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明之悲,永乐大帝-崩(1 / 1)
而朱瞻基所忧虑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杨士奇这些人也在反对。
对杨士奇这些人,朱棣没有那么信任,朱高炽信任却又有一定的防备,但朱瞻基是真的信任。
正是因为他格外看重这些人,这些人的能力在他眼中也足够可以,对于杨士奇等人的意见,他也是重视的。
至于换掉杨士奇等人,朱瞻基还真没有想过。
这些人不仅有能力,还帮他啊。
看看这次朱棣北征,杨士奇不知帮了他多少,哪怕就是这次,杨士奇就已经有了预料,并且还在嘱咐他,是真为他着想。
包括就是在京城之时,他与杨士奇等人也时常有联系。
种种原因夹杂在一起,朱瞻基对大明的新政,是有些抗拒的。
更不要说朱棣所说的在他抽屉里还有一些新的政策,还需要等到新政之后推行,朱瞻基是真提不起什么兴趣。
但如今在朱棣面前,他也只能应下。
“爷爷,我知道了,这事我也会好好劝爹的。”
朱瞻基不想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反而还开始将锅往朱高炽头上扔。
朱棣并不知道朱瞻基心中想的是什么,看着沉闷的朱瞻基,还以为是因为他而心情低落、沉闷。
“大孙,你爹那里,能劝则劝吧,而且你爹应该是清楚新政的重要性,他会推行下去的。
你还需要注意一点,我知道你喜爱文人,比我和你爹都要更加重视文人,但你千万要记住。
文人的心眼很多,当初高祖皇帝就说过,文人只需要一张嘴,就能乱心乱政乱国。
治理天下确实需要他们,也需要给一定的信任,但切记一定要有防备之心,不可让他们权力过大。
一旦将权力过多的交给他们,后面想要收上来,就难了,强制去收权,难免会让天下动荡,且还会让人记恨,之前做所的所有,都将付之一炬。
胡惟庸案,更是一个警示,你要深深记在心里。
这点,你爹就做得很好,你多你爹学学。
这些手腕,他比你爷爷我,还要利害呢。”
这点,朱棣是真心夸赞朱高炽。
他们一家子武夫,他也没有对朱高炽培养过什么,但朱高炽的政治手腕,他都是服气的。
看着不显山不显水,但实际上,朱高煦要是不出去,两人绑一块也不够朱高炽蹂躏的。
杨士奇那些人即便聪慧如顶,也依旧被朱高炽拿捏得死死的。
朱瞻基听到这里,心头更加的有些不是滋味。
其实这话,朱棣虽然是第一次跟他说,朱高炽却是已经跟他说过两次了。
但即便是这样,他心头依旧不愿。
在他眼中,自己是皇帝,将来的子嗣也是皇帝,分给下面的权力,既然能够分下去,自然也能够收上来。
若是不将权力下放,难道要他像朱高炽那样,什么都自己劳心劳力吗?
一想到朱高炽的身体状况,朱瞻基的心都是一抖。
让他一直面对那天天都处理不完的国事,他是真的打心底的不愿意。
如果当了皇帝,每天都是面对那些奏本,那这个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义?
他也无法理解,像朱元璋、朱棣、朱高炽这些人心中到底是什么想法,明明有大臣可用,但就是什么事都要亲自过目,都要自己做主。
一个人,真的忙得过来吗?真的就愿意一辈子面对这些吗?
尽管心中不愿意,但朱瞻基知道,在朱棣面前,却是不能这样说啊。
“爷爷,我知道了,这方面以后我以后跟着爹好好学习,一定加强自己。”
朱瞻基并没有直接应下,只说着要跟朱高炽学习。
可若是他真的有心要学习,一直在朱高炽身边,他又哪里没有学会。
更何况朱高炽都还叮嘱他两次了。
只是这些,都是朱瞻基心中的想法,朱棣不知道,他如今只能相信朱瞻基的话语。
朱棣不疑有他,完全没有多想,此刻只有对朱瞻基的欣慰。
朱棣是真的希望他们老朱家能够出一个盛世明君,他和朱元璋,都有功于大明,有功于汉人,但他们身上,都背负着不同骂名。
朱元璋因为出身低微,可是没有少受那些所谓大儒的嘲讽,加上朱元璋杀了太多的人,风评一直都不好。
而他更加不用说了,起兵靖难,篡位夺权之声不绝于耳,他就是一个乱臣贼子而夺得的大位,且他自己也杀了不少人。
朱元璋刚打下天下时,各地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朝廷还要肩负北伐重任,在那种情况,是极为艰难的。
而他在靖难之时,也将半个天下打废了,后又不断兴兵,大兴土木,百姓负担极重。
朱棣是真的格外的迫切大明能够有属于自己的盛世天下,老朱家也有太平盛世之君,大明有真正贤明的君主。
朱元璋将希望寄托在朱标身上,他则是将希望寄托在朱瞻基身上。
朱棣恍惚间,仿佛看见了朱元璋,看见了朱元璋在向他招手。
朱棣笑了,却是拒绝了。
他还有话没有说完,他还要将身后事安排好,他现在还不能跟着朱元璋走。
“大孙,你三叔的心思,我知道,你应该也知道了吧。
答应我,不要伤害你三叔,让他做一个逍遥富贵的赵王吧,好不好?”
对朱高燧,朱棣心头格外的心疼,原本他是准备这次北征结束后,他亲自将朱高燧安排好,以免朱高燧的性命有什么危险。
但如今,这一天来得太快,他根本没有提前做好任何准备。
朱高燧是什么想法,他太清楚了,他知道朱高燧将这次北征视作自己最后的机会,一直在暗中谋划着。
朱棣也明白,他一旦咽气,朱高燧恐怕就要开始行动了。
到时明军内战,亲叔侄相互残杀,想到那个画面,朱棣的心头就格外的疼。
朱棣是真的不想自己的子嗣相互残杀,彼此的手里沾上至亲的鲜血。
尽管他也是杀他侄子上位的,但他不想让这种风气传下去。
前有唐朝的玄武门,李世民开了先例,后人不断模仿。
朱棣是真的不想自己同样在大明开创一个先例,然后他的后人争相模仿。
一旦真的成了例制,那他就是大明的罪人了。
朱瞻基看着朱棣祈盼的目光,没有丝毫迟疑开口。
“爷爷放心,我会善待三叔的!”
朱瞻基心头其实很不是滋味,当初朱棣逼着他发誓,要善待朱高煦。
现在朱高煦那里已经不需要他的善待了,如今的朱高燧,同样还是这样。
朱高燧那里都已经在准备谋反了,要准备杀他了,但朱棣还让他不仅放过朱高燧,还要让朱高燧做一个逍遥富贵王爷,他真的想不通,难道他的命,就不如朱高燧的吗?
朱棣一直为朱高煦、朱高燧考虑,但考虑过朱高炽,考虑过他吗?
朱高燧恐怕都已经在想着怎么杀他了,朱棣却是在让他放过朱高燧,在他看来,这事朱棣应该去找朱高燧说才是。
是他逼着朱高燧反的吗?是他在求着朱高燧反吗?
但如今,他也只能应下,至于最后该怎么抉择,他其实也没有认真想过。
真的杀朱高燧?
朱瞻基也有些沉默,那毕竟是他三叔,他要是真的杀了,那就真的失人心了。
要知道在外面,还有朱高煦虎视眈眈,这个骂名,他不能背。
这仔细一想,朱瞻基发现还挺无奈的,他还真的只有夺去朱高燧的权力,让朱高燧做一个富贵王爷这一条路可以走。
至于朱高煦,朱棣没有说这方面的事,朱瞻基也没有提。
现在已经不是朱瞻基会不会放过朱高煦的问题了,而是朱高煦会不会放过朱瞻基的问题,是朱高煦会不会起兵靖难的问题。
朱棣看着朱瞻基应下,更是欣慰的笑了,他就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没有选错人。
“大孙,另外你二叔那里,你不要有其他想法,更不要想着做什么,你只需要发展好大明,积蓄实力即可。
你二叔的大汉国如今实力强大,你不要去做什么不理智的事情。
只要积蓄实力,注重军事,待以后有机会,再将大汉国的那些疆域,彻底纳入大明吧。
你要切记,若是真有那一天,不要伤害你二叔的子嗣,将他们带回大明,让他们做一个富家翁吧。”
这些,尤其是后面说的那些话,更像是他的一种幻想吧。
其实他也眼馋朱高煦的大汉国很久了,但奈何朱高煦过于强大,他只能这样。
要是朱高煦的大汉国实力弱小一些,又像现在这样富裕,他早就将朱高煦调回来,然后将大汉国的那些地方彻底纳入大明的掌控了。
虽然朱高煦是他儿子,但大汉国的强大,也超过了他的容忍,只是大明打不过啊,他也只能忍。
现在朱棣只怕朱瞻基忍不住,想要对朱高煦动手,那样只会让朱高煦直接原地起兵靖难,没有丝毫的好处。
只要朱高煦尚在一日,他就没有想过朱瞻基能够比过大汉国。
他只希望,在朱高煦不在之后,有朝一日,朱瞻基能够做到。
且他也只是想要大汉的疆域以及财富、科技、火器等等技术,而不是想要朱高煦以及朱高煦子嗣的性命,这也是他让朱瞻基要留下朱高煦子嗣的原因。
朱瞻基耐心的听着,只有朱棣说的这点,朱瞻基是发自内心的赞同,更是记在心间。
如今他也知道,自己只能忍,大明打不过大汉国。
而至于将朱高煦熬死之后,若是真的有那个机会,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出手。
朱高煦的子嗣,他也没有想过要留下,既然要做,那就得做绝。
这点,朱瞻基和朱棣其实有些像。
就像朱棣,不也是将朱标这一脉,几乎绝后了么。
“爷爷,我记下了。”
朱棣听着朱瞻基的回答,最终欣慰又释怀的笑了。
想要嘱咐的说完,朱棣整个人都如释重负,脸色越发的苍白。
即便是这样,朱棣依旧还在嘱咐着朱瞻基其他的一些事情,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皆有。
良久,朱棣只感觉越发的虚弱,整个人都逐渐开始恍惚,呼吸都渐渐开始跟不上。
“大孙,去将你三叔叫来,我有一些话,要交代他。”
朱棣的最后一口气,就想将朱高燧的事情彻底了解,将朱高燧安排好。
他知道,只要将朱高燧叫来,朱高燧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朱瞻基看着朱棣随时都可能咽气的样子,一时都有些着急,心头无比的沉重。
将朱棣放好,朱瞻基来到营帐之外,看向朱棣的近侍。
这一刻,朱瞻基却是犹豫了。
他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让朱高燧过来。
其实他挺不希望朱高燧来的,这样朱高燧可以继续暗中准备,他可以在朱高燧出手之时,将朱高燧拿下。
即便是让朱高燧做一个富贵王爷,但要是没有理由,他和朱高炽也很难直接剥夺朱高燧的权力。
唯有让朱高燧反,只要朱高燧造反,他到时镇压叛乱,再放朱高燧一条生路,只是夺其权,他反而还会获得仁德的名声。
朱瞻基思考许久,这近侍低着头也不敢说话。
良久,朱瞻基的声音缓缓传出。
“你进账,询问皇上是否有旨意。”
“是。”
近侍不敢有丝毫忤逆,他很清楚如今的大势在谁手里。
然而进去不到片刻,便是一脸惊骇,连滚带爬的退了出来。
“太孙殿下,皇上...皇上...归天了....”
朱瞻基无心去看匍匐在地的近侍,直接来到账内,看着朱棣安详的躺在床榻上,手指靠近鼻尖,停留许久,确认没有任何呼吸,朱瞻基一屁股坐在地上,整个人都有些失神。
他没有想到,这一刻竟然来得这么快,竟然这样就到来了。
朱瞻基心中很是慌张,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他根本就没有准备好。
朱瞻基顾不得其他,当即让心腹叫来杨士奇,同时暗中控制朱棣帅帐,即便是朱棣的近侍,也被一起控制。
当杨士奇看着朱棣已经死去,整个人都无比的惊骇,心头万分震动。
“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朱瞻基一时间没有什么主意,只得看向杨士奇。
杨士奇也在不断沉思着,如今哪怕朱棣已经去了,但他必须得慎重,毕竟营地内还有朱高燧存在。
想到朱高燧,杨士奇赫然看向朱瞻基。
“殿下,对赵王,殿下准备怎么处理?”
杨士奇死死看着朱瞻基,因为朱瞻基接下来的决定,将会决定他该怎么建议。
在杨士奇心中,他更加倾向将朱高燧在这里解决。
毕竟这个人,以往可是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个时候不报仇,错过这个机会,后面就难了。
且他也是为了朱高炽与朱瞻基的位置在考虑,只有解决朱高燧,才是对他们所有人,最为有利的。