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粮仓走水!清官样(1 / 1)

加入書籤

而偏偏徐妙云和马皇后两人也抱着同样的想法,所以一行四人就分成了两支队伍。

朱元璋不用忧心马皇后的安危,陆羽也不用害怕媳妇徐妙云出什么事,暗处的锦衣卫早就和开封府的各处大户打好了招呼。

这种情况下若是还出了差错,怕是这小小的开封府是想找死了,届时陆羽和朱元璋两人大开杀戒,也绝无人敢拦。

那可是活脱脱的想被灭九族。

“是时候该前往下一站了。”

朱元璋忽然开口。

陆羽想了想,微微点头。

他们在开封府待了将有一个多月,到了此时没查出什么问题,再加上即将秋收,开封府定有许多事务要处理。

开封府的知府和各处大户为了招待他们二人,调用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资源,秋收前他们还勉强能接受,却无论如何不能耽误秋收这种大事,这也是陆羽和朱元璋二人的底线。

“那便一切都听陛下的。”

陆羽开口。

朱元璋应下,此事便定了下来。

待到夜深,朱元璋和陆羽各自跟家中夫人商量好,就这么定了。

隔日,一行人继续登上火车,准备前往下一站。

来到火车站,一行四人两手空空,行李早已交给暗处的锦衣卫,需要用时打个响指。

他们便会飞快出现,绝对算得上是大明天启一朝最得力的存在。

只是刚上火车,在休息处,不少乘客文人便已在低声议论。

“这开封府,出大事了。”

“能出什么大事?”

“你们怕是不知,我们刚刚才从开封府过来。

你看这《大明日报》,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开封府的粮仓走水,一把大火把之前多年的存粮全烧得精光,也不知道这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不会,这种事怎么可能?”

听到这话,朱元璋忍不住插了一句。

其他文人看了他一眼,随即轻笑:“这有什么不可能的?这可是《大明日报》上写的,难不成还有错?它几乎都能算半个朝廷了。”

“这位老丈怎么了?难不成你家有人在开封府粮仓做事?那可真是要倒大霉了。此次开封府知府和各处官员,怕是定要仔细严查,这事少不了折腾。”

不少文人指着手上的《大明日报》,言之凿凿地说道。

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没离开开封府时万事皆好,如今刚走,就捅出这么大的娄子,是老天爷跟他过不去,还是开封府里有猫腻没被他发现?

朱元璋本就多疑,任何蛛丝马迹到他面前都像被放大镜照过一般,绝难逃脱。

“浑小子,过来。”

朱元璋招了招手,三下五除二把陆羽叫到跟前。

陆羽接过《大明日报》一看,方才轻松写意的脸庞瞬间变得凝重:“朱老鬼,咱们该回去一趟了。这开封府的事,怕是比咱们想的还要大得多。”

“就算没让锦衣卫特意搜查,这几日咱们也看了不少地方,却依旧被瞒得严严实实,看来这开封府里有能人啊。”

“嗯。”

朱元璋点头,“不能让他们坏了秋收的事。”

一行四人很快下了火车,离开火车站。

不等陆羽吩咐,暗处的锦衣卫已然登场,毛骧来到陆羽身侧,挑着浓眉,面色凝重:“发生什么事了?一个个脸色这么难看。”

身为锦衣卫,本就敏感。

此刻见几人脸色不对,傻子都能看出不对劲。

“有人在开封府玩了一招瞒天过海。要不是刚才在《大明日报》上看到,真就被他们蒙过去了。”

陆羽冷笑,“欺君罔上,瞒天过海,毛指挥使,你说说这是什么罪名?”

他说着,把手上的《大明日报》丢了出去,砸在毛骧身上,“一直捉鹰,这次倒被鹰啄了眼,真是让太上皇和我这大明实学圣贤丢尽脸面。”

毛骧捡起《大明日报》,看向最角落的版面,那消息看着实在不显眼,可此刻却足以要人命。

他暗暗想:这下是有人要死光光了。

随后,毛骧不假思索,赶忙加快步伐,挥手让暗处的锦衣卫全部现身。

显然。

他们这群人是要来一场大动作了。

锦衣卫和暗处的宫庭禁军,此刻也没有再藏下去的必要,要的就是一个光明正大。

不仅如此,还第一时间前去通知周边的卫所,让他们十万加急尽快派人赶来。

万一接下来开封府内有什么图谋不轨之人造反,这些卫所大军必须护卫好太上皇朱元璋和陆羽这位实学圣贤的安危,绝对不容有失,绝不能出事。

……

开封府,府衙之内。

知府赵青天擦了一把额头的细汗,得知太上皇朱元璋和陆羽这位实学圣贤已离开开封府的消息,才好似卸下千斤重担一般长松了口气:“哎,真是佛祖保佑,幸好没出事。

要是出了岔子,老夫这一大家子恐怕都不够赔的。”

赵青天双手合十,脸上满是轻松惬意。

除他之外,府衙内的同知、通判,脸上的紧绷神经也都迅速松弛下来,整个人焕然一新,仿佛之前的紧张都已爬到了骨子里去。

这事儿的确太吓人,谁能想到忽然间会有这么多大人物微服私访来到他们的地盘?

来也就罢了,居然还带了那么多锦衣卫和宫里的人,这稍有不慎,可就是他们全部完蛋的节奏,抄家灭族、人头滚滚的下场,这些年早已见过数次。

就算如今朱元璋不是九五之尊,可洪武一朝的威严仍在,这些官员没人敢有半分轻视。

至于朱元璋下令让如今坐在那龙椅上的陛下办事,陛下难不成还会拒绝?

更别提还有陆羽这个实学圣贤,当之无愧的天子之师也牵涉其中。

种种加在一起,自然让他们这小小开封府的一众官员吓得魂不守舍,只觉得天好似要塌下来一般。

“赵大人目光如炬,手段更是神佛难及,才能扛过这一关。

下官对赵大人的敬仰之心,真是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

“没错。赵知府今时今日这般举动,居然能瞒天过海,不仅把陛下蒙了过去,连实学圣贤先生也给瞒住了,我等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简直不敢相信。”

众人齐齐开口夸赞,面前的开封府知府赵青天轻轻拍了拍胸膛,脸上此刻也徐徐带上几分快意。

只见他哈哈大笑:“本官也不过只是恰逢其会,侥幸而已。”

“只是本官也没料到能有今时今日这般结果,说实话,之前本官都已然做好了被发现的准备,没想到上天眷顾,竟能安然无恙。”

赵青天一边开口,脸上那得意的神情在这一刻再也瞒不住了。

他笑得畅快淋漓,声音洪亮。

很快,周围的同知、通判还有一众大户也跟着大笑起来。

此举本就是他们开封府所有人一起行事,才能把这事瞒得严严实实。

眼看着事情落幕,一众大户大声开口,肆意张扬:“赵大人不愧是我开封府的父母官,这般兵行险招的举动,当真是让我们这些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赵大人之前的谋划,那更是玄之又玄、神之又神。

谁能想到如今年间,朝廷下发的良种具体产量无人得知,既然无人知晓,自然就有了我等的利用空间。

这产量上上下下那么一调整,不就能让我等赚得盆满钵满了吗?”

“大人实在是英明神武。”

“还有那玉米,包括经过施肥之后的小麦,这些优良良种产量节节升高,我们只需稍作操作,这里面能赚取的银钱可不少,而且手段绝对天衣无缝。”

“大人之才,着实让我们这些草民叹为观止,远不及也。”

众人的夸赞声接二连三地响起,让面前的知府大人赵青天心头大喜,越发畅快无双:“谬赞了,谬赞了。

大家不过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自然要互帮互助才对。

此次也只是侥幸罢了。”

“怎么能是侥幸?赵大人的才华我们可都是亲眼所见,没几人能比得上。”

“那是自然,赵大人的本事,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及?我等自然甘愿为大人驱使,只因欣赏赵大人的无双才华。”

此刻面前的这群大户,拍起马屁来当真是一点儿脸都不要,个个成了餐桌上的享乐者、肉食者,瓜分着接下来的秋收大蛋糕。

往年的储粮已让他们吃得盆满钵满,这一次当然要吃得更多,不仅盯上了以往的储粮,还盯上了这次的秋收粮。

胃口可不是一般的大。

众人弹冠相庆,个个是清官样、贪官心,看上去全都是满脑肥肠的主。

正当众人准备继续商量在秋收粮上如何动手脚时,忽然间府衙内的书吏急急忙忙、满脸仓皇地闯了进来。

只是刚一闯进,还没开口,就被四处的大户和一众县官呵斥住了。

“但凡遇大事,必先静心凝气。

看看你,也算是跟着本官身边有些时日的人了,怎么如此沉不住气?

难不成本官在这儿,天还能塌下来吗?”

赵青天冷冷一笑。

旁边的大户见了,和和气气地说着好话,专门打圆场:“赵知府也莫要怪属官,这世上并非人人都能像赵知府这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还请赵知府息怒。”

“或许这位仁兄前来,是有什么紧急要事也未可知,不如先问一问再说。”

几位大户和旁边的同知、通判微微劝说,才让赵青天的一缕邪火压了下去。

他对着面前的书吏,依旧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开口:“到底是什么事?若今日你说不出个好歹来,哪怕有诸位大人为你求情。”

“本官也绝不会轻易放过你。”

赵青天再度开口。

书吏猛吸了几口气,这才面露平静之色说道:“大老爷,太上皇、先生还有娘娘他们一众人又回来。”

书吏眉目不卑不亢,语气也显得极为平静。

可即便如此。

他把这话说完,还是让面前的赵青天和各处大户之人一个个全都傻了眼。

“什么?太上皇他老人家又回来了?”

“到底怎么回事?”

周围的同知、通判面露惊骇之色。

此刻哪里还有什么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境,一个个早已吓得满脸惊慌失措,迅速凑到这报信的人旁边,继续疯狂追问:“难道是有什么人露馅了?”

“太上皇还有先生他们两人去而复返,绝非小事,此事绝对不能随意而为。”

“你们说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只是虚惊一场,乌龙而已?太上皇还有先生他们两人只不过是想要在这开封府之内多待那么片刻,所以才重新回到了开封府罢了。”

“毕竟我们开封府的风光那也是人人皆知的。”

“之前的隐藏那么好,怎么可能忽然间就被发现了?这也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随着同知微微一开口。

顿时刚刚的大户还有那位赵青天松了口气,一个个喃喃自语,好似自我催眠说服一般,接二连三地出声:“没错,一定是这样的,太上皇他们不过只是微服私访偶然回来而已,怎么可能会察觉得到?”

“我们布置了将近数载时光,计划那么周密,此事绝不可能,绝对不会的。”

“大家切勿自乱阵脚,如今锦衣卫还有宫里面的人都还未曾到来,或许只不过是虚惊一场而已,可绝对不能够出错。”

赵青天立刻开口。

其他的大户也微微定神,只是此时此刻,众人一时半会儿再没有了方才庆祝的心思,全都各自离开酒局,先行归家再说。

而伴随着诸位大户一一离去,赵青天也收敛了脸上的张狂,不敢再有方才那般的姿态,重新开始处理起他这府衙之处的政务。

于是。

当朱元璋、陆羽还有马皇后、徐妙云他们四人来到这府衙之内时,赵青天正在忙着审案,为老百姓办事,一副清官之态。

当真是让朱元璋还有陆羽这两位见了大为夸赞。

见到朱元璋、陆羽几人的身影,正在中堂之位端坐的赵青天,面目清明、眉目清秀。

他立刻俯身起身,迅速来到陆羽几人的身前:“下官见过太上皇,见过先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