能闭着眼往里跳?
陆羽尴尬一笑,摇摇头,摆出一副义正言辞的态度:“纯粹是子虚乌有。在此之前,我连这事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媳妇你可不能冤枉我。”
见陆羽没中招,徐妙云才冷哼一声,勉强放了他一马。
待到第二天,陆羽来到国子监,直接将他的章节目录规划、备课大纲交给了一众夫子和成绩优异的学子,经由他们开始填充、陆羽再做最后的修缮,很快就把未来一月的备课差不多全都誊写完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只要团结了就能办成许多大事,众志成城的威力还是很不错的嘛。”
陆羽看着手上厚厚一摞的备课本,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
眼前的夫子、学子也因参与进了这件事而觉得与有荣焉,个个都露出了骄傲的神情。
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这第二日,陆羽讲起课来也就显得轻松得多,而陆羽的课程自会有旁边的夫子专门做着记录誊写,然后迅速在国子监内的其他课堂上复制粘贴。
陆羽的课堂里里外外都是国公、侯爵、朝臣、官员、尚书、侍郎,普通学子根本挤不进来,要想“有教无类、广而化之”,就只能靠这些国子监其他夫子们的共同努力。
陆羽一人之力。
哪怕把他累死,实学一道想要彻底推广下来也是绝不可能办得到的。
只是这一日,国子监内好似多了许多女扮男装的学子,跟着的还是魏国公徐达、凉国公蓝玉、信国公汤和这一众国公之尊。
所以国子监的人也不敢拦,哪怕认出了这些女儿家的身份,也只能哭笑不得地把她们先放进来再说。
陆羽刚从学堂教室内走出,迎面就碰上了他的小姨子。
也就是徐妙云的妹妹,不过却是平日最安静、也最不引人注目的那个,有着“青灯古佛度余生”念想的徐妙锦。
此时她手中除了实学典籍之外,还捧着一本佛家古籍。
“先生。”
徐妙锦见了陆羽,未曾如同以往那般称呼,而是跟旁人一般见外。
陆羽见了她。
原本的称呼也憋到了嘴里,总觉得有些尴尬。
幸好今日徐妙锦来并非是为了那件事。
“先生认为佛学和实学哪一个更重要?”
徐妙锦紧张兮兮地看着陆羽。
陆羽浅浅一笑,道:“何必非要分出个上下高低?
就如同圣贤学问和实学,一个引人向善,一个强生产力,皆是当下社会所需罢了。
两者都能助人向善,何乐而不为?
佛学亦有引人向善之意,本就是显神通罢了。”
陆羽微微开口,充分展示着他这个实学圣贤、当代圣人的广阔胸襟,也很好地满足着徐妙锦内心对未来夫君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