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磁石发电,成了!(1 / 1)
“没曾想到了最后,落得如此凄惨,除了你这老家伙之外,其他人却是连来都不来了。”
李善长一阵惨笑,笑容中透着浓浓的落莫。
“韩国公终归也要体恤他们。”
刘伯温浅笑一声,踏步与李善长并肩而行,“魏国公、颖国公,还有其余侯爵之人,如今尚在朝野之间。”
“此番虽得太上皇谅解,使得李家可以重返新都,但终究不能和朝堂之人走得太近。”
他继续开口,点出这其中的根本。
“倒是我这个糟老头子,如今连朝堂之上都不得而入,算是彻底退休退隐了,所以才能同你这个同样退了下来的老家伙走到一起。”
“倒也不怕有人非议。”
“那倒也是。”
李善长释然一笑。
他们两人往日一个是淮西党派之首,另一个是浙东党派的核心人物,在洪武一朝的朝堂制衡中分量极重。
可如今,大明实学兴盛,朱标即位后天下太平,这两个昔日在所有人看来都该针锋相对的老头子,却是摒弃前嫌。
像忘年交一般站在了同一个阵营。
这恐怕是十数年前朝野众人绝难想到的景象。
“刘老弟,好好说说如今这新都之内的变化,我在凤阳府那乡下地方待久了,怕是跟不上时代、要落伍喽。”
李善长哈哈大笑。
刘伯温指了指他,摇了摇头,笑盈盈道:“这天下之人,可没几个能聪明得过你李善长,尤其更没几个能活得过你这糟老头子。”
两人都已是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年纪,前尘过往早已淡去,如今打打闹闹、谈笑间将彼此引以为生平知己,实在难得。
不多时离了车站,李善长随刘伯温前去叙旧。
众多李家人则由临安公主还有府上的管家下人招呼着,各自选了蒸汽汽车或马车,齐齐朝新都之内前去。
“洛阳新都,似乎大不一样了。”
坐在蒸汽汽车后排,感受着行驶的平稳,看着车窗之外不断倒退的车水马龙,李善长满脸唏嘘感慨。
人老了总爱缅怀过往,想看见记忆中存在的东西,可洛阳新都的变化日新月异,更何况是数载时光过去。
虽说他记忆中某些大型场所还在。
体育场、国子监,还有三司府衙、大理寺等处的衙门,倒也都经过多轮修缮、做了许多点缀,各个衙门乃至京都之内的数个场景,都齐齐朝着实学方向靠拢。
一个个越发“洋气”。
这皆是因在实学大道上不断前行,已是如今朝堂众多臣子下意识的抉择。
谁能和实学走得最近,谁能在实学发展中抢占先机,得到的红利也就越好越多。
这是朝堂臣子乃至民间商贾百姓,几乎所有人都认定的共识。
“实学之道,在于‘变’。”
刘伯温接口道,“更何况还有陆羽这位当今圣贤指点,所以工部之内做出的新物件,几乎每过数月便会有几件问世,其他地方也都在大力推广。
五湖四海包括海外属地的所有新型实学技术,一旦在京都之内确认可行,便会大肆奖赏,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先在新都试点,再在小地区推广,接着扩展到更大的地区,逐步推行至天下。”
“天下之变在于实学,实学之兴始于新都。”
“所以凤阳府没有的许多新玩意,在洛阳新都之内,区区数月便能迎来一轮新变化。”
刘伯温侃侃而谈,缓缓解释。
而这便是实学如今能发展得这般迅速、毫无阻碍的源头。
正是陆羽这个当今圣贤。
有他指示方向,在大方向不错的前提下,再加上众多理论的铺垫,一个个实学产物的诞生自是顺理成章,也算是迎来了所谓‘技术大爆炸’的迅猛发展时期。”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后来的现代科技、互联网,所谓的技术爆炸也不过一两百年而已,若是极力压缩,几十年光景便能初见成效。
当然,这只是小部分领域,但也足以证明时代技术发展的尖端方向。
“我大明,果真不一样了。”
过了良久,李善长也只能发出这般感慨,心中更清楚地认识到陆羽在大明朝无可替代的地位,也愈发坚定了来时路上与儿子李琪隐隐生出的念头。
陆家这条大腿。
他们韩国公府定要牢牢保住。
若是早能如此,或许他李善长,或许整个韩国公府,压根就不会像丧家之犬一样离开洛阳新都,更不会在凤阳府蹉跎数年。
虽说在凤阳府也参与了实学之事,可地方上的实学发展,又如何能同大明中枢洛阳新都相提并论?
这差距实在太大了。
看着身旁的刘伯温,李善长内心五味杂陈,更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然远远不如眼前这个曾经的劲敌了。
……
此时的大明军校里,魏国公徐达正手握一支铅笔。
这是用墨石镶嵌而成的物件,自陆羽提出概念后,短时间内便制作了出来。
虽只是寻常木工镶嵌的手艺,比之蒸汽内燃机的技术含量差了太多,找个压缩机就能很快制作而成,却比原本的毛笔磨砚效率高出太多。
所以很快就在各个衙门之内推行开来。
随着大明军校及其他卫所不断采纳数学项目的政策,政令通过后,徐达将案头的许多文件一一处理完毕,这才渐渐松了口气。
徐达如今身为大明军校的副校长,每日要处理的政事可不少。
这都是他激进放权的结果,还把许多事务交给了一众老伙计,否则怕是比昔日奉天殿内的朱元璋还要忙碌。
从辰时忙到晚上,一天下来不过只有两三个时辰能歇息。
长此以往,绝对有朝一日会过劳而死,那下场何其凄惨。
吐出一口沉沉的浊气,将手中文件全都处理完,徐达才觉得心中的郁结之气因此消散,只觉拿笔杆子比拿枪杆子还要费劲。
也就在他处理完文件之后,信国公汤和掐着时间点,领着身后一群老伙计,不多一分、不少一秒地到了他的办公室内。
“李善长那老家伙回来了,刘伯温前去相迎,咱们要不要也带着一份礼物去?”
“好歹也是曾经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都到眼下这个年岁了,你我,等到把手中所学之物全都沉淀下来,也就该陆陆续续把位子交给后来的年轻人了。”
“陛下都退了下来,咱们也不能继续占着茅坑不拉屎。”
汤和一边说着,一边熟门熟路地翻箱倒柜,找出徐达这儿的江南乌龙茶,又一番好言相劝。
同时将炒茶拿出。
只需直接泡上保温的开水,卷入那上好的茶碗。
这茶碗上宽下窄,用来泡茶不仅茶水刚好,观赏性也上佳。
来的一伙人。
除了信国公汤和,还有傅友德、凉国公蓝玉,都是大明军校的上层人物。
他们一个个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拿起茶几上的瓜果点心就开始边吃边聊,完全不顾及这里的主人——
堂堂大明军校副校长徐达此刻的神态表情。
“李善长来了就来了,以后见面的机会多的是,堂堂韩国公不会这么计较的。”
徐达淡淡道,“更何况他是文臣,咱们是武将,淮西派系早就没落了,如今可没多少人以淮西人自居。”
“陛下的眼里跟太上皇一般,容不得沙子的。”
“那就这么着,等风头过去了,咱们再跟他好好相聚。”
汤和接话道,随即话锋一转。
“听说没有?这洛阳新都之内,清河那边可是又多了几位花魁娘子,那舞姿绝了,细腰盈盈一握。”
“还有高丽国那边也来了几个,那小鼻子小眼睛长得可俏了……”
没说几句话,面前这群大老粗的画风就直接跑偏了一百八十度,从国朝大事直接聊到了男人最热衷的话题。
无论是凉国公蓝玉这个年富力强的,还是信国公汤和他们这些“老而不死为贼”的,一个个都聊得热火朝天、脸红脖子粗,兴致高昂得很。
徐达见到他们这副丑恶嘴脸,捏了捏眉心,扶着额头,忽然萌生一种想要撒手不干的念头。
他深吸一口长气平复心绪,对着面前这群人开口道:“手底下的几个侯爷可是做了不少工事,你们几个老家伙天天在这军校之内四处晃荡,能不能也来帮帮我?
看看这几份文件。
实学项目,工部那边此时可有了进展?
这可是陆羽那混小子都很重视的,说是能够产生什么‘电’,有了这电就能发光,能发光就能当作一种新型的能源……”
徐达开口说的,是大明当今最重要的实学话题。
可面前的蓝玉、汤和、傅友德他们几人,只顾着啃食瓜果,一个个兴致勃勃,理都不搭理他,好似对这实学公事半点儿不感兴趣。
觉得有他徐达一人就够了。
“砰。”
一声巨响。
徐达黑着脸狠狠拍向桌子,把茶几上的瓜果盘碟都差点震落在地、碎成渣子,这才让面前这几个厚颜无耻的老伙计总算注意到了他。
但他们一个个依旧没屈服于他的“淫威”,反而继续大大咧咧地开口:“天德,哥几个这是信任你,才把大明军校的实学事务全都交给你,你怎么就这么不知好歹?”
接着是傅友德:“遥想当年,我傅友德也是大好青年,这么多担子压给你,代表大家对你的期望。”
“要是换了他李善长,绝对二话不说接过来,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做,如今给了你,你怎么还不知足?”
而凉国公蓝玉身为小辈,此刻就有点尴尬了。
于是,他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开始说起了其他话题:“其实这段时间,我越发觉得先生的人生观念很有道理,一生所求无非就是那么一件件小事。”
“只求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娇妻美妾黄金屋,人生逍遥多自在。”
“魏国公您有这些晚辈帮衬,其实就该知足了,我们绝对不会跟您争抢任何东西,绝对对您大力支持。”
蓝玉拱手抱拳,说得诚恳,屁股却粘在身后的真皮沙发上死活不起来,目光虽显恳切,实则是耍赖到底。
活脱脱跟小牛犊子一样厚脸皮。
而偏偏在场的其余几个国公长辈,几乎抱着和他同一种想法。
毕竟他们只需稳稳当当地占着位子,等着面前的魏国公徐达做出政绩,自然会有他们的一份。
虽然不多,但绝对能保证他们的位子稳若泰山。
至于徐达会不会做错?
那咋地。
也不看看人家徐达是谁,魏国公、开国国公爷,还是实学圣贤的老丈人。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跟大明开国天子、如今的太上皇朱元璋那可都是同一个体量,大哥不说二哥,没问题的。
众人对此都很放心。
只是此刻,徐达看着面前这群人一脸慵懒的性子,恨不得吐出一口血,把这些人喷个外焦里嫩。
“要不要脸了?你们还要不要脸?”
徐达大声喊着,把面前的茶几拍得砰砰作响。
而这群老家伙一个个奸诈狡猾得很,完全不跟他来硬的,就来软的,二话不说就嘘寒问暖起来,保健品、营养品还有各种慰问品,全都一一奉上。
把徐达搞得半点脾气也无。
俗话说得好,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
人家这么多好话递上来,他总不可能伸手打笑脸人。
这群人脸皮厚。
他徐达可没那么厚,只能说是个老实本分人。
实在是太他娘的没天理了。
……
也就在大明军校权力这般戏剧化之时。
洛阳新都工部衙门内,陆羽身边的几个左膀右臂,那些技术段位甚至已然超出他的七八级工匠。
自陆羽离去之后,一直在工部内继续钻研。
再加上其他工匠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所以这磁石发电项目的进展远超预估。
若换做其他人率领的项目,拖了足足半载时光还没半点成果,工部内早就有人发起牢骚了。
可换作陆羽牵头的项目,没人会只觉得是自己能力不足,反倒都觉得是辜负了圣贤的一番美意。
这个,就叫做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